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了解《作物学报》被引情况,分析了2003年《作物学报》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的被引文献。结果如下:(1)将被引3次以上的论文确定为重要论文,共计205篇。(2)明确了重要论文的地区分布和机构类型分布。(3)明确了重要论文的选题和作物分布。(4)找到了2个学科热点和6个受到关注的主题。(5)认为被引4次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共78住。(6)《作物学报》的“被引高峰年”出现在引用统计年至前溯大约10年之间。(7)分析了2003年引用《作物学报》的235种期刊的学科分布。(8)引用《作物学报》6次以上的14篇文章中有8篇为综述类文章。(9)将《作物学报》引用者的单位划分为核心层、扩展层和外围层,提出对核心层应做好各种服务,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形象,对扩展层应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优秀稿件。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科技期刊零被引(未被引)论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影响因子高低将农业科技期刊进行归类,选取代表性期刊并分析其中的零被引(未被引)文献、尤其是高下载量的零被引(未被引)文献的比率、学科分布、下载量分布、随出版时间分布,以此为出发点分析农业科技期刊办刊现状并对未来办刊方向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文献总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为数据统计源,从学术论文产出的数量、被引频次、高产作者、核心论文占比、基金论文占比等多维度出发,对四川省34所民办高校近五年间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详细揭示了四川省民办高校科研现状,并为民办高校科研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情报学报》2002~2004年载文被引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从文献引证的角度透视《情报学报》的学术水平和办刊质量。方法:依据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情报学报》载文被CNKI来源刊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该刊2002~2004年共载文384篇,被CNKI来源期刊引用322篇,占发表文章总数的83.85%,共被引用2006次,单篇平均被引次数6.23次;单篇被引≥5频次的论文148篇,占被引篇数的45.96%,共被引1646次,占被引总次数的82.05%;基金论文被引147篇,占被引篇数的45.65%;被引作者分布22个省(直辖市),北京、江苏和湖北的作者居于前列,其中北京作者被引439次,占21.88%,位居第一。被引论文作者来自142所机构,被引次数最多的机构是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占总被引频次的9.67%;期刊自引率为3.94%,他引率为96.06%。结论《情报学报》所载论文质量较高,不仅是我国情报学领域最重要的信息源之一,也是我国情报学研究的权威性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5.
依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数据,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农业图书情报学刊》栽文在2007年被引用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被引的篇数、篇次、年代分布、和期刊分布等情况。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的引文检索功能,统计了《兰台世界》(2000年-2009年)10年发文被51情况.分别从论文被引年代分布、频次分布、被引期刊分布、高频被引论文分布和基金论文被引分布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兰台世界》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根据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别从发文及被引情况、被引论文频次、被引论文作者、被引文献的期刊分布以及受各类基金资助的被引论文等几个方面,对《图书馆界》2004~2008年发文及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8.
利用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以2003年-2012年《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最高被引30篇论文为基础数据,通过进一步分析,探讨高引论文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学科特色、高水平基金、海洋水产新兴热点领域等成为高被引论文的主要因素,而作者职称等因素作用不明显.研究可为《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未来的选题、组稿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5种昆虫学核心期刊2005年-2014年的高被引论文为统计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期刊的高被引论文总篇数、高被引论文的机构分布、多产学者群的产出力、研究主题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昆虫学报》和《应用昆虫学报》在产出高被引论文的数量和比例上占有优势地位,而《昆虫分类学报》和《动物分类学报》在这些指标上处于相对落后地位.总体而言,中国作者群在昆虫学高被引论文上的产出能力较低,持续研究且能形成高质量谱系化的论文成果较少.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期刊核心竞争力,给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编辑选题、组稿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引文教据库》对《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创刊以来的所有论文在近5年(2005~2009)的被引频次选行统计.并对高被引论文的学术特征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发现,高被引论文具有明显的超前性和创新性。由权威专家或其带领的团队撰写的具有导向性和前瞻性的综述和专题评述具有较高的被引频次,对期刊影响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高被引论文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土壤肥力”、“施肥与环境”、“施肥与品质”和“肥料利用率提高途径”等的研究上。因此,今后植物营乔与肥料学科期刊编辑应紧抓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更有针对性地制订纽稿、约稿策略及稿件取舍标准,进一步提升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对2001年—2010年收录在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上的信息与知识管理类的论文检索,共检索到1 620篇文献。通过对这些论文的时间分布、学科领域、主题内容、核心期刊方面的统计和定量分析,研究了信息与知识管理类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揭示了信息与知识管理领域研究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对2010年—201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连续3年入选的9种全国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的来源文献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基金论文比等9个指标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动态评价模型评价了9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结果表明:9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整体呈逐年提升的趋势,其中以《江苏农业科学》的学术影响力最大。各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增长速度不一,因所在地区的农业发达程度影响而呈现出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3.
吴迪  赵恩铴  钱贵霞 《农业展望》2013,(8):54-58,70
《农业展望》作为中国首份农产品分析与预测的专业期刊,其发展对于反映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和长期态势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数据,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农业展望》自创刊以来发表的论文、作者和被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农业展望》的载文量呈逐年递增态势,栏目设置涉及农业信息的各个领域,其中,"数据信息"栏目载文量最大;在各类基金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成果所占比重最大;论文作者主要来自国家各部委、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农业部及其分管中心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所属研究机构为核心发文机构;高被引论文数量偏少。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2005年—2009年国内城市美化植物研究专题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这些文献的文献学特征(年代、期刊源和学科方向分布,研究机构特征,科学基金资助,以及合作度与合作率状况)用以明确城市美化植物科研领域的研究能力及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总库为统计源,调查了农业科技栏目中582种农业科技期刊2003-2007年间刊登的641 587篇论文的被引频次,了解中国农业科技类期刊发表论文总体学术水平.结果表明:2003——2007年间被引用频次超过50次的文章共229篇,占0.038%,而未被引用的期刊占68.93%.刊登高被引频次(被引频次在30次及以上)论文较多的期刊多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农业部主管,中国行业协会主办的期刊.生态学方面论文引用频次较高.被引频次较高论文作者集中在高校,地方科研单位较少,数量最多的是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总库为统计源,调查了《华北农学报》2003-2007年5年间刊登的1290篇论文的被引频次,了解《华北农学报》总体被引用情况和高被引频次论文的学科和单位特点。结果表明:2003-2007年间《华北农学报》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比例为67.99%,比在中国知网收录的582种农业科技类期刊的平均值(31.07%)”高出36.92%;被引频次在10次以上的论文多集中在植物生理和生物技术方面,占到72.52%。被引频次较高论文作者集中在《华北农学报》主办单位所在省市。  相似文献   

17.
农田长期定位试验是研究农田长期生态过程及其环境效应和调控措施的重要手段。作为2种最普遍和频繁的农业生产活动,施肥和保护性耕作对农田生产力和生态环境过程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通过检索、收集1979-2009年有关我国农田长期施肥和保护性耕作试验的研究论文,提取试验案例中试验站点分布、土壤类型、作物系统、监测区间及建站时间、管理措施、研究内容、试验小区面积及站点管理单位等实验要素及相关信息,并分析其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农业生态系统长期试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资源,从载文量、下载量、各年被引量、影响因子等指标对《图书馆学研究》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其在图书情报领域中的地位和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任世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81-7284
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区域分工"的管理理念深化了区域环境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生态补偿制度。多元的利益主体和复杂的补偿关系是区域生态补偿制度建构的难点。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在生态本底状况、政策配置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依据不同区域开发政策导向下的社会行业活动对两类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情势分别构建了相应的补偿关系模型。在补偿关系"理想型"的基础上,对区域生态补偿的设置制度(规范对象及补偿主体)、运行制度(补偿模式、方式和标准)和保障制度(资金制度、技术指标和激励制度)一一加以分析,从理论层面架构区域生态补偿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20.
李路 《农业网络信息》2011,(9):78-79,83
《农业科学叙词表》(以下简称《农表》)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农业科学检索语言。《农表》是以情报学、语言学、逻辑学、信息系统学以及标准化学为基本理论,从我国农业科技情报、图书、挡案工作现代化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遵照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吸取和借鉴国内外叙词表编制经验,采用分类主题一体化编表新模式编制成的。软件农业科学叙词表按叙词表分类大纲查询,农业辞典的分类大纲的分类号,例如:60D禾谷类作物(S51);67Q天敌昆虫(S476);92A植物病毒(Q939.46),其他分类项参照分类大纲和分类类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