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生态旅游和湿地生态旅游的内涵,探讨了若尔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若尔盖湿地发展生态旅游的不利因素,提出了协调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湿地环境保护的关系、制定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作好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湿地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及加强湿地保护立法与宣传教育的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刘长秀  张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718-16721,16724
若尔盖湿地以其独特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分析若尔盖高寒湿地特殊而重要的地理位置出发,阐述了该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系统,以及面临的严重威胁和威胁形成的原因。揭示出在当地牧民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强烈欲望的驱使下,传统旅游产业给环境带来了新的问题,从而提出在若尔盖湿地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生态旅游的特征和当地实际提出发展生态旅游的几点建议:构建社区参与型的生态旅游扶贫模式,完善旅游组织的管理,实施湿地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大人才和科技的支撑,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3.
胶州湾滨海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滨海湿地生态旅游是有利于湿地保护、有社区参与和寓教于游的旅游活动。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包括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生态旅游支持系统开发、生态旅游设施建设、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与退化湿地生态恢复、生态技术开发应用等内容。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产出的产品有生态观光、生态休闲、生态度假、生态养生、生态探险、生态科普、生态文化体验、环保教育等。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要保证生态安全,在旅游容量和生态安全评估的基础上实现开发目标。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胶州湾滨海湿地,宜在胶州湾滨海湿地发展滩涂贝类采捕休闲旅游、河口湿地观光生态旅游、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渔村生活体验生态旅游等生态旅游方式。  相似文献   

4.
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三江平原湿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但是当前对湿地资源的滥开发及不合理开发,使得湿地资源破坏极为严重。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的生态旅游开发及其产业发展正好迎合了湿地开发的需求。通过对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模式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了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特点和潜力,提出了适合三江平原湿地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对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内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研与论述,提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件下的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应秉承以"安全、文化、文明、科教"于一体的开发理念,形成"全面、特色、持续、共管"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湿地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6.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以洽川湿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洽川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备湿地生态旅游的良好基础。但近年来,随着旅游的开发,洽川湿地生态环境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对洽川湿地开展生态旅游的资源条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旅游开发策略,旨在推动洽川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湿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三门峡天鹅湖国家级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蓓 《现代农业科学》2009,(3):134-135,154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成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湿地资源开发的有效方式,在认真分析三门峡天鹅湖国家级湿地公园所具有的各种资源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制度化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三门峡天鹅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8.
郭晋阳  魏峰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46-22448
通过分析白龟山水库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概况和开发湿地生态旅游的优势,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白龟山水库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并提出开发策略,以期为白龟山水库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在湿地评价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以聊城九洲湿地休闲公园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的综合评价。从生态环境、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开发等三方面着手,首先构建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综合评价体系,然后对评价体系进行计算机的处理、排序和检验,最后对各个评价因子进行模糊分类及分析,从而为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的基础,科学地评价生态旅游资源是适度开发生态旅游的前提。通过对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实地考察与资料收集,确定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属三级旅游资源,适宜重点开发,且生态资源是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王进琼  邓茂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44-20245,20255
在正确识别若尔盖高原湿地保护区保护中存在的众多问题的基础上,从保护湿地、发挥湿地生态功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和科学管理湿地的角度出发,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指导下把若尔盖湿地保护区划分为3个生态功能区:实验区、缓冲区、核心区。根据各生态功能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保护与修复对策,提出若尔盖湿地保护区保护工作重点,尽快实施湿地分区对于巨大的碳储存库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乃至对全球环境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宁夏银川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系统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地公园是指兼具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等多种功能的湿地生态系统.本文分析了宁夏银川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系统的内涵: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业、生态旅游环境;从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旅游的环境管理、人才培训、公园的功能分区、旅游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园区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湿地生态旅游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凭借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效益成为21世纪重要的旅游形式,国家湿地公园是生态旅游的主要载体之一。对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不单有助于促进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促进其合理规划和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及规范基础上提出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构成关系理论模型并初步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理论模型的拟合度及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基于集对分析以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对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展开评价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处于“一般”状态,集对势分析呈反势,集对悲观势和集对乐观势的变化区间为[0.143,7.403]。其生态旅游资源状况虽有一定的改善空间但短期内好转范围有限,反而恶化的空间更大,如不维持好现状,生态旅游资源水平就会严重下降。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水平的提高更多取决于“差异度”的发展转化情况,改善“较差”指标项是改善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状况的关键,这将是一项长期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4.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湿地保护已被纳入森林河南生态建设十年规划。本文阐述了当前河南省湿地资源现状,分析了河南省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针对性地提出河南省湿地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Wetland park is an important mode of wetland protection, meanwhile,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index system has become the hotspot and keystone of the researches on Wetland Parks. Basing on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 this paper firstly divided the Wetland Parks into three categories, including the start-up stage, the development stage and the refinement stage. And then screened and identified the direction and keypoints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 wetland parks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using expert scoring, questionnaire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相似文献   

16.
郑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34-14335
突出了人工湿地公园是当今蓬勃兴起的兼湿地功能和公园功能于一体的"双赢"性人工旅游项目,强调人工湿地公园除了具有治理水体污染、恢复生态环境的功能外,还具有良好的景观效应和生态旅游价值。从观赏价值、科学普及与环境教育价值、多重体验价值的角度分析了人工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价值,并且指出最大化发挥人工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价值的重要手段就是规划设计并建设好人工湿地公园或人工湿地生态旅游区,进而以人工湿地公园为例,探讨了人工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价值的设计与利用,突出了景观营造与休闲设施的完善、科普教育功能的发挥、体验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3个方面,以期促进人工湿地公园综合价值的充分发挥和人工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家新区南沙湿地旅游资源生态效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是具有多种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潜力,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广泛的生态功能以及环境生态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正是由于湿地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湿地生态系统容易受到干扰,遭受破坏。阐述了国家新区南沙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生态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沙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策略,以期为南沙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也为其他相关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湿地的定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湿地被誉为“自然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蓄洪减灾、消除污染和促淤造陆等重要功能。湿地的功能和价值虽然已得到公认,但在我国不少地方对湿地的破坏却仍在继续。究其原因是由于湿地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区域性强的特点,人们没有重视湿地的地域特征和给出区域性的湿地概念,而采用了广义的概念,从而降低了真正保护湿地的力度。内蒙古湿地资源丰富,类型繁多。近年,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和环境的破坏,内蒙古湿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面积减少和富营养化、盐碱化等现象严重,因此合理的对内蒙古的湿地进行定义对于今后内蒙古湿地的研究和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内蒙古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湿地状况,首先针对湿地的定义进行一些探讨,然后提出内蒙古湿地的定义,为今后内蒙古湿地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