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实验室中利用生长箱设定0℃-8℃的温度范围,对北五味子进行蛋白质与葡萄糖的含量测定,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为北五味子的低温危害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低温胁迫对油麦菜抗寒性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分别在4、8℃低温条件下对油麦菜幼苗叶片内过氧化物酶活性、电解质外渗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低温胁迫初期油麦菜幼苗叶片内电解质外渗率和丙二醛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胁迫后期呈下降趋势,抗低温能力增强。与对照组相比,4、8℃低温胁迫时油麦菜幼苗叶片内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升高。[结论]低温胁迫时油麦菜幼苗叶片内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升高,有助于提高它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3.
低温胁迫对葡萄幼苗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慧  赵升  王孝威  崔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51-1352,1364
[目的]探究低温胁迫对葡萄幼苗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早黑宝葡萄试管幼苗为材料,当长至5~6片真叶时挑选长势相同的葡萄幼苗进行常温25(CK)1、5、5℃3种不同温度处理,于处理后0、24、、68、d进行各项生理指标测定,之后恢复常温处理,即恢复2 d(R2)4、d(R4),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研究不同程度低温处理对葡萄试管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POD活性、MDA活性及质膜相对透性(PMP))的影响。[结果]葡萄试管幼苗经低温胁迫后,叶绿素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升高;SODP、OD活性先升后降;低温造成葡萄试管苗的膜脂过氧化,MDA含量升高、PMP增大。[结论]15℃低温处理对葡萄试管幼苗的伤害是可逆的,而5℃处理造成了不可逆伤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种子低温处理对低夜温条件下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番茄幼苗在低夜温下的抗冷性,为低温下获得高质量的番茄幼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草炭与珍珠岩(2∶1)为育苗基质,番茄L402种子为供试材料。先将番茄L402种子浸种6 h,然后分别于0、4、8和16℃低温条件下进行6、12和24 h低温处理,对照为0 h处理。之后,于16℃下静置0.5 h,再后在25~30℃下催芽,播种于72穴育苗盘中。育苗温度为18~23℃(白天)/6~12℃(夜间)。培养至3片真叶时测定幼苗的各项生长指标(干重、鲜重、根冠比)和生理指标[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种子低温处理能促进低夜温下番茄幼苗的生长,提高幼苗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的含量,并能增加番茄幼苗在低夜温下的根系活力和SOD活性,同时降低了MDA含量,其中0℃下处理6 h对番茄幼苗在低夜温下的抗冷性提高最大。[结论]种子低温处理能增加番茄幼苗对低夜温的抵抗能力,有利于提高低温季节番茄幼苗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北五味子物候的观测及气象要素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物候与气象因子相结合的同步观测方法,对长春地区北五味子的生长特性和影响其生长率的气象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五味子返青前候平均气温在-5℃时可视为返青期即将开始的温度指标.日平均气温在-2℃时枝条开始返青.候平均气温≥5℃或≥5℃的有效积温高于20℃可作为进入树液流动期的温度指标.≥5℃的有效积温100℃是进入展叶期的温度指标.北五味子果实发育到成熟要求平均气温20℃以上,≥10℃有效积温1500℃以上.幼果膨大期是北五味子的水分临界期,此间降水量在70~80mm就可以满足植株生长的需要.日平均温度24℃为北五味子生长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6.
谈芹菜环境     
<正>一、芹菜的温度条件的要求1.发芽期芹菜发芽最低温度为4℃,最适温度为15~20℃,低于15℃或者高于25℃则会延迟发芽的时间和降低发芽率,当温度在4℃以下或者高于30℃以上时,凡乎不发芽。所以,在生产上芹菜发芽期将温度控制在15~20℃最合适,一般7~10天就会发芽。2.幼苗期芹菜在幼苗期时低温适应能力较强,能耐零下4~5℃的低温,幼苗在2~5℃低温条件下,经过10~20天可完成春  相似文献   

7.
低温胁迫下小麦生理生化及蛋白组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芳  范宝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430-1431
[目的]探究间接冷害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和影响机制。[方法]用水培法培养冬小麦京411,对实验组幼苗实施4℃低温胁迫。测定幼苗长势,丙二醛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并应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幼苗叶片内的蛋白组分进行分离,研究低温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生化及蛋白组分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出现卷曲和萎蔫,叶片丙二醛含量、叶片内的蛋白组分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明显下降。[结论]该研究为探讨低温胁迫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消除滞育对蝴蝶产业的不利影响。[方法]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温度对美凤蝶滞育蛹发育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羽化温度在15、20、25和30℃时,滞育蛹最早羽化分别在第63、33、11和14天,发育历期分别为71.2、40.5、22.0和16.8d,羽化持续时间分别为16.0、16.0、14.0和6.0d。同时,低温处理(10℃)显示,25℃时,长光照下,低温处理0、20和40d后,滞育蛹分别在处理后第24、19和17天开始羽化,羽化时间持续分别为22.0、12.0和9.0d,发育历期分别为35.8、24.5和21.3d。[结论]随着羽化温度升高和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滞育蛹羽化时间提前,发育历期缩短,温度越高或低温处理时间越长,羽化越早,发育历期越短。25℃和低温处理20.0d滞育蛹的羽化率最高,是促进美风蝶滞育发育的较适合条件。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0~4、5~8、9~12、13~16、17-20℃)对马铃薯克新品种的营养物质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的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在0~4℃贮藏下含量最高.马铃薯在9~12℃贮藏时,块茎中淀粉及于物质的含量最高.0~4℃低温贮藏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加蛋白质的含量.马铃薯的淀粉酶活性在贮藏前期时,0~4℃贮藏温度下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聚乙二醇(PEG)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缓解效应。[方法]在28℃条件下盆栽玉米,待玉米长到三叶期,对玉米幼苗进行8℃、3 d的低温胁迫处理,同时施用浓度30%PEG喷洒叶片,3 d后测定玉米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受低温胁迫后玉米幼苗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对低温胁迫下的幼苗施用浓度30%PEG后,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较低温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施用浓度30%PEG后各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浓度30%PEG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具有缓解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望天树的抗寒机理,以2年生望天树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0℃低温胁迫(0、1、2d,以25℃常温培养为对照)下望天树的生理指标和外部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0℃)胁迫时间的延长,望天树幼苗叶片中保护酶系统(SOD、POD)、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叶绿素以及丙二醛(MDA)和相对电导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变化趋势,在0℃处理2d时达到最大值,且均>对照;待温度回升到25℃后,望天树幼苗叶片中的抗氧化酶(SOD、POD)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以及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则均有所下降。表明望天树苗期叶片在0℃低温胁迫中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0℃处理2d可作为早期筛选耐寒材料的时间节点;待温度回升到25℃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开始下降,表明望天树幼苗在遭受低温胁迫后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五味子藤茎中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胡彦武  李婷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990-6991
[目的]提取并测定五味子藤茎中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技术提取、苯酚一硫酸法测定含量,以葡萄糖(105℃干燥至恒重)为对照品。[结果]在10.125~71.064μg/ml的范围内,样品的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0.0094C+0.0029(r=0.9998),加样回收率为99.93%(n=5,RSD=0.06%),五味子藤茎中多糖平均含量为5.27%。[结论]五味子藤茎中多糖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墨西哥柏幼苗在不同低温环境下各生理指标的变化.[方法]以10个不同种源的墨西哥柏离体叶片为材料进行低温胁迫试验,研究低温胁迫对墨西哥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墨西哥柏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一直上升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抗寒性;可溶性淀粉含量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可溶性淀粉含量的减少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抗寒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低-高-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抗寒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大多呈现“低-高-低”的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抗寒性.[结论]不同低温处理下,墨西哥柏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经五味子根际土中分离获得1株高效拮抗五味子叶枯病菌的放线菌A-25-8,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其最佳发酵条件。根据菌株的形态与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应用牛津杯法研究A-25-8菌株抑菌活性及最优发酵条件。A-25-8菌株与Streptomyces anulatus(环圈链霉菌)的亲缘关系接近;最佳发酵条件:发酵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KNO_3,发酵培养基初始pH为7.5,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间为3 d,接种量为10%,摇床转速为160 r·min~(-1)。拮抗放线菌A-25-8鉴定为环圈链霉菌(Streptomyces anulatus),优化后A-25-8无菌发酵滤液对五味子叶枯病菌显示出更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外施水杨酸( SA)对黄瓜幼苗抗高温胁迫能力的生理效应。[方法]以“津春3号”黄瓜幼苗为试验材料,对其喷施浓度分别为0.05、0.10和0.50 mmol/L的SA溶液,并进行昼(40±1)℃/夜(30±1)℃高温胁迫处理,研究黄瓜幼苗4叶期叶片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高温胁迫下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羧化效率(CE)、表观量子效率(AQY)、光化学淬灭系数(qP)、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POD活性明显降低,而幼苗叶片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明显增加,且嫁接苗的变化趋势弱于自根苗。[结论]不同浓度的SA溶液均可抑制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Pn、CE、AQY、qP、фPSⅡ、POD活性的降低和Fo、NPQ的增加,以浓度为0.10 mmol/L的SA处理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北五味子色素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敬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625-20627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Baill.)色素的提取工艺,为规模化提取北五味子色素的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北五味子色素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北五味子色素最佳的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80%(V/V),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35 min,料液比为1∶12(W/V)。[结论]筛选出北五味子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规模化提取北五味子色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琉球红"对低温的耐受能力。[方法]试验采用盆栽方法,以"琉球红"杜鹃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琉球红"杜鹃叶片中3种保护酶活性[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理化指标,在0、-3和-6℃(T_1、T_2和T_3)低温条件下,处理1、2、3、4、5、6 d时的变化情况。[结果]在低温胁迫下"琉球红"杜鹃叶片中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琉球红"杜鹃叶片保护酶CAT、POD和SOD活性先升高,且在低温胁迫4 d时,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酶活性达到最高,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增加,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开始下降,在低温胁迫6 d时达到最低,且杜鹃叶片出现轻微萎蔫情况与对照变化较为明显。试验证明"琉球红"杜鹃在-6℃低温胁迫3 d内保持着正常的生理指标,在低温胁迫3 d后,包括外部形态特征、保护酶活性均发生较明显变化。在低温胁迫下"琉球红"杜鹃通过提高保护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减少了活性氧(ROS)的积累和膜脂过氧化产物的产生,增强了"琉球红"杜鹃耐低温胁迫的能力,但是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增加,植物细胞受到不可逆的破坏,导致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试验表明,"琉球红"杜鹃能耐受的较低温度为-3℃。[结论]该研究可为宁波及周边城市将"琉球红"作为绿化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不同浓度处理对北五味子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于2009年5月下旬,选用国光膨大素、碧护、膨大增产素、TDZ、赤霉素、6-BA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北五味子栽培基地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北五味子的产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不同生长调节剂的不同浓度对北五味子的增产效果不同;国光膨大素、碧护在处理浓度为20mg/L时,其相对座果率最大,分别为168%和159%;膨大增产素、TDZ和赤霉素在处理浓度为5mg/L时,其相对座果率最大,依次为170%、169%和161%;而6-BA是在处理浓度为10mg/L时相对座果率最大,达168%;6种生长调节剂对北五味子果粒的膨大均没有明显效果。[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北五味子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