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1992年,江苏省研究并推广实施集约化养鱼技术的坝拦库湾达39处,就其22处推广情况进行了总结。技术措施为库湾工程建设,应用池塘养殖和小型水库集约化饲养技术,增加优质鱼比例等。1992年22处坝拦库湾养鱼单产5290kg/公顷,利润5520/公顷。仅占全省水库总面积0.52%的坝拦库湾,鱼产量却占全省大库总产量的9.97%,利润占19.27%。库湾排入大库的“弃水“,有利于大库渔业生产,  相似文献   

2.
在水库中开展网箱带大库养鱼,投草养鱼和施化肥养鱼试验,并进行效益对比分析,参试水库18座,面积290.2ha。大库单产成鱼987kg/ha,盈利1.66元/kg,投入产出比为1:1.74。对比结果表明:投入产出比和千克鱼盈利以网箱带大库养鱼方式最佳,单位面积的产量、产值,盈利,施化肥养鱼和投草养鱼指标基本接近,网箱带大库养鱼次之。  相似文献   

3.
徐振  齐彩霞 《水利渔业》1987,(2):11-14,19
1986年,我们在丹江口水库风凰山库汉进行网拦库汊配合网箱养鱼试验,采用“库汊架拦网,汊内设网箱,箱内鲤鲫鳊,箱外花白鲢,投饵不浪费,箱库双增产的内养外增,粗精结合”的组合生产技术工艺,经济效益较为显著。这项组合技术在丹江口水库的成功应用,为加速开发犬库水域资源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盐碱地一个面积为2871m^2的鱼池中,配置4个网箱.分别放养罗非鱼、淡水白鲳和鲤,箱外放养鲢、草鱼和鲤。试验结果:罗非鱼箱(20m^2)出鱼525kg.平均单产26.3kg/m^2,淡水白鲳箱(12m^2)出鱼400kg,平均单产33.3kg/m^2,鲤鱼箱两个(各12m^2)分别出鱼488.5kg和522kg,平均单产为40.7kg/m^2和43.5kg/m^2。箱外出鲢516kg,草鱼130kg,鲤1125kg。总计全池出鱼3706.5kg,亩产鱼862kg,每亩纯盈利2173.85元。试验证明:池塘配置网箱养鱼.可同池主养几种鱼,起捕容易,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5.
1992年,河南荥阳县楚楼水库管理所,在网箱养鲤基础上还开展了网箱养罗非鱼、团头鲂、草鱼、革胡子鲶、淡水白鲳的试验。675m~2养鲤箱,产鱼12.5万kg:50 mZ罗非鱼箱,产鱼3000 kg.50 mZ革胡子她箱,产鱼1200 kg,25 mZ草鱼箱,产鱼3000  相似文献   

6.
我省有湖泊、水库200余万亩,但平均单产不到10斤。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设置网箱养鱼,以开拓大中型水面的渔业资源。我们于1985年初在松花湖和卡伦水库试验了网箱养鲤,经过120天的饲养,当年9月底验收,松花湖的8只网箱共产鱼14,800余斤,平均每平方米100余斤,其中6号箱产鱼2,514斤,每  相似文献   

7.
驯化养鱼做为一种池塘高产养鱼方式,在北方地区被普遍推广。但目前推广的以鲤为主体鱼的驯化养鱼模式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养殖品种较单调,不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与饵料资源。我国传统养鱼特点为立体养鱼,即根据鱼类的栖息习性,不同水层饲养不同种类鱼,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空间和天然饵料资源。但由于北方人喜食鲤鱼,这就使传统养鱼在北方地区受到一定的限制。我们把传统养鱼与驯化养鱼相结合,进行以鲤为主体鱼,多品种混合搭配的驯化养鱼试验。通过分析多品种混合搭配对驯化养鲤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确定驯化养鲤的适宜放养模式,进一步提高驯化养鱼产量,并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许家崖水库有可养鱼水面900hm2.1994年采取了大水面养鱼.网箱养鱼.引进太湖银鱼,拦库汊养鱼等多方位技术开发.共产成鱼49.96万kg.其中大水面产鱼16万kg.鲢、鳙鱼箱1273只.产鱼19.35万吨.网箱养鲤鱼、罗非鱼54只.产鱼8.11万kg.坝拦库汊两处11.67hm2.产鱼3.5万kg.产大银鱼3万kg.总产值553万元.纯利润399.871元.投入产出比1:3.61。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黄岗地区水产局、蕲春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和蕲春县赤西湖渔场,在1981年网箱养鲤试验的基础上,1982年进一步用二只网箱(每只6 m~2)继续试验养鲤.鱼种于4月17日入箱(130尾/m~2)至10月18日出箱,饲养期120天.经有关单位验收,1号和3号网箱分别每平方米产鱼111.5斤和85.4斤;饵料系数分别为3.5和2.5;每斤鱼成本为0.97元和0.87元.通过二年试验,对搞好网箱养鲤取得了几点一致认识.  相似文献   

10.
适当改造山区小型水库,营造池塘及网箱养鱼环境,投放以摄食性鱼为主,搭配滤食及肉食性鱼;投喂全价配合饲料,辅以青饲料;采取一次捕捞、分级返库或返箱饲养陆续上市的方式.2004年投入产出比1∶2.06,产量、产值分别是试验前的2.90、4.46倍;2005年投入产出比1∶1.66,产量、产值分别是试验前的4.28、6.32倍.  相似文献   

11.
在海拔1939m 的云南双龙水库进行网箱养鲤试验,水面21.33ha,试验网箱650m~2,库水温8—24℃,≥20℃水温积温2733℃·d。经3年试验,1991年总产鱼31112.5kg,平均饵料系数2.97,净生产每公斤鱼的饵料成本4.04元,每公斤鱼成本6.48元,总收入27.06万元,获纯利6.7万元,投入产出比1:1.34。文章还对高原网箱养鲤的水库负荷力、养殖鱼种年龄与周期、饵料营养、放养密度、鱼病防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平定河水库养鱼水面12.0ha,坝下有配套鱼池5口、面积0.76ha。1991年进行养鱼高产试验,主要技术措施是大库实施化肥养鱼,鱼池开展流水、微流水投饵养殖,并配套鱼种生产。经过200d 余的饲养管理,共产鱼30548.1kg,总产值16.9万元,获利5.9万元。  相似文献   

13.
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杀菌药物,然而近年来国内曾报道有网箱养鱼使用漂白粉发生毒死鱼的现象。我省1987年也出现类似死鱼事例:1987年5月井研县网箱养鲤治疗细菌性鱼病,使用漂白粉常规用量,即每1立方米水体用药1克,泼洒后死鱼600公斤;1987年7月蒲江县一水库网箱养鲤.  相似文献   

14.
驯化养鲤作为一种集约化程度较高的池塘高产养鱼方式,在北方地区被普遍推广。近年来,随着饲料原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驯化养鱼成本不断增加,利润日益下降,甚至亏损。为了挖掘池塘生产潜力,提高驯化养鲤高产池塘鱼产量,并增加其经济效益。我们于1998年4月~9月进行了在驯化养鲤高产池塘中增加鳙鱼放养量的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90-1992年在红寺坝水库进行网箱养鱼试验,养殖鱼类有建鲤,汉江鲤和尼罗罗非鱼。三年试验盈利41948.02元,投入产出比为1:1.24。试验结果表明,该库网箱养殖罗非鱼的效果最好,洪水期使库水透明度减小对网箱鱼类的摄食活动和生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仙溪水库(760亩)从1984年起开展渔禽结合养鱼高产试验,至1988年8月,库周共养鸭43万只,共产成鱼227.9吨.其中1987年鱼产量56.58吨,亩产74.5公斤,1988年鱼产量78.9吨(至8月),亩产103.8公斤,每只鸭年均可增产鱼1.09公斤,鸭粪养鱼系数为8.3.渔业投资19万元,产值52万余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市稻田养鱼发展迅速,已由1989年的5亩发展到1996年的5.5万亩,1997年计划实现6万亩。稻田养鱼的迅速发展,每年需要相当数量的大规格鱼种,特别是鲤鱼种,由于大规格鱼种的不足,目前已经影响到稻田养鱼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站于1996年开展了利用稻田培育大规格鲤鱼种的试验,不仅获得稻鱼双增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而且还为200亩养鱼稻田提供了鱼种,促进了稻田养成鱼的发展。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磁县渔业自1985年以来发展较快,产量连年突破千吨大关,成为省、地重点产鱼区之一,他们的成功经验是: 1.综合利用水库资源优势,于1985年开始进行网箱养鱼试验并初步获得成功。从养殖单一品种(鲢鱼)几个箱,发展到1989年网养鲢、鲤、罗非、草鱼共241箱,计10.03亩,总产29196.5kg,产值255.4万元。此外,还大面积推广了网箱培育大规格鱼种、人工投饵、成鱼养殖、沉箱越冬等系列技术,使网养鲤成鱼平均亩产突破7万kg,亩纯效益10万余  相似文献   

19.
长江以南11座大中型水库渔业增养殖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长江以南11座大中型水库渔业增养殖现状,其中包括大库放养,自然增殖,凶猛鱼类及网箱养鱼四个方面。初步分析了该地区水库渔业增养殖的对象与产量水平特点,增养殖发展趋势与对对策是稳定地提高大库产量,合理开发增殖鱼类,适度利用凶猛鱼类,大力扶持库湾精养及网箱养鱼。  相似文献   

20.
网箱养鲤配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1988年作者在大泽山水库进行了从鱼苗到成鱼的全系列养殖体系的研究,认为网箱养鲤的养殖品种选用建鲤较好,生产流程采用从无锡运进早繁鱼苗进行池塘强化培育成大规格夏花。入网箱后再投喂配合饲料强化培育,当年培育成54克以上鲤鱼种,经越冬后次年可养成商品鱼.1986—1988年鱼种网箱面积196、224、361.6平方米,单产为56.7、33.3、42.5公斤/平方米,1988年成鱼箱325平方米,单产89.12公斤/平方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