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锦州地区的刺槐、紫穗槐、沙棘和沙枣为薪炭林树种,采用不同整地方式及密度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48个处理、144个小区试验,并根据5年的试验观测结果,运用三因素四水平的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4个树种的生物量差异。指出在该地及毗邻地区的薪炭林最佳造林方案是:刺槐、鱼鳞坑整地、栽植密度为10000株/hm~2。  相似文献   

2.
窿缘桉是我国华南地区比较速生的薪炭林树种之一。为了探讨造林密度与产量及其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最佳经济效益的最佳造林密度,为发展薪炭林提供科学依据,一九八四年我们营造四十亩窿缘桉薪炭林进行观测,对不同的造林密度的产量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初步研究。一、试验地概况  相似文献   

3.
以锦州地区的刺槐、紫穗槐、沙棘和沙枣为薪炭林树种,采用不同整地方式及密度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48个处理、144个小区试验,并根据5年的试验观测结果,运用三因素四水平的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4个树种的生物量差异。指出在该地及毗邻地区的薪炭林最佳造林方案是:刺槐、鱼鳞坑整地、栽植密度为10000株/hm^2。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4个柳树品种不同密度、不同采伐年限的萌条数、含水量、生长量以及生物量的调查测量与研究比较,得出各品种的含水量是品种特性,受密度、生长年份和生长年限的影响较小;同时还得出密度和轮伐期对不同类型柳树生物量的影响规律:在较短的轮伐期设置下,适当延长采伐年限有利于生物量的生产;在1万~3万株/hm~2密度设置下,灌木柳的生物量明显优于乔木柳;灌木柳在高密度设置下生物量相对较大,对乔木柳来说,在较短年限的采伐模式下,较高的造林密度能明显提高生物量,而过高的密度在多年生的情况下达不到高产的目的;比较4个柳树品种不同密度3个采伐年限生物量,杞柳以3万株/hm~2密度设置、2年一采伐为最佳配置模式,其年均生产生物量干质量为11.72 t/hm~2。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桤木薪材特性及薪炭林栽培经营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桤木前期生长快,尤以萌生林为显著,4年生高达5.93m,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9.32kg,平茬后单株萌条数多为6~8株,干、枝、叶的热值均在4000kcal/kg以上,是一优良薪材树种;适宜桤木薪炭林的造林密度为10000株/ha,造林后第3年即可首次平茬,轮伐期4年,在一个轮伐期内可获薪材17.758t/ha·a,桤木薪炭林宜采用矮林平茬作业。  相似文献   

6.
根据西藏自治区2002—2010年退耕还林工程逐年造林的树种、面积数据,利用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人工林生长的历史数据拟合造林树种生长曲线,结合经文献调研所获得的树种生物量扩展系数、木材密度和碳含量等参数,采用"人工林生长曲线法"估算出西藏未来50年退耕还林工程林的碳汇潜力。结果表明:在2020,2030,2040,2050,2060年,西藏的退耕还林工程林碳汇在无采伐模式下分别为0.214,0.205,0.159,0.087,0.054 TgC/a;在采伐模式下分别为0.214,-0.205,0.171,0.243,-0.352 TgC/a。  相似文献   

7.
结合林木生长周期和森林资源经营模式,设定合理的森林资源利用计划方案,细化林分与优势树种,以材积源生物量测算方法为基础,根据林龄与蓄积的动态变化建立生物量与碳密度的关系模型,分树种、龄级和林分对不同资源利用方案的乔木层地上碳储量及碳汇潜力进行比较估算。结果表明:假定未来50年不进行规模采伐,林木固碳量在2065年将达到8 739.47万t,其中新造林占比71.74%;假定对原有乔木植被中处于碳密度增量较小时段的人工林优势树种进行采伐更新,林木固碳量则将达到8 799.95万t,其中新造林占比73.34%。表明是否采取人工采伐更新方案对于乔木层活立木总固碳量变化不明显,而定期新增林地造林与采伐更新造林能获得较大的固碳贡献,也能保障森林资源的社会经济功能,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燃料能源林树种选育及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能源林作为生产并提供生物质能源的一种重要方式, 以其可再生、生物量大、环境友好及适应地域广而倍受国际社会关注。文中依据其主要用途将能源林分为燃油能源林、生物发电能源林与薪炭能源林等3类。燃油能源林树种包括续随子、霍霍巴、油楠等, 生物发电能源林树种包括柳树、桉树、杨树等, 薪炭能源林树种相对较多。生物发电能源林与薪炭能源林可统称为燃料能源林。目前, 国外十分重视燃料能源林树种选育及高产培育技术研究和实践。不同树种、无性系、种源的燃料能源林生物产量差异很大, 瑞典选育出蒿柳和毛枝柳等, 南魁北克选育出了柳树无性系SX64与SX61。造林密度与收获周期紧密相关, 巴西的澳洲金合欢树3年收获时密度以10000株/hm2生物量最大; 欧洲2年收获与3年收获的柳树能源林适宜密度为15000株/hm2。另外, 文中对能源林类型、燃料能源林树种选育、立地条件、造林整地、造林密度、收获周期、抚育管理等技术进行了介绍, 希望对能源林的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小黑杨不同密度试验林进行了分析,就短周期纸浆林的造林密度、采伐年龄进行了材积测算和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确定小黑杨短周期纸浆林的最佳密度和采伐年龄:2222株·hm-2为12a;1111株·hm-2为10a。  相似文献   

10.
在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采伐迹地上,按照不同沙丘部位,选择不同造林树种进行了杨树用材林模式、樟子松杨树针阔混交造林模式、阔叶树混交造林模式、乔灌混交造林模式、针针混交造林模式等5种更新模式造林,通过调查分析可知,樟子松混交林的生长量与生态效益显著高于樟子松纯林.在沙丘下部与丘间低地杨树的生长量明显高于樟子松.降低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1.
以中小径材为培育目标,探讨不同造林密度欧美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用材林的最佳采伐期,以期为河北省平原地区杨树经营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株行距为4 m×6m、4 m×5 m、3 m×5 m、3 m×4 m、3 m×3 m、2 m×3 m和2 m×2 m共7个不同的造林密度,然后对其进行了连续8年的生长情况调查,与此同时,对其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年均生长量以及林分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统计分析。(1)造林后8 a,各密度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单位面积蓄积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2)各密度林分最佳采伐期一般为6~7 a;(3)就经济效益而言,各密度林分中,4 m×5 m林分造林后8年的总净收益和年均净收益最大,分别为71 480±6 036元·hm~(-2)和9 505±990元·hm~(-2)a~(-1),其中年均净收益最大值出现在造林后第7 a。在河北省平原地区,在进行以中小径材为培育目标的欧美107杨造林时,应采用株行距为4 m×5 m的林分密度,并于造林7 a后采伐。  相似文献   

12.
薪炭林是一项生物能源工程,与矿物能源比较,薪炭林能源可以再生,只要掌握永续均衡利用的经营原则,就不会有能源枯竭问题。 1986年我们受林业部造林经营司委托,承担了一项薪炭林树种和造林密度试验,通过薪炭林树种的遗传研究,确定其潜在的生产力,提高短轮伐期集约培育的薪炭林产量,选择和推广用于试验的优良乔、灌树种品系。试验分两阶段,即育苗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的试验地布置在红壤和灰化红壤土类、中等偏下立地条件丘陵地区。1982年以来对薪炭林的造林、育林技术问题进行了历时10年的探索。先后选择了21个主要薪材树种,共营造各种试验林13.6hm2。经过多年多点试验和连续测产分析比较后,已筛选出丘陵区薪炭林造林的最优树种、适宜的密度、最佳的混交方式和造林类型,结果表明,采用本试验方法造林,薪材产量可提高4.5倍。此外,本试验还对参试树种各部分的比重,含水量、燃烧值进行了测定。本研究成果为丘陵地区营造薪炭林,规划与建设薪炭林基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对教学、科研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生产中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杨树生物量结构与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杨树这一主要造林树种,开展生物量结构和生物估测模式的研究,为深入研究杨树栽培技术、木材加工业等提供相关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杨树生物量结构为:树头占23%-26%,树干占50%-52%,树根占22%-26%。树根生物量约有80%-90%分布在0-40cm土层内。杨树不同密度单株生物量和单位面积生物量不同,密度增大,单株生物量减少,单位面积生物量增加。本试验选取了5年生物杨不同部位生物量的估测模式。  相似文献   

15.
确定杨树速生林适宜采伐期,与树种结构、林龄、林分密度和林木连年生长量有直接关系,当林分密度进入极限时,林木连年生长量开始从高峰下降,说明林分已进入适宜采伐期,实行适宜采伐期采伐作业,可获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宋西德  侯琳 《沙棘》1994,7(4):16-20
在陕西渭北黄土高原地区布设沙棘薪炭林营造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该地营造沙棘速生丰产薪炭林宜选择光照充足的梁坡台地,阳坡上下部,峁顶等立地类型;重视做好头年秋季整地蓄墒,适当深栽,砸实土壤,采用植苗造林,春季造林宜早,均能提高造林成活率。为提高抄棘薪炭林产量,造林密度不宜过大,株行距1m×1m者,亩生物量可达1871.3kg。同时,加强沙棘幼林地的抚育管护,做好病虫防治都能提高沙棘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17.
我们从1984年开始,经过6年的试验,对10个乔木树种的生物量、生物量在树木各成份间的分配,枯枝落叶量、燃烧值等进行了测验分析,研究了树种、造林密度、密度同树种的组配形式对树种生物产量的影响。综合多指标分析,筛选出酸性紫色土区优良的薪炭林树种马尾松、麻栎和刺槐,一般树种蓝果、女贞。试验概况试验地位于东经110°01′20″,北纬27°42′02″,距离麻阳县城40公里,海拨高210-260米,丘陵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  相似文献   

18.
杨树是一种喜光、喜水、喜肥的速生树种。因此确定合理造林密度,与杨树速生丰产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合理造林密度可以充分利用地力,促进林木生长,提高单位面积生长量,获得速生丰产。同时,可以避免种苗、劳力、资金等浪费,降低造林成本,提高经济价值。根据生产的实践经验,谈谈个人对杨树合理造林密度的点滴体会。 一、目前造林密度现状  相似文献   

19.
<正>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造林易成活,生长快,表层根系发达,能适应干旱的土壤。对大气的干旱适应力也很强。是一种耐干旱、瘠薄的用材林、水土保持林和薪炭林树种。多年来,我区低山丘陵区营造了三十余万亩刺槐林,但对其采伐期不一。为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利用资源,寻求刺槐最佳采伐更新期,我们于1986年5月对桑元涧林场刘家坨林区和域南庄林场场部刺槐进行了调查分析。其方法采用标准木树干解析,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根据柬埔寨国公省退化次生林区的地理环境和现有植被情况,从造林方式、种苗质量、树种选择、造林管理模式、密度管理与整地方式、幼林抚育管护及采伐年龄确定等方面进行了相思种植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适宜该地种植的主要树种是马占相思及镰刀相思;2)可采用泥袋种子苗进行人工种植;3)在常绿林或裸地、草地上按照3m×2m栽植相思的造林效果最好;4)第一个轮伐期内可不进行施肥,套种旱稻造林可不进行除草抚育措施;5)套种旱稻造林模式效果好;6)相思树的实际生产最适合采伐年龄为6a。该研究能为该省域或相近自然条件下退化次生林区林木种植场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