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人参总皂苷和多糖提取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酶解组合高速匀浆法同时提取人参中的两种重要成分,比较不同酶及组合对两者得率的影响,筛选出提取效果较好的果胶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酶添加量和人参粉末粒径分别进行优化,继而进行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酶解工艺为:酶解温度60℃,酶解pH 4.7,酶解时间4 h,酶添加量6%,人参粉末粒径约285μm,此时人参总皂苷得率为6.88%,多糖得率为28.58%。将提取后的渣料进行高速匀浆提取,以乙醇浓度、匀浆时间、固液比为变量设计正交试验,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0%(蒸馏水),匀浆时间4 min,固液比1∶50(g/mL),此条件下人参总皂苷得率为2.56%,多糖得率为16.92%。两步提取法人参总皂苷得率9.44%,多糖得率45.50%,均高于现有方法的提取得率。  相似文献   

2.
为克服超声提取重楼总皂苷得率低的问题,采用超声辅助酶法提取新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考察酶用量、酶解温度、pH值和酶解时间对重楼总皂苷提率的影响。通过此模型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为32 U/g底物,酶解温度为52℃,酶解pH值为4.6,酶解时间为92 min,在此条件下重楼总皂苷的提取率的理论值是1.68%,验证实测值为1.66%,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1.12%。  相似文献   

3.
为了增加鲍鱼副产物(内脏)的利用程度,防止其污染环境并提高鲍鱼产物的附加值。以鲍鱼脏器为原料,以鲍鱼内脏鱼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有机溶剂辅助酶解法提取鲍鱼内脏鱼油,考查了料液比、酶解温度、酶解pH值、酶的添加量和酶解时间对鲍鱼内脏中鱼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胃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鲍鱼内脏鱼油的提取率,其中最高的提取率为木瓜蛋白酶酶解,提取率达到了18.44%。同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出最佳酶解提取的条件为酶解料液比1∶1,酶解温度55℃,酶添加量1.5%,酶解时间4 h,酶解pH值7时,鲍鱼内脏鱼油的提取率可达18.93%。研究结果为鲍鱼脏器油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必要的基础参考依据,同时也为鲍鱼内脏鱼油的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利用纤维素酶提取芦荟中蒽醌类物质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酶解温度、pH值、酶用量、酶解时间对芦荟中蒽醌类抗菌物质的影响,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条件下的吸光度,从而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5℃,pH值5.0,酶用量0.6 mg/mL,酶解时间1.5 h。在此工艺条件下,芦荟蒽醌类物质提取率为1.113%,与传统的水提取工艺(90℃,45 min的条件)相比,芦荟蒽醌类物质提取率提高了28.64%。  相似文献   

5.
党参茎叶总皂苷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优选党参茎叶中党参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条件,并分析其抗氧化性活性,为党参茎叶皂苷类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以党参茎叶为材料,总皂苷的提取率为指标,研究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4个工艺参数对总皂苷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乙醇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在乙醇浓度70%,液料比25 mL/g,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90 min的条件下党参茎叶总皂苷提取率达4.12%。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发现,党参茎叶总皂苷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呈正比,总皂苷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6.92%、55.37和82.21%,其IC50分别为0.37、0.78和0.44 mg/mL。通过简单的乙醇回流提取便可得到具有很好抗氧化效果的茎叶总皂苷,如将其继续开发为保健产品或食品添加剂,不仅可减少资源的浪费还可延伸党参产品的产业链,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陈皮中橙皮苷的提取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酶添加量、酶解温度、浸提温度、酶解pH值为自变量,橙皮苷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橙皮苷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法提取陈皮中橙皮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21 mg/g,酶解pH值5.5,酶解温度42℃,浸提温度90℃时,橙皮苷的提取率可达10.78%,预测模型较合理。  相似文献   

7.
以燕麦加工产品的剩余滤渣为原料,研究酶-碱结合法制备燕麦麸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提取燕麦麸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10,α-淀粉酶添加量1.5%,溶液pH 6.5,65℃条件下酶解30 min,酶解液加3%浓度为1 mol/L的NaOH溶液,60℃条件下碱解40 min。制得的燕麦麸膳食纤维的提取率可达56.43%,持水力为3.414 9 g/g,溶胀性为3.13 mL/g。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水茄叶片总皂苷的提取率,本试验优化水茄总皂苷的提取工艺。以水茄叶片总皂苷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对水茄叶片总皂苷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30%,料液比1:15.06 (g/mL),提取时间95.56 min,提取温度62.29℃,在此条件下,水茄叶片总皂苷的理论提取率为38.82%,且响应面模型拟合性良好、预测性良好、操作可信。响应面法优化的水茄叶片总皂苷超声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果胶酶对莲心中黄酮类物质提取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有效提高莲心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效果,采用果胶酶辅助提取方法,研究酶解温度、pH值、酶用量及酶解时间对莲心黄酮类物质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莲心黄酮类物质提取效果的主次因素为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值,最佳提取工艺为酶解温度50℃,pH值4.5,酶用量0.6 mg/mL,酶解时间2.0 h,在此条件下莲心黄酮类物质提取率为1.271%。该酶法提取工艺,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提高提取效果,与传统的水提工艺(90℃、45 min)相比,莲心中黄酮类物质提取率提高了28.64%。  相似文献   

10.
酶法提高蓝莓果花色苷与总酚溶出率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纤维素酶、果胶酶以及复合果汁酶对蓝莓果浆的酶解效果,确定果汁酶具有最佳的提高花色苷及总酚溶出率的能力。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解条件为酶添加量0.2 g/L,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60 min。经酶解后的蓝莓果清汁中花色苷质量浓度达到410 mg/L,花色苷的提取率达到14.1%,较未经酶处理蓝莓果清汁中花色苷的提取率提高了2.17倍;总酚质量分数达到175.1 mg/100 g,提取率达到21.8%,较未经酶处理蓝莓果清汁中总酚的提取率提高了1.95倍。  相似文献   

11.
以马齿苋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马齿苋多糖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双酶法提取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马齿苋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5∶1(mL/g),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添加量分别为1.5%和2.0%,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00 min,在该提取工艺下,马齿苋多糖得率为19.83 mg/g DW。体外DPPH·和·OH清除试验表明,马齿苋多糖对两者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体外抗氧化活性强于VC。  相似文献   

12.
为了优化复合酶提取黑松松针多糖的工艺,并考察其抑菌性,根据松针粉的结构特点选取纤维素酶、果胶酶高效提取黑松松针多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这两种酶提取松针多糖的条件(液料比、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进行优化。根据优化后的工艺条件,建立了双酶复合提取黑松松针多糖的工艺,且证实分步加酶法提取的多糖得率较高,即:液料比20∶1(mL/g),酶解温度50℃,pH 6.5,先添加2.5%纤维素酶,酶解时间2 h,后添加1.5%果胶酶,酶解时间1.5 h。此条件下得到的黑松松针多糖得率达6.17%,远高于单酶提取效果。松针多糖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该方法简便,可用于提取黑松松针多糖,为松针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基础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果胶酶处理对软枣猕猴桃出汁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果胶酶处理软枣猕猴桃果肉出汁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筛选。通过对滤液的出汁率、浊度、透光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VC含量的测定分析,确定最佳酶解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果胶酶含量为12mg/100g、酶解处理时间为4h、酶解温度45℃条件下,果肉原浆的出汁率最高,而且所得汁液澄清透明。酶解处理使VC含量平均下降了8.2%左右。  相似文献   

14.
以蒙古黄芪为试验材料,研究纤维素酶解辅助水提黄芪多糖的工艺条件。考察水提温度、水提时间、水提次数、料液比4个单因素对黄芪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4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蒙古黄芪在纤维素酶解预处理后,水提温度对黄芪多糖提取率影响显著,其次是料液比和水提次数,水提时间影响较小。在料液比1:12,水提温度100℃,水提时间1.5 h,水提3次,黄芪多糖提取率达4.76%,与传统水提法(3.09%)相比,黄芪多糖提取率提高了54.05%。  相似文献   

15.
酶法提取五常原产地稻花香大米淀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五常稻花香2号大米淀粉的酶法提取条件,采用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了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3因素对大米淀粉中蛋白质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酶添加量4.38 mg/g,酶解时间4.14 h,酶解温度50.96℃,料液比1∶6,蛋白质残留量为0.423%,为稻花香2号大米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核桃蛋白酶解物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中性蛋白酶对水剂法提油后的核桃粗蛋白进行的酶解,并以VC为对照,测定了核桃粗蛋白水解产物的体外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核桃粗蛋白的水解度在底物用量为2.00g,酶用量为0.30g,pH值为7.0,温度为45℃,水解时间为4h的条件下有最大值。与VC相比,核桃粗蛋白酶解液对于ABTS+和·OH的清除率较高,对于DPPH·的清除率较低,对于O2-的清除能力不明显。核桃粗蛋白酶解液的抗氧化性与核桃粗蛋白的水解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选择玉米淀粉为材料,探讨糖化酶酶量和时间对多孔淀粉效果的影响。酶解时间为18,24,30 h,酶量分别为306.67,377.00,495.39,754.88,1 486.17,2 948.75 U/g;以吸水、吸油率为判定标准,结合电镜扫描和显微测量淀粉表面的孔数和孔径,得到最佳酶量和酶解时间分别为754.88 U/g和24 h,且单位多孔淀粉颗粒表面的平均孔数为44,孔径为1.64~1.76μm。其他条件相同,在最佳酶量下,吸水率和吸油率达到118.83%,98.47%;在最佳时间下,吸水率和吸油率达到119.45%,98.34%;吸水和吸油率均最高。  相似文献   

18.
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苦荞黄酮提取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乙醇回流提取苦荞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苦荞粉粒径100目,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35(g∶m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50 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达44.68±2.29 mg/g。胶囊成型工艺中,以粉体的吸湿率、颗粒的成型率、休止角和堆密度等为评价指标,确定苦荞黄酮粉与辅料微晶纤维素质量比为1.5∶1,以85%乙醇为润湿剂进行制粒,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胶囊产品抗潮湿性能强,流动性好,符合生产要求。考查产品临界相对湿度,确定生产环境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7.85%以下。根据中国药典方法,对研制产品进行水分含量、装量差异及崩解时限的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均符合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