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喜马排蜂(ApislaboriosaSmith)的分类地位仍然有争议。本研究应用现代蜜蜂分类学的形态测定分析方法,对采自云南省同域分布的喜马排蜂和大蜜蜂(ApisdorsataFabr.)进行比较形态学研究。两者绝大多数形态特征差异显著(t-test;P≤0.01),统计学上证明它们是两个独立种。  相似文献   

2.
室内人工饲养蜜蜂幼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蜜蜂幼虫的生长发育、营养、病理、药理及生态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中,已成为蜜蜂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为了探讨室内人工饲养培育的蜜蜂能否提供正常的实验样本,本文对室内人工饲养与自然羽化的成蜂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人工饲养幼虫技术培育的西方蜜蜂羽化率为67.57%;两种培育方式所得成蜂的羽化重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区辨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得出人工培育的西方蜜蜂与自然羽化的西方蜜蜂其形态特征无显著区别。本研究表明室内人工饲养培育的蜜蜂与蜂群中自然羽化的蜜蜂在个体大小和形态特征方面相类似,可以满足科学研究取样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披碱草属四种植物主要形态特征的变异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披碱草属四种不同生境来源的18个居群的180份材料进行形态特征比较分析.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1)披碱草属4种植物的不同居群在形态特征上具有变异性;(2)不同居群内及居群间的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3)穗部形态特征中的颖及稃特征是种间和种以下分类的重要依据.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颖长、颖脉数、外稃长、内稃长、小穗长、小穗宽等是种间分类的重要特征指标.系统聚类分析法分析表明:在欧式距离等于5时可将来自不同生境的18个居群分为3类,经鉴定第一类为披碱草和老芒麦,第二类为麦宾草,第三类是圆柱披碱草;其中麦宾草的归类清晰.  相似文献   

4.
不同披碱草属植物的形态分化和分类功能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形态学是分类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但形态指标复杂多变且不易操作,因此有价值的形态指标尤为重要。披碱草属(Elymus)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形态特征差异较大,且其分类一直存在较多争议,集中体现了禾本科分类学上的难题。为了筛选具有较大分类价值的形态特征,本研究对我国9种披碱草40个种群材料的28个形态指标进行数量化测定,依据分类功能良好的指标应符合种内变异小而种间变异大的要求,通过UPGMA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average)进行系统关系分析,并采用软件NTSYS-PC进行相关性和显著性分析,从4种组合的分类情况筛选分类功能指标,推荐14种有价值的指标用于披碱草属植物的分类。  相似文献   

5.
东方蜜蜂唇基色型标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蜜蜂的唇基色型在蜜蜂形态研究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色型指标,西方蜜蜂对此研究比较深入,但是东方蜜蜂形态研究尤其是唇基的色型研究起步晚,更没有属于东方蜜蜂的唇基色型标准。本研究从国内20多个地区采集了295群15000多只蜜蜂样本,对其唇基进行了仔细观察,发现东方蜜蜂唇基色型相当丰富。因此,我们制定了东方蜜蜂的唇基0—9级色型标准,供广大东方蜜蜂研究者参考,也有助于建立东方蜜蜂的亚种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蜜蜂因所具有的独特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科学研究领域,蜜蜂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更加速了其作为模式生物的进程。实验室人工饲养蜜蜂幼虫技术体系的建立,是蜜蜂作为模式生物研究的基础和保证。目前,有关蜜蜂幼虫人工饲养的研究多见于西方蜜蜂,东方蜜蜂生活环境和营养需求与西方蜜蜂有所不同,实验室人工饲养东方蜜蜂幼虫的难度较大,不同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存在着很大差异。对人工饲养幼虫培育出的东方蜜蜂成蜂形态特征的分析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的开展,不仅可以建立东方蜜蜂幼虫的人工饲养技术体系,且对进行东方蜜蜂幼虫营养需要、生长发育、形态特征形成等方面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1~2日龄幼虫为实验材料,在室内人工气候箱中用人工饲料进行饲养,直至化蛹羽化,对羽化后的蜜蜂进行体重及形态特征测定,并将其与自然羽化的蜜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中华蜜蜂幼虫可以正常发育、羽化为成蜂,其存活率和羽化率分别是55.56%和40.63%;主成分分析、区辨分析、聚类分析表明,人工饲养与自然羽化的工蜂形态特征无显著差异,但人工饲养的中蜂幼虫羽化后的工蜂体重显著低于自然羽化的工蜂。本文阐明了人工饲养中华蜜蜂幼虫的基本条件,为东方蜜蜂幼虫人工饲养技术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关于蜜蜂形态鉴定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志勇  王志 《中国蜂业》2004,55(4):13-13
蜜蜂资源的调查、分类,蜜蜂原种的保存和繁殖以及对现有蜂种的提纯、复壮和培育蜜蜂新品种等都离不开蜜蜂形态鉴定.本文主要针对蜜蜂的形态鉴定,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对蜜蜂形态鉴定技术的认识,并对形态鉴定技术的相关细节与广大蜂界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云南东方蜜蜂的形态特征数值分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该研究测定了14个不同样点的26群东方蜜蜂,每群15只工蜂,每只蜜蜂样共38个形态特征。通过对测定的形态特征数据进行因素分析、集合分析和区辨分析、形态性状与生态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并与周边国家东方蜜蜂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云南东方蜜蜂种群内遗传变异丰富,从总体上可分为南方和北方两大类群;种群中许多形态性状特征表现出较明显的地理变异性;云南地区是亚洲东方蜜蜂分布的“交混区”和“分化区”,是亚洲东方蜜蜂从南到北分布的中间过渡带区域。  相似文献   

9.
岩黄耆属Hedysarum L.8个种花粉形态观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岩黄耆属Hedysarum L8个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比较。试图从花粉形态上探讨它们在分类上的独立性及其亲缘关系,为分类学提供孢粉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东方蜜蜂背板色型标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蜜蜂的背板色型在蜜蜂形态研究中非常重要,西方蜜蜂对此研究比较深入,并且已经制定出了相应的标准,但是东方蜜蜂形态研究尤其是背板的色型研究起步晚,尚未有属于东方蜜蜂的背板色型标准。本研究从国内20多个地区采集了150群5800多只蜜蜂样本,对其背板进行了仔细观察,发现东方蜜蜂背板色型相当丰富,与西方蜜蜂有很大区别,难以用Ruttner,F提出的西方蜜蜂的色型标准来判定。因此,我们分别制定了东方蜜蜂的第二以及第三、四背板的0-9级色型标准,供广大东方蜜蜂研究者参考,也有助于建立东方蜜蜂的亚种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中蜂是我国独有的蜂种资源,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十分可观,然而,随着西方蜜蜂的引进,长白山中蜂的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只有通过建立中蜂自然保护区,加强中蜂公益宣传,扩大养蜂生产,加大科技投入,促进蜂产品深加工等措施,才能保护中蜂生物资源多样性,实现中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东方蜜蜂线粒体DNA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为掌握线粒体DNA(mtDNA)在东方蜜蜂研究中的取得的进展。【方法】本文总结了蜜蜂mtDNA结构特征、mtDNA标记研究技术和东方蜜蜂非编码区和编码区标记的应用情况。【结果】RNA^leu-COⅡ区和部分COⅡ区的酶切和测序均发现了丰富的多态性。RNA^leu-COⅡ区和部分编码区标记能较好地解决泰国、菲律宾东方蜜蜂的种群遗传分化问题。根据RNA^leu-COⅡ区的系统发育关系将东方蜜蜂分成5个类型,并推测了他们的地理发育关系。【结论]mtDNA标记是解决东方蜜蜂遗传学和进化学问题较好的标记,增加样本量和研究的区段能解决mtDNA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沂蒙山中华蜜蜂微卫星DNA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晶  陈国宏  吉挺  殷玲  刘敏 《中国蜂业》2008,59(4):11-13
利用19对微卫星标记对山东省中华蜜蜂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00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目从3-9不等。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26;所有位点平均的期望杂合度和PIC值分别为0.6666和0.6136。表明沂蒙山中蜂是多态性丰富的群体。  相似文献   

14.
利用21对微卫星标记对云南泸水中华蜜蜂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21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目从2-12不等。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76;所有位点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分别为0.6752和0.6192。表明泸水中华蜜蜂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5.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广东省3个地区的89群东方蜜蜂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序列进行了变异检测,并利用相关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群体遗传变异和遗传分化分析。所得序列长度为420bp,序列中的A,T,C,G平均含量分别为33.2%,44.0%,14.3%,8.5%;共检测到13个变异位点,其中转换变异位点12个,颠换变异位点1个,并且变异位点大多数发生在密码子第三位,无碱基插入或缺失;碱基组成A+T含量高,占77.2%,呈现明显的A+T偏倚性;3个地区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3、0.0020、0.0019;共定义14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781±0.032,核苷酸多样度为0.004±0.0003。结果揭示广东省东方蜜蜂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且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以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为实验材料,通过特殊的方法对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进行合群饲养,并对中意合群蜂中工蜂监督等行为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可以同群饲养,并且可以培育出中意合群蜂和意中合群蜂两种特殊的蜂群;中意合群蜂中工蜂在24h内会清除将近一半的外源意蜂受精卵,但保留了将近90%的中意合群蜂受精卵,差异显著;中意合群蜂中工蜂对外源中蜂受精卵辨认效果差异不显著,对外源意蜂雌性幼虫的辨认效果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宝贵的蜂种资源,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和维护我国生态平衡的重要授粉昆虫。中蜂的野性比西方蜜蜂强,目前人们仍采用圆桶蜂箱、意蜂活框蜂箱和其他各式蜂箱对其进行饲养。研发了一种中蜂新式蜂箱和配套管理技术,旨在为形成一套十分适应中蜂生物学习性的标准蜂箱与饲养管理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黄强  曾志将 《蜜蜂杂志》2009,29(10):6-7
蜜蜂是多雄性社会昆虫.在分蜂过程中它们主要通过信息素和蜂舞进行交流.不同种的蜜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语言系统.以同群饲养的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观察在自然分蜂中意大利蜜蜂是否能解读并参与中华蜜蜂的自然分蜂.结果表明,意大利蜜蜂会参与中华蜜蜂的分蜂.说明意大利蜜蜂具有解读中华蜜蜂自然分蜂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探究自噬相关基因Atg12(autophagy-related 12 gene)在中华蜜蜂(中蜂)、意大利蜜蜂(意蜂)中的表达差异,为探讨中蜂抗螨分子机理提供参考。参照GenBank中东方蜜蜂Atg12基因序列(登录号:XM_017048509.1)设计引物,扩增中、意蜂头部组织Atg12基因,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原核表达及其氨基酸序列和蛋白结构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中、意蜂头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扩增出大小为450 bp的目的片段,并表达出大小约42 ku重组蛋白;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在Atg12基因进化过程中,中蜂(Apis cerana cerana)、意蜂(Apis mellifera)、大蜜蜂(Apis dorsata)和小蜜蜂(Apis florea)亲缘关系较近;重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蛋白的二级结构中共含有6个多肽结合位点、6个β-折叠和4个α-螺旋,分子质量约为16.13 ku,等电点为6.73;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tg12基因在中蜂头部组织中表达极显著高于意蜂(P<0.01)。本试验结果为后续深入研究Atg12基因在中蜂抗螨上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中蜂和意蜂为日光温室草莓授粉时的行为和活动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蜂和意蜂都能较好地适应温室内环境,代替人工或激素为温室草莓完成有效的传粉任务.中蜂和意蜂为温室草莓授粉的传粉行为相似但具体活动方式不同,中蜂的日活动时间和采集高峰时间比意蜂的长,访花持续时间比意蜂的长,而访花间隔时间却比意蜂的短,表明中蜂在为温室草莓授粉时的有效工作时间更长,授粉效率更高.据此得出中蜂为日光温室草莓授粉的活动特性优越于意蜂,从而产生更高的授粉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