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粒制作香菇木耳菌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所一直推广玉米粒制作香菇、木耳菌种。玉米粒菌种质量好,原料易取,操作简便,转接效率高。一瓶玉米粒菌种有600~650粒玉米,可接120~130袋香菇栽培袋,为常规木屑种接种袋数的4~5倍。用玉米粒菌种,菌丝体洁白、粗壮,用于栽培香菇、木耳,具有发菌快、菌丝壮、污染少、出菇早、产量高等优点。近几年我市已普及推广玉米粒菌种栽培香菇、木耳。现将玉米粒菌种制作技术介绍如下: 1 玉米选择与处理 玉米要选无霉变、无虫蛀、无破碎、颗粒大小均匀、干燥的,以利于提高菌种质量。将经筛选的玉米用清水浸泡40~50小时(依气温高低而定,中间换水2次),使玉米浸透至内无夹白心,再用自来水冲洗3~4次,捞出放在水泥地上稍沥干水后备用。 2 菌种制作 2.1 基质配方 以玉米粒量为基数。香菇配方添加石膏、石灰、过磷酸钙各1%,多菌灵2‰。木耳配方添加  相似文献   

2.
宋元克 《食用菌》2008,(4):10-10
在夏季早秋栽培食用菌往往出现播种后菌种不萌发,玉米粒菌种的菌粒上出现绿霉等现象。甚至连续失败多次,给栽培者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3.
玉米粒培养菌种的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民杰 《食用菌》2005,27(5):24-25
玉米粒菌种广泛应用于食用菌的菌种生产中,具有原料易取,菌丝生长快,转接率高等优点,但也存在水分难以控制,易老化变硬,不耐贮存,后期污染率高等弱点。在对一些菇种的引种驯化中发现,常规的玉米粒培养基对某些菌菇种并不适应。表现出菌丝不易萌发,长势弱。为此,有待于对玉米粒菌种的配方加以筛选改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选用玉米碎粒制作菌种,原料易取,价格低,操作简便,时间短.用玉米碎粒制作凤尾菇和平菇菌种,具有菌丝生长快,菌丝体洁白,粗壮及转接成活率高等优点.经过两年的试验探索和大批量生产实践,摸索出一套较为理想的制种方法.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 玉米粒的选择 选用无霉变、无虫蛀,已晒干的玉米粒,最好是上年收获的玉米粒.  相似文献   

5.
用玉米粒制作的伞菇菌种,具有发菌速度快、质量好、出菇生物转换率高等优点。现简介如下: 1.备料先将玉米粒用清水洗净,浸泡8小时换一次干净水,再浸泡8小时,使其充分吸收水份。将泡好的玉米粒放在锅内煮沸40分钟,捞出摊在塑料布上风干或用电风扇吹干玉米粒表面水份,使含水量为33—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我国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用玉米粒制种具有原料来源方便、成本低、营养丰富、菌丝粗壮及菌种萌发力强等优点(特别是制平菇菌种),很适合在玉米产区推广。现将制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玉米粒因其营养较丰富、易得,制作的菌种具有菌丝萌发早,吃料快,抗衰老力增强,产量高等优点。一般是采用单一的浸泡法或煮熟法,因其用的石灰水等浸泡、水煮时间掌握不当及所用的药品残留对菌丝生长有不良影响。笔者经多次实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 1 玉米粒浸泡和水煮 选无霉变、颗粒饱满的玉米粒.先用清水浸泡10~12小时,捞去漂浮的玉米粒,然后再水煮3~4小时,勤搅拌,并补水,至玉米粒无白心为宜。 2 装袋(瓶)灭菌 将沥水的玉米粒加玉米干重10%  相似文献   

8.
玉米粒平菇菌种,具有菌丝萌发早、吃料快、产量高等优点。但一般是以煮熟法制种,手续繁琐,耗能源,且常因水分掌握不当导致污染率高。为此笔者从1990年开始改玉米粒煮熟法为浸泡法制种,获得了满意效果,生产的20000多瓶菌种,成功率达98%以上,质量与煮熟法一样,且抗衰老力增强。现将该法介绍如下: 1 选料浸泡 选无霉变的玉米粒,先用清水浸泡(切勿用石灰水直接浸泡),把漂浮的玉米粒除掉,10小时后捞起改用0.5%的石灰水浸泡,以后每隔20小时换一次0.5%的石灰水。浸泡时间夏季50小时,冬季70小时,以玉米粒吃足水分为宜,捞放筐里用清水冲洗一遍,待无水下滴时即可拌料。 2 拌料装瓶灭菌 将过滤后的玉米粒置水泥地上,先拌入1%石灰粉、1%石膏粉,再加入适量细木屑或细米糠调节湿度,拌匀后装瓶,高压灭菌2小时或常压灭菌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玉米粒菌种制法,是先用水浸泡,然后沸水煮。水煮耗费能源,且很难把握水煮程度。本人在食用菌制种中发现,可直接用浸泡法处理玉米粒,既节省能源,也减少了技术难度。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用玉米粒制作食用菌菌种,使用接种后菌丝萌发力强,吃料快,粗壮浓密,长势旺,且接种用量少,操作方便.但在菌种制作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以下情况:浸泡的玉米粒须经烧煮熟化,如烧煮时间掌握不当,水分控制不好,偏干时培养基灭菌不易彻底,接种后菌丝稀疏,且易招致杂菌污染;烧煮时间过长,含水量偏高,菌丝生长后期,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培养基易出水或液化,严重影响菌种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表明玉米粒培养基是猴头菇菌种制作的适宜培养基 ,猴头菇玉米粒培养基的最适pH4 1- 5 1;过磷酸钙有利于猴头菇的高产 ;棉籽壳与木屑搭配的最佳高产配方为棉籽壳 70 % ,杂木屑 17% ,油菜饼 10 % ,过磷酸钙 3% ,含水量 6 5 %。  相似文献   

12.
用玉米粒生料制取平菇菌种,方法简单,节约资金,繁殖快。制作方法是。 1.选料:选择干燥、干净无杂质、无霉病的当年玉米粒。 2.玉米粒处理:将选好的玉米粒放入盛有深红色高锰酸钾水的溶器内,药液浸没玉米粒2厘米为宜。泡48小时,然后将原液种放入锅内煮至开花(40分钟),水少加开水。捞出用开水冲后,随即放进无菌室拌入0.3%多菌灵,4%石灰粉,含水量达65%开始装瓶。 3.装瓶:培养料不可装得过紧实,装至瓶  相似文献   

13.
用玉米粒制菌种通常是把玉米粒煮熟煮透后,捞出并晾至表皮无水再装瓶或袋,这种方法费工费时并且污染率极高.我们改进的方法是:将煮好的玉米粒捞出立即放在大盆内,取石灰和石膏各1.5%,加入少量玉米芯粉或棉子皮拌匀.玉米芯粉或棉子皮的用量以正好把料中多余水分吸收完为宜.拌匀后装瓶、袋,常规灭菌、接种、培养.因为煮好的玉米粒暴露空间的时  相似文献   

14.
以生产上常用的棉籽壳、木屑、玉米粒、麦粒、木条为原料制作平菇栽培种,比较发菌速度、菌丝形态、菌丝活力及接种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麦粒种发菌速度快,菌丝健壮,菌丝外观形态及扫描电镜1 000倍下的微观形态均优于其他菌种;玉米粒菌种次之;木条种发菌速度较慢,菌丝较细,但接种效率高,用种量少,所接菌袋16天即可长满。  相似文献   

15.
以麦粒制种在食用菌生产中收效良好,已被国内外所证实,并日益推广。但因小麦的产区狭窄,价格较高,对更广泛的发展凤尾菇等食用菌生产有所影响。本试验以小麦粒、玉米粒、玉米渣、高粱粒及锯木屑为制种材料,进行箱栽试验,结果表明,上述几种谷粒菌种的生产性状相仿,并都好于锯木屑菌种,说明以谷代麦制做凤尾菇菌种也是可行的。一、材料与方法 1.培养基的配制①小麦粒加2.5%碳酸钙;②玉米粒加2.5%碳酸钙;③玉米渣加2.5%碳酸钙;④高粱粒加2.5%碳酸钙;  相似文献   

16.
去年夏季我们采用整玉米粒制作了小批量黑木耳菌种,于9月份接于黑木耳一代料培养基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选择干燥、无霉变、无虫蛀的玉米粒,用34~36℃的水浸泡36~40小时,捞出后用清洁的水冲洗一遍,沥去多余水分,拌入1%石膏粉和0.5%石灰粉,装瓶,灭菌。  相似文献   

17.
通常制作食用菌母种培养基是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简称PDA。但琼脂价格较昂贵,购买也较困难,且凤尾菇、平菇菌丝体在普通培养基上经几次转管后,菌丝生长较稀少、细弱。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碎玉米粒培养基的研究。一、材料与方法 (一)菌种来源:凤  相似文献   

18.
李发才 《食用菌》1993,15(5):14-14
我县位于大巴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资源丰富,对于发展食用菌得天独厚。我县自1987年以来,木屑代料栽培香菇发展很快,成功者居多,但失败者亦有之。笔者于1989~1991年连续三年,对袋栽香菇的栽培袋接种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简报如下:(一)菌种制作①玉米粒母种:配方为玉米粒加0.1%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此配方对香菇菌丝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笔者试用碎玉米作多种菇、耳的培养基,结果表明,无论是母种或原种,菌丝生长旺盛、粗壮,转接效率高,且制作简便,成本低。本文主要报道碎玉米培养基保存菌种的试验简况。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菌种:平菇、凤尾菇、香菇7402、银耳、双孢蘑菇、金针菇、黑木耳、草菇、红灵芝。 (二)培养基制备:将新鲜玉米粒碾碎,  相似文献   

20.
木屑玉米粒制黑木耳原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玉米粒培养基制黑木耳原种,方法简便,发菌快,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黑木耳原种,但其菌丝细弱,易老化。为克服这一不足,笔者采用木屑与玉米粒混合培养基制黑木耳原种,效果比较理想。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材料菌种为丹林1号黑木耳,是本所选育。培养基配方设三个处理:A.玉米粒70%,阔叶木屑25%,麸皮4.4%,石膏0.6%;B.玉米粒99.5%,石膏0.5%;C.对照,常规木屑培养基。(二)方法步骤将籽粒饱满、无霉变的玉米粒,用40℃温水浸泡24小时再煮至种皮不破为准,捞起摊开,冷却到25℃以下时,加0.35%的石膏拌匀,同时将木屑、麦麸与剩下的0.25%石膏拌匀,加清水调含水量至60%,再将这两部分混匀后装瓶,处理B 的玉米粒处理方法同A;处理C按常规配制。三种培养基分别装于同一规格的酒瓶中,装料高15cm,于1.5kg/cm~2下灭菌1小时,接种后置26℃下培养,观察菌丝生长情况,满瓶后分别挑取长满菌丝的玉米粒接于PDA 琼脂平板中央,置26℃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