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褐蘑菇多糖对油脂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利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褐蘑菇多糖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褐蘑菇粗多糖和精制多糖对大豆油均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呈剂量效应关系。褐蘑菇精制多糖的抗氧化性要强于同浓度的粗多糖。Vc和BHT的抗氧化性要强于同浓度的粗多糖和精制多糖,柠檬酸的抗氧化性与同浓度的精制多糖相当。Vc和柠檬酸对褐蘑菇多糖的抗氧化性均有增效作用,Vc的增效作用要远远大于柠檬酸。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水浸提法分别在不同提取温度(40,60,80,100℃)下提取得到4种蛤蒌叶粗多糖,并测定其总多酚和蛋白质的含量。然后测定4种粗多糖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粗多糖的还原能力来评价提取温度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蛤蒌叶粗多糖中总多酚和蛋白质的含量随着提取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提取温度在40~100℃内,随着提取温度的升高,蛤蒌叶粗多糖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呈下降趋势,而提取温度对其还原能力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别。结果表明,提取温度对于蛤篓叶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粗多糖中的总多酚和蛋白质含量来影响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对仙人掌多糖提取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仙人掌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2 h,固液比1:20,4次提取,经过酶法脱蛋白,多糖得率可达5.95%,蛋白质脱除率达92.5%.蛋白质仙人掌多糖提取液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冬虫夏草中多糖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分离、纯化冬虫夏草多糖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以冬虫夏草多糖提取量为考察指标,考察了时间、料液比、温度等单因素对冬虫夏草多糖提取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进一步考察了时间-温度、温度-料液比、时间-料液比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得到的冬虫夏草粗多糖利用Sepharose CL-6B羧甲基琼脂糖凝胶柱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了体外抗氧化研究。通过冬虫夏草多糖提取率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解逆矩阵,得到冬虫夏草多糖最优提取条件:时间2 h,料液比1:34,温度100℃。纯化后多糖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可有效去除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以蒜薹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乙醇沉淀的方法,从蒜薹中提取多糖,然后用蒽酮—硫酸法对多糖进行定性试验,并通过对DPPH·的清除作用、邻苯三酚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研究蒜薹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蒜薹多糖提取物对DPPH·和·O2-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性能,在一定试验浓度范围内,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大,其抗氧化活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6.
摘要:研究黄柳菇多糖对大强度运动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及对胃黏膜屏障的作用,并探讨其保护机制。通过建立大鼠运动模型,测试运动后血液与胃组织中部分抗氧化指标,观察黄柳菇多糖在胃黏膜屏障改善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安静组相比,大强度运动后大鼠各项抗氧化酶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显著增加,胃黏膜有明显损伤;但黄柳菇多糖对运动大鼠各项抗氧化酶活性有明显改善,MDA含量变化不显著,胃黏膜损伤有良好改善。结果表明黄柳菇多糖在改善运动大鼠的氧化应激水平,使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有利于保护胃黏膜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和运动营养补剂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7.
春兰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以春兰(Cymbidiumgoeringii(Rchb.f.)Rchb.f.)为研究试材,对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中的若干影响因子诸如药品、试剂配制方法、DNA取材部位、蛋白质去除次数、DNA析出时间、提取样品水浴时间等进行了比较分析,试图找出春兰基因组DNA提取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进口的CTAB提取效果比国产的CTAB要好,特别适用于花药的提取,蛋白质去除效果很好;SDS提取缓冲液配制方法很重要,不同的SDS缓冲液配制方法,其提取效果差异较大。春兰花苞的DNA提取得率较叶片高,但是叶片DNA的纯度则相反,叶片较花苞高。在提取花苞基因组DNA过程中,增加氯仿/异戊醇抽提次数,对去除DNA中蛋白质、多糖及其它杂质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DNA的损失也是很明显的。从实验效果来看,氯仿/异戊醇抽提次数以2次为宜。提取基因组DNA在异丙醇沉淀时,采取挑取絮状沉淀的方法,也可减少蛋白质、多糖等其它杂质的影响,从而提高DNA纯度。无论是叶片还是花苞材料,采用异丙醇沉淀5min,一般析出的以核酸基因组DNA为主,蛋白质为次,核酸析出量在80%以上。继续沉淀(15min)的产物中DNA含量明显较低,而且沉淀的纯度相对不高,因此异丙醇沉淀时间可以缩短到10min之内以提高DNA的纯度。使用CTAB法提取DNA时,水浴时间至少需要30min,过短的水浴时间会造成DNA得率的下降,同时过长的水浴时间,如超过1h,则可能会引起DNA的降解,或者最后产物中增加其他杂质,因此,适宜的水浴时间当为40 ̄60min。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菟丝子总黄酮和多糖含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水和醇对不同炮制方法制得的菟丝子进行提取,然后分别测定水和醇提取液中总黄酮和多糖含量、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与水洗晒干法相比较,雷氏法、酒炙法、粉碎水煮法等炮制方法显著地提高了菟丝子总黄酮和多糖的溶出能力,从而增加了菟丝子的抗氧化能力。醇提液中的总黄酮和多糖含量、抗氧化能力较水提液增加明显。另外,经过破碎处理的菟丝子中的总黄酮和多糖含量、抗氧化能力明显增多增强。结果表明,雷氏法、酒炙法、粉碎水煮法结合破碎处理和醇提更适合于菟丝子活性物质提取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以新疆野生蒲公英为原料,通过超声辅助法提取蒲公英多糖后以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20%,40%,60%和80%)进行分级沉淀,依次得到4种蒲公英多糖样品(PD-20,PD-40,PD-60和PD-80);为探究不同组分间的差异,分别测定其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糖醛酸含量及单糖组成,并通过紫外和红外光谱进一步分析不同组分之间的特性差异。结果表明,蒲公英多糖4个组分均为结合蛋白的复合物,其中PD-80组分的总糖含量最高(PD-80PD-40PD-60PD-20),蒲公英多糖PD-20组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单糖组成测定结果显示4种多糖样品均由阿拉伯糖、鼠李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但摩尔比存在一定差异;4种多糖样品均具有一定的降血糖和抗氧化活性,且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得到最优的热水浸提蛹虫草子实体多糖的条件以及为后期的纯化、免疫活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蛹虫草子实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新脱蛋白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蛹虫草子实体多糖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并对该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响应面优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3.1 h,液料比41:1(mL:g),浸提次数2次。此条件下多糖实际得率为6.3328%,与预测值6.5877%的相对误差小于5%,表明该提取工艺优化参数较为可靠。采用该方法获得的多糖在8 mg/mL时,羟自由基清除能力高达53.8%,铁离子还原力高达1.133,总抗氧化性达0.807;在6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IC50为1.449 mg/mL。试验获得了多糖高提取率、高抗氧化性的提取方法,为后期蛹虫草子实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生物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重点探讨了几种外部因素对大豆分离蛋白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与pH值、加热温度、离子浓度、多糖和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加工和应用中应该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氨基酸态氮测定方法ZBX66038-87和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009.39-1996分别对14种酿造酱油样品进行氨基酸态氮检验,结果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大体上差异不大。但由于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存在某些差异,难免会对处在关键区分点上的样品做出不同的结论。因此,建议制定酿造酱油行业标准时,尽量使用与国家标准一致或要求更高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对药桑多糖脱色工艺和脱色前后多糖抗氧化活性变化的影响。采用静态吸附法选出对药桑多糖具有最佳脱色效果的树脂,动态吸附法系统地研究吸附工艺条件,采用DPPH· 自由基法对脱色前后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对比研究。NKA-9 型大孔树脂对药桑多糖的脱色效果最佳。药桑多糖脱色率可达61.8%,最佳脱色条件为:流速:4.8 BV/h,多糖浓度:3.261 mg/mL,洗脱剂浓度:60%。在该工艺条件下,药桑多糖的脱色率可达到最大,脱色后多糖抗氧化活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产品的品质,探讨HACCP体系在鸡油菌酱油生产中的应用,从食品卫生与安全的方面,对鸡油菌酱油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确立了鸡油菌酱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制订了相应的控制方法和措施,为新型食品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金红  赵昕  王永  程奕 《华北农学报》2006,21(2):53-56
由于转基因作物深加工产品中的DNA受到破坏,含量低、质量下降,提取困难,直接影响了后续的转基因定性检测。为解决这一难题,以酱油和番茄酱为样本进行了原料DNA提取方法的试验。针对酱油中添加大量焦糖色素和番茄酱偏酸的特点,通过加入样品预处理程序,有效地去除了酱油中的焦糖色素分子和调整了番茄酱沉淀的pH 值。利用大豆和番茄的内源特异参照基因进行PCR扩增,结果证明了利用该方法所提取的DNA完全能够满足转基因定性检测的需要,方法简单、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为配合酱酒产品开发,更好地使用特色药材无花果,研究无花果提取物的制备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无花果中总黄酮和粗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考查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70%乙醇,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 h,溶剂倍数中,10 mL/g和20 mL/g提取效果差别不是特别大,但从生产成本角度考虑,选择溶剂倍数为10 mL/g;正交试验确定无花果总黄酮和粗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5(g∶mL),60%乙醇,90℃下提取2次,1.5 h/次。通过验证试验,以总黄酮和粗多糖为综合指标,确定了无花果最佳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日粮中不同水平大豆异黄酮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血液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将24头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平均分为4组,进行为期42天的饲养试验。4个组中A组为对照组,B、C、D组在全混合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0、20和30 mg/kg的大豆异黄酮。于试验第1、14、21、28、35、42天分别按照早晚奶样的6:4比例混合后进行奶样采集,记录产奶量,并进行DHI报告分析,同时对血样进行血常规及血清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能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饲喂30 mg/kg大豆异黄酮的奶牛第42天的产奶量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提升了21.8%(P<0.05),乳蛋白含量和乳脂率无显著变化。大豆异黄酮可以减少乳中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布,对多形核白细胞(PMN)的数量分布无显著影响。饲喂大豆异黄酮28天后,奶牛血液中红细胞数(RBC)的数量开始显著提升(P<0.05),但白细胞数(WBC)变化不明显。试验28天后血清中白介素4(IL-4)表达水平有显著提高(P<0.05),35天后抗氧化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酶活性均有显著提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能增加奶牛的IL-4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并改善奶牛的产奶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寻出大麦蛋白中最具抗氧化活性的片段,对大麦醇溶蛋白粗提物及其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从大麦面粉中提取大麦醇溶蛋白,对其粗提物进行凝胶层析法分离纯化,并模拟人体消化道系统酶解得到不同组分的酶解产物,采用FTC法及FARP法对酶解前后及不同组分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大麦醇溶蛋白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其未经酶解的粗提物,酶解产物中C-大麦醇溶蛋白的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分。可见,大麦醇溶蛋白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抗氧化剂,并且经消化酶解会大大提高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