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玉明  王钰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092-7094,7105
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国内外关于雨洪管理的理念产生、理论体系和资源化利用的实践经验,分析城市公园水环境系统的特点及其雨洪管理的重要性,提出公园雨洪管理与资源化利用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内容,以期为城市公园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思路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辨析"雨洪"和"城市雨洪利用"的概念及内涵入手,分国际和国内2个方面,对城市雨洪利用的理论体系和工程实践进行评述并作对比分析。研究得出:中国在全面统筹考虑雨洪资源管理、径流污染控制、雨洪模型应用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建立以城市水文学为基础的理论框架和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地理信息学,拓展雨洪利用方法将是城市雨洪利用的未来研究要点。  相似文献   

3.
对沧州市的雨洪资源量、拦蓄能力、雨洪资源综合利用措施及对沧州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等进行探讨,指出综合利用雨洪资源能极大改善当地缺水现状,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璇  王健 《农业与技术》2010,30(1):26-32
随着现代城市水资源的逐渐短缺,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议题。城市雨洪利用以减轻城市防洪压力、减少洪灾.保障城市安全渡汛和充分利用雨洪资源、缓解水资源危机为目标。采取相应的生物、工程、农艺和法规建设、调度管理的综合措施,对雨洪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雨洪利用潜力的分析是评价实施雨洪利用措施的必要性、可行性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规划市区下垫面类型分布是进行城区降雨径流关系研究、雨洪利用潜力分析和制定雨洪利用总体规划、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调蓄利用雨洪资源加快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阿拉善左旗生态及水资源现状 阿拉善左旗地处荒漠干旱区,生态环境十分恶劣,主要表现在气候极度干旱,风大沙多,植被退化严重,荒漠化加剧,病虫害及沙尘暴灾害频繁等方面.其多年平均降水量仅137.66毫米,区域自产地表水来自贺兰山区的地形雨总水量4441万立方米,地下水主要为天然降水入渗补给,总水量97570万立方米,旗自产水量102011万立方米,另有黄河从旗东北部过境处引扬黄水量7068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7.
迁安市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地表水潜力有限,深层水全部处于超采状态。因此,增大雨洪控制利用,把当地降雨、中水、污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变害为利,是缓解迁安市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林文博  张泽中  徐晨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771-16774
针对郑州水资源紧缺、城市雨洪资源化程度低、城市绿化与河流生态治理缺乏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和建筑垃圾负担过重等问题,借鉴自然暗河原理,提出人工暗河新技术,给出人工暗河设计方法,开发出集雨水收集、存蓄、利用和生态排放于一体的人工暗河城市雨洪蓄排系统。该系统具有资源性、节能性、实用特性和生态环保等特性,为解决城市雨洪资源化这个水资源领域重大难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城市雨洪利用分析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尉卿  张杰  李艳丽 《现代农业科技》2009,(13):268-269,273
调查和分析了河南省水资源及水资源缺乏的形势,以郑州市为例讨论了雨洪水收集、储存和处理的技术,研究表明.雨洪水经处理后就CODcr和SS两项指标而言,能够达到城市杂用水标准。雨洪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0.
一、阿拉善左旗水资源现状阿拉善左旗地处西北内陆腹地,属亚欧大陆腹地、中温带干旱荒漠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水资源贫乏。水资源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较少,除过境黄河外,基本无地表径流,但在三大沙漠区有许多湖泊和时令湖。是严重缺水地区之一。黄河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进入阿拉善左旗,沿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经乌素图和巴彦木仁北下,由内蒙古自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国内外雨洪利用情况进行介绍,着重阐述了坑塘雨洪利用工程及沟道雨洪利用工程,并以房山雨洪利用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2种工程的设计方法、内容和工艺。  相似文献   

12.
随着乡村的不断发展,乡村问题也不断凸显,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自身健康,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绿地和水系为主体,建立生态雨洪调蓄管理系统,探索雨水资源新的发展途径。具体研究"生态雨洪调蓄系统"构建的技术方案,对不同的设施、植物应用、景观营造等角度进行分析,让乡村更美丽,最终达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自身的生存环境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着重的阐述了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的相关内容,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15.
以牡丹江师范大学为例,设计教学一区的综合利用雨水方案,并将节水手段寓于景观设计之中。运用径流系数法计算校园内可收集雨水量和教学一区内可收集雨水量,并进行雨水收集设计、景观设计及工程设计。结果表明:牡丹江师范大学可收集雨水量为367 485.9m3,牡丹江师范大学可收集雨水潜力巨大。教学一区可收集雨水量为71 429.3m3,为教学一区设计雨水收集与传输、净化储存的工程设施系统,目的是收集建筑屋顶、道路广场及绿地的雨水,为教学一区设计雨水花园景观、绿地景观、动态水景景观等分别承担收集和渗透的作用,渗透和传输的作用,集雨和储存的作用。将生态性与景观性融合,牡丹江师范大学的基于雨水管理的校园景观设计为其它高校建设集雨校园提供参考。定量为教学一区蓄水池设计,实现雨水的收集。  相似文献   

16.
17.
北方城市雨洪径流水质和利用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北方城市水资源紧缺而雨水资源却未被充分利用这一情况,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探讨了适合北方城市气候特点和经济发展的2种雨洪利用工程模式——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屋顶雨水收集利用;同时针对城市道路降雨径流污染严重,以及初期雨水的污染程度通常超过城市污水的现状,分析了雨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并与灌溉水质标准进行了对比;对路面径流的水质特性、次降雨产流过程中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规律也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污染物冲刷排放规律数学模型,以期为城市道路径流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董光  周维  何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37-140
研究成都市锦江区5类城市绿地的土壤特性,分析各类绿地土壤的分布规律,建立锦江区绿地土壤对雨洪削减效应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锦江区绿地土壤质地以粉砂质壤土、粉砂质黏壤土和粉砂质黏土为主;城市绿地土壤受人为活动影响显著,物理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土壤孔隙度和渗透性均下降;不同类型的绿地土壤入渗速率差异较大,以生产绿地和公园绿地为最好。绿地土壤对雨洪的蓄渗效果随土壤入渗速率的增大而增大,且下凹式绿地的蓄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我国在小城镇雨洪灾害管理上与发达国家的区别,指出了目前我国在小城镇雨洪灾害应急管理中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排涝设施及建筑标准偏低、应急预案的科学可操作性不强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小城镇雨洪管理和利用能力、提高小城镇雨洪灾害风险评价能力、完善小城镇雨洪灾害应急预案及灾后恢复重建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对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利用雨洪资源的意义以及实现途径进行了阐述,希望给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