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丽水市地处浙南山区,地势高峻,山脉连绵,具有发展生态型畜牧业的良好自然环境。近年来,该市有关部门通过实施"畜牧进山、养殖上山"的发展战略,如养殖-沼气-种植循环模式,大力发展山区生态畜牧业,着力构建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养殖健康、节约高效的现代生态畜牧业生产体系,对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畜产品供给能力,促进畜牧业与种植业、农村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传统的畜禽养殖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现代化畜禽生态健康养殖生产模式是转变养殖业生产方式、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绿色、环保、高效是现代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动植物间综合利用资源,可促进养殖动物健康、快速生长,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选址、养殖规模、生产方式、档案记录、投入品使用、防疫措施、粪污治理等方面对现代化畜禽生态健康养殖生产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临沂市畜牧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两型社会"建设要求,转方式、调结构,以建设优质畜产品基地大市和打造沂蒙健康养殖品牌为目标,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畜牧业为方向,以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为重点,大力推行生态养殖和畜牧业标准化生  相似文献   

4.
浅谈畜牧业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畜牧业经济发展消耗了大量饲料,使用了大量土地、人力,在生产畜产品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畜禽粪尿和废水,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并且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这种污染和破坏越来越大,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是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构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多级循环产业模式,是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本文对畜禽废弃物特点及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同时对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通过对生态畜牧业、原理和模式的分析和论述 ,阐明了如何结合我国实际 ,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 ,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畜产品 ;并指出 ,发展生态畜牧业是中国畜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形势下,我省把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把我省建成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畜产品为特征,以生态养殖为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畜牧业大省。随着畜禽养殖方式的日趋集约化、规模化,  相似文献   

7.
畜牧业循环经济,利用生物间相生相克原理,尽可能地以多种方式使用各种资源,避免资源过早废弃,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化,减少畜牧业污染的产生、迁移、转化与排放,提高畜产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的相容度,降低整个畜牧业生产活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风险,从根本上减轻畜牧业对环境污染,促进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秸秆综合利用是集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事业.通过实施生物、化学等处理技术,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对促进农民增加养殖收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减少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推动高效生态畜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生态养殖模式为基础的高效生态畜牧业;二是以发酵床养殖模式为基础的高效生态畜牧业;三是以粪污综合治理与利用模式为基础的高效生态畜牧业。从经济发展的长远意义来看,大力推动高效生态畜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模式是满足人民对畜禽产品消费需求变化的需要,也是提高畜牧业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实现畜牧业资源的最低消耗、畜牧业污染的最小排放以及畜禽废弃物的最大利用,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之间的社会矛盾。高效生态畜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模式是未来发达畜牧业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郴州市北湖区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禽规模化养殖已成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然而,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也随之带来了畜禽粪便和污水的急剧增加,养殖生产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趋突出,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为此,作者对畜牧业发展对北湖区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其成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