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刮树皮、绑诱虫带、清洁果园以及覆土是防治越冬代梨小食心虫的主要技术措施,但缺少系统的定量化评价,在生产上未得到广泛应用。针对这一情况,以不同熟期的桃树为试材,对这几项技术措施的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刮树皮对越冬代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为88.64%,是防治桃地上部梨小食心虫效果最好的技术措施;绑草把诱虫带的防治效果为74.13%,是防治越冬代梨小食心虫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3月中旬地表覆土3 cm可阻止土中越冬茧羽化出土;清除地面枯枝可防治地表的越冬幼虫。  相似文献   

2.
刮树皮、绑诱虫带、清洁果园以及覆土是防治越冬代梨小食心虫的主要技术措施,但缺少系统的定量化评价,在生产上未得到广泛应用。针对这一情况,以不同熟期的桃树为试材,对这几项技术措施的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刮树皮对越冬代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为88.64%,是防治桃地上部梨小食心虫效果最好的技术措施;绑草把诱虫带的防治效果为74.13%,是防治越冬代梨小食心虫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3月中旬地表覆土3 cm可阻止土中越冬茧羽化出土;清除地面枯枝可防治地表的越冬幼虫。  相似文献   

3.
刮树皮、绑诱虫带、清洁果园以及覆土是防治越冬代梨小食心虫的主要技术措施,但缺少系统的定量化评价,在生产上未得到广泛应用。针对这一情况,以不同熟期的桃树为试材,对这几项技术措施的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刮树皮对越冬代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为88.64%,是防治桃地上部梨小食心虫效果最好的技术措施;绑草把诱虫带的防治效果为74.13%,是防治越冬代梨小食心虫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3月中旬地表覆土3 cm可阻止土中越冬茧羽化出土;清除地面枯枝可防治地表的越冬幼虫。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桃源村基地、洛社鑫旺合作社两个果园内采收的中晚熟水蜜桃蛀果率进行统计,对所试用药剂进行防效分析,结合当地气象土壤情况及日常用药情况,为无锡地区中晚熟品种水蜜桃上梨小食心虫的化学防治提供技术支持。试验表明四氯虫酰胺(10%四氯虫酰胺)对无锡地区中晚熟水蜜桃上梨小食心虫的防效相对较好,可做为无锡地区桃园中晚熟品种防治梨小食心虫的主要化学药剂,但同时注意与其它药剂轮换使用,避免梨小食心虫对药剂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5.
梨小食心虫是为害桃果的主要虫害之一。在防治不力的桃园中,中晚熟品种虫果率可达50%以上。以往该虫在华北一年发生3~4代。第一、二代主要为害桃梢,第三、四代一般为害梨、桃果实。以老熟幼虫在树干裂缝、翘皮等处结茧越冬,越冬茧在树干基部近地表处最多。第二年春季4月上中旬化蛹,越冬代成虫一般出现在4月中旬至5月末,这代成虫产卵于树梢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梨小食心虫在蟠桃园的发生规律及其习性。[方法]以梨小食心虫为供试材料,观察其在蟠桃园的危害症状、危害部位、发生规律及其习性。[结果]梨小食心虫在石河子地区1年发生4代,越冬代幼虫出蛰期不整齐,造成成虫羽化期不一致,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特别是第2代与第3代、第3代与第4代,各代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梨小食心虫主要以幼虫蛀食为害,因此其防治适期应在卵高峰至幼虫孵化高峰期,也可将防治重点放到第1代幼虫上,可有效降低后3代和越冬虫口基数。应用性诱剂也是防治梨小食心虫的一种有效方法。[结论]该研究为梨小食心虫的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梨小食心虫是桃树重要的蛀果害虫之一,在我国各地桃园均有发生,发生严重的桃园,蛀果率达70%以上,对桃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目前,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多集中在桃树生长期,利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关于梨小食心虫越冬代防治的研究及应用均较少。近年来,由于化学防治存在污染环境、破坏桃园生态等问题,梨小食心虫越冬代的农业防治  相似文献   

8.
徐明举 《油气储运》2006,(10):11-11
做好梨园秋未冬初病虫害防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梨小食心虫、梨卷叶蛾、梨网蝽等害虫,常在老对下、皮裂缝或枯草中越冬;桃小食心虫、金龟子类等害虫,主要在土壤中越冬;梨黑星病、轮纹等病菌,它们都在枯枝落叶下、杂草中越冬,针对各种病虫害的越冬场所.应在秋冬季节采取如下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 Busck)是世界性蛀果类害虫,为摸清我国梨小食心虫的地理分布及化性特点,本研究基于CNKI文献数据库,应用大数据挖掘的手段,从中收集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地点,建立GIS数据集,以期明确梨小食心虫化性及梨小食心虫发生与经度、纬度、海拔的关系。[方法]使用Google Earth对发生地点进行定位,获得发生地点的地理信息资料,生成GIS地理信息数据集,使用距离权重内插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IDW)预测分析梨小食心虫化性与经度、纬度、海拔的关系。[结果]构建的梨小食心虫的化性预测地图与纬度相关,在纬度分布上与等温线基本一致,随纬度降低,温度升高,梨小食心虫世代数增加;海拔也影响了梨小食心虫世代的发生,从东到西,海拔升高,温度降低,随海拔的增加梨小食心虫世代减少。[结论]这种化性是源于寄主、温度、光周期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这些因子决定了梨小食心虫空间分布,通过地统计学分析,确定了梨小食心虫在我国分布及世代的区域,明确梨小食心虫在我国的化性分布,为梨小食心虫测报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2017年在上海市金山区采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对露地栽培桃园和大棚栽培桃园进行了梨小食心虫迷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露地栽培桃园和大棚栽培桃园内设置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能够明显干扰成虫的正常交配,使折梢率及蛀果率显著降低。露地栽培桃园中梨小食心虫迷向率为58.0%~97.2%,大棚栽培桃园为63.9%~100.0%。露地栽培桃园折梢防效为70.6%,蛀果防效为86.6%;大棚栽培桃园折梢防效为88.1%,蛀果防效为97.3%。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对大棚栽培桃园中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优于露地栽培桃园。  相似文献   

11.
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明确梨小食心虫在山西中部地区桃园的生活世代及发生规律,指导农业生产,有效防控桃园梨小食心虫,对山西中部地区单植桃园梨小食心虫成虫及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单植桃园1年发生4代,并能在桃树上完成其周年生活史。  相似文献   

12.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2类诱芯的桃园田间诱蛾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是北方果树的头号害虫,目前种群仍呈上升态势。为改进性诱剂防治技术,2009年在河北省顺平县桃园,采用橡胶塞载体和水盆法诱捕法,对2类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芯的诱蛾效果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制的新型诱芯B的平均诱蛾量是常规标准诱芯的2.11倍,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肇庆地区特色柑橘品种汶朗蜜柚的果实品质及其与果园土壤养分和叶片矿质营养元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了汶朗蜜柚果园土壤pH、有机质、N、P、K等矿质元素含量、叶片N、P、K等矿质元素含量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总糖等品质指标,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果园土壤中富含铁、钙元素,与汶朗地区有丰富的石灰岩、铁矿有一定的关联.叶片及土壤养分与果实品质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果实品质的形成受树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能力的影响大于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汶朗蜜柚果实品质的合成合理-满意度优于沙田柚的,单因素指标的合理满意度分析显示果皮色泽是制约汶郎蜜柚果实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果面疤痕.[结论]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索柑橘营养生理和品质形成规律提供参考依据,并为汶朗蜜柚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的研究进展,包括发生代数、发生时间、发生量、发生高峰以及该虫的发生与气象因子(气温、日照时数、降雨量)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选育桃优良新品种以丰富桃种质资源,使之更加优质和多样化,从而提高果农收益。【方法】采用芽变选种的方法,从燕红的芽变中选育出优质中熟桃新品种‘谷红1号’。【结果】该品种树势强,树姿半开张,花粉多,丰产性强;平均单果重200.0g,最大果重650.0g;果面全红,着紫红色,果肉白色、皮下红色素多,硬溶质、风味甜,粘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以上。果实发育期91d,在北京地区7月中下旬成熟,【结论】该品种具有较好的商品价值和市场前景,适合北京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全程生物农药防控桃树主要病虫害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桃树生长季主要病虫害全程生物农药防治方案,2014-2015年对桃树主要病虫害,如蚜虫、红蜘蛛、褐腐病、梨小食心虫和桃小食心虫进行全程生物农药防治。休眠期使用矿物农药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生长季选择生物农药组合,包括苦参碱、藜芦碱、除虫菊素、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和小檗碱,同时联用性诱剂、植物调节蛋白。结果表明,全程生物农药防控对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褐腐病、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效分别为83.9%、78.1%、77.8%、76.7%和72.6%,各种防效等同或高于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全程防控的桃树长势强,未出现任何药害。生长季全程使用生物农药联合性诱剂,同时用植物调节蛋白增强桃树抗性,可有效控制桃褐腐病、蚜虫、红蜘蛛、桃小食心虫和梨小食心虫,由此构建了桃树主要病虫害防控集成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防治区域水土流失、协调区域土地利用,完善区域土壤侵蚀预测。[方法]采用野外测定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雨城区老板山3种不同果园土壤入渗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土壤的入渗速率与砂粒含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初始含水量及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与粘粒含量、粉粒含量、容重呈负相关;紫叶李园的砂粒含量、非毛管孔隙度较梨园、桃园高,粉粒含量、粘粒含量较低;稳定入渗率、入渗总量、平均入渗率、初始入渗率均为紫叶李园梨园桃园。[结论]紫叶李园的入渗特征最好,最有利于控制地表侵蚀。  相似文献   

18.
渭北旱塬不同树龄果园土壤营养状况演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探明果园土壤质量的演化趋势,探讨果树可持续生产的理论基础。[方法]对渭北旱塬不同树龄果园土壤有机质、有效氮、速效磷以及钙的剖面分布特征和变异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研究得出,果园土壤深层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8~15龄果树的果园土壤有机质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园龄土壤在40 cm以上土层有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尽管有所增加,但氮和磷的供给能力仍在中下等水平;即使在富钙的石灰性土壤果园里,其土壤上层交换性钙含量变化幅度不大,而60 cm以下土壤交换性钙明显递减,土壤剖面有酸化趋势。[结论]渭北地区果园养分管理的关键问题在于施肥深度欠佳,旱塬地区土壤墒情欠缺的情况下,必须适度深施肥料,才能充分发挥肥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蒲螨对危害石楠的梨小食心虫的寄生能力和田间防治效果。[方法]进行蒲螨对梨小食心虫的室内侵染试验以及野外防治试验,观察蒲螨的寄生能力及活动特性,研究湿度、温度等环境因子对蒲螨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在适宜的条件下蒲螨对梨小食心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不同的温度、湿度条件下蒲螨对寄主的搜寻能力存在差异,湿度对蒲螨活动能力影响较大,而温度对蒲螨个体活力影响较大。[结论]蒲螨对梨小食心虫的控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为人工调控果树生态环境及果树生命健康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在桃树地选取典型位置,在地面以下5、15和30 cm处埋设土壤传感器,监测桃树地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休眠期、第1生长期、第2生长期、停长期内,5、15和30 cm处土壤温度的日平均值分别为5.1、5.4、6.0 ℃,24.3、23.7、23.2 ℃,24.3、26.7、24.1 ℃,11.6、13.8、12.7 ℃。停长期内5、15和30 cm处土壤温度的日降幅分别为0.87、0.59和0.36 ℃。冬季、春季、夏季、秋季5、15和30 cm处的平均土壤温度分别为4.7、4.0、4.3 ℃,18.9、16.8、16.1 ℃,25.1、24.8、23.7 ℃,15.6、20.2、15.9 ℃。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年变化都呈均称抛物线,土壤温度的最高值大约出现在年内的第140~220天。[结论]该试验初步探索了自然条件下桃树地土壤温度的连续变化规律,为调控土壤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