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统计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2月泰安市的降水、气温和日照资料,对比常年值得出2015年冬季泰安市气候基本特征,并统计了2015年冬季的主要气候事件。结果表明,2015年泰安市冬季气候基本特征概况是气温接近常年略偏高、降水接近常年略偏多、日照时数接近常年略偏多,这些特征符合山东省气候特征的变化趋势;2014年12月降水量显著偏少、气温偏低、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多,2015年1月降水正常略偏多、气温异常偏高、日照时数正常略偏少,2月降水显著偏多、气温接近常年略偏高、日照时数接近常年略偏少;2015年冬季的主要气候事件有2014年12月大风、降温和雾霾天气频发,2015年1月温度异常偏高,2月降水显著偏多。2015年泰安冬季的气候特征利于当地作物生长期小幅提前。  相似文献   

2.
详细统计2015年聊城地区气候要素特征,概括气象服务要点,提升气象预报服务能力,满足公众对气象事业新要求.结果发现:各县年平均气温变化在13.6~14.5 ℃,气温比常年略偏高、比上年略偏低;各县降水量变化在376.9~592.1 mm,比常年、上年略偏少;日照时数全市平均2 026 h,较常年偏少,比上年度略偏多.主要气候事件有雾霾天气、强降雪天气、雷雨、大风、冰雹、高温、暴雨、阴雨寡照,对农业、旅游、交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是以后服务重点.  相似文献   

3.
详细统计2015年聊城地区气候要素特征,概括气象服务要点,提升气象预报服务能力,满足公众对气象事业新要求。结果发现:各县年平均气温变化在13.6~14.5℃,气温比常年略偏高、比上年略偏低;各县降水量变化在376.9~592.1 mm,比常年、上年略偏少;日照时数全市平均2 026 h,较常年偏少,比上年度略偏多。主要气候事件有雾霾天气、强降雪天气、雷雨、大风、冰雹、高温、暴雨、阴雨寡照,对农业、旅游、交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是以后服务重点。  相似文献   

4.
周剑能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162-164,230
根据台州市2008年气象资料,分析其气候特征及影响。结果表明:全市平均年降水量偏少,梅雨量较常年偏多,气温偏高。气象灾害较多,暴雨、台风、雷击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经常发生,但降水时间分布比较均匀,热量充沛,农业方面收成较好,气候上属偏好年景。  相似文献   

5.
利用大连市7个观测站1971~2010年气象资料,分析2010年的气候特征及影响评估。结果表明,全市平均年降水量显著偏多,气温偏低,日照异常偏少,相对湿度和雷暴日正常,大风日偏少,大雾日偏多,无霜期偏长。气象灾害较多,年内发生持续低温、雪灾、海冰、冰雹、大雾、暴雨、大风、雷电等主要天气气候事件,给农业、林业、水资源、水产养殖业、交通和旅游等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且低温寡照,农业收成正常,气候上属于一般年景。  相似文献   

6.
详细统计2016年聊城地区春季气候要素特征,概括气象服务重点,提升气候应对和防灾减灾能力。结果发现:2016年春季(3—5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时数接近常年略偏少。全市季平均气温15.5℃,比常年偏高1.3℃,比上年偏高1.0℃;春季降水量45.1 mm,比常年偏少47.3 mm,比上年偏少59.3 mm,降水最多的是东阿,为65.0 mm,最少的是高唐,为35.3 mm,虽然降水偏少,但农业生产的关键期降了及时雨,未出现明显的干旱现象;春季日照时数631 h,比常年偏少52 h,比上年偏少9 h,对农作物及大棚蔬菜的正常生长无明显影响。2016年春季主要气候事件是低温、大风、霾天气。  相似文献   

7.
利用商丘市所辖7个国家气象站降水、气温、日照等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和天气分析方法,分析了商丘市2016年基本气候特征、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及气候影响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全市年平均气温15.4 ℃,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1.1 ℃,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均偏高;年降水量711.8 mm,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4%,其中冬季、春季、夏季偏少,秋季偏多;年日照时数1 890.2 h,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166.7 h,其中冬季、春季、秋季偏少,夏季偏多.年内出现了低温、干旱、暴雪、高温热害等天气气候事件.总体来说,气象灾害为偏轻年份,是个好年景.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科技》2019,(20):179-181
根据铜川地区气象加密自动站统计的2018年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年气候特征。结果表明,2018年铜川地区总体气候特征是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时数偏少。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大风、沙尘、强对流天气、高温、暴雨等,以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2018,(4):616-619
利用朝阳地区7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和134个区域气象自动观测站1953—2017年降水、气温、日照气象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分析2017年农作物生长季气候及农业气象条件特征。结果表明,大风、高温和暴雨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气温偏高,日照略少,降水总量偏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夏季暴雨多发。播种期、苗期热量充足,降水偏少,春季干旱严重,播种偏晚;抽雄至灌浆期,降水充沛,农业气象条件适宜,作物生长状况良好;成熟期气温偏高,作物灌浆顺利,籽粒饱满。综合分析,生长季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作物影响利大于弊,气象灾害对农作物危害总体较轻。  相似文献   

10.
利用灵璧县遥测自动站的各项要气候要素值,对2005年灵璧当地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的时空特征、年内发生的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特征及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005年气候属异常年份,连阴雨、低温、旱涝、大风等灾害频繁,对农业生产危害特重。冬季偏旱,雨雪偏少,春季干旱,降水偏少,夏秋两季降水量集中,一年雨水分布极为不匀,有明显旱涝,直接影响夏播夏收秋收、秋种,冬季干旱,雨水偏少影响冬麦生长。具体表现:今年平均气温14.7比常年偏高0.2。年降水1072.9,较常年偏多173.3mm。年日照合计2311.5小时,较常年略偏多。总气候条件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灵璧2015年的气候变化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方法]选取灵璧2015年1~12月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气象要素值与常年对比分析,采用曲线图、数据对比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灵璧县年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2℃,≥35℃的高温日数为14 d;年极端最低气温为-9.3℃;全年无霜期为232 d,较历年平均偏多25 d。年内雷雨大风、连阴雨、干旱、雾霾等气象灾害频繁,对当地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均产生较为突出的不利影响。[结论]2015年灵璧县气候属异常年份,气候条件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2.
潮州近50年农业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潮州50年的气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农业气候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近20年潮州的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各季的升温幅度不同;近20年夏季高温天气明显增加,低温霜冻、低温阴雨、寒露风天气减少,特别是近10年来更加明显;降水季节性变化明显,降水偏多的年份、季节往往气温较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气温和降水都呈上升趋势,但气温上升的幅度比降水明显偏大,另外,降水偏多的时段主要出现在夏季、秋季和冬季,即夏季高温多雨,秋、冬季暖湿;降水偏少的春季气温明显偏高;虽然近年来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高温、暖冬经常出现,但是强度较强的低温霜冻、低温阴雨、寒露风天气仍会出现,极端强降水天气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四会市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15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平均气温以及各种气温极值、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6年四会市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13℃/a;20世纪60—80年代气温较低,90年代后气温明显上升,近10年气温上升剧烈;各季、各月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增温趋势显著;高温天气日数在逐年增多,低温天气日数在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农作物品种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利用自动气象观测站记录齐齐哈尔市2011~2013年生长季农业气象资料,通过对比分析3a生长季的气温、地温、降雨量和风速等气象因子的变化情况,揭示齐齐哈尔市近3年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齐齐哈尔市近3年生长季气温变化幅度较小,活动积温受始霜期影响较大;降雨量高于往年平均水平,各月份降雨量分布不均匀,易发生春旱、夏涝现象;生长季的强风天气出现频率高,达到40d以上,是造成春旱、农作物倒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定量分析环境友好型耕作模式的发展潜力。本研究在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利用河南、河北等地的897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二元离散Logit模型、补对数—对数模型分析农户保护性耕作采用意愿的影响因素,重点关注农户对极端天气事件感知、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对其保护性耕作采用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的意愿受到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的影响。在同样感知到极端天气事件每年发生的农户中,相较于较高收入的农户,中等收入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的意愿更弱。此外,教育水平较高、参加农业合作社、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在采用保护性耕作上的意愿更强。据此建议,推动农户从部分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到整套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农技推广部门可以重点在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地区推广,且重点针对种植面积大、家庭收入水平高的农户。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79—2015年武穴市气象观测资料和灾情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2015年该市气候特征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武穴市气温冬春两季偏高,夏季偏低,秋季气温持平;雨水冬季偏多,春季略少,夏季偏少,秋季明显偏多;入梅早,出梅迟,梅雨较典型、梅雨量正常。日照冬季较常年偏多,春、夏、秋季日照均偏少。入春入夏早,入秋入冬迟。年内重要天气气候事件分别是隆冬低温雨雪、冬末连阴雨、4月阴雨倒春寒、6月暴雨洪涝、7月低温寡照、中秋又来连阴雨。在近5年中,2015年灾情属于偏重年,仅轻于灾重的2013年。  相似文献   

17.
El Nino/La Nina事件对许昌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71~2009年期间发生的El Nino/La Nina事件和许昌市气象资料,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971年以来许昌气温、降水、旱涝灾害与El Nino/La Nina事件之间的关系,初步揭示了El Nino/La Nina事件对许昌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许昌市39年来温度和降水均有升高的趋势;厄尔尼诺年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份高0.1℃,平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少34mm,厄尔尼诺次年降水增加,降水量多于正常年份35.3mm;拉尼娜年气温上升且波动较大,拉尼娜发生年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份高0.3℃,拉尼娜年降水量多于正常年份2.3mm,拉尼娜次年降水量少于正常年份15.5mm;从气温来讲,拉尼娜年许昌气温的上升幅度要大于厄尔尼诺年气温的上升幅度。从降水量上来讲,厄尔尼诺年对许昌降水量的影响度要大于拉尼娜年对降水的影响度。El/La事件对许昌市旱涝灾害影响显著,拉尼娜年发生大涝灾害的几率较大。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朝阳市7个气象观测站2014年气象资料,分析农作物生长季的气候特征及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农作物生长季温度偏高,日照略少,热量条件较好;生长季降水总量偏少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作物苗期和成熟末期水分条件好,7-8月降水持续偏少,发生了1952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夏旱",给作物开花授粉和灌浆造成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降低。总体来说,朝阳市2014年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