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母鸡限饲对子代胚胎期脂类代谢相关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肉种鸡产蛋期限饲对子代胚胎期脂肪代谢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选用东北农业大学自繁高、低脂系肉种母鸡各384只,分为两个处理组。产蛋期:处理组一饲喂正常日粮,处理组二饲喂量是正常组的75%,产蛋高峰期收集种蛋并进行孵化。子代按照母代分组收集种蛋,每组150枚,分别于13、15、17和19胚龄取血。【结果】母代限饲显著降低了血清中13胚龄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和4个胚龄低脂系低密度脂蛋白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19胚龄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脂系13、15胚龄血清中葡萄糖(G)的含量(P<0.05)。母代限饲显著降低血清中15胚龄高脂系和19胚龄胰高血糖素(GLU)的含量、13、15和19胚龄胰岛素(INS)含量、13和15胚龄的瘦素(LEP)含量(P<0.05);4个胚龄中,限饲组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总体低于正常饲喂组。【结论】肉种母鸡产蛋期限饲能够直接影响子代胚胎期的血液生化和激素水平,这种影响在13胚龄就已经产生;胚胎期血液生化指标在品系间表现出了不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早期限饲开始日龄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早期限饲开始日龄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1日龄健康AA肉仔鸡24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设3个重复,每重复20只鸡,其中1个处理为对照组,其余为限饲组.限饲组在非限饲期及对照组肉仔鸡均为自由采食和饮水.3个限饲组的限饲开始日龄依次为6、9和12日,限饲强度为对照组前一天采食量的80%,限饲时间为7 d.研究结果表明:早期限饲可显著降低肉仔鸡21日龄体重(P<0.05),但对42日龄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早期限饲对肉仔鸡全期的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早期限饲有降低肉仔鸡全期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的趋势;早期限饲町极显著降低肉仔鸡1~21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P<0.01)及屁著降低日增重(P<0.05),而6日龄开始限饲则显著降低了肉仔鸡1~21日龄的饲料转化率(P<0.05);早期限饲对肉仔鸡22~42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早期限饲开始日龄对肉仔鸡胴体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但6、9日龄开始限饲的试验组42日龄体重已经超过对照组,表明6、9日龄开始限饲的肉仔鸡在42日龄时达到完全补偿生长.以上结果表明,以9日龄开始限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哺乳期母猪蛋白限饲对子代血脂水平、肌内脂肪含量及H-FAB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胎次、体重相近(180±5kg)、经同期纯种繁育的民猪及长白猪妊娠母猪12头(民猪和长白猪各6头)。将每个品种母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供试母猪妊娠期营养水平相同,哺乳期对照组日粮蛋白水平为18%,限饲组蛋白水平为9%。在子代猪断奶(28d)和出栏(180d)时测定血清中血脂水平、背最长肌中肌内脂肪含量及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母猪哺乳期蛋白限饲显著提高了长白猪子代28d时血清总胆固醇(CHO)含量(P0.05),对180d子代影响不显著;有提高长白猪子代28d及180d时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民猪限饲组子代28d及180d时血清中CHO、TG和LDL含量高于对照组,HDL含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母猪哺乳期蛋白限饲显著提高了长白猪子代28d时肌内脂肪含量及H-FABP mRNA相对表达量(P0.05),对180d子代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有提高民猪子代28d和180d肌内脂肪含量及H-FABP mRNA相对表达量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结论】母猪哺乳期蛋白限饲可对子代早期脂肪沉积产生不同程度的母体效应,但这种影响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减弱,存在补偿效应,且猪种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隔日限饲方式对0~2周龄(早期)和7~9周龄(后期)三黄肉鸡进行限饲处理,分别于2和9周龄时各组随机选取10羽肉鸡宰杀后采样.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早期限饲组鸡体重极显著降低(P<0.01,n=40),后期限饲组鸡8周龄时体重显著降低(P<0.05,n=20),9周龄时无显著差异(P>0.05,n=10);早期限饲组鸡的平均日采食量低于对照组,而后期限饲组鸡平均日采食量升高;限饲期间肉鸡料重比增加,而自由采食期间无差异.Real-time PCR测定结果显示:肉鸡下丘脑神经肽Y(NPY)、阿片-促黑素细胞皮质素原(POMC)和瘦素(leptin)受体mRNA转录丰度均随日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n=10);早期限饲仅引起下丘脑POMC基因转录的显著下调(P<0.05,n=10),后期限饲对下丘脑NPY、POMC和leptin受体mRNA无显著影响(P>0.05,n=10).以上结果提示:早期2周的隔日限饲显著减少了肉鸡的采食量,从而最终导致体重的显著下降.下丘脑POMC、NPY和leptin受体基因在转录水平上表现出对慢性限饲的适应现象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形态锰及锰水平对肉仔鸡脂肪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2×2(两种锰源×两个锰添加水平)两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另加一个不添加锰的对照组。将240只1日龄AA肉公鸡按体重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设8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分别饲喂不添加锰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对照组)和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0和200 mg•kg-1锰(源于硫酸锰(MnSO4•H2O)和氨基酸锰(Mn AA))的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添加锰对腹脂率无显著影响(P>0.10),但添加锰组有降低腹脂率的趋势(P=0.103);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及腹脂激素敏感脂酶(HSL)活性不受添加锰源及锰源与锰水平互作的影响(P>0.10),但受到添加锰水平的显著影响(P<0.10);添加100 mg•kg-1锰组FAS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10),添加100和200 mg•kg-1锰组肝脏MDH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两个添加锰水平组间无显著差异(P>0.10);添加200 mg•kg-1锰组腹脂HSL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添加100 mg•kg-1锰组(P<0.10),添加100 mg•kg-1锰组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10);添加锰源及锰源与锰水平互作对肝脏FAS和MDH及腹脂FAS和LPL mRNA水平均无显著影响(P>0.10),但添加锰水平显著降低肝脏MDH mRNA水平(P<0.01),而对肝脏FAS及腹脂FAS和LPL mRNA水平无显著影响(P>0.10);添加100 mg•kg-1和200 mg•kg-1组肝脏MDH mRNA水平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是这两个添加锰水平组间无显著差异(P>0.10)。【结论】 添加锰可以通过降低肝脏FAS和MDH活性及提高腹脂中HSL活性来降低肉仔鸡腹脂沉积,而锰可能通过降低肝脏MDH mRNA水平来降低其酶活性,有机锰和无机锰在以上作用效果方面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研究8~14日龄早期限饲不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以确定肉仔鸡早期饲粮蛋白质适宜限饲水平,结果表明:14日龄时,试验组肉仔鸡体质量和料重比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肉仔鸡间平均日采食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限饲蛋白质30%组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2日龄时,试验组肉鸡之间的体质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肉鸡间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组肉仔鸡之间的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指标,肉仔鸡8~14日龄饲粮蛋白质适宜限饲水平为30%。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用320只1日龄AA肉公鸡,研究谷胺酰胺和天冬胺酰胺对肉鸡部分脂肪性状、血脂指标及相关生脂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2种氨基酸对肉鸡脂代谢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试验鸡按体重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1%的谷氨酰胺和天冬胺酰胺,试验期为42 d。屠宰后测腹脂率,游标卡尺测皮下脂肪和肌间脂肪厚度,比色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固醇(HDL-C),RT-PCR技术检测肝脏、腹脂组织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Ⅰ(CPT-1)、脂蛋白酯酶(LPL)、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α(PPARα)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饲粮中混合添加谷氨酰胺和天冬胺酰胺可显著提高肉鸡增重(P<0.05),对料肉比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提高肌间脂肪宽和皮下脂肪厚(P<0.05),对腹脂率和全净膛率无显著影响(P>0.05);谷氨酰胺组和天冬胺酰胺组可显著降低腹脂率(P<0.05),显著增加皮下脂肪厚和肌间脂肪宽(P<0.05);添加谷氨酰胺和天冬胺酰胺后可显著降低血液TG含量(P<0.05),提高血液TC含量和降低HDL-C水平,影响血脂代谢。3个试验组肝脏中ACC、FAS、CPT-1、PPARα基因转录表达显著降低(P<0.05);谷氨酰胺组LPL 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5)。3个试验组脂肪组织PPARα转录表达显著增加(P<0.05),谷氨酰胺组和天冬胺酰胺组脂肪组织ACC转录表达显著降低(P<0.05),混合组脂肪组织FAS、LPL基因转录显著降低(P<0.05),而CPT-1转录则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谷胺酰胺和天冬胺酰胺可提高肉鸡生产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腹脂沉积,改善胴体性状。  相似文献   

8.
试验为2×2的两因子试验设计。选用23周龄高低脂系肉种母鸡各384羽,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当产蛋率达到5%时,进行日粮处理,高低脂系母鸡分别饲喂中国鸡饲养标准(NY/T33-2004)推荐的需要量和75%的需要量。试验持续到54周龄。结果表明,饲料采食量与品系在产蛋量、蛋重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不同品系对产蛋量和破蛋率有着显著的影响(P0.05)。高脂系母鸡的产蛋量显著高于低脂系,破蛋率显著低于低脂系(P0.05)。采食量限饲显著降低了蛋重,显著提高了蛋形指数和产蛋量(P0.05)。不同品系在产蛋量、蛋重、破蛋率、蛋黄颜色上表现出不同的母体效应(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白藜芦醇(RES)对低出生重(LBW)哺乳仔猪机体氧化还原状态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探讨RES改善LBW哺乳仔猪氧化还原状态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体况接近、产期一致和胎次相近的初产母猪所产仔猪,4日龄时,选取20头LBW(BW:1.16±0.07 kg)和10头正常出生重(NBW)(BW:2.07±0.10 kg)哺乳仔猪,按体重相近、公母比例一致的原则分为NBWC组(饲喂基础饲粮)、LBWC组(饲喂基础饲粮)和LBW+RES组(基础饲粮添加600 mg/kg RES)三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基础饲粮为人工乳,饲养21天。在第22天,屠宰并收集所有试验猪的血清与肝脏样品,检测氧化还原状态与线粒体功能指标。【结果】①与NBW仔猪比较,LBW仔猪肝脏CAT酶活和ATP含量显著下降(P0.05),肝脏COX I 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②饲粮添加RES显著提高血清和肝脏CAT酶活(P0.05),显著提高肝脏ATP含量(P0.05),上调肝脏NRF1的mRNA表达量(P0.05)。【结论】与NBW仔猪相比,LBW仔猪肝脏抗氧化能力下降,线粒体功能受阻;而饲粮添加600 mg/kg RES显著提高LBW仔猪肝脏抗氧化能力,改善线粒体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试验测定四川泸州黄羽山地乌骨鸡群体的屠宰性能及肌肉品质,为其保种和选育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黄羽山地乌骨鸡及青脚麻鸡1日龄雏鸡各300只,分别饲养至150日龄和75日龄。随机选择150日龄黄羽山地乌骨鸡,75日龄青脚麻鸡,公、母鸡各15只进行屠宰性能测定(两群体均处于正常的上市日龄);采用水解法测定胸肌内氨基酸,索氏抽提法测定胸肌肌内脂肪含量。【结果】黄羽山地乌骨鸡公、母鸡150日龄体重分别为2.32 kg和1.74 kg,青脚麻公、母鸡75日龄体重分别为2.59 kg和2.11 kg。黄羽山地乌骨鸡公、母鸡的屠宰率显著高于青脚麻公鸡(P0.05);公鸡的腿肌率以及母鸡的胸肌率均显著高于青脚麻公鸡(P0.05);黄羽山地乌骨鸡的皮脂厚显著低于青脚麻鸡(P0.05);黄羽乌骨鸡与青脚麻鸡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黄羽山地乌骨鸡公鸡胸肌的红度值a显著高于青脚麻公鸡(P0.05);肌内脂肪含量、必需氨基酸(Thr、Met、Ile、Leu、Phe)及鲜味氨基酸(Glu、Asp、Arg、Gly)含量均显著高于青脚麻鸡(P0.05)。【结论】在接近上市的体重下,黄羽乌骨鸡的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均优于青脚麻鸡。  相似文献   

11.
硫辛酸对围产期奶牛血清脂肪代谢和肝功能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硫辛酸对围产期奶牛血清脂肪代谢和肝功能酶的影响。方法选择产前约20d的干乳期奶牛48头,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Ⅲ、Ⅳ组分别每头补饲硫辛酸3、5、8g·d-1,连续50d,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非酯化脂肪酸(NEFA)、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结果第Ⅲ、Ⅳ组血清NEFA含量第20天后低于对照组,第Ⅳ组第30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AST活性第30天后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其它指标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硫辛酸可改善围产期奶牛的脂肪代谢,有效保护奶牛围产期肝脏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持续高温对育肥猪脂肪代谢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影响的机制。【方法】选用16头(79.6±1.2)kg的健康杜长大阉公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分别饲养于(30±0.5)℃(高温组)和(22±0.5)℃(常温组)的环控舱内,单笼饲养,自由采食和饮水。环控舱内温度在21 d试验期内保持不变,湿度控制在(55±5)%, 每天光照14 h,舱内持续均匀通风。试验期满屠宰,宰前12 h禁食,自由饮水。【结果】和常温组相比,高温组育肥猪胴体重和皮下脂肪厚有所降低,但并不显著(P>0.10);与常温组相比,高温组育肥猪背部皮下脂肪占胴体的比例无显著变化(P>0.10),肾周脂肪占胴体的比例有提高趋势(+22.06%;P=0.07),背最长肌(LM)脂质含量有降低趋势(-22.39%;P=0.08),表明持续高温对猪不同部位脂肪沉积的影响存在差异。持续高温显著降低育肥猪背部皮下脂肪和肾周脂肪中苹果酸酶(ME)活性(P<0.05)和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P<0.05),显著降低LM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P<0.01)和FAS(P<0.05)的含量,显著降低肝脏中FAS活性(P<0.01),FAS、ME和ACC为脂肪酸从头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上述结果表明,持续高温抑制育肥猪不同组织脂肪酸的从头合成。持续高温对三个不同部位脂肪中激素敏感脂酶(HSL)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10)。持续高温对育肥猪皮下脂肪中脂蛋白酯酶(LPL)含量无显著影响(P>0.10),显著升高肾周脂肪中LPL含量(P=0.05),显著降低LM中LPL含量(P=0.05),持续高温对上述三个部位脂肪组织中LPL含量的影响规律与这3个部位脂肪沉积的影响规律相一致,表明持续高温可能通过调控LPL的含量,影响育肥猪不同部位脂肪的沉积。持续高温降低LM前部(P<0.05)和后部(P<0.01)的L(+)-β-羟脂酰CoA脱氢酶(HAD)的活性,HAD是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的关键酶,上述结果表明,持续高温抑制育肥猪骨骼肌中脂肪酸的氧化供能。持续高温极显著升高LM中cAMP含量(P<0.01),对肾周脂肪和背部皮下脂肪中cAMP含量无显著影响(P>0.10)。持续高温显著升高血浆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的浓度(P<0.05),有升高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浓度的趋势(P=0.07),对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无显著影响(P>0.10)。【结论】持续高温对育肥猪不同部位脂肪沉积的影响存在差异。环境高温可能通过影响LPL的含量,调控脂肪酸的摄入,影响育肥猪不同部位脂肪的沉积。环境高温抑制皮下脂肪、肾周脂肪、LM和肝脏组织中脂肪酸的从头合成,但同时也抑制骨骼肌组织中脂肪酸的β-氧化,这可能导致血浆中NEFA浓度升高,并在肝脏重新酯化、组装为VLDL,被脂肪组织重新摄入,但血浆中NEFA和VLDL升高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日粮中分别添加山楂叶总黄酮、何首乌二苯乙烯苷及二者同时添加对肉鸡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质代谢相关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1日龄AA肉鸡128只(雄),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即空白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Ⅰ组(在日粮中添加300 mg•kg-1山楂叶总黄酮)、Ⅱ组(在日粮中添加150 mg•kg-1何首乌二苯乙烯苷)和Ⅲ组(在日粮中添加300 mg•kg-1山楂叶总黄酮和150 mg•kg-1何首乌二苯乙烯苷)。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Ⅰ组的全净膛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肝脏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增生物激活受体α和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Ⅰ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腹脂率、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肝脏组织中固醇调节元伴结合蛋白-1、乙酰辅酶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Ⅱ组的屠宰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肝脏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增生物激活受体α和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Ⅰ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腹脂率、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肝脏组织中固醇调节元伴结合蛋白-1、乙酰辅酶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③Ⅲ组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皮下脂肪厚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屠宰率、全净膛率显著高于Ⅰ组、Ⅱ组(P<0.05);腿肌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Ⅰ组、Ⅱ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Ⅰ组、Ⅱ组(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总蛋白、白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显著高于Ⅰ组、Ⅱ组(P<0.05);肝脏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增生物激活受体α、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Ⅰ、脂蛋白酯酶表达量与对照组、Ⅰ组、Ⅱ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固醇调节元伴结合蛋白-1、乙酰辅酶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表达量与对照组、Ⅰ组、Ⅱ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日粮中单独或同时添加山楂叶总黄酮和何首乌二苯乙烯苷能提高肝脏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增生物激活受体α、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Ⅰ、脂蛋白酯酶 mRNA表达,降低肝脏组织中S固醇调节元伴结合蛋白-1、乙酰辅酶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 mRNA表达,改善血清脂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提高肉鸡的屠宰性能。且以二者同时添加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饲料中添加不同种类和不同剂量的油脂对小鼠生长性能、健康状态、血脂指标和肝脏胆固醇代谢关键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探讨日粮中不同油脂来源及使用量对肝脏胆固醇代谢的作用机制,为哺乳动物筛选较为适宜的油脂类型及其添加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试验选取3周龄体重16-19 g的健康昆明种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4组分别饲喂正常小鼠饲料(对照组)和添加4%豆油(B组)、4%乳化椰子粉(L组)以及8%乳化椰子粉(H组)的饲料14 d。试验期间,记录每天的饲喂次数、每次饲喂量、饲料剩余量,所有试验动物均自由采食和饮水。分析试验期间小鼠的体重变化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以及料重比(F/G)等生长性能指标,分析小鼠的血液分布和健康指数等健康状态指标,测定小鼠的肝脏重以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清脂质指标,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和3-羟-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这3个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生长性能方面,添加4%豆油组的小鼠体重变化、平均日采食量和肝脏脏器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和肝脏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4%乳化椰子粉组的小鼠各生长性能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8%乳化椰子粉显著提高小鼠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②健康状态方面,各试验组小鼠的血液分布和健康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血脂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豆油显著降低了小鼠血清中TC和HDL-C含量(P<0.05),对TG和LDL-C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4%乳化椰子粉对小鼠的各项血脂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添加8%乳化椰子粉能显著降低血清TC含量(P<0.05),但对TG、HDL-C和LDL-C无显著性影响(P>0.05);④肝脏胆固醇相关基因方面,添加8%乳化椰子粉组肝脏中CYP7A1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4%豆油组和4%乳化椰子粉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HMGCR基因和LDLR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豆油增加了小鼠日采食量和体重等指标,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剂量乳化椰子粉的添加提高了小鼠日采食量,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并增加了肝脏CYP7A1基因mRNA的表达。相比于添加高剂量乳化椰子粉,低剂量乳化椰子粉在改善小鼠脂代谢方面应用效果并不好。添加油脂可能是通过调控肝脏中胆固醇代谢相关酶的基因表达量来影响小鼠肝脏胆固醇的代谢,从而维持体内的胆固醇代谢的稳态。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20周龄体重相近的爱拔益加(AA)肉种母鸡300羽,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在产蛋率达到5%时进行能量处理,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高能组、低能组日粮能量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20%、80%,各组均限饲且饲喂量相同。随机抽取300羽产蛋中期(40~42周龄)肉种鸡孵化后的1日龄公雏,试验分组与母代相同,自由采食、饮水,试验期为49 d。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高能组28日龄肝脂率、皮脂厚和49日龄腹脂率显著提高(P<0.05);随着母体日粮能量水平降低,28日龄和49日龄肉仔鸡胸肌、腿肌、肝脏总胆固醇含量呈现出降低趋势,但均无显著变化(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高能组28日龄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含量、49日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49日龄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升高(P<0.05);低能组49日龄血清胆固醇(CHO)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T3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随着肉种鸡日粮能量水平的升高,子代血清T3、T4水平呈现降低趋势,肝脂蓄积逐渐增多,从而使血脂水平也逐渐升高。综合考虑,肉种鸡日粮能量水平低20%可能更有利于子代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南方地区中国荷斯坦牛DGAT1基因多态性与泌乳性状的相关性。【方法】以上海光明乳业集团金山奶牛场30个公牛家系的605头中国荷斯坦牛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法分析DGAT1基因K232A位点遗传多态性,采用混合动物模型分析DGAT1基因K232A位点突变对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305 d校正产奶量、乳脂量、乳蛋白量及体细胞评分7个泌乳性状的影响。【结果】共检测到KK、KA和AA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918、0.1917和0.0165,等位基因K和A的频率分别为0.8876和0.1124。该位点突变对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305 d校正产奶量、乳蛋白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乳脂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乳中体细胞评分影响不显著(P>0.05)。多重比较表明,KK和KA型测定日产奶量、305 d校正产奶量和乳蛋白量极显著高于AA型(P<0.01),AA型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极显著高于KK和KA型(P<0.01)。【结论】DGAT1基因K232A位点突变对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性状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用于其泌乳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