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淡水和近海鱼类的生态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渐近体长(L∞),渐近体重(W∞)、生长系数(K)、初次性成熟年龄(Tm)、最大年龄(Tmax)、瞬时自然死亡率(M)和种群繁殖力(PF)等七个生态学参数的比较,研究19种淡水鱼类和15种近海鱼类的生态对策。根据r-选择和k-选择的典型特征以及各参数间相互关系的显著性,3种鲟鱼类属k-选择;牙鲆等5种近海鱼类偏向k-选择;青鱼、勒氏笛鲷等9种鱼类偏向r-选择;鲤、黄鲫等17种鱼类为r-选择。对  相似文献   

2.
分析生态对策从典型的k-选择类型到典型的r-选择类型的6类共28种淡水鱼类,用逐步判别法对这些鱼类的7项生态参数变量(渐近体长L∞,渐近体重m∞,生长系数K,初次性成熟年龄tm,最大性成熟年龄tmax,瞬时自然死亡率M,种群繁殖力系数Fp)进行挑选。结果表明,在判别鱼类的生态对策类型时,除变量Fp外,其余6项变量作用显著。根据上述28种鱼类的6项入选变量,用Bayes判别法建立生态对策判别函数估计式,并判定南方大口鲶(长江上游)、翘嘴红鱼白(长江下游)、鲥鱼(长江下游)的生态对策类型分别为“偏向k-选择类型”、“偏向r-选择类型”、“属于r-选择类型”。  相似文献   

3.
铜鱼生活史类型的模糊模式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典型的k-选择类型的达氏鳇和典型的r-选择类型的尖头塘鳢作参照物,选择渐近体长L∞、渐近体重m∞、生长系数K、初次性成熟年龄tm、最大年龄tmax、瞬时自然死亡率M和种群繁殖力系数Fp等7项生态学参数作指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研究了铜鱼的生活史类型,表明铜鱼属r-选择类型鱼类。建议为了保护资源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应使捕捞强度不超过06起捕年龄不超过3龄。  相似文献   

4.
3种鲟科鱼类生活史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r-选择和k-选择的典型以及通过渐近体长(L)、渐近体重(W)生长系数(K)、初次性成熟年龄(T)、最大年龄、瞬时死亡率(M)和种群繁殖力(PF)等七个生态学参数值分析,可以判断3咎鲟鱼类种群为典型k-选择。应用平衡产量模式计算改变瞬间捕捞死亡率(F)和渔业补充年龄(Tc)时的产量变化,同样证实3种种鲟科鱼类为典型的K型种群。作为渔业管理对策是严格捕捞强度,以保护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5.
乌鳢的生长模型和生活史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特殊VBGE生长模型对黄花泡乌鳢(O.argus)的生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特殊的VBGE生长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黄花泡乌鳢的生长过程及其变化规律。根据r-造反和k-选择理论,通过主要生态学参数的分析可知:黄花泡乌鳢的生活史类型偏向r-选择型。  相似文献   

6.
张乐  陈怀定  郑剑辉  丁悦秀  李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299-11301
[目的]判定南方拟的生活史类型。[方法]以15种已知生活史类型的鱼类的生态学参数作为参照,选择渐近体长(L∞)、渐近体重(W∞)、生长系数(k)、自然死亡系数(M)、初次性成熟年龄(Tm)、最大年龄(Tmax)和种群繁殖力系数(PF)等7个生态学参数,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对南方拟生活史类型进行判定。[结果]在16种鱼的第1、2及1、3主成分散点图中,南方拟均与r-选择鱼类聚成一簇。在聚类分析中,K-选择鱼类聚成一支,南方拟和已知的r-选择鱼类聚成一支;而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也表明,南方拟的产量曲线为典型的r-选择鱼类产量曲线。[结论]南方拟为r-选择鱼类。  相似文献   

7.
鳜属5种鱼类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8对已发表的翘嘴鳜微卫星引物,对5种鳜属鱼类翘嘴鳜、大眼鳜、斑鳜、波纹鳜和暗鳜共147个个体进行跨种扩增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发现,8个微卫星标记除位点HW8在波纹鳜中无多态性外,其他位点在5种鳜属鱼类中都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4~8个不等,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13;在5个物种中分析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58,平均观测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5和0.59,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0.51,为高度多态,表明鳜属鱼类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采用Nei’s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性系数分析5种鳜属鱼类系统发育关系,并构建UPGMA聚类图,结果显示翘嘴鳜和大眼鳜、斑鳜和波纹鳜分别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斑鳜和暗鳜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8.
《农村新技术》2010,(4):17-19
(续2010年第5期) 四、池塘套养鳜鱼效益高 鳜鱼,又名桂花鱼、季花鱼,是名贵的淡水鱼种。其品种有斑鳜、波纹鳜、大眼鳜、暗鳜等多种。鳜鱼属底栖型凶猛鱼类。  相似文献   

9.
鳜鱼又名鳌桂花、桂鱼等,是淡水鱼类中的名贵鱼类。肉质白而细嫩,味道鲜美可口。网箱养殖的鱼种主要有大眼鳜、翘嘴鳜、斑鳜等,其中以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Basilewski)]养殖普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斑鳜属鲈形目,斑鳜种,俗称肉鳜、褐鳜、岩鳜等,在江河、湖泊中均有分布。体圆桶形,修长,头部具暗黑色不规则的小圆斑,体侧有较多不规则的环形斑,体色黄褐色或灰褐色,腹部黄白色。斑鳜属肉食性鱼类,主要食物为小鱼、小虾,人工养殖经驯化可食死饵,具有适应性强,病害少,肉质细腻、  相似文献   

11.
我国法官选任制度目前存在任职资格要求不具体、选任机制不科学、选任程序不明确、配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完善法官选任制度应当从确定法官员额、细化任职资格、明确选任方式和程序、建立逐级选拔和系统外选拔制度、落实配套措施等五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于自然选择单位的4种学说的内在联系。[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探讨遗传群体杂合子适合度取值范围,阐明自然选择单位的4种学说的内在联系。[结果]根据研究中建立的数学模型,发现突变基因必须在纯和杂2方面都满足自然选择的要求,而且能在杂合状态下表现出高适合度,才更容易被保留下来,这就兼顾到个体的适应与集体的适应。从而在理论上统一了个体选择,集体选择,基因选择及木村资生的中性学说。[结论]该研究结果显示关于自然选择单位的4种学说是可共存的,彼此间分享了一个共同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假定没有突变和迁移等产生新的变异且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对数量遗传学中的选择效率问题进行探讨。【方法】根据数量性状改良的选择理论,以各世代的遗传进展与第1代遗传进展之比构建了选择效率世代指数,以度量各世代的选择效果和潜力。【结果】在已知育种群体0世代遗传力的情况下,可计算出该群体各世代的选择效率世代指数:在第1世代时为1,以后世代可由遗传力推算得到。在留种率不变时,不同遗传力对应的选择效率世代指数在前3代变化较快,很快就趋于稳定;在固定低、中、高3种遗传力水平时,不同留种率的群体在第1代的遗传进展随着留种率增大而单调递减,且遗传力水平越高,遗传进展越大,选择效率世代指数也越大。【结论】影响选择效率的主要因素是遗传力,遗传力越大,选择效率越高,且育种群体的选择潜力通常只有2~3代,因此在育种中可引入新的选择反应。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以尼罗罗非鱼吉富品系为基础群体,使用混合选择方法进行选育所产生的选育系F3的选育效果及其评价。在青岛、广州及蚌埠三个试验场,F3的日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系的日增重率提高14.1%、7.5%和80.8%,平均每代选育效应为4.7%、2.5%和26.9%。选育系体侧、尾部条纹更清晰,形态特征更加符合尼罗罗非鱼标准,体重变异系数显著降低,表明有较大纯化。尼罗罗非鱼在三个试验点的选育都有生长的效果,但三地差异较大,尤其是蚌埠试验场选育系日增重率和选育效应比其它2个试验场的高出甚多,这启示我们在选育过程中要重视遗传因子-环境因子的互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尼罗罗非鱼选育三代效果评价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报道了以尼罗罗非鱼吉富品系为基础群体,使用混合选择方法进行选育所产生的选育系F3的选育效果及其评价。在青岛、广州及蚌埠三个试验场,F3的日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系的日增重率提高14.1%、7.5%和80.8%,平均每代选育效应为4.7%、2.5%和26.9%。选育系体侧、尾部条纹更清晰,形态特征更加符合尼罗罗非鱼标准,体重变异系数显著降低,表明有较大纯化。尼罗罗非鱼在三个试验点的选育都有生长的效果,但三地差异较大,尤其是蚌埠试验场选育系日增重率和选育效应比其它2个试验场的高出甚多,这启示我们在选育过程中要重视遗传因子-环境因子的互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森林择伐基本理论综述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世界择伐基本理论的发展动态,介绍了对择伐有益的一些指导思想和重要的择伐基本理论,同时也探讨了中国目前应该采用的择伐理论.  相似文献   

17.
油松优良家系多性状选择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0年生油松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对生长量、结实量和干形等性状指标进行了遗传主成分分析、遗传距离聚类分析、指数选择法分析及育种值综合评分法分析,比较了4种选择方法的特点。结果表明,利用遗传主成分分析可以综合评价油松家系遗传性状的优劣,为优良家系选择提供参考;遗传距离聚类分析可将在主成分值上具有相似特征的家系进行归类,根据选育目标选择相关类群;育种值综合评选法,能够反映家系的遗传本质差别,选择方法简单、直观;指数选择法选择效率高,被认为是评价多性状优良家系较理想的方法。将4种方法有机结合,能更全面地评价优良家系的综合表现,为优良家系的多性状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毛白杨无性系多性状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连续选择,独立标准法,指数选择,约束指数和文中提出的主分量选择,对毛白杨无性系生长量,通直度,冠幅和抗天牛进行多性状选择,提出了毛白杨主要性状经济权重的确定方法,选出了可望成为建筑材,纸浆材,胶合板材,抗天牛新品种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于自然选择单位的4种学说的内在联系。[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探讨适合度的随机交配群体两种基因频率在后代的变化规律。[结果]根据研究中建立的数学模型,发现突变基因必须在纯和杂2方面都满足自然选择的要求,而且能在杂合状态下表现出高适合度,才更容易被保留下来,这就兼顾到个体的适应与集体的适应。[结论]该研究结果显示关于自然选择单位的4种学说是可共存的,彼此间分享了一个共同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地区水曲柳的早期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白山地区水曲柳天然林和人工林平均优势木的树干解析材料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曲柳天然林各性状早、晚期相关系数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在幼龄期相关系数增长率较大,25a后趋于平稳。人工林各性状早、晚期相关系数变化规律与天然林相似,15a后相关系数增长率趋于平稳。综合分析水曲柳天然林和人工林不同性状的生长变异规律,早、晚期相关程度及选择效率,初步确定水曲柳天然林和人工林早期最佳选择年龄分别为25a和15a。早期选择应以胸径为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