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省花生根部寄生线虫种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福建省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根部及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出11种植物寄生线虫:肾状肾形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饰环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annula-tus)、装饰小环线虫(Criconemella ornata)、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食菌茎线虫(Ditylenchusmyceliophagus)、蘑菇滑刃线虫(Aphlenchoides composticola)、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广东杆垫刃线虫(Rhabdotylenchus guangdongensis)、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sp.)和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其中肾状肾形线虫、咖啡短体线虫、装饰小环线虫和根结线虫为花生的重要寄生线虫。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福建省蝴蝶兰线虫发生情况,利用改良贝尔曼漏斗法从蝴蝶兰根部及根际介质中进行分离,经形态学鉴定,共有6种植物寄生线虫双尾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bicaudatus)、斯坦纳长尾线虫(Seinura steineri)、奥阿胡长尾线虫(S.oahuensis)、蘑菇滑刃线虫(A.composticola)、普通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vulgaris)和食菌茎线虫(Ditylenchus myceliophagus).优势种群是双尾滑刃线虫,其次是蘑菇滑刃线虫.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灯盏花根际土壤寄生线虫的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1-2005年对云南省灯盏花主要栽培区的灯盏花根部及根际土壤的寄生线虫进行分类鉴定,共鉴定出9种线虫:内卷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involutus)、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异头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heterocephalus)、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草地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pratensis)、活泼平滑垫刃线虫(Psilenchus hilarulus)、戴维恩垫刃线虫(Tylenchusdavainei)和广东垫刃线虫(Tylenchus guangdongensis)。优势种群是双宫螺旋线虫,其次是南方根结线虫。灯盏花是这些线虫的新记录寄主。  相似文献   

4.
植物寄主根部及其根际微生物等释放的化学信号物质在根结线虫寻找寄主、配偶及逃避危险等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明确根结线虫预侵染阶段的化学信号物质以及相关的分子靶标,以期开发得到植物源和微生物源引诱剂及驱避剂,是国际线虫学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本文重点综述了根结线虫的趋化性及化学信号物质,概括了线虫诱饵效应与诱捕现象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平面琼脂及其改进模型、Pluronic凝胶模型以及沙土/土壤模型在根结线虫趋化性测试中的应用,讨论了根结线虫趋化性研究的意义和难度,并对未来根结线虫趋化性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成都平原水旱轮作田常见根结线虫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四川省成都平原地区水旱轮作田根结线虫发生情况及种类分布,为水旱轮作田根结线虫的防治提供依据。对成都平原15个县(市、区)28个乡(镇)共159块水旱轮作田的土样进行根结线虫普遍率调查,利用线虫ITS通用引物和8对根结线虫特异性引物对其中检出率高的地区重新采集的土样进行根结线虫种类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成都平原水旱轮作田根结线虫平均检出率为40.25%。重新采集的土样共鉴定出5种根结线虫:拟禾谷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花生根结线虫M. arenaria、南方根结线虫M. incognita、北方根结线虫M. hapla和爪哇根结线虫M. javanica,各线虫的检出率分别为40.91%、34.09%、13.64%、13.64%和2.27%,其中29.55%的样品由2种以上根结线虫混合侵染。拟禾谷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为该地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6.
根腐线虫是植物三大病原线虫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为害多种粮食及经济作物,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根腐线虫的识别与鉴定是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研究植物线虫抗性机制有利于培育抗性品种.为此,回顾了近年来根腐线虫鉴定及植物对根腐线虫抗性方面的研究工作,强调了线虫准确鉴定的重要意义,分析讨论了植物抗线虫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宁波口岸植检实验室在来自台湾的榕属木质包装中截获一种伞滑刃线虫,经形态学观察、测量,ITS-RFLP图谱比对及序列分析,鉴定为锥尾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conicaudatus Kanzaki,Tsuda&Futai,2000)。该线虫属松材线虫组,与鲍嘉伞滑刃线虫最近似。本文着重对该线虫与近似种的形态特征区别及ITS-RFLP图谱种内变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昆虫寄生性线虫的研究是个新的领域,在国内外是生防中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报道了我国自澳大利亚引进新线虫后,采用经高压灭菌的大蜡螟老熟幼虫置于营养琼脂斜面上培养线虫种,克服了国外沿用以动物内脏为主要原料保种、连续饲养线虫,导致线虫生活力衰退及容易污染问题,简化了培养基的制备、接种条件及手续,使线虫种的培养可以在一般微生物实验条件下进行。同时,介绍了大量繁殖线虫的新方法。试验筛选出应用国内容易获得的以淀粉类为主要原料的物质,作为培养线虫的具体培养基配方,简化了国外分别培养共生菌种及线虫种等操作手续,为新线虫作为生物防治材料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CLIMEX的相似穿孔线虫在中国可能适生区域的初步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穿孔线虫(Radopholussimilis)为热带地区果树上最重要的寄生线虫之一。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相似穿孔线虫分布的重要气候因子。根据相似穿孔线虫对温湿度等气候因子的反应,采用CLIMEX软件对相似穿孔线虫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了预测。利用CLIMEX中的18个参数,以已知的澳大利亚适生分布区,反复调试修正上述这些参数值,使之与已知广泛分布的地区达到最大程度的吻合。预测表明除我国的新疆、青海、内蒙、黑龙江、吉林省(区)及甘肃(安西、玉门)以外,相似穿孔线虫在我国许多地区均能够适生(E>0)。辽宁及华北地区为相似穿孔线虫在我国可能分布区的边缘,我国的华东(江苏徐州除外)、华南、华中、西南及香港、台湾地区十分适合相似穿孔线虫的生存(EI≥20)。  相似文献   

10.
生防细菌YC-10的杀线虫活性及其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烟草中分离出1株对根结线虫和胞囊线虫有较高生物活性的内生细菌菌株-YC-10。将该细菌发酵滤液原液及5、10、20和40倍稀释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96 h后线虫死亡率均达到100%,处理大豆胞囊线虫96 h,致死率大于90%,在植物线虫生物防治上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通过形态特点、理化特征以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菌株YC-10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对发酵液活性成分理化性质研究表明,活性成分对热稳定,高温、蛋白酶K处理不影响其杀虫活性,而酸性条件下杀线虫活性比碱性中更强。为后续杀线虫活性成分的分离及杀线虫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植物线虫分子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线虫可危害农作物和林木,对它们的准确鉴定是防治植物线虫病害的基础。由于植物线虫很小,而且在形态上种间常有覆盖,而种内有较大的变异,仅依据形态特征很难鉴定。分子鉴定技术给植物线虫的检测和鉴定提供了快速、精确、可靠的方法。文章综述了植物线虫分子的DNA提取、分子鉴定靶标序列的选择及分子鉴定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现状,以促进对植物线虫分子鉴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广州地区茶树根际线虫的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对广州、从化茶树根际线虫的调查结果显示 ,广州地区茶树根际有 6种寄生线虫 :粗筛纹垫刃线虫(Coslenchus costatus)、双角螺旋线虫 (Helicotvlenchus dignonicus)、加利福尼亚螺旋线虫 (H .californicus)、厄萨拉斯螺旋线虫 (H .exallus)、双宫螺旋线虫 (H .dihystera)和生根真滑刃线虫 (Aphelenchus radicicolus)。记述了它们的形态鉴定特征、线虫标本采集地和其生物习性及分布。茶树是粗筛纹垫刃线虫、加利福尼亚螺旋线虫、厄萨拉斯螺旋线虫和生根真滑刃线虫的新寄主记录  相似文献   

13.
松材线虫是进境木质包装中的重要检疫对象之一。本研究以进境木质包装中截获的12种伞滑刃属线虫,包括4种不同来源的松材线虫、3种不同来源的拟松材线虫、豆伞滑刃线虫、大尖尾伞滑刃线虫、阿苏里伞滑刃线虫、伯氏伞滑刃线虫及拟小刺伞滑刃线虫为材料,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仅松材线虫可观察到明显的荧光强度变化,而其他线虫的荧光强度没有变化。通过研磨样品的方法,提取单条松材线虫的DNA,进行实时荧光PCR试验,检测成功率为100%,且不论是雄虫、雌虫或幼虫均能检测出来。该研究对于我国口岸进境木质包装中松材线虫的检测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松材线虫组DNA条形码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Gen Bank中登录的14种松材线虫组线虫的28S、18S和ITS部分基因DNA序列,利用遗传距离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评价其各自作为松材线虫组DNA条形码序列的适用性。结果显示,28S(拟松材线虫不分亚种)、28S(拟松材线虫分亚种)、18S和ITS的基因序列种内成对遗传距离平均值分别为0.0071、0.0030、0.0007、0.0043,种间成对遗传距离平均值分别为0.0476、0.0454、0.0052、0.1556,其中28S、18S基因序列种内及种间距离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ITS具有一定程度的Barcoding gap。3个基因序列构建的NJ进化树显示,28S、ITS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具有较高的节点支持率,可以有效将14个松材线虫组线虫分离成独立分支,而且28S可以有效鉴别出拟松材线虫的2个亚种;基于18S基因构建的进化树不能对吉拉尼伞滑刃线虫、日本冷杉伞滑刃线虫、拟松材线虫进行有效区分。因此,28S、ITS区具有一定的遗传距离间隔以及相对较高的物种识别率,可以作为松材线虫组线虫候选条形码基因。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首次发现象耳豆根结线虫危害洛南白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形态学鉴定、特异性引物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对采自陕西省洛南县白菜的根结线虫进行了种类鉴定,并结合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了感染洛南县白菜的根结线虫为象耳豆根结线虫。切片观察发现,其会阴花纹整体呈圆形至卵圆形,线纹较密且平滑,背弓较高,为方形或近圆形,无明显侧线。利用象耳豆根结线虫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大小约236 bp的目的条带,说明所鉴定线虫为象耳豆根结线虫。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所鉴定根结线虫与已知的不同地区象耳豆根结线虫聚为同一进化分支,进一步确定陕西省洛南县采集的根结线虫为象耳豆根结线虫。本文首次发现并报道了陕西省有象耳豆根结线虫为害,为该线虫的扩散及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小卷蛾线虫、拟双角斯氏线虫、古巴斯氏线虫用大蜡螟幼虫繁殖时其脱离寄主虫体时间和离体后短期贮存对线虫侵入率及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线虫离体时间对其侵入率有一定影响,第1天离体的线虫其侵入率均大于第7天离体的线虫,这在古巴斯氏线虫中异常显著。在30天贮存期内,3种线虫随着贮存期的延长,其侵入率逐渐提高,小卷蛾线虫和拟双角斯氏线虫一般贮存7天,古巴斯氏线虫贮存15天,其侵入率即达到高峰,以后基本趋于稳定;经短期贮存后,除古巴斯氏线虫的运动能力无显著提高外,其它两种线虫贮存10天后其运动能力均高于刚离体的线虫。  相似文献   

17.
谢汝创 《昆虫天敌》1992,14(4):186-187
以鸡内脏海绵培养基加入共生细菌大量繁殖昆虫病原线虫(Bedding,1981、1984)的研究进展,促进了昆虫病原线虫的大面积应用。浸洗线虫是收获以固体人工培养基大量繁殖昆虫病原线虫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昆虫病原线虫的回收率将降低大量生产昆虫病原线虫的成本,为此本文用通气浸线虫法及静浸线虫法进行了不同时间的泡浸线虫比较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茂县花椒根结线虫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四川省茂县花椒根结线虫的种类,通过根结线虫雌虫和2龄幼虫的形态特征及雌成虫的会阴花纹、雌虫酯酶同工酶及分子生物学检测(rDNA-ITS区和rRNA-IGS区),对花椒根结线虫进行了种类鉴定。三种方法的结果均表明在茂县地区花椒上发现的根结线虫为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hapla),这是我国首次报道在花椒上发现北方根结线虫病,四川省是北方根结线虫新的分布区。  相似文献   

19.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一种对我国林业危害极大的外来入侵种,具有繁殖力强,扩散范围广的特点。为探究松材线虫的发育调控机制,本研究通过转录组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了不同虫态松材线虫发育差异表达基因及功能富集分析。利用LC/MS技术检测了松材线虫代谢物中的蛔甙成分及含量。结果显示:繁殖型和扩散型虫态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滞育和发育调控相关。繁殖型虫态的daf-9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扩散型松材线虫,扩散型LIV期线虫的daf-12、daf-2及daf-16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繁殖型松材线虫。Ln和LIII的蛔甙成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繁殖型松材线虫短链蛔甙asc-C3、asc-ΔC7含量显著高于扩散型松材线虫,长链蛔甙asc-C9含量低于扩散型松材线虫。推测松材线虫DAFs基因与蛔甙可能参与松材线虫扩散型虫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成飞雪 《植物检疫》2007,21(3):133-136
分离自对湖南郴州、耒阳、张家界地区的病死马尾松样品,采用形态鉴别和分子生物学鉴别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形态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检出线虫更符合拟松材线虫特征.同时采用ITS-PCR-RELP方法对病死马尾松中分离线虫进行分子鉴定,ITS区经EcolI和HindⅢ酶切后得到110、160、242、404bp 4条特征带,与拟松材线虫相同,而与松材线虫有明显区别.而且ITS及CoI基因序列信息显示,湖南病死马尾松中分离线虫与松材线虫的同源性分别为92.9%、89.3%,而与拟松材线虫的同源性高达97.2%、95.2%.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病死马尾松中分离的线虫为拟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