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陕北千沟万壑,适宜修造淤地坝,每平方公里可建坝地2.3~3.5hm~2。经多年努力,已建成淤地坝3.4万座,拦泥20多亿t,淤成坝地5.38万hm~2,年产粮食1.6亿kg,减少了入黄泥沙,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但现有淤地坝存在坝系布设不合理、工程不配套、大部库容已淤满、防洪标准低和部分坝地盐碱化等问题。为此,提出加高配套淤地坝、布设控制性的骨干工程等对策,并分析了陕北坝地建设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陕北地区淤地坝建设现状、成效、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北地区共保存淤地坝32771座,其中治沟骨干工程325座、大型坝793座、中型坝26161座,控制水土流失面积2.7万km~2,对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陕北淤地坝还存在病险坝多、投入不足、沟道坝系不合理、利用率低等问题。全面推进淤地坝建设,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调整思路;重视前期工作,坚持统一规划;加大资金投入;积极进行旧险坝加固配套,加强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探索小流域淤地坝监测的内容、指标、方法,分析淤地坝建设效益,更好地为淤地坝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服务。[方法]2005—2010年,在黄土高原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选择了12条典型小流域坝系,布设监测点,采用遥感、水沙观测、调查等方法,连续开展淤地坝工程建设动态、拦沙蓄水、坝地利用及增产效益、坝系工程安全等监测。分析了淤地坝建设与坝系配置、坡面治理、拦沙蓄水、坝地利用等之间的关系。[结果]小流域淤地坝坝系在拦截泥沙、蓄洪滞洪、减蚀固沟、增地增收、促进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结论]建议在淤地坝建设中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骨干坝为主体,骨干坝、中型坝、小型淤地坝相结合,形成稳定的淤地坝坝系。  相似文献   

4.
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修建大量的拦沙工程。依据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规定,库容>100万m3的库坝必须有溢洪道、泄水建筑物、土坝"三大件",库容<100万m3的单坝可以分为泄水建筑物和土坝的"两大件"。但据2008年12月对神木县四条小流域内淤地坝尤其是骨干坝进行调查发现"两大件"组成的坝数,不到总坝数的30%。淤地坝建设和管理中存在质量的问题。国家投资建设的淤地坝同样存在质量问题,或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库区已淤满,没有泄水建筑物,或溢洪道设在沙壤土上……存在诸多隐患。建议应加强对淤地坝的行政管理及技术管理。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范围涉及 3 9条支流 (片 ) ,总土地面积 42 .6万km2 ,水土流失面积 2 7.2万km2 。按照规划 ,到 2 0 10年 ,建设淤地坝 6万座 ,其中骨干坝 1万座 ;到 2 0 15年 ,建设淤地坝 10 .7万座 ,其中骨干坝 1.7万座 ;到 2 0 2 0年 ,建设淤地坝 16.3万座 ,其中骨干坝 3万座。工程完成后 ,工程实施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 80 % ,可减少入黄泥沙 4亿t ,拦截泥沙能力达到 40 0亿t ,新增坝地面积达到 5 0万hm2 ,促进退耕面积可达 2 2 0万hm2 、封育保护面积可达40 0万hm2 。  相似文献   

6.
宁夏建设和利用淤地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区共建成淤地坝1.60万余座,已发展坝地11820hm2,固原市共有3.39万人依靠坝地增产走上了致富之路。全区现有的近1400座小型以上的淤地坝,控制水土流失面积5438km2,拦蓄泥沙10875万m3,年减少入黄河泥沙4000万t,对实现黄河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介绍了淤地坝建设现状、取得的主要效益和工程建设管理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7.
固原市淤地坝坝系建设取得了较显著成效,但是在坝系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今后的淤地坝建设中应加强对前期工作的领导、增加前期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规范前期工作的程序和管理制度、科学编制前期工作项目规划、加强对前期工作中淤地坝关键技术和重大问题的研究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措施。大规模建设淤地坝,不仅对于改善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减少入黄泥沙,确保黄河安澜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分析淤地坝数量、淤地面积和拦泥量按区域、流域的分布特征;针对淤地坝建设中存在的设计不合理、设计标准偏低、坝地非点源污染加剧、无效蒸发大等问题,提出了淤地坝单坝系统和节水生态型淤地坝的概念,以及建设节水生态型淤地坝的基本方法和保障措施。还分析了节水生态型淤地坝建设的案例,以期为淤地坝工程建设提供有关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地位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证明,淤地坝在拦截泥沙、蓄洪滞洪、减蚀固沟、增产粮食、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综合效益显著,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黄土高原地区现已建成大、中、小型淤地坝11万余座,淤成坝地30多万hm2,累计拦泥210多亿t。黄土高原地区今后在淤地坝建设上,要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科学布局,加强科研与前期工作,搞好小流域坝系示范,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推动大规模淤地坝建设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庄浪县淤地坝建设与开发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淤地坝坝系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拦蓄径流泥沙、改善山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干旱山区人畜用水困难和交通问题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探索和总结了淤地坝建设管理与运行机制、培育淤地坝建设典型、提升坝库管理开发水平等经验,并为庄浪县今后淤地坝建设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