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辽宁省章古台从 1994年开始引种铅笔柏 ,进行育苗与造林试验。试验认为 ,铅笔柏种子处理需要从 1月下旬至 4月下旬 90d左右时间 ,出芽率较高 ;而从 3月下旬至 4月中旬开始处理的种子 ,低温阶段时间短 ,出芽率低。铅笔柏越冬干梢与种源关系很大 ,美国南达科他洲种源基本不受冻害 ,而安徽种源干梢较重 ,不宜直接引种。铅笔柏在水肥条件充足条件下 ,生长很快 ,4年生苗高达 1.0 5m比樟子松大 4 9%  相似文献   

2.
“铅笔柏种源及栽培技术引进”项目由国家林业局“948”项目管理办下达,为了搞好此项目,项目组成员从2001年3月13日到4月1日,对我国铅笔柏引种较早、报告较多的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及沿途进行了实地考察。铅笔柏在我国的引种概况铅笔柏又名北美圆柏、红柏,原产北美洲的东部及中部,为常绿大乔木,树高可达30余米,胸径3米~4米,寿命长,是圆柏属中生长最快的树种。其树冠优美,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材质柔软,木理通直美观,芳香,坚固耐用,是家具、工艺品和建筑用的良材,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又因材质细,均匀一致…  相似文献   

3.
珍稀树种银鹊树种子发芽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南京对银鹊树种子进行了不同种源、不同播种期、不同储藏方法及不同播前处理等发芽试验。结果表明:(1)银鹊树在3月上旬至中旬为其适宜的播种期;(2)水藏的种子发芽率高达95.2%,干藏的种子发芽率为10%左右。如能在播种前采取水浸处理,可适当提高发芽率和缩短发芽时间;(3)种源不同,发芽率也略有差异,湖南张家界种源发芽率最高,江西宜春种源较差。  相似文献   

4.
铅笔柏是一种四季常绿树木,原产北美东半部,为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分布广泛的先锋树种。它树形雄伟壮丽,干形通直,生长良好,抗病虫害,寿命长,适应性强,也是一种优良的城市绿化观赏树种。太原市林科所与市林业局种苗科协作,于1983年开始了美国铅笔柏的引种试验,种子由山西省林木种子公司提供。2月19日进行种子处理,5月16日播种,当年出苗率和保存率均达80%,年平均地径  相似文献   

5.
火炬松的引种试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岛地区于1974~1988年,先后3次从国外引进火炬松商品种子进行引种试验,通过种子育苗、田间造林等试验研究,表明火炬松在青岛地区低丘阳坡引种是成功的,19年生火炬松林分测定,其树高、胸径、材积的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同龄日本黑松的177.8%、196.7%和829.4%,火炬松干形直、材质好、松脂含量高,抗性强,未发现松干蚧危害;鉴于适宜种源种子短缺,在种源研究的基础上应恻重引入北亚热带和抗寒种源。  相似文献   

6.
柏类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柏类4个树种墨西哥柏,绿干柏,垂柏,巨柏共12个种源的引种表明,不同树种和种源树高,胸径增最大年份分别出现在造林后第4年和第5年;造林后10a,lay status  相似文献   

7.
柏类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柏类4个树种墨西哥柏、绿干柏、垂柏、巨柏共12个种源的引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和种源树高、胸径增长最大年份分别出现在造林后第4年和第5年;造林后10a,各树种和不同种源树高、胸径生长差异显著,以墨西哥柏3、2、6、7号种源生长最快,树高、胸径平均值在10.4m和15.2cm以上,其中3号种源树高最大,为11.09m,6号种源胸径最大,为16.9cm,分别比垂柏增加9.9%和27.1%。各树种和种源都有倒伏现象,倒伏程度与造林树种、林龄、立地有关。  相似文献   

8.
喜树种子萌发更新潜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贵阳地区,喜树各部位的种子成熟时间有一定差异,各部位于10月上旬开始陆续进入生理成熟期,10月下旬各部位的种子均已达到生理成熟。不同个体、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以及离母体植株不同扩散距离处的种子,其萌发更新潜力不同。不同个体的发芽率为:大树(34.1%)〉中树(33.5%)枯梢树(31.6%)〉小树(30.1%)。同一个体而言、中树和大树的中部枝条上的种子发芽率最高,枯梢树上部枝条的种子发芽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铅笔柏播种育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场1979年以前,铅笔柏播种育苗的种子均来源于南京,1980年以后即从本场铅笔柏试验林内采种育苗.刚开始育苗时,由于不了解种于特性和育苗技术,致使前三年没有成功.后来通过实践、摸索,才逐渐掌握了种子特性和育苗技术要领.种子采集及处理(一)种子采集铅笔柏果实在徐州地区10月中、下旬成熟.成熟的果实呈绿色,11月下旬至11月初采种.采种时,先将布铺在母树四周,然后用竹秆轻轻敲打即可脱落.果实采集后不能晒干,需及时用水浸泡,待果肉腐烂后进行搓磨,用水漂洗,除去空粒、果肉、果皮,即可得到净种子.  相似文献   

10.
铅笔柏容器育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总结了铅笔柏育苗的经验,包括种子处理、育苗技术和苗期管理,对铅笔柏今后在甘肃的引种和栽培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濒危植物盐桦为研究对象,对其萌芽期、展叶期、开花期、果熟期及新梢生长期等主要物候期进行观测。结果表明:4月上旬叶芽开始萌动,进入生长期,4月中旬花芽开始膨大形成花蕾,4月14日始花,4月16—20日进入开花盛期,随后进入果实生长期;5月初为幼果形成期,9月上中旬为果实成熟期,中旬以后果实开始脱落。4月初春梢始长,5月盐桦枝条上再次抽生新梢。  相似文献   

12.
提高沙地柏有性繁殖的主要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沙地柏进行不同播种期、温汤浸种、不同激素、药剂处理以及超声波等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沙地柏人工育苗的播种期应在8月中下旬为宜;种子处理以60~80℃水浸3~5 d效果最好;播种深度以1.0~1.5 cm为宜;以沙子覆盖效果最佳,出苗率达88%;激素、药剂、超声波辐射等处理种子效果均不如温汤浸种处理。  相似文献   

13.
灰胸突鳃金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灰胸突鳃金龟在白龙江林区2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40cm以下的土壤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上升危害,成虫羽化盛期为6月下旬~7月上旬。在育苗地进行化学防治的最佳时间为4月中旬。  相似文献   

14.
低温催芽是解除铅笔柏种子休眠的关键因素,必须达到60d以上,赤霉素浸种有一定辅助作用。大粒铅笔柏种子的休眠程度较深,高浓度赤霉素浸种与低温催芽相结合是解除大粒种子深休眠的有效措施。当低温催芽时间足以解除种子休眠时,高浓度赤霉素浸种能够促进大粒和中粒种子的提早发芽且发芽比较集中。  相似文献   

15.
会泽新松叶蜂是华山松的主要食叶害虫。该虫在会泽县者海林场 1年发生 2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冠周围的枯枝落叶层中结茧越冬。第 1代 3月下旬为产卵盛期 ,6月中旬~ 8月中旬为蛹期 ,7月中旬~ 8月中旬为成虫期 ;第 2代 7月下旬~ 9月上旬为卵期 ,11月上旬~次年 3月中旬为蛹期 ,3月中旬~ 4月下旬为成虫期。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及生活习性 ,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化学防治以 4 0 %氧化乐果 1∶80 0倍液最好。室内和田间对幼虫喷药的防治效果在 90 %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中带齿舟蛾(Odontosia arnodiana(Kardakoff))是危害白桦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之一,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的发生1代,以蛹在2~20cm枯枝落叶层中筑蛹室越夏越冬,于翌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羽化高峰期在5月3~7日,成虫寿命平均为7天。5月上旬为产卵高峰期,5月下旬卵孵化,高峰期在5月30日~6月3日。孵化后幼虫开始危害,6月中旬为幼虫危害盛期。到7月上旬幼虫下树潜入枯枝落叶层下。化蛹高峰期7月19~25日。阿维菌素乳油喷烟防治,以药:柴油1:25为最佳配比,10天后的防治效果可达到89.63%以上,既高效又经济。0.9%阿维菌素和1.2%烟参碱不同浓度喷雾实验,防治后7天,0.9%的阿维菌素4000倍、1.2%烟参碱2000倍达到防治要求和经济效益最优结合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5个铅笔柏种源造林试验表明:在引进的5个铅笔柏种源中,造林初期表现为LA种源最好,TX种源最差,各种源生长量高低排序为LA>SD>NE>MO>TX;铅笔柏造林以容器苗成活最好,达到99.17%;铅笔柏适应性较强,在温暖湿润、土壤条件较好的条件下,生长较快;与乡土树种相比较,当年生长量油松>铅笔柏>侧柏。  相似文献   

18.
光皮桦幼林生长节律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光皮桦(Betuta luminifera H.Winkl)又称亮皮桦,系桦木科(Betulaceae)桦木属(Betula L)落叶乔木树种.木材呈淡黄或淡褐色,材质细致坚韧、切面光滑、不挠不裂,为优良的军工、航空、建筑、家具和室内装饰用材,也可用于造纸.  相似文献   

19.
An investigation of seed germination and early seedling growth ofEucalyptus microtheca was based on seed collection from 10 widely separated provenances in Australia. Genetic variation of seed germination and early seedling growth was observed among a series of provenances whose natural habitats range from different climatic condition. In the ten provenances, both the model of seed relative germination percentage and the model of seed total germination percentage fitted Logistic regression [y=a/(1+exp(-ex+b))]. In comparison with provenances from four high temperature (mean annual maximum temperature >30.0 °C; mean annual minimum temperature >17.0 °C) areas, six low temperature (mean annual maximum temperature <30.0 °C; mean annual minimum temperature <17.0 °C) areas showed the fast germination rate and the high total germination percentage. For each provenance we have 45 seedlings equally divided into three watering levels (100%, 50%, and 25% of field capacity), and studies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ly seedling growth and climatic factors of the natural habitat of provenance. In control treatment, height growth of the seedling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intrinsically the driest quarter precipitation in the seed collection areas of provenance. In all the treatments, length growth of the biggest leaf of the seedling was related to mean annual maximum temperature and mean annual minimum temperature in origin of provenance. In contrast, basal diameter growth of the seedling was related to mean annual minimum temperature of the seed collection areas in water stress treatment. From an ecological viewpoint, the fast germination rate and the high total germination percentage of the seed and rapid early growth of the seedling appear to be favourable adaptations to the climatic conditions prevailing in the natural habitat of provenance. Responsible Editor: Chai Ruiha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