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对1963∽1964年在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营造的沙松纯林、沙松-落叶松-阔叶混交林及沙松-阔叶混交林等不同林型人工林的固定标准地进行了产量观测,通过计算机拟合运算优化出指数函数Y=ae^bx,对各种类型沙松人工林进行了生长预测。结果表明,各类沙松人工林均有良好的发展前途,到55年生主伐时可获得可观的木材产量;除沙松-落叶松混交林外,其他几种混交林型材积生长量差异不显著;结合生态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因素分析得出:在东部山区的适宜地区应大力推广培育沙松-落叶松-阔叶混交林等针阔混交林模式。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辽东山区人工营造20a生水曲柳、刺楸、紫椴、色赤杨、白桦5种阔叶树分别与红松形成的混交林及人工红松纯林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内,植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红松纯林内的植物种类仅为人工阔叶红松林的42%~52%,植物总数量只有混交林的11%~37%;不同红松阔叶混交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好于红松纯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排序为:红松×水曲柳﹥红松×刺楸﹥红松×紫椴﹥红松×色赤杨﹥红松×白桦﹥红松纯林。在灌木层中,各不同混交林物种多样性差异并不明显,且分布均匀。红松纯林灌木层物种种类、数量较少,但有明显的优势树种存在。在草本层中,各不同混交林植物种类分布相对均匀,各林型中丰富度指数,除红松纯林外,都在1.0以上。红松纯林草本层植物种类分布均匀,没有优势种存在。  相似文献   

3.
沙松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中伴生树种。为了查清黑龙江省沙松资源状况 ,采用面积、单位面积蓄积量和林龄结构变化作为评价原则 ;根据沙松资源的分布特点、林龄结构变化、蓄积量等指标作为评价依据。分析了沙松中龄林和成过熟林面积及蓄积大幅度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日本落叶松与天然萌生阔叶树人工混交林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与天然萌芽阔叶树人工混交培育降低了培育成本,提高了生态效益,混交林培育28a后,林分生长稳定,生产力较高;混交林中的植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好于人工营造的日本落叶松与白桦针阔混交林和日本落叶松纯林;日本落叶松与天然萌生阔叶树人工混交林,对恢复森林生态原始林貌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作为我国东北地区地带性顶级植物,营造红松针阔叶混交林或栽针保阔形成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是培育速生丰产林分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混交林具有一定数量的阔叶树和灌木层,其枯枝落叶量比红松纯林多,而且分解快,土壤腐殖质含量高,蓄水保土性好,这对提高林地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防止森林火灾和病虫危害,均能起到良好效益。通过对人工混交林和栽针保阔培育混交林2种造林方法实验数据的对比,以期为红松幼龄期混交林树种配置分析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培育优质阔叶材混交林与森林可持续经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人工针叶纯林生产力下降的原因。通过对人工针叶纯林与天然的或人工的针阔、阔叶混交林在物种间相互作用、资源利用、营养元素循环规律和生产力方面的比较分析,探讨了优质阔叶材混交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基础。认为培育优质阔叶材混交林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培育优质阔叶材混交林与森林可持续经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人工针叶纯林生产力下降的原因。通过对人工针叶纯林与天然的或人工的针阔、阔叶混交林在物种间相互作用、资源利用、营养元素循环规律和生产力方面的比较分析,探讨了优质阔叶材混交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基础。认为培育优质阔叶材混交林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营造的针阔混交林生物量调查表明,红松阔叶混交林生物量比红松纯林高4.9%~21%,落叶松阔叶混交林生物量比落叶松纯林高7.6%~21.3%,红松阔叶混交林单株生物量比红松纯林高120%~148%,落叶松阔叶混交林单株生物量比落叶松纯林高108%~151%,在不同混交林型中,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种类丰富、数量多,所以其生物量大于纯林。  相似文献   

9.
栽红保阔是培育速生丰产阔叶红松林的根本途径。红松进入速生期后,在红松保存率较高的前提下,每公顷保留带状或块状阔叶树400~600株,红阔株数比5:1~4:1,上方郁闭度0.2~0.3较为适宜。降低红松分权率积极主动的措施是营造混交林,加强幼林保护,人工修枝,防治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10.
以长白山林区原始阔叶红松成熟林为对象,研究其主要物种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适应该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红松和沙松具有较强的个体竞争能力,适宜采用人工栽植的方式培育;白牛槭、稠李等具有较强的群体竞争能力,适宜采用封山育林的方式培育;暴马丁香、毛榛子和栓翅卫矛种间竞争能力较差;长白山林区原始阔叶红松成熟林中色木槭与白牛槭竞争力最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广东7 种典型的植被型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及其规律。从广东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中抽取267 个有林地的固定样地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调查,以Margalef 指数作为物种丰富度指标、以Shannon-Wiener 指数作为物种多样性指标、以Pielou 指数作为均匀度指标对每种植被型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进行植物多样性评价。结果显示:乔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呈现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性针阔混交林>热性针阔混交林>暖性针叶林>热性针叶林>阔叶林型(人工植被);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表现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热性针阔混交林>暖性针叶林>暖性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阔叶林型(人工植被)>热性针叶林;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趋势为热性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阔叶林型(人工植被)>热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暖性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2.
为人工阔叶林的经营模式提供合理的依据,对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云勇林场的3种人工阔叶林(贼佬坑石笔木林,白石岗阔叶混交林,仙人春阔叶混交林)的树种叶片养分和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树种的叶片氮、磷、钙、镁含量水平均不高;混交林中各树种的叶片养分状况优于纯林,且仙人春阔叶混交林的混交模式优于白石岗阔叶混交林;仙人春阔叶混交林中格木、米老排及白石岗阔叶混交林中黄兰和火力楠的叶片养分状况优于其他树种;混交林中各树种的整体光合指标高于纯林,且白石岗阔叶混交林各树种的光合能力高于仙人春阔叶混交林;贼佬坑石笔木林的各项光合指标均最低,而白石岗阔叶混交林的华南毛柃的各项光合指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3.
云南热区乡土阔叶树种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云南热区乡土阔叶树种发展优势及研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乡土阔叶树种在培育人工混交林方面的生态优越性及云南热区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根据树种特性,并结合云南的实际,探讨了乡土阔叶树种在云南热区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安徽老嘉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安徽省明光市境内,森林植被多为人工针叶、阔叶纯林或针阔混交林,境内植物种类繁多,森林类型多样,植被丰富。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致使景观资源利用、开发的不够充分。文章通过对老嘉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提出规划构想,旨在提高老嘉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层次,为森林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湖北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干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木林子自然保护区的1种主要植被类型。在各种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的协同作用下,形成了木林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特有的干扰体系。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保护和经营中,要利用封山育林、森林抚育、合理择伐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增益性人工干扰,坚决阻止过渡的森林采伐和毁林开荒等破坏性人工干扰。应参照以自然林窗干扰,采用择伐方式经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16.
我场天然次生林中,萌生阔叶混交林占有很大比重,而且又是急需抚育改造的对象。为了探索阔叶混交林适宜的抚育强度和改造方式,今春我场对椴杨等混交林分别设了四块固定标准地。 一、起始径阶的确定 是依据立木结构一般规律而确定的。以林分平均直径的0.4倍为最小直径,就为起始检尺径阶;林分平均直径的1.7倍为最大直径,即为最大检尺径阶。  相似文献   

17.
人工针阔混交林的综合效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针阔混交林的培育,不但能提高森林的覆被率,保护森林的生态系统,调节森林的林种结构,而且能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人工针阔混交林的调查分析,评价了混交林的综合效益,为今后大面积培育混交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3种人工幼林的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和杉木林地这3种人工幼林的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细菌数量大小排序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杉木林地,真菌数量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杉木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放线菌数量为常绿针阔混交林地〉常绿阔叶混交林地〉杉木林地,表明常绿阔叶混交林的土壤有利于微生物的发育;脲酶活性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和杉木林地,磷酸酶活性为常绿针阔混交林地〉杉木林地〉常绿阔叶混交林地,过氧化氢酶活性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杉木林地,表明常绿阔叶混交林地能够供给土壤微生物较多的营养物质,从而提高了土壤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特有的自然植被类型和天然林类型,也是鄂西南武陵山区中山地带最典型、最重要的天然林类型.由于长期过度采伐利用,退化严重.采取全面禁伐的强制性保护措施,恢复进程缓慢,一些严重退化群落甚至难以恢复.遵循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演替规律,借助自然力,通过以积极的人为干预措施,可以快速恢复与重建鄂西南武陵山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鄂西南武陵山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演替动态和恢复的可能性,分析了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恢复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恢复的3种方式即人工恢复、人工促进天然恢复和人工重建,以及封禁保护、抚育间伐、补植(播)、封山育林、林分改造和人工重建等恢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亚布力林业局地处长白山山脉、张广才岭西麓。气候温和湿润,适宜阔叶树生长。森林类型分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及杨桦林三大类。发挥优势,加大阔叶树培育力度,利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方式增加阔叶树面积是一项省钱、省力、效果好的途径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