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为明确宁夏引扬黄灌区密植作物小麦滴灌带的最优铺设方案,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滴灌带布设参数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构成因素和滴灌带成本投入的影响,确定小麦滴灌带田间铺设间距、滴头流量、灌水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滴灌带在60、80 cm铺设间距下,土壤滴灌湿润宽度可以相接,满足小麦密植种植作物的需水要求,且同一铺设间距下滴灌带垂直方向不同距离小麦生长指标(株高、叶绿素含量)和穗粒数无显著差异;滴灌管带铺设间距为80 cm的3个处理平均收获穗数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其产量整体上也高于其他铺设间距处理.滴头流量太大不利于小麦产量的提升,其中滴头流量2.0和3.0 L/h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灌水量越小,平均收获穗数减少越明显,其产量也越低;对比不同滴灌带铺设用量投入成本,铺设间距80 cm的处理优于其他处理,有利于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2.
不同灌溉方式下冬小麦和春小麦施肥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奇台县滴灌与漫灌小麦的施肥状况,分析和评价冬小麦和春小麦施肥状况,为奇台县小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将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54.2;和42.2;的农户分别选择尿素和磷酸二铵进行秋施肥,100;的农户选择磷酸二铵作种肥,100;的农户选择尿素作追肥.滴灌冬小麦的产量比漫灌冬小麦提高5.74;,而滴灌冬小麦的N、P205、K20用量分别比漫灌冬小麦增加20.19;、9.17;、30;;滴灌春小麦的产量比漫灌春小麦提高14.32;,而滴灌春小麦的N、P2O5 、K2O用量分别比漫灌春小麦增加18.21;、31.87;、127.96;.滴灌冬小麦和春小麦的追肥次数主要集中在3~5次,而漫灌冬小麦和春小麦的追肥次数主要集中在1~2次.滴灌冬小麦比漫灌冬小麦增收592元/hm2,而滴灌春小麦比漫灌春小麦增收1 314元/hm2,但滴灌冬小麦的纯收益高于滴灌春小麦.[结论]施肥品种单一,主要以尿素和磷酸二铵为主;氮磷钾配比不协调,较少施用钾肥;滴灌小麦的施肥量和施肥次数都大于漫灌小麦,同时产量和纯收益也都好于漫灌小麦,但部分农户施肥量过大.  相似文献   

3.
小麦滴灌栽培具有省工、增产、增效、节水的优点。滴灌技术将地下水或河水经滴流方式直接灌溉于植物根部,节水效果明显。本文从播前准备、适期早播、小麦生育期水肥管理和小麦滴灌技术模式应用等方面总结了新疆冬小麦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杨春 《油气储运》2010,(6):48-48
☆粮食类☆ 一、小麦 1.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 2.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 3.冬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4.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5.旱地小麦早、深、平增产节水栽培技术 6.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焉耆盆地工业番茄滴灌节水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了工业番茄滴灌节水制度以及2009年焉耆盆地工业番茄膜下滴灌的增产优势。结果表明,焉耆盆地工业番茄滴灌的节水作用明显,增产效果显著,各滴灌处理平均产量达150t/hm2以上;不同的灌溉定额和滴灌次数显著影响产量,滴灌次数增加,产量也增加,但当灌溉定额增加至4500m3/hm2时,产量呈降低的趋势;焉耆盆地工业番茄兼顾高产和节水的滴灌最佳灌溉方案为滴灌次数14次、灌水定额为3300m3/hm2。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大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滴灌覆黑膜、滴灌无膜、常规种植3种种植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出苗率、株高、干物质积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出苗时间较滴灌无膜提前3 d,较常规种植提前5 d,滴灌无膜较常规种植提前2 d;各处理株高表现为滴灌覆膜滴灌无膜常规种植,成熟期滴灌覆膜和滴灌无膜处理株高较常规种植分别增加了19.9 cm、19.1 cm;各处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为滴灌覆膜滴灌无膜常规种植;玉米全生育期内采用滴灌方式滴灌水量较常规种植减少5 062.5 m3/hm2;滴灌覆膜和滴灌无膜分别较常规种植增产20.9%、24.3%,增加经济收入6 075元/hm2和7 965元/hm2。因此,从农业节水和作物高产综合考虑,滴灌水肥一体化是一项既节水又增产的最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陇南山旱地宽幅匀播对冬小麦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品种兰天093为指示材料,研究了宽幅匀播对陇南山旱地冬小麦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幅10 cm、空行距12 cm、播量300 kg/hm2时,冬小麦生长发育状态最优,成穗群体结构最佳;折合产量为6756.0 kg/hm2,较相同播量下的撒播处理增产780.0 kg/hm2,增产率13.1%,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大田试验,以地下滴灌为对照,比较膜调控润灌在不同膜规格(40 cm×30 cm、40 cm×20 cm)、灌水总量(1 350、1 800 m3/hm2)和滴头间距(80、100 cm)处理下冬小麦生长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地下滴灌相比,膜调控润灌条件下的冬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孕穗期之后存在显著差异;穗数和穗粒数分别增加了7.20%~20.13%和2.16%~12.50%,产量提高1.36%~12.6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83%~17.39%,且均差异显著。在膜调控润灌条件下,减小滴头间距,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提高,差异显著;减少上膜尺寸,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增大,随着植株生长差异逐渐显著,同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增大,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显著(滴头间距为80 cm时);增大灌水总量,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增大,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且差异显著(滴头间距为80 cm时)。膜调控润灌条件下冬小麦生...  相似文献   

9.
<正>奇台县是新疆昌吉自治州小麦生产大县,小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75%。而奇台县井灌区地势平坦,光热条件较好,日照充足,又是奇台县小麦生产的主产区。为了达到冬小麦高产优质、合理施用化肥的目的,2008—2009年我们在奇台县井灌区进行了冬小麦施用不同种肥增产效果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0.
民勤县棉花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一是节水效果明显.全生育期共滴灌3~4次,较大水漫灌节水1 725~2 040 m3/hm2,节水率达48%以上.二是增产效果显著.滴灌田籽棉折合产量4 566 kg/hm2,较大水漫灌增产651 kg/hm2,增产率达16.6%.三是肥料利用率提高.全生育期结合滴灌追施尿素150 kg/hm2,较大水漫灌减少尿素施用量75 kg/hm2,节省尿素33%.根据2 a的生产实践和示范,现将民勤县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丰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8919-8922
[目的]弄清不同灌水技术下香梨耗水规律,筛选适合干旱地区的果树灌溉技术,为该地区香梨灌溉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更好地指导果园适时灌溉,对水分合理利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对新疆巴州灌溉试验站香梨地在不同灌水技术条件下香梨土壤含水量、植株生长及品质和产量的监测,分析香梨地土壤含水量和香梨不同生育期的耗水特征.[结果]单环管和双环管处理在整个土层深度上的土壤含水量低于地表双管处理和对照,与对照和常规滴灌相比,平均低14.8%和9.5%.单环管和双环管与地表双管处理相比,总耗水量分别减少了5.1%和3.1%,各处理品质差异较小,产量差异较大,2012年,地表双管处理的产量为27.2×10^3 kg/hm^2,比对照(20.7×10^3 kg/hm^2)高出31.6%,单环管处理(27.7×10^3 kg/hm^2)比对照高出34.2%.而在2013年,双环管和地表双管处理产量分别为11.6×10^3、8.2×10^3 kg/hm^2,分别比对照(7.1×10^3 kg/hm^2)高出63.0%和15.5%.[结论]在双环管的布置方式下,内圈环管直径100cm,外圈环管直径200 cm,滴头间距30 cm,滴头流量3.2 L/h的处理在香梨长势及产量等指标上优于单环管和地表双管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一管6行布局是新疆滴灌冬小麦主要模式之一,研究其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制定滴灌小麦优化灌溉制度.[方法]通过大田和小区试验结合,在冬前滴灌450 m3/hm2的基础上,设春后3 750、3 150和2 475 m3/hm2三个滴水量处理;采用烘干法测定毛管管下、毛管管间(离毛管45 cm)位置0~ 14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结果]1管6行模式下,管下和管间位置土壤水分分布有一定差距,春后滴水量为3 150和2 475m3/hm2处理管间位置在水分胁迫情况下,土壤水分含量有一定的波动变化,消耗利用了更深层土壤水分;3 750 m3/hm2处理管下及管间位置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变化较稳定.[结论]在同等条件下,北疆地区滴灌冬小麦大田灌水定额应确定在750 m3/(hm2·次)范围为宜.  相似文献   

13.
李晓瑞  汤占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871-22873
滴头是滴灌系统的关键部件,滴头的堵塞影响灌水均匀性和使用寿命,制约着滴灌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滴头的堵塞及防堵塞措施成为滴灌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综述了近年来在滴灌堵塞问题上的研究成果,包括由水质因素、滴头流道结构因素、滴头加工制造因素和滴灌系统运行因素引起滴头堵塞问题.以及合理配置过滤设备、化学处理堵塞、设计抗堵滴头结构、合理设计滴头流道、加强滴灌系统运行管理等防堵措施。  相似文献   

14.
肖军  加孜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8915-8918
[目的]研究滴灌下水肥耦合对北疆冬小麦生理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确定北疆滴灌冬小麦最佳水肥施用量.[方法]供试作物为当地主栽小麦品种新冬8号.采用2因素3水平设计,2因素为灌水量和施氮量,灌水量3个水平分别为2 700、3 600、4 500 m3/hm2,施氮量3个水平分别为150、450、750 kg/hm2;对照为常规畦灌处理,灌水4次,灌水量为3 600 m3/hm2,施肥量为450 kg/hm2.[结果]滴灌和畦灌条件下冬小麦株高变化趋势为返青分蘖期至抽穗期急剧增长,抽穗后株高增长相对缓慢;拔节期水分增加对小麦株高的影响较大;在相同灌水量的情况下,冬小麦株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施氮量的情况下,滴灌冬小麦株高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滴灌和畦灌条件下,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在生育期内呈正态曲线变化,随着小麦生育期推进LAI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孕穗期LAI最高;在相同灌水量的情况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LAI也增大;在相同施氮量的情况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LAI随着增大;水肥耦合对小麦产量、穗数、千粒重和质量影响较大,但对穗粒数的影响不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大面积推广冬小麦滴灌技术和制定合理的灌溉施肥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滴灌条件下水溶性肥料对灌水器堵塞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滴头流量等因素对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的影响规律,指导滴灌系统的防堵塞管理工作,以相对流量作为堵塞程度的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肥液浓度、滴头流量、滴头工作压力、过滤器类型、滴头类型5个因素对灌水器堵塞情况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抗堵塞的最佳灌溉模式。结果表明,肥液浓度越大,滴头和过滤器越易发生堵塞;滴头流量越大,相对流量也越大,大流量滴头相对不易发生堵塞;相对流量随着滴头工作压力的增大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工作压力过大也会引起滴头堵塞,农业灌溉过程中应选取适宜的滴头工作压力;叠片式过滤器比网式过滤器过滤效果更好;压力补偿式滴头抗堵塞性能优于八孔流量可调式滴头。最佳灌溉模式为:水溶性肥料稀释比例为1∶200,滴头工作压力为0.1 MPa,滴头为流量4 L/h的压力补偿式滴头。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葡萄园漫灌和滴灌压盐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干旱区葡萄园春季压盐问题,通过对漫灌和滴灌两种不同的压盐方式下土壤剖面不同深度电导率测定,研究比较了两种方式的压盐效果.结果表明,大水漫灌压盐效果显著,在灌水量1 500 m3/hm2时垂直压盐深度达100~120 cm.而滴灌方式压盐时,灌水量为600 m3/hm2即可以在以滴头为中心的水平半径200 cm、深度60 cm的半椭球状土体内形成盐分淡化区,从而满足葡萄生长需要.但要注意如果是长期的滴灌洗盐必然在田间形成条带状的盐分淡化区和集盐区.  相似文献   

17.
滴灌冬小麦不同滴灌量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冠层特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滴灌冬小麦不同滴灌量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冠层特征响应,为北疆滴灌小麦灌溉制度、滴灌参考指标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不同滴灌量处理,研究滴灌后土壤含水量时空扩散特征,离滴灌带不同距离麦行土壤含水量在不同生育期动态变化特征及冬小麦冠层特征响应。【结果】在不同时段0~20 cm表土层土壤水分变化最为剧烈,且随滴灌量的增加而趋于缓和;滴灌方式20~80 cm土层为主要储水层;滴灌量为2 475 m3/hm2滴灌后远离滴灌带麦行土壤水分补充极少,该趋势在表土层更加明显;通过增加滴灌量使水分更早向远管麦行扩散;滴灌量低于3 750 m3/hm2进入扬花期后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低于15.0%,滴灌量低于3 150 m3/hm2进入灌浆期后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接近10%,不利于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总叶面积指数近管麦行较远管麦行高水处理增加9.50%,中水处理增加7.40%,低水处理增加5.72%;不同处理冬小麦倒三节茎粗近管麦行>远管麦行位置,高水近管麦行为0.210 cm,低水远管麦行为0.182 cm。【结论】北疆冬麦区随滴灌量降低土壤水分明显下降,影响了小麦叶面积、株高、穗长、茎粗等个体生长发育;冬小麦返青后滴灌量3 750 m3/hm2缩小近管麦行、远管麦行位置土壤水分差异,减少远离滴管带麦行土壤水分亏缺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滴灌量低于3 150 m3/hm2北疆冬小麦种植区扬花期后0~60 cm土层会出现水分亏缺,显著影响小麦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土壤中滴灌水分分布与设计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不同滴头流量和灌水量条件下对 2种不同质地土壤中的滴灌水分分布进行试验研究 ,通过对土壤湿润峰运移的测定 ,分析最大横向、纵向湿润直径与滴头流量、灌水量的关系模型 ,从而确定滴灌设计的滴头间距、流量、灌水历时等参数。结果发现 :果园滴灌中 ,粉质粘土滴水流量以 5L/h为宜 ,灌水历时 6~ 8h,滴头间距为 90 cm左右 ;重粉质壤土滴水流量以 3L/h为宜 ,灌水历时 7~ 9h,滴头间距为 70 cm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水分处理对滴灌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春小麦滴灌水分在土壤中的分布状况、水分利用效率(WUE)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对滴灌小麦土壤水分的分布有很大影响,同一土层0~20cm土壤含水率在灌溉前后具有明显的变化;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整体趋于平缓,总体表现为W1处理(150mm)〈W2处理(300mm)〈W3处理(450mm)〈W4处理(600mm);40~60cm土层距离滴灌带不同远近的土壤含水率变化不明显。W3处理的WUE最高,漫灌的WUE最低。滴灌小麦和漫灌小麦不同水分处理的产量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同一水分处理不同行之间由于灌溉量的不同也表现差异性;两品种产量均随灌水增加而增加,灌水过多而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新疆地区滴灌小麦复播大豆栽培技术试验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新疆地区进行滴灌小麦复播大豆栽培技术试验研究,通过对滴灌小麦复播大豆不同灌水量处理各生育期生长情况调查,大豆植株性状及产量调查,复播大豆成本及效益分析,总结出滴灌小麦复播大豆的最佳灌水量。试验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灌水7次,最佳灌水量为3600m3/hm2时,大豆的产量最高。通过试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在新疆地区进行滴管小麦复播大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