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山西平朔露天矿区复垦农用地表层土壤质量差异对比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以复垦农用地为研究对象,以原地貌未受损农用地和排土场未复垦地作为对照,共选择18个样地,对比研究复垦农用地、未复垦地及原地貌未受损农用地的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pH值、有机质、全氮、全钾、有效磷、速效钾的差异,揭示复垦农用地土壤重构的过程及变异的规律。结果表明:(1)复垦农用地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pH值、全钾、有效磷、速效钾的均值都略高于未受损农用地;而复垦农用地有机质、全氮的均值都略低于未受损农用地。(2)复垦农用地和未受损农用地在0~10 cm的土壤容重及pH值均略低于10~20 cm土层;0~10 cm的土壤肥力指标均值略高于10~20 cm土层。(3)在0~10 cm土层,复垦耕地和复垦林地的相关土壤理化性质要优于未受损耕地;在10~20 cm,复垦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基本上优于未受损耕地。(4)复垦13年的耕地土壤容重、速效钾与未受损耕地差异不显著;复垦22年林地的单个土壤理化指标基本上优于复垦19年林地,复垦19年林地的单个土壤理化指标基本上优于未受损林地。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黑岱沟露天矿排土场平台为研究对象。针对矿区自然地貌(ZR)、未复垦的排土场(WF)与复垦5年排土场(FK)0—60 cm土层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运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复垦对排土场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复垦排土场的土壤容重和砾石含量均显著高于复垦排土场和自然地貌,而土壤含水率、饱和含水率和田间持水量均低于复垦排土场和自然地貌,其中田间持水量显著低于复垦排土场和自然地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方程拟合分析发现,土壤砾石含量影响土壤容重和持水保水性能。复垦使排土场土壤容重及砾石含量呈降低趋势,而土壤含水率、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量呈升高趋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排土场土壤容重、含水率、饱和含水率呈升高趋势,而田间持水量和砾石含量呈降低趋势。复垦排土场40—60 cm、自然地貌40—60 cm、复垦排土场20—40 cm土层土壤的综合评分分别排第1、2、3位,说明排土场复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优化土壤质地,并在复垦5年情况下对土壤的改良深度可达60 cm。以上研究结果对矿区复垦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选取宁夏盐池未封育(CK)、封育3年(3 a)、5年(5 a)、7年(7 a)和10年(10 a)的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0~5、5~10、10~20和20~40 cm土层的孔隙度、容重、田间持水量、饱和持水量和有机碳等指标.结果表明:封育能显著改善10~20和20~40 cm土层的饱和持水量,对表层土壤的容重和孔隙度有一定改善作用,对田间持水量没有显著影响;封育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存和积累.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小兴安岭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土壤碳氮库的影响,以小兴安岭原始椴树红松林成熟林和中幼龄林为研究对象,采样分析土壤总有机碳、全氮、磷、容重等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相同林龄条件下,随土层加深,椴树红松林成熟林和中幼龄林土壤容重增大,总孔隙度变小,土壤有机质、全氮、磷含量减少,但C/N、pH分布无规律性;不同林龄相同土层,中幼龄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磷略高于成熟林,且土壤有机质、全氮表层0~10cm差异显著,10~20cm、20~30cm差异不显著;含磷量差异均不显著。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碳氮比呈显著相关(P0.05),与pH、含磷量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豆科植物复垦地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未复垦地和未受损农用地的土壤理化指标(主要涉及到p H值和容重)和养分指标(主要是指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来解释豆科植物复垦地土壤成分重新构成的过程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未复垦地所含的养分含量低于种植豆科植物复垦地,而p H值和容重则高于复垦地;未受损农用地的p H值和容重都稍低于种植豆科植物的复垦地,而未受损农用地所含的养分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量均高于种植豆科植物复垦地。豆科植物复垦地和未受损农用地的20~40 cm深层土壤理化指标量均高于0~20 cm的表层土壤;而豆科植物复垦地20~40 cm深层土壤肥力指标量均低于0~20 cm的表层土壤。苜蓿复垦地0~20 cm土壤中所含的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均比黄芪复垦地高,但是所含的全磷、有效磷和全钾的含量则略低于黄芪复垦地;苜蓿复垦地20~40 cm深层土壤的p H值、全氮、速效钾均高于黄芪复垦地,但是容重、全钾、全磷、有效磷的含量较黄芪复垦地低。  相似文献   

6.
耕作方式对双季机插水稻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5年,分别以中嘉早17和五丰优T025为早、晚稻材料,在大田定位试验条件下,比较传统翻耕(CT)、机械旋耕(RT)对双季机插水稻产量、根系、土层分布和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CT和RT早、晚稻季产量、年均产量和年度间产量变异系数差异均不明显,处理CT早、晚稻根系的干质量显著高于处理RT,增幅分别为7.0%~22.8%和4.0%~15.1%(P0.05);早、晚稻处理CT土层0~10 cm、10~20 cm的根系干质量均大于处理RT;处理CT土层0~10 cm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与RT的差异均不显著,而处理CT土层10~20 cm的土壤容重显著低于处理RT的,降幅为6.5%~8.9%(P0.05);处理CT的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显著高于处理RT的,增幅分别为6.7%~8.8%和6.2%~8.1%(P0.05);处理CT土层0~10 cm和10~20 cm的田间持水量显著高于处理RT,增幅分别为5.4%和13.4%(P0.05);2个处理土层0~1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差异不明显,但处理CT土层10~20 cm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处理RT,增幅分别为8.9%~9.2%和9.0%~15.2%(P0.05);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有机质含量变化相似。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气候、生物、土壤属性等因素的影响,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垂直剖面分布也表现出相应的层次性。该研究对青海省大峡灌区典型地块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分层次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土壤孔隙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整个土壤层次中0~40和90~150 cm两处为高孔隙度区,其他土层属于低孔隙度区;土壤持水性能指标中的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田间持水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且三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近等差递减的趋势。大峡灌区典型样地土壤在垂直方向呈现出上部(0~40 cm)疏松,40~60 cm范围较紧实,下部(60~200 cm)再次趋于疏松。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气候、生物、土壤属性等因素的影响,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垂直剖面分布也表现出相应的层次性。该研究对青海省大峡灌区典型地块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分层次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土壤孔隙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整个土壤层次中0~40和90~150 cm两处为高孔隙度区,其他土层属于低孔隙度区;土壤持水性能指标中的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田间持水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且三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近等差递减的趋势。大峡灌区典型样地土壤在垂直方向呈现出上部(0~40 cm)疏松,40~60 cm范围较紧实,下部(60~200 cm)再次趋于疏松。  相似文献   

9.
土壤入渗和持水性能对森林生态水文有着重要影响。为了解白龙江上游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入渗特征和持水性能,在室内采用双环刀法对该地区土壤进行研究,测量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量、渗透速率、根系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的容重、持水量、孔隙度的变化比较明显,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与持水量、孔隙度呈反比关系;2)土壤入渗速率在不同土层上各有差异,但总体有初渗速率>平均渗透速率>稳定入渗速率的趋势。在0~10 cm土层灌丛的渗透性能好,10~40 cm红桦林渗透性能优于其他林分;3)Kostiakov模型对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土层的土壤入渗拟合的精度相对较高,尤其是对灌丛的拟合,是描述本研究区灌丛地土壤入渗特征最好的模型;4)植物粗根与土壤入渗呈负相关关系,与毛管持水量呈正相关关系,细根和中根与土壤入渗呈正相关关系,中根与毛管持水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碳氮特征,测定了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群落土壤0~10、10~20和2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土壤颗粒组成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土壤颗粒组成中沙粒、极细沙和黏粉粒质量分数变化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固沙植被的建植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而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的影响差异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0~10 cm),深层差异不显著。而同一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表现出垂直方向的变异。其中樟子松样地对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含量影响最大,具有明显表聚性,随土层加深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含量下降最为显著,而沙柳+油蒿+杨柴样地和沙地柏+油蒿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质量分数随土层加深无显著变化。固沙植被的建植显著提高土壤黏粉粒(0.05 mm)和极细沙(0.05~0.10 mm)质量分数,而显著降低了沙粒质量分数(0.1~1.0 mm),不同植被类型样地各层土壤极细沙和黏粉粒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樟子松样地、沙地柏油蒿样地、沙柳油蒿杨柴样地,而沙粒质量分数与之相反。同一植被类型样地,随土层加深沙粒平均质量分数均呈增加趋势,极细沙和黏粉粒质量分数则呈降低趋势。土壤颗粒组成与土壤有机质、全氮质量分数间相关性表明,土壤中黏粉粒和极细沙粒质量分数分别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而沙粒质量分数却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1.
刘社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810-5811,5813
[目的]验证不同除草剂的除草效果,为直播冬油菜田的杂草防除提供借鉴。[方法]使用不同剂量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和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在直播冬油菜田间进行单用和混用除草试验。[结果]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在冬油菜4~5叶期使用可以有效防除田间的阔叶杂草;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8.0~22.5 g/hm2+400 ml/hm2的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可以有效防除油菜田间的阔叶和禾本科杂草,总防效达90%以上,且可以比人工除草节省成本1 100元/hm2。[结论]25%胺苯磺隆与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混用可以更好地防除冬油菜田间杂草。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改造中的多元主体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劲松  万金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174-1176,1188
"非农化"和"城市化"两大社会潮流推进了城中村的不断进展,然而,随之出现的各种复杂的城中村问题也使得对城中村的改造迫在眉睫.当前,政府、市场、村民自身是城中村改造的三大主体,他们之间的博弈构成了城中村改造冲突的主要内容.确立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互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城中村改造互动中的资源配置作用、培育村民在城中村改造互动中的全局观念,是多元主体在城中村改造互动中矛盾消除的3个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农户与村级合作经济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乡村党政组织之间相互联系的原则、方式、机理为主线,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农户运行中的微观组织机制。结果表明:(1)农户与现行村级组织之间联系的机理,同时受行政管理机制、村民自治机制、市场经济机制调节,这也是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程度较低、服务功能较弱的根本原因。(2)新形势下村级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行为存在差别,其根源在于农村经济体制方面;与此相对应,农户一直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体制性摩擦的微观环境中生存发展,因而农户自组织化程度难以提高。(3)村级组织的功能之所以错位,关键是村级组织和乡镇组织之间存在着组织人事和经济利益关系,而这种内在的关系环境又与农户的要求和利益之间存在差异。基于这些判断,建议政府采取以下措施:(1)通过乡村微观组织改革和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培育等方式,建立能够独立表达农户自己愿望和要求的农民组织;(2)通过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等方式,规范农户与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3)通过改革乡镇政府管理农户的经济体制,保障以农户为基本单元的民主化村民自治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4.
荔枝胚性愈伤组织及其体胚发生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荔枝胚性愈伤组织及其体胚发生过程中,各离体培养物染色体数目均出现广泛的变异.除正常的荔枝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2x=30外,还出现大量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时间、外植体种类及基因型等对染色体数目变异有一定的影响.愈伤组织染色体数目变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荔枝体胚的再生植株频率,但胚性愈伤组织仍能分化形成大量的胚状体.  相似文献   

15.
玛纳斯河流域地处新疆天山北麓中段,位于新疆天山北坡综合经济带的中心地段,是新疆农业发展的核心地带之一。玛纳斯河流域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开发始于清朝乾隆中期统一新疆之后。民国时期,玛纳斯河流域作为新疆战略要地,成为历次战乱的争夺焦点之一。流域屯垦和农业开发也经历了多次起伏,在水利建设和农牧业生产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玛纳斯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瑞金市塘背岗脐橙合作社"猪-沼-果"生态模式失衡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兆锋  杨庆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685-3685,3705
针对瑞金市脐橙合作社的果农们放弃原有的"猪-沼-果"复种模式,开始大量使用有机、无机化肥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和探讨.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建议,以解决生态模式失衡问题,使果园走向绿色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转型,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从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农村家庭养老的严峻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夯实农村家庭养老的社会经济基础;其次,与社会养老相结合,逐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第三,加强养老立法,规范家庭养老;最后,大力宣传尊老、养老、敬老之风,弘扬"孝悌"观念。  相似文献   

18.
世界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若干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醇作为发动机燃料由来已久,但直到近两年燃料乙醇产业才得以在全球迅猛发展,并对世界农产品市场格局和食物安全产生较大影响。产业崛起,科技先行。本文分析了世界范围内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最新技术动态,指出了中国存在的主要差距和急需攻克的重点技术领域,这将有力推动国内燃料乙醇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区域农业发展不但受到自然资源状况的制约,还与当地的农业技术水平、劳动力构成以及农业政策惯向等有密切关系。汉初,各地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突出表现在农业技术与劳动力资源的地区差异上,而经济落后地区又往往是中央政府统治的薄弱之处,这就使得一些边远荒僻之地在地权控制的斗争中常常游离于集权政府的地缘政治之外。因此,如何促进农业经济在各地的均衡发展就成为汉政府强化相关管理职能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政府作为角度,分析汉代职官的劝农制度、铁官制度和政府的边疆政策等,探讨边远落后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20.
津南区土壤耕层养分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连续多年对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盐、速效磷、速效钾、PH值等7项理化指标的监测分析表明,我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园田区增长较明显,粮田区为持续下降趋势,以平均每年1%的幅度下降;土壤速效磷含量保持原等级;土壤速效钾含量在原等级内呈下降趋势;土壤全盐含量下降,PH值上升。按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划分,我区近80%的耕地土壤肥力为3—4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