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麦18(原名矮早781)系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科研站1978年用郑州761/偃师4号杂交选育而成。1990年通过省级审定并命名。特征特性:弱春性、多穗型、矮秆早熟品种。株高80厘米左右,抗倒性强后期叶片不早衰,灌浆  相似文献   

2.
晚播早熟小麦徐州23徐州23是徐州农科所1981年用偏春性、大穗大粒小麦品种徐州21作母本,以半冬性、多穗、中早熟小麦品种郑州761作父本,有性杂交、温室加代和连续多年单株选择,于1987年育成。1993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  相似文献   

3.
矮早781是偃师县二里头村科研站用偃师4号及郑州761杂交选育出的高产早熟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1986~1989连续3年参加我所区试,其丰产性、抗病性均优于偃师9号,平均亩产403公斤,  相似文献   

4.
《种子科技》1993,(2):46-48
1 小麦品种 1.1 鄂恩1号 1.1.1 品种登记号:GS02001—1991 1.1.2 品种来源:(洛夫林10×761)F_1×苏麦3号 1.1.3 特征特性:为半冬性、偏春性的中早熟品种,生育期200天左右。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株  相似文献   

5.
1978年河南省农科院以Gerardo 598/郑州761第一代为母本,同父本郑州761回交一次,经系谱法选育于1983年育成郑州831小麦新种质。郑州831是一个综合性状较好的亲本资源,可供育种及生产利用。1.抗白粉病:郑州831具有二粒小麦  相似文献   

6.
豫麦16(原郑州79201)系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以郑州761为母本,以无芒7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高产稳产,高抗条、叶锈,中至高抗白粉病,品质优良,1989年被河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定名为豫麦16,现为河南主要当家品种。豫麦16,1984~1985年参加洛阳市农科所新  相似文献   

7.
冀张莜2号裸燕麦是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坝上农科所以小46-5裸燕麦为母本,永118皮燕麦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高产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80—90天,属早熟型。幼苗直立,苗色深绿,株高90—100厘米,最高130厘米,亩产草比全国滩水地主栽品种小46-5高60.2千克,增产31.3%。秆硬、  相似文献   

8.
了解2018—2020年陕西省部分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现状。连续3年随机从陕西省各个市场随机采集不同种类的样品总共1 761份,采用GB 5009.34—2016的方法对以上样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并参考国标GB2760—2014中有关样品二氧化硫含量的限量值要求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3年所抽取样品的不合格率为0.25%~3.16%,其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最严重的是蜜饯凉果类产品,超标率达16.56%;酱腌菜不合格率为4.04%,其余5类样品合格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9.
吉农45是按照高产、高油、多抗的育种目标,以吉林省主推中早熟大豆品种吉育47为母本,以外引系加拿大4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0—2012年进行校内产量比较试验和校外多点鉴定,决选出吉农2003-19-1522优良品系;2013—2014年参加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3 046.5kg/hm2,比对照合交02-69平均增产5.4%;2015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087kg/hm2,比对照合交02-69增产9.2%。通过对其品质和抗病性测定分析,吉农45平均粗蛋白含量37.92%,平均粗脂肪含量21.66%,对花叶病毒病表现为中感,对叶病毒病表现为中抗,对灰斑病表现为中抗,具有高产、高油、抗病等特性。该品种于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种植,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吉林省蛟河及延边部分地区,内蒙古兴安盟地区及新疆奇台等地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0.
毛苕子优异种质资源筛选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引进的 41份毛苕子品种,经过 5年田间试验,从生育期、鲜草和种籽产量及营养成分等方面进行评价,筛选出土库曼毛苕子、罗马利亚苕子、郑州 7406苕子、广西金州苕、徐苕 1号 5个兼有生长速度快、产草产籽量高、品质优良的品种供生产中推广应用.同时筛选出高磷品种荆州苕子、郑州 7402苕子,高钾品种南方早熟苕,作为高磷钾品种和亲本材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秋淋对转基因抗虫棉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3—2004年秋淋灾害年,对早熟类棉花品种中棉所45和33B及中熟类棉花品种中棉所41和SGK321的产量形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后期阴雨寡照,导致烂铃增多,早衰加重。棉株上部和外围成铃率不足10%,早熟棉花烂铃率达25.4%,比中熟棉花高4倍多,失去早发优势,10月10日早熟棉花收获量比中熟棉花减产31.1%。中熟棉花伏桃比例较高,7月集中成铃性强,与关中棉区最佳成铃期吻合,对关中棉区秋淋发生率高的生态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豫玉31是河南省漯河农科所1996年育成的优质高产饲用型玉米新品种,2000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 突出特点1.1 品质优良,商品价值高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 )测定,豫31子粒含粗蛋白质9.15%,粗脂肪4.91%,粗淀粉72.25%,赖氨酸0.322%(比一般品种高30%以上 )。果穗长筒形,子粒金黄,色泽鲜亮,适口性好,适宜加工优质饲料,商品价值高 (见封底图片 )。1.2 大穗型中早熟品种,增产潜力大豫玉31成株高245cm,穗位100cm……  相似文献   

13.
新麦20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和郑州大学河南省离子束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合作,用高产、抗病、早熟、多穗型亲本偃展1号为母本,超高产、多抗、中早熟小麦品种温麦6号为父本杂交,F1种子进行离子束照射处理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抗病、早熟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国审麦2007012),已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号CNA20060364.7).  相似文献   

14.
品春16是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所选育的早熟、大粒、蛋白质含量高的春性小麦。其组合为红托/金沙江3号,株高85厘米左右,穗长7—8厘米,总小穗数16—18个,千粒重48—54克。品春16的突出特点是多年表现特早熟。在北京种植不论大田或温室都表现前期发育快,正常春播历年抽穗期在5月10—14日,是春麦田抽穗最早的。在西北、东北麦区种植也表现早熟,1986年在青海省西宁比当地推广品种阿勃早抽穗7—10天,千粒重达60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吉林省中部地区的梨树县,依据玉米病虫害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通过田间试验进行了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发生种类、程度以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了明确气候变化条件下,吉林省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发生规律、特点,进而为气候变化条件下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2013年在吉林省中部地区的梨树县,通过田间试验调查并分析了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发生种类、程度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玉米粘虫的植株平均被率分别为中早熟组5.59%、中熟组3.23%、中晚熟组2.61%;不同熟期玉米螟的平均蛀茎率依次为中早熟组17.40%、中熟组16.51%、中晚熟组5.97%;不同熟期玉米叶斑病病级指数依次为中早熟组2.03%~10.07%、中熟组0.70%~2.73%、中晚熟组0.73%~3.09%。说明中早熟组玉米病虫害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较强,抗病、抗虫性低于中熟组和中晚熟的玉米品种;同一熟期的不同品种之间由于遗传特性也表现出抗性差异。不同熟期玉米产量分别为中早熟组8732.8~10273.1 kg/hm2、中熟组11507.0~13724.0 kg/hm2、中晚熟组11684.5~12722.6 kg/hm2。产量表现以中熟组和中晚熟组明显高于中早熟组,说明在吉林省中部地区早春低温、高湿,生长季节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种植中早熟品种病虫害发生较重,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沛选170油菜为江苏省沛县农科所从淮油6号变异单株中系统选育而成。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85年春通过。该品种属甘蓝型偏冬性中早熟常规油菜新品种,生育期243—255天。苗期半直立,接近匍匐,根系发达,分枝性较强,株高148—168cm。角果壳薄,鼓粒饱满,每角20粒左右,千粒重4克上下,种子含油率35.63—45.71%,芥酸含量50.95%,比对照宁油  相似文献   

17.
豫麦45是河南农业大学1985年用79B1/郑州761//无安77/濮阳5号复合杂交选育而成。原名豫农010。1997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豫麦45。1998年荣获郑州优秀科技新产品金奖。1999年荣获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和轻工部局组织的’95主要农作物后补助(第二批)品种  相似文献   

18.
早熟陆地棉成铃空间分布株式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12年早熟陆地棉的株式图表资料为分析样本,从横向、纵向、圆锥体序列及三桃等方面,比较棉花蕾铃脱落和成铃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早熟陆地棉内、外围铃脱落率差异极大,内围铃为10%;外围铃达到86%以上;上、中、下部棉铃脱落率差异较小,上部、中部脱落率为65.0%-70.0%,下部为62.5%。早熟陆地棉内围铃成铃率高,在80%以上,外围铃成铃率低,为12.4%;下部成铃率较高,为37.5%,中、上部成铃率较低,分别为30.0%和31.0%。伏桃、伏前桃成铃率较低,分别为16.34%和14.95%,秋桃成铃率低,只有1%。  相似文献   

19.
王中仓 《中国种业》2018,(11):74-76
甘肃农垦良种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垦玉号玉米品种包括极早熟、早熟、中晚熟及鲜食玉米,上述品种均具有抗病性强、结实性好、稳产性高、籽粒饱满的特点,同时兼有茎秆粗壮墩实、抗旱耐瘠、耐粗放栽培的优势。与生产试验对照组相比,极早熟品种增产13.6%~13.9%,早熟品种增产9.2%,中晚熟品种增产6.3%~8.2%,鲜食玉米品种增产3.7%~3.8%。指出今后的育种工作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协调好产量与品质、稳产与抗逆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推进机收玉米和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旭文  余渝  孔宪辉  刘丽  王娟 《种子》2020,(1):140-141,168
金垦1161是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ZJ 6为母本,X 4为父本,通过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棉花新品种。2015—2016年进入新疆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皮棉平均产量2098.5 kg·hm^-2,比对照新陆早36号增产20.2%。2017年参加新疆棉花品种生产试验,皮棉平均产量1980.0 kg·hm^-2,为对照新陆早61号的99.7%。金垦1161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18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新疆北疆早熟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