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分别以卵穗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为母本,以普通小麦为父本杂交,将获得的杂种再进行回交和自交,对其育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种或品种做母本其可交配性表现不同,卵穗山羊草的结实率(14.10%和11.96%),比柱穗山羊草高(2.13%和8.47%).杂种胚产生愈伤组织率和幼胚直接成苗率不同.柱穗山羊草/小麦杂种胚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于杂种胚.卵穗山羊草/小麦的直接成苗率高于柱穗山羊草/小麦.卵穗山羊草/小麦用小麦回交的结实率为3.71%;柱穗山羊草/小麦用小麦回交未结实.卵穗山羊草/小麦自交也能结实,自交的结实率为0.044%,柱穗山羊草/小麦杂种自交没有结实.卵穗山羊草/小麦杂种的育性较柱穗山羊草/小麦杂种强,卵穗山羊草基因通过杂交向小麦转移比柱穗山羊草更容易.  相似文献   

2.
普通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异代换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对白粉病免疫,抗条锈。以部分阿勃小麦缺体系与其杂交、回交,杂交结实率为0 ̄81.25%,回交率为6.67% ̄14.42%;F1植株存活率为0 ̄80%;所用缺体系不同,杂交结实率和F1植株存活率存在差异。F1存活植株大多花粉败育或花药不开裂,自交结实能力差,只能得到极少量种子。对阿勃6B缺体系与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的回交后代中选育出普通小麦-簇毛麦异代换系,该代换系对白粉  相似文献   

3.
柱穗山羊草远缘杂交育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柱穗山羊草分别与普通小麦、硬粒小麦和粗山羊草远缘杂交,发现结实率非常低。远缘杂交后代绝大部分有乳无胚或者有胚无乳;以普通小麦为母本与柱穗山羊草杂交,F1代分蘖率极高,植株性状出现中亲遗传或超亲遗传,杂交种回交或自交结实率非常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人工合成圆锥小麦365与粗山羊草杂交后代双二倍体,观察其白粉病抗性和农艺性状,为筛选抗病育种种质材料提供参考。【方法】以感病圆锥小麦365为母本,与抗性优异的粗山羊草父本杂交,经单倍体加倍获得双二倍体人工合成小麦,再与普通小麦杂交,观察其抗病性。【结果】亲本间杂交组合均有成胚,平均成胚率17.6%~37.0%。父本Y201、Y215和Y219对12个白粉病菌株表现全抗,Y170仅对菌株E09感病,Y221仅对4个菌株感病,而5个人工合成小麦双二倍体对E09均感病。杂交组合365(♀)×Y221的人工合成二倍体株高、杂交组合365(♀)×Y170的人工合成二倍体穗数、自交结实穗率和结实率以及365(♀)×Y221人工合成二倍体的小穗数表现较好。人工合成双二倍体与偃展1号、豫麦18的杂交结实率明显高于自交结实率(4.6~80.8倍)。【结论】圆锥小麦365可能存在抗白粉病抑制基因,可抑制粗山羊草中抗白粉病基因在杂交后代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获得了(普通小麦×巨大冰麦草)×普通小麦BC_1、BC_2F_1,第1、2次回交结实率分别为2.7%和21.2%。BC_2F_1部分可育,未经人工授粉的56株结实5232粒。BC_1、BC_2F_1和BC_2F_2的2n分别为54~56,40~53和39~52、BC_2F_1和BC_2F_2植株用强菌株JF-1,7,11,12的混合菌液或F-4,15,17,34的混合液接种鉴定,均分离出赤霉病抗性明显高于对照品种的植株。表明将巨大冰麦草的赤霉病抗性导入普通小麦是可能的,由此而创建比现有普通小麦抗病品种更加抗赤霉病的育种材料也是有希望的。文章还对赤霉病抗性转移过程中怎样防止抗性减弱或丢失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BC_1和F_2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变异分别为35~49和31~51,基本接近理论分布。其花粉母细胞的平均二价体数较F_1明显上升,分别为16.13和18.10,可见F_2比BC_1上升更多,因而平均自交结实率F_2比BC_1高,但与普通小麦回交结实率基本一致。这说明BC_1和F_2的可育雌配子数相近,而可育雄配子数F_2比BC_1多。因此认为二价体数目对雄配子可育性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对雌配子可育性影响比较弱。获得了一批可望产生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的2n=49(AABB DDV)、51以及43、44的抗白粉病植株的后代材料。  相似文献   

7.
 检测了Ae. speltoides和Ae. ovata叶绿体基因组的一个长度热点突变区的核苷酸序列,并与普通小麦、四倍体Ae. crassa 以及Ae. squarrosa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从rbcL基因的终止密码子到cemA基因内的HindIII位点,Ae. speltoides和Ae. ovata的核苷酸序列长度分别为2 808 和 2 810bp。与四倍体Ae. crassa的序列相比,在普通小麦和Ae. speltoides中各有一个791 bp的大片段缺失,在Ae. ovata中存在一个793 bp的大片段缺失。Ae. ovata的缺失片段比普通小麦和Ae. speltoides的长2个碱基,推测Ae. ovata的大片段缺失在进化上是独立发生的。Ae. speltoides的大片段缺失与普通小麦的完全相同,支持Ae. speltoides是普通小麦叶绿体基因组供体的假说。除了大片段缺失外,在这个区域还检测到了7 个插入/缺失和15个碱基替换突变。研究结果表明,这个长度热点突变区的核苷酸序列分析是研究小麦与山羊草叶绿体基因组之间遗传变异关系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鉴定粗山羊草对小麦白粉病的抗性,用远缘杂交的方法将其抗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方法】用离体叶段鉴定和田间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来自不同产地的38份粗山羊草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用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配制正反交组合。【结果】38份粗山羊草中,对小麦白粉病免疫和近免疫的材料有9份,占供试材料的23.68%;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正、反交均不能正常结实,必须进行幼胚拯救,成胚率分别是8.53%和70.03%,胚拯救率为9.22%,成苗率为0.79%。杂种F1自交不育,与普通小麦回交可正常结实,但BC1自交结实率极低。抗病鉴定和遗传分析表明,粗山羊草Y215含有1对显性抗白粉病基因,并分别在杂种后代BC2F1和BC1F2中获得了细胞学稳定且与供体亲本一致的抗白粉病植株。【结论】来自粗山羊草Y215的抗病基因已通过遗传重组导入普通小麦中。  相似文献   

9.
利用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作为将簇毛麦种质导入普通小麦的桥梁亲本,进行了双二倍体与普通小麦的杂交。以双二倍体作父本时,平均结实率可达26.32%,而其反交结实率仅1.49%。F_1对白粉病免疫,自交高度不育,但与普通小麦回交平均结实率高达25.09%。MI染色体构型主要是14Ⅱ+14Ⅰ,平均值为14.35Ⅰ+13.75Ⅱ+0.05Ⅲ,其构型的组成为(13.59D.V+0.76AA.BB)Ⅰ+(0.20D.V+13.55AA.BB)Ⅱ+0.05Ⅲ。减数分裂构型分析还得出,D组与V组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频率仅为2.96%,说明D、V两染色体组间亲缘关系很远。  相似文献   

10.
粗山羊草抗病基因向普通小麦转移及抗病基因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将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抗白粉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用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配制杂交组合,利用SSR标记技术结合BC1F2分离群体对目的基因进行了遗传作图。结果显示,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不能正常结实,进行幼胚拯救可获得组培苗,成胚率达到9.22%;矮败与Y215杂种F1自交不育,与普通小麦回交可正常结实,但BC1自交结实率极低。进一步对矮败×Y215杂种后代进行抗病鉴定和遗传分析,粗山羊草Y215含有一对显性抗白粉病基因,并分别在杂种后代BC2F1和BC1F2中获得了细胞学稳定且与供体亲本一致的抗白粉病植株;应用SSR标记和分离群组分离法,分析与其连锁的引物位置,将其定位在3DS染色体上,暂时命名为PmY215。说明来自粗山羊草Y215的抗病基因已通过遗传重组导入普通小麦中,分析PmY215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和抗病性特征,认为PmY215是一个新的显性抗小麦白粉病基因,并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本研究发现的粗山羊草Y215的抗小麦白粉病基因PmY215是一个新的基因。  相似文献   

11.
张海泉  杨虹  张宝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783-4784,4786
通过四倍体小麦(硬粒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利用幼胚拯救技术和套袋自交获得了3个双二倍体(AABBDD)。双二倍体染色体构型基本稳定,田间对小麦白粉病表现低于抗病亲本粗山羊草。人工合成双二倍体后,再与小麦杂交,其结实率为25%,种子发育正常。人工合成的双二倍体与小麦杂交,可能会获得遗传基础丰富、抗病较好的抗病品种,此方法在育种工作中是可以采用的。  相似文献   

12.
以普通小麦为父本,以与小麦亲缘关系较近的黑麦、偃麦草和山羊草等属中7个种的10个品种为母本进行人工杂交,结果表明普通小麦与卵穗山羊草的可交配性最高,其两个品种Ae23和Y100与普通小麦的杂交结实率分别为11.96%和14.10%,与黑麦杂交的结实率最低,授粉496朵,未结1粒,与其他近缘种的杂交结实率介于前二者之间。与倍性高的种相比,二倍体种与普通小麦之间的可交配性要差,其杂种幼胚在培养基上也很难出愈。所得杂种的育性非常低,甚至雌雄蕊均不育。由此看来,自然条件下普通小麦基因漂流到野生近缘种中的可能性非常低,通过转基因小麦田间释放产生“超级杂草”是非常困难的。  相似文献   

13.
牡山羊草与粘果山羊草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牡山并草(Ae.juvenalis),粘果山并草(Ae.kotschyi)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系和其同型保持系各4个品系与5个普通小麦品质杂交,研究其F1杂种的农艺性状效应,结果表明,牡山羊草细胞质与粘果山羊草细胞质在农艺性状上的效应基本一致,但牧山羊草细胞质杂种较粘果山羊草细胞质杂种的种子发芽力提高,抗白粉病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4.
用柱穗山羊草分别与普通小麦、硬粒小麦和粗山羊草杂交,虽然可以获得一部分种子,但结实率非常低.远缘杂交后,有一部分可以正常获得种子,有一部分有乳无胚,有一部分有胚无乳;以普通小麦为母本与柱穗山羊草杂交,获得的杂交种F1代分蘖率极高,5株F1苗,分别有303、122、213、406和341个有效分蘖,还有8个无效分蘖,平均为277个有效分蘖;植株性状出现中亲遗传或超亲遗传,杂交种回交或自交,结实率非常低,只有1%和0.1%.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杂交和回交后代的结实率 ,评价小麦转基因系中位于 B、 D基因组上的 Bar基因向联合山羊草转移的风险。B基因组含有 Bar基因的 Bobwhite 3 1系、D基因组含有 Bar基因的 Bobwhite 71系和联合山羊草作为亲本。采用不去雄、天然授粉 ,去雄、天然授粉和去雄、人工授粉 3种授粉方式以鉴定不同授粉方式对 Bar基因转移的影响 ;通过测定回交后代 Bar基因抗性植株的比例对分别位于 B基因组和 D基因组中的Bar基因进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 ,在不去雄、天然授粉的条件下 ,结实率是非常低的 ,在本次试验中未得到种子。但是 ,在人工授粉条件下 ,可以获得杂种。基因位点在 B基因组或在 D基因组上 ,Bar基因的转移有很大差别。位于 B基因组上 Bar基因向联合山羊草转移比位于 D基因组上的 Bar基因更为困难。因为小麦基因组构成为 AABBDD,联合山羊草为 CCDD,它们有公共的 D基因组 ,在配子形成时 D基因组的染色体不会形成单价体而丢失。试验中 ,( 71系×联合山羊草 )×联合山羊草群体中 Bar基因抗性植株比例较高 ,( 3 1系×联合山羊草 )×联合山羊草未检出抗性植株。因此 ,B或 A基因组带 Bar基因的转基因小麦可以用来控制杂草 ,以减轻抗性基因从转基因小麦中向联合山羊草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对小麦族野生近缘植物18个属96个种(变种、亚种)269份材料进行了抗禾谷缢管蚜(Rhopolosiphum padiL)鉴定.在10属50种多年生材料中,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长穗偃麦草(Et.elongata)、费尔干偃麦草(Et.ferganensis)和窄颖赖草(Leymus angutus)表现为高抗;在鉴定的7个属41种(变种)一年生材料中,高抗材料均存在于山羊草属(Aegilops),其中欧山羊草(Ae.biuncialis)、小亚山羊草(Ae.columnaris)、小伞山羊草(Ae.umbellulata)、钧刺山羊草(Ae.triuncialis)抗性最强.分析表明小麦近缘野生植物对禾谷缢管蚜产生的高抗变异是与它们分布的温暖干旱的生态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7.
小麦近缘植物生态分布与抗禾谷缢管蚜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小麦族野生近缘植物18个属96个种(变种、亚种)269份材料进行了抗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鉴定。在10属50种多年生材料中,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长穗偃麦草(Et.elongata)、费尔干偃麦草(Et.ferganensis)和窄颖赖草(Leymus angutus)表现为高抗;在鉴定的7个属41种(变种)一年生材料中,高抗材料均存在于山羊草属(Aegilops),其中欧山羊草(Ae.biuncialis)、小亚山羊草(Ae.columnaris)、小伞山羊草(Ae.umbellulata)、钩刺山羊草(Ae.triuncialis)抗性最强。分析表明小麦近缘野生植物对禾谷缢管蚜产生的高抗变异是与它们分布的温暖干旱的生态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8.
在普通小麦与Aegilops杂交中phlb基因具有明显的诱导部分同源配对作用。近年,我们利用中国春Tal kr phlb基因综合体与Ag.inlermedium杂交,首次证明了phlb基因在诱导普通小麦与Ag.intermedium间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作用。又由于对中国春Tal kr phlb基因综合体×Ag.intermedium F_1回交的成功,第一次利用中国春Tal kr phlb基因综合体把抗白粉病基因转移到了普通小麦中。  相似文献   

19.
小麦抗条锈新种质的创制Ⅰ.外缘抗条锈基因的导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普通小麦与六倍体小黑麦杂交、多元回交和花培纯合,将小黑麦抗条锈基因导入普通小麦,获得了12个在成株期对小麦条锈病菌流行小种免疫的新种质,其中8个新种质在苗期对流行小种高抗.研究普通小麦与六倍体小黑麦的杂交特性结果表明,六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与普通小麦×六倍体小黑麦两种杂交方式都有较高的杂交结实率,但前者种子发育好,出苗率高,后者种子胚乳发育不良,出苗率低.用普通小麦进行回交,可获得一定的结实率,种子出苗率较好.  相似文献   

20.
将瓦维洛夫山羊草(Ae.variloviichem)细胞质导入普通小麦,研究其对普通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瓦维洛夫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开花习性、小麦的品质、白粉病抗性均表现有利效应;显著降低普通小麦育性;其它主要农艺性状存在明显的不良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