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思南县水稻施用缓释肥参考,进行了缓释BB肥不同用量施用试验。结果表明:株高、穗长、最高分蘖数、穗粒数等均随着缓释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产量随着水稻缓释BB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施用60公斤/亩的产量最高,为720.04公斤/亩。生产上水稻施用缓释BB肥以60公斤/亩左右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树脂包膜型缓释尿素(颗粒,N≥43%,缓释期3个月)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在沂南县砖埠镇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施用普通尿素相比,施用该肥料处理的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均有所增加,增产幅度在12%~20%,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该试验研究了控缓释配方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综合比较肥料投入、作物产量、经济效益,客观评价简化施肥效益,同时验证新型肥料在水稻生产中的节肥潜力及增产效果,探索水稻简化栽培的施肥技术模式。结果表明,在水稻上施用控缓释配方肥作基肥,可比常规施肥减少氮肥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群体合理,成穗率高,改善了水稻穗粒结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比习惯施肥有所增加。各处理中以施用20∶10∶15控缓释配方肥处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中国农科院山东陵县玉米基地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包膜尿素和缓释复合肥2种不同缓控释肥料品种及缓控释肥与普通肥料掺混的田间肥效,结果表明:与施用普通尿素和普通复合肥的处理相比,施用包膜尿素和缓释复合肥的处理能增加玉米的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玉米的经济学产量和生物量,显著提高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与单纯施用普通肥料处理的玉米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经济学产量和生物量、氮肥的农学利用率相比,缓控释肥与普通肥料掺混处理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围绕上海市都市现代农业绿色发展要求,在小麦生产上进行了施用缓释配方肥与常规复合肥的肥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缓释配方肥(30-6-6)处理比施用复合肥(15-15-15)和施用配方肥(26-6-10)处理,虽然N、P、K纯养分总用量有所减少,但仍可通过增加小麦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显著的减肥、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相同缓释配方肥、不同氮肥用量与常规施肥在水稻上进行肥效比较试验,考察了不同肥料、不同施用量条件下水稻的有效穗、穗粒数、实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水稻生产上,缓释配方肥作分蘖肥施用较适宜,适宜用量为30kg/667m2。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缓释肥方肥在上海市青浦区逐渐推广应用,为进一步验证缓释配方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减肥、增收效果,2018年特在青浦区朱家角镇实施了缓释配方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缓释配方肥与常规施肥相比,可在减少1次施肥、减少肥料纯量的情况下,增加水稻的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从而维持水稻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以处理(2)的水稻产量、净收益最高,分别比常规施肥增产0.14%、增收2.29%。  相似文献   

8.
小麦缓释配方肥示范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对小麦缓释配方肥、四川宜川三元素肥和威利达小麦配方肥的施肥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施用小麦缓释配方肥,不但能够提高小麦的抗寒性、成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而且能大大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9.
为怀宁县沿江稻区单季稻大面积推广应用缓释配方肥提供依据,以望两优361为供试水稻品种,研究了施用缓释配方肥对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季稻氮肥亩用量减少1.5公斤的情况下,施缓释配方肥能增加穗粒数和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2种缓释肥料及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水稻生产中缓释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缓释肥料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掺混树脂控释复合肥料处理平均增产29.3%~45.5%,施用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处理增产26.6%~52.9%。各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有效穗数;本研究不同缓释肥处理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均提高了整精米率,降低了垩白粒率。减氮20%肥料用量条件下,掺混包膜型缓释复合肥处理和腐殖酸缓释肥处理,与农民常规施肥相比产量下降不显著,但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施肥成本。掺混肥料相同施氮量下,肥料质量显著大于腐殖酸缓释肥料,增加了用工成本。该地区水稻应优先选用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适宜用量为144 kg/hm2。  相似文献   

11.
减量施肥、施用新型肥料是当前农业生产需求措施,缓释掺混肥料作为一种新型肥料的代表品类,能提高养分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确定其科学合理施肥量非常重要。本试验研究缓释掺混肥不同施肥量对夏玉米栽培效果的影响,为夏玉米栽培科学施肥提供依据。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设缓释掺混肥料100%、90%、80%施用量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掺混肥料降低了玉米株高,平均降低7.3cm,穗位高平均降低5.3cm,穗粒数平均增加34.9粒,千粒重平均增加27.7g,玉米增产幅度为12.6%~20.0%,每公顷增收1903.50~3570.00元,均达到显著水平,综合指标以缓释掺混肥料80%施用量处理效果最好。从对玉米生长及效益总体影响综合分析,施用缓释掺混肥料有效促进了玉米生殖生长,显著增加了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硫包膜缓释掺混肥不同施用模式在中、弱筋红皮小麦上的养分释放特性、高效施肥模式及其增产增效机制,推动缓控释肥合理施用模式在小麦简化高效栽培中的应用,以中筋小麦(扬辐麦15)和弱筋小麦(宁麦13)为试验材料,设计了N∶P2O5∶K2O为26∶12∶12的硫包膜缓释掺混肥(SCBF)、含氮46.3%的普通尿素(U)和含氮35%的硫包膜尿素(SCU)等5种施肥模式,分析硫包膜缓释掺混肥不同施用模式下对小麦群体产量结构、茎蘖动态、氮肥利用率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小麦在硫包膜缓释掺混肥基施+拔节期尿素追施(M2)的方式下产量、效益明显高于大面积生产常规施肥对照,硫包膜缓释掺混肥一次性基施(M1)次之,产量略高于对照,其余处理(M3、M4和M5)产量均低于对照;茎蘖成穗率以处理M2和对照相对较高;穗下节间与株高比以处理M2和M3相对较高,经济效益以处理M2和M1较高。综上所述,硫包膜缓释掺混肥一次性基施(M1)和60%硫包膜缓释掺混肥基施+40%尿素拔节期追施(M2)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产增收、省工省时,为小麦简化高效施肥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相同养分含量的缓释配方肥和常规配方肥的施用试验,比较了缓释配方肥与常规配方肥对机插水稻生产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缓释配方肥,能提高水稻的有效分蘖率和结实率,对水稻有一定的增产作用,能有效降低氮肥的分解速度,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夏玉米双膜缓释配方肥料种肥异位同播施用方式及合理施用量,特安排本试验。结果表明:夏玉米种肥异位同播种肥间距20 cm和15 cm与间距10 cm、5 cm相比,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种肥间距以15~20 cm为宜;夏玉米采用种肥异位同播方式,亩施用40%(28-6-6,其中16%缓释氮肥)双膜缓释配方肥料50 kg与农户习惯施用普通复合肥料相比,增产效果极显著,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增加51.4粒和10.1 g,亩增产73.9 kg,增产率达13.1%,亩收入增加127.6元,增幅达18.5%。  相似文献   

15.
穗肥对杂交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艳  李明荣  陈光莉 《农技服务》2011,28(9):1294+1373-1294,1373
比较了总施氮量不变的条件下,施用穗肥与常规施肥对杂交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穗肥可使成穗率、穗粒数、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均明显提高,从而显著提高杂交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6.
开展免耕抛秧稻施用幼穗分化肥试验,结果表明:适量施用幼穗分化肥能有效防止免耕抛秧稻后期因缺肥所出现的早衰现象,从而提高免耕抛秧稻的穗粒数、成穗率和单位面积产量,一般每穗总粒数增加5~20粒,成穗率提高2%~9%,产量增幅达4%~18%;但对免耕抛秧稻的有效穗数和粒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糯玉米田间小区试验,研究腐殖酸缓释氮肥对糯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以及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新型腐殖酸氮肥的研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腐殖酸缓释氮肥可显著增加糯玉米鲜穗产量、干物质量、氮素吸收量以及氮肥利用效率,其糯玉米鲜穗产量较普通尿素处理增加了14.98%,干物质量和氮素吸收量较普通尿素处理分别增加了27.91和0.31 g/株,氮肥利用率较普通尿素处理提升了41.49%。腐殖酸缓释氮肥处理0~20 cm土壤全氮含量高于普通尿素处理,20~40、40~60 cm土壤全氮含量低于普通尿素处理,但差异均不显著。而且腐殖酸缓释氮肥对糯玉米根系区域土壤细菌多样性无明显影响,各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类似,均为酸杆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的总占比在60%以上。可见,在供试条件下,一次性施用腐殖酸缓释氮肥对糯玉米具有增产、促进氮素吸收和提高氮素利用率等效果,但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在基肥中施用不同比例的缓释肥对单季晚稻分蘖动态、水稻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拟为单季晚稻一次性施肥技术提供理论指导。试验共设5个处理:N0,不施氮;CF,常规施肥;20%SRN,基肥中20%的氮用缓释氮肥提供;40%SRN,基肥中40%的氮用缓释氮肥提供;60%SRN,基肥中60%的氮用缓释氮肥提供。除N0外,各处理的施氮量相等。结果表明:各施氮处理的水稻分蘖数随移栽时间的变化均符合一元二次方程(P<0.05)。与CF相比,施用缓释肥并未显著(P>0.05)增加水稻的理论最大分蘖数和成穗率,对水稻产量亦无显著影响。在分蘖盛期、孕穗期,各施氮处理根部和地上部的氮素累积量无显著差异,但与CF处理相比,20%SRN和40%SRN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水稻成熟期地上部的氮素吸收量和氮素表观利用率。综上,与CF处理相比,在基肥中施用不同比例的缓释氮肥并不会增加水稻的无效分蘖。60%SRN处理的水稻产量、成穗率、氮素吸收利用与CF处理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研制缓释氮肥是解决肥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有效手段.试验研究选取具有一定水溶性庸殖酸含量的活化褐煤作为包裹材料包裹尿素,制作出具有一定缓释效果的包裹尿素,通过小麦盆栽试验验证其作物效应.结果表明,施用包裹尿素的小麦在N累积和产量上均优于施用普通尿素的小麦,其中每穗粒数提高8.2%,单株产量提高13.3%,成熟期N累积量提高了15.8%.因此,活化褐煤包裹尿素对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氮肥肥效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设置不同缓释肥配方的小区试验,探讨施用缓释肥料在减少再生稻施肥次数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施用不同配比及类型的缓控释肥,与TCK相比,头季和再生季株高无明显差异,分蘖数略有提高,表明减少施肥次数并未影响水稻的生长。与TCK相比,缓释肥配方T_1、T_2、T_3、T_4处理产量均有一定提高,头季稻产量分别提高了14.7%、16.7%、23.5%、17.5%,再生季产量分别提高了6.3%、5.8%、7.4%、8.1%,两季水稻产量增幅在10.8%~16.1%之间,表明缓释氮和速效氮肥的合理配施可满足再生稻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施用缓控释肥可减少再生稻施肥次数。综合头季和再生季水稻产量及缓释肥料成本,优选T_3配方,即基蘖肥施用脲醛型缓释氮肥,穗芽肥施用聚氨酯包膜型缓释氮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