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纤维细度苎麻新品种"川苎12"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苎12号(原代号CZ0601)是利用优质地方品种天然杂交、高产良种自交后代株系,杂交选育而成的高纤维细度、高产、多抗苎麻新品种.在国家苎麻区域试验中平均单纤维细度2308m/g,比对照圆叶青高458 m/g,达特优质标准,平均原庥产量2584.65kg/h㎡,与对照相当;在国家苎麻生产试验中平均单纤维细度2298m/g,平均原麻产量2581.65kg/h㎡,较对照增产1.98%.高抗苎麻花叶病、炭疽病、根腐线虫病.  相似文献   

2.
川苎12号(原代号CZ0601)是利用优质地方品种天然杂交、高产良种自交后代株系,杂交选育而成的高纤维细度、高产、多抗苎麻新品种。在国家苎麻区域试验中平均单纤维细度2308m/g,比对照圆叶青高458m/g,达特优质标准,平均原麻产量2584.65k9/hm2,与对照相当;在国家苎麻生产试验中平均单纤维细度2298m/g,平均原麻产量2581.65k9/hm^2,较对照增产1.98%。高抗苎麻花叶病、炭疽病、根腐线虫病。  相似文献   

3.
苎麻基因资源纤维产量和品质的解剖学估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麻茎解剖学方法估测头麻92个,二、三麻各45个苎麻基因资源(品种)的单株纤维产量和品质,结果如下:(1)与产量和支数有关的7个解剖因子均有显著的季别间和品种间差异。(2)产量估测值的品种间变化,头麻为1.62~4.60g/株,二麻为1.34~4.50g/株,三麻为1.49~5.93g/株,其中达县84号,贵州青园麻和汉寿肉麻等品种,3季麻平均估测值>3.8g/株;二三麻估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4**和0.590**。(3)不同品种纤维支数估测值,头、二、三麻分别为1625~2916支,1229~2174支和1214~2091支,其中浏阳鸡骨白、邵阳黄皮种、乐昌青皮苎、遵义团蔸麻、平乐黄金麻等品种3季麻平均估测支数接近或超过2000支;二、三麻估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858**和0.893**。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用相关遗传力的分析方法,探讨了苎麻5个经济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遗传力,结果表明,通过各经济性状来间接选择单蔸产量和单纤维支数的相对效率不同,二麻各经济性状与单蔸产量和单纤维支数的表型相关变异中大部分是由遗传原因引起。相关遗传力的通径分析表明,苎麻高产和优质表现型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主要由株高(二麻)、茎粗(三季麻)、鲜皮厚度(头麻和二麻)、鲜皮出麻率(头麻和三麻)、有效株率(二麻和三麻)引起,高产优质苎麻品种的选择应着重在二麻进行。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历时四年对苎麻品种细叶绿高产优质模式栽培进行了调研和总结,找到了细叶绿品种壮(老)龄麻园纤维产量6000kg/hm 2以上,单纤支数1800支以上的生育规律和栽培技术,总结出的苎麻高产优质模式栽培技术经同行专家教授鉴定,在国内处先进技术水平,近年来在我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全市1400hm 2壮龄麻园,最高产量可达3799.5kg/hm 2,并出现了3450kg h/m 2的高产户、高产片,平均产量都在3000kg h/m 2以上。现将推广应用的高产优质模式栽培技术的产量结构、生长发育规律及主要栽培措施分述于后。1高产优质的产量结构表1苎麻300…  相似文献   

6.
武陵山区随海拔升高,苎麻头季麻出苗期推迟,末季麻生长终止期提早,季生育期延长,年生育期缩短,收麻次数减少。不同海拔间,较高海拔区纤维发育状况较差,各海拔区,随生长期向后推移,纤维发育状况趋好。武陵山区高产苎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均较一般麻大为提高,提高的幅度以头麻小,二、三麻大。研究还表明,选用湘苎二号品种,以黑杆1/2标准收获,加强培管,适当增施肥料等是该区苎麻高产优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苎麻山坡地栽培特点,以中苎一号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计山坡地和平原地种植苎麻两个不同处理,比较分析山坡地和平原地种植苎麻的经济性状指标及亩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山坡地苎麻平均单株株高、茎粗、皮厚、鲜皮重、干纤维重等经济性状指标均低于平原地苎麻;全年平均单蔸产量比较发现,苎麻平原地有效株数、总鲜重、鲜麻重、干纤维重均显著高于山坡地,折合平均亩产平原地高于山坡地栽培。该研究结果可为苎麻山坡地的高产栽培及合理肥水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川苎10号(原代号川9505)是以地方品种为基础材料,与多个推广优良品种杂交,采用轮回选择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在四川省苎麻区域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283.75kg/hm 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23.68%,平均单纤维细度2015.67m/g。品比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505.0kg/hm 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31.02%,平均单纤维细度2038m/g。生产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583.0kg/hm 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22.06%。经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纤维细度2056m/g,纤维强力45.82cN。该品种为深根散生型中偏晚熟品种,抗风力强,雌花极少,高抗苎麻花叶病和苎麻炭疽病。  相似文献   

9.
一、苎麻品质育种与经济效益苎麻纤维是重要的麻纺工业原料。苎麻的育种目标,必须考虑品质好和产量高这两个方面,运用苎麻遗传特性,选育出优质、高产、多抗的新品种。过去苎麻育种偏重高产,不同程度的忽视了纤维品质,不能满足麻纺工业对优质原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阳新是湖北的苎麻之乡,一年收三季。一般是头、二麻单产较高,三麻最低。全县三麻常年亩产仅30斤左右,只占全年三季总产的20%上下。但一些高产社队,三麻单产常达百斤以上:1975年,白沙公社吴东成大队堰头生产队30.5亩苎麻,三麻平均亩产117.5斤,比头麻亩产高12.35%,占全年产量的33.79%;1980年三麻单产也达到105.6斤。  相似文献   

11.
我国苎麻品种资源丰富,已经调查发现的地方品种有六百余份,是育种和发展生产的宝贵物质基础。建国以来,麻区群众和科技人员从品种资源中评选出一些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对苎麻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苎麻品种之间存在着高产品种品质不优;优质品种产量不高的矛盾,加上过去重高产、轻优质,造成目前生产上高产中质的品种所占比例大,麻纺工业所需优质原料少,影响了高档织品的生产。为了弄清苎麻品种资源的纤维品质状况,  相似文献   

12.
苎麻纤维是重要的麻纺工业原料。苎麻的育种目标,必须考虑品质好和产量高这两个方面,运用苎麻遗传特性,选育出优质、高产、多抗的新品种。过去苎麻育种偏重高产,不同程度的忽视了纤维品质.不能满足麻纺工业对优质原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苎麻高产优质模式栽培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历时四年对苎麻品种细叶绿高产优质模式栽培进行了调研和总结,找到了细叶绿品种壮(老)龄麻园纤维产量6000kg/hm^2以上,单纤支数1800支以上的生育规律和栽培技术,总结出的苎麻高产优质模式栽培技术经同行专家教授鉴定,在国内处先进技术水平,近年来在我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全市1400hm^2壮龄麻园,最高产量可达3799.5kg/hm^2,并出现了3450kg/hm^2的高产户、高产片,平均产量都在3000kg/hm^2以上。现将推广应用的高产优质模式栽培技术的产量结构、生长发育规律及主要栽培措施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4.
苎麻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品质相关遗传力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瑞祥  刘正书 《中国麻作》1995,17(1):10-15,19
本文试用相关遗传力的分析方法,探讨了苎麻5个经济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遗传力,结果表明,通过各经济性状来间接选择单蔸产量和单纤维支数的相对效率不同,二麻各经济性状与单蔸产量和单纤维支数的表型相关变异中大部分是由遗传原因引起。相关遗传力的通径分析表明,苎麻高产和优质表现型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主要由株高(二麻)、茎粗(三季麻)、鲜皮厚度(头麻和二麻)、鲜皮出麻率(头麻和三麻)、有效株率(二麻和三麻)引  相似文献   

15.
优质高产多抗苎麻新品种"川苎10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川苎10号(原代号川9505)是以地方品种为基础材料,与多个推广优良品种杂交,采用轮回选择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在四川省苎麻区域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283.75kg/hm^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23.68%,平均单纤维细度2015.67m/g。品比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505.0kg/hm^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31.02%,平均单纤维细度2038m/g。生产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583.0kg/hm^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22.06%。经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纤维细度2056m/g,纤维强力45.82cN。该品种为深根散生型中偏晚熟品种,抗风力强,雌花极少,高抗苎麻花叶病和苎麻炭疽病。  相似文献   

16.
以高产优质新品种C-20,C-2-14和地方良种芦竹青为材料,对苎麻品种间光合速率、同化物运转速率、分配方向以及品种间生物产量和纤维产量的差异进行比较,并研究不同季别生物产量和纤维产量的积累动态。结果表明:①品种间的光合速率,同化物运转速率、分配方向、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均有显著差异;②苎麻的光合碳代谢能力与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呈正相关,两个新品种(尤其是C-20)的高光合效率是它们高产的物质基础。因而在苎麻育种中,可用光合速率。同化物运转速率和运转方向作为预测苎麻产量的综合生理指标;③苎麻三季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点表明,苗期早施肥是获得苎麻高产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阳新是湖北的苎麻之乡,一年收三季。一般是头、二麻单产较高,三麻最低。全县三麻常年亩产仅30斤左右,只占全年三季总产的20%上下。但一些高产社队,三麻单产常达百斤以上:1975年,白沙公社吴东成大队堰头生产队30.5亩苎麻,三麻平均亩产117.5斤。比头麻亩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华苎4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喷施不同浓度的氯吡苯脲[N-(2-chloro-4-pyridyl)-N’-phenylurea(CPPU)],系统探讨其对苎麻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浓度为10mg/L时可以提高原麻产量,三季麻分别比对照增加3.17%、10.59%和21.05%,总产增产达11.22%,但喷施各个浓度CPPU时苎麻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喷施CPPU不会导致原麻含胶率升高,头麻、三麻期间通过影响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纤维细度以及结晶度达到提高苎麻品质的作用,二麻喷施时可以提高结晶度,其它方面影响不大。综合品质指标和产量指标来看,喷施浓度为10mg/L的CPPU可以提高原麻产量,且对苎麻品质影响不显著。该方法能够为苎麻高产优质的生产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对"赣苎三号"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赣苎三号"在纤维产量及其构成的数量性状因子方面,和我国优良苎麻品种"湘苎二号"、"湘苎三号"表现相当,比对照"芦竹青"增产显著,单纤维支数分别比"湘苎二号"、"湘苎三号"和"芦竹青"提高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是一个优质高产苎麻良种。进而对"赣苎三号"的株高、茎粗、鲜皮厚、出麻率和有效株等5个数量性状与纤维产量、质量间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有效株和鲜皮厚对赣苎三号纤维产量、质量的直接和间接效应贡献最大,在大田生产中,适当提高有效株和鲜皮厚的水平是该品种高产优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苎麻韧皮纤维发育,前人已做过详细的研究,但属壮龄麻株。为了探明苎麻实生苗不同生育时期纤维的发育状况及其对产量形成和纤维品质的影响,我们于1987年对苎麻四个品种的实生苗在不同生育时期进行了解剖观察,以期为苎麻速成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