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杂草稻几种典型性状及危害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危害重的杂草稻落粒性不一定比常规稻强;刚收获的杂草稻种子有一定的休眠期且种子活性期长,而常规稻无休眠期且种子活性期有限;上年杂草稻多的田块,若不采取措施,直播稻、套播稻田杂草稻的危害可达28%以上,甚至99%以上;埋于土下未出苗的杂草稻及常规种子经1季水稻生长后,会碳化而失去活力;采用诱发杂草稻,在前茬小麦收获后及时用41%草甘膦3 000 ml/hm2杀灭已出苗的杂草稻,可有效防止杂草稻的危害及蔓延。  相似文献   

2.
对杂草稻几种典型性状及危害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危害重的杂草稻落粒性不一定比常规稻强;刚收获的杂草稻种子有一定的休眠期且种子活性期长,而常规稻无休眠期且种子活性期有限;上年杂草稻多的田块,若不采取措施,直播稻、套播稻田杂草稻的危害可达28%以上,甚至99%以上;埋于土下未出苗的杂草稻及常规种子经1季水稻生长后,会碳化而失去活力;采用诱发杂草稻,在前茬小麦收获后及时用41%草甘膦3000 ml/hm2杀灭已出苗的杂草稻,可有效防止杂草稻的危害及蔓延。  相似文献   

3.
李广文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108-109
介绍水稻旱直播稻田杂草稻在当地的发生情况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危害。提出在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可通过推迟水稻播种期,小麦收获后及时灌水,待杂草稻出苗后用灭生除草剂草甘膦异丙胺盐进行灭生处理的方法来防除杂草稻。  相似文献   

4.
土层深度对稻田杂草种子出苗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稻田土壤杂草种子库中常见杂草稗草、异型莎草、千金子和鳢肠种子进行不同土层深度的出苗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环境的重要因子———土层深度对杂草种子的出苗率有明显影响。上述4种杂草,种子埋深0~2.0cm土层的出苗数均占所有土层出苗总数的90%以上,埋深6.0cm及6.0cm以下土层的种子则基本不能出苗;杂草种子在土壤中能出苗的深度与杂草种类有关,双子叶杂草鳢肠种子埋深超过2.0cm就不能出苗,而稗草种子在8.0cm深处仍有少数出苗。文章还探明了不同土层深度的杂草种子出苗后,其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等生物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灰葡萄孢及其毒素的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对峙培养法和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灰葡萄孢及其毒素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用抑菌圈法测定毒素对植物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 ;用浸渍法测定毒素的杀虫活性 ;以种子幼根幼芽生长抑制率为活性指标 ,测定毒素对杂草种子发芽力的抑制活性及对农作物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在杂草出苗后喷施毒素 ,测定毒素对杂草幼苗的杀伤活性和对出苗后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 ,3d内灰葡萄孢毒素对小麦纹枯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达 5 6 %以上 ;1d内毒素对马铃薯环腐病原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 6 mm,对白菜软腐病原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 9m m;毒素原液对黏虫、小菜蛾和菜青虫的杀伤活性很小 ,对反枝苋和牵牛花等双子叶杂草幼苗的杀伤活性达 10 0 % ,对禾本科作物和杂草苗后生长影响很小。毒素对单子叶杂草和双子叶杂草的种子发芽均有抑制作用 ,对禾本科作物种子发芽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栽培试验观察发现,毒麦籽粒随小麦收获后,需经过30 d左右的后熟休眠期才可发芽;水稻后作栽培可使遗留在土壤中的毒麦种籽因浸泡而死亡;毒麦种籽出苗比小麦迟5~7 d,但出苗比小麦整齐,且分蘖早于小麦。毒麦主要靠小麦种子调运传播,稻麦轮作倒茬、小麦播前深耕和秋季苗期化除、收获期田间拔除、调运检疫检验检查等措施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控制蔓延危害。  相似文献   

7.
稻茬油菜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防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拔除法调查稻茬油菜田杂草种类及其出苗动态和发生规律,以人工除草和不除草作对照,考察3种除草剂13.5%草铵膦、油力1+1、10.8%高效氟吡甲禾灵对杂草的田间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稻茬油菜田中共发现杂草16种,分属10个科,优势种群为早熟禾,亚优势种群为看麦娘、繁缕;杂草于油菜播种后开始出苗,有冬前出苗最高峰和春季出苗次高峰2个出苗高峰;施用草铵膦第8 天后,对总杂草、禾本科杂草、阔叶类杂草等的防效达90%以上,第16、32、64 天后的防效仍可高达90%以上;与不除草相比,施用草铵膦,可使油菜增产约8%。  相似文献   

8.
东北稻区杂草稻经历了蔓延、大发生过程之后,近期进入衰弱态势,分布区域由过去大发生的东部稻区转移到降水量少的西部稻区。在东北稻区,稻田落粒的杂草稻种子只能以"干态"安全越冬,"湿态"种子不能安全越冬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无休眠性;杂草稻种子安全越冬能力介于杂草类种子与栽培稻种子之间,其安全越冬能力强于栽培稻种子的原因在于种皮厚、吸水速率低、低温水中生存能力强、萌发后的种子耐旱性强,而脂肪酸、蛋白质含量差异不大。分析认为,杂草稻种子低温发芽能力强,秋季遇水易发芽而冬季冻死现象与其种子萌发期淀粉酶低温活性高于栽培稻种子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彩色稻进行田间彩绘是创意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可能影响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本研究旨在探明彩色稻对水稻主要食叶害虫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及其卵寄生蜂的影响,为创意农业稻田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稻纵卷叶螟在紫色稻、黄色稻和常规稻(对照)上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幼虫及蛹的历期、幼虫及蛹的存活率、蛹重和性比等;比较稻纵卷叶螟成虫在彩色稻和常规稻之间的产卵选择性;比较稻纵卷叶螟的重要卵寄生蜂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和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对彩色稻和常规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选择性,并在大田条件下调查彩色稻稻田和用紫色稻写字的创意稻田中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情况。【结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趋向于在彩色稻上产卵,在彩色稻上的产卵百分比达60%以上,显著高于常规稻,同时稻纵卷叶螟在彩色稻上的生态适应性高于常规稻,用紫色稻和黄色稻叶片饲养的稻纵卷叶螟幼虫存活率和蛹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稻。彩色稻对稻纵卷叶螟的发育历期、蛹重和性比无显著影响。不同赤眼蜂对不同水稻品种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选择性有差异,螟黄赤眼蜂偏向寄生紫色稻上的卵,对黄色稻的选择性最低,但寄生率无显著差异;而稻螟赤眼蜂偏向寄生绿色常规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卵,对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选择性最低。3种水稻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稻螟赤眼蜂对常规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是紫色稻上的4.3倍,是黄色稻上的2.1倍。在大田情况下,紫色稻和黄色稻稻田中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和幼虫密度显著高于常规稻田,紫色稻的稻纵卷叶螟卷叶率最高,为15.3%,是常规稻的10.9倍,黄色稻的3倍;紫色稻和黄色稻的稻纵卷叶螟残虫率分别为4.5%和3.3%,也显著高于常规稻(1.1%)。以紫色稻进行田间彩绘时,紫色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均在6%以上,显著高于常规稻田(4%以下)。【结论】彩色稻相对于常规水稻更易于吸引稻纵卷叶螟危害,且稻纵卷叶螟在彩色稻上的生态适应性高于常规稻,而稻螟赤眼蜂对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选择性最低,不利于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的生物防控。在利用彩色稻进行创意农业稻田彩绘时应充分考虑其负面的生态影响,并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江苏沿江地区杂草稻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峥  戴伟民  章超斌  强胜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4):2856-2866
【目的】明确江苏沿江地区杂草稻的发生现状、危害和生物学特性,掌握其鉴别方法。【方法】采用目测法和样方法点面结合,调查江苏沿江地区6个市的28个县(市、区)的直播稻田杂草稻的发生率、发生密度、综合危害指数,定点研究6个地点的杂草稻生物学特性及其危害性。【结果】杂草稻在各县(市)的发生率从78%-100%不等,发生密度最低的县(市)约2株/m2,平均最高约9株/m2,综合危害指数都在20%以上,导致栽培稻减产8.3%-82.3%;泰州、扬州和常州的危害相对更重。综合6个地点的调查结果显示杂草稻与栽培稻主要区别为:杂草稻的叶环和叶耳呈紫红色,植株基部褐色;苗期生长旺盛,分蘖力强、分蘖角大于栽培稻20°以上,株高高出8-10 cm;株型松散;单株结实量高于栽培稻3倍以上,繁育系数显著高于栽培稻,但结实率较低,为78%-86%,千粒重仅为18.93-20.10 g;成熟期早1月左右并显早枯。【结论】江苏沿江地区的杂草稻发生量大且危害严重;杂草稻与栽培稻有形态学差异;杂草稻的分蘖初期、扬花期是人工拔除的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广东省杂草稻的发生与分布情况以及生物学特征,为广东省杂草稻的防治提供基本信息,通过采用目测法和样方法点面结合,调查广东省栽培稻田杂草稻的发生与危害情况,对调查的杂草稻生物学特征与其发生率、发生密度、综合危害指数综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杂草稻的发生率为0.00%~33.11%,发生密度最低的县(市)约0,最高约18株/m2,综合危害指数都在20%以上。以雷州、惠东尧封开和恩平最为严重,杂草稻密度依次为18.10、2.52、1.60、0.96株/m2,综合危害指数依次为56.00%、45.00%、29.20%和15.80%。杂草稻植株较高、分蘖较强、叶色偏淡、成熟早、易落粒、种皮红色、籽粒偏籼型,得出广东省不同稻作区杂草稻发生与分布情况依次为粤西南稻作区>粤中南稻作区>粤中北稻作区>粤北稻作区,且杂草稻发生率为直播田>抛秧田>移栽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察布查尔县水稻田主要杂草:稗草、三棱草、异型莎草、稻李氏禾、杂草稻发生和危害(草相)的变化,探讨针对不同杂草对象应选用的除草剂及其使用方法,并提出机械深翻、诱芽、适当轮作、严把种子质量关、人工拔除杂草、整地时应用土壤封闭、返青后混土撒施,或水田杂草出苗后2~3叶期进行化学农药防治等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直播稻田杂草发生期比移栽稻田长,扎根出苗期湿润灌溉最易诱发杂草种子萌发,杂草种类也多于移栽稻,发生数量比移栽稻田大,因此,杂草危害是直播稻的一大威胁,抓好杂草防除是直播稻栽培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李金平 《吉林农业》2011,(9):111-111
选用秋花生留种质量较好。因为秋花生在秋高气爽的环境下生长,植株矮化,病虫害少,收获时雨水偏少,易晒种;种子生命力强,休眠期短,耐低温,出苗快,出苗率可达90%以上。种好秋花生,提供优质的种子,是春植花生增产的重要措施。有的地方没有种秋花生的习惯,历来以春植花生留种,且种子贮藏不善,以致翌春播种后发芽率低,造成严重缺苗。因此,要大力提倡采用秋花生留种。文章介绍了花生的适宜收获期和留种技巧,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连续两年对上海9个区县稻田杂草稻发生分布与危害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地区稻田杂草稻发生频率由2009年的22.29%上升至2010年的24.07%,乡镇分布率由2009年的75.89%上升到2010年的83.79%。上海地区杂草稻发生面积中的90.0%以上属于零星发生且不造成危害的1级,3级中度以上危害的发生面积仅占3.0%左右,5级严重危害的田块经过防治已经得到初步遏制。上海地区直播稻田和机插秧稻田杂草稻发生与分布趋势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对辽宁省杂草稻的起源、危害、扩散途径及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认为杂草稻不仅影响水稻的产量,而且降低水稻的商品价值;杂草稻主要通过种子调运进行大范围远距离扩散,通过农事活动等近距离传播;应采取预防和耕作栽培措施为主的杂草稻综合防治措施对杂草稻进行积极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杂草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杂草稻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它具有生长势强、种子产生量大、稻粒有色而硬度大等特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探讨了杂草稻的起源、危害及生物学特性,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杂草稻(Oryza sativa f. spontanea)是全球性草害,它与单季稻争水、争肥、争光,可导致水稻减产。广东、湖南、江苏及东北等水稻主产区,杂草稻的发生普遍。2012年在长兴县开始出现杂草稻,2016年长兴县30%稻田遭受杂草稻的危害,初步分析杂草稻主要是由跨区作业的收割机从江苏、安徽等发生区带入的。目前主要采取人工拔除,未来可考虑通过加强植物产地检疫,严格控制种源,实施深耕轮作,单季晚稻种植前进行化学防治等措施来预防其发生,单季晚稻出苗后主要采用人工拔除。  相似文献   

19.
灰葡萄孢毒素的生物活性测定和除草活性成分分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分别用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测定灰葡萄孢毒素对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抑菌活性,用浸渍法测定其杀虫活性,以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阻为指标测定其除草活性。结果表明,灰葡萄孢毒素对小麦纹枯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6.2%、61.6%和56.4%;对马铃薯环腐病和白菜软腐病病原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6和9 mm;对杂草和禾本科作物种子发芽均有抑制作用;在供试植物出苗3 d后喷施毒素,24 h对反枝苋和牵牛花等双子叶杂草幼苗毒杀活性达100%,而对禾本科的作物影响很小;对黏虫、小菜蛾和菜青虫  相似文献   

20.
李金平 《吉林农业》2011,(23):63-63
选用秋花生留种质量较好,因为秋花生在秋高气爽的环境下生长,植株矮化,病虫害少,收获时雨水偏少,易晒种;种子生命力强,休眠期短,耐低温,出苗快,出苗率可达90%以上。种好秋花生,提供优质的种子,是春植花生增产的重要措施。有的地方没有种秋花生的习惯,历来以春植花生留种,且种子贮藏不善,以致翌春播种后发芽率低,造成大田严重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