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水稻抛植苗原床泥质露天育秧法的设计与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抛植苗原育秧法(营养土法)带有明显的北方寒带旱地技术特点,操作繁琐,技术性强,用工投资较多,在我国中部及其南方广大地区应用存在诸多技术缺陷和问题。原床泥质露天育秧法新育秧法(简称泥质法)以传统合式育秧为技术平台,强调选择原育秧田作苗床,改营养土为泥浆作育苗基质,变旱育为水旱兼管,改薄膜覆盖为露天育苗:按本田生产计算,泥质法育秧每667秆秧床只需0.95个工,首次投资27.70元,比营养土法育秧省工65.5%,首次投资节约56.53%,并且秧苗素质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机械抛秧是将水稻塑盘育秧与机械抛秧结合于一体,改人工抛秧为机械抛秧,以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1996年,江苏省进行了多点试验示范,对水稻机抛秧的主要优势、生育特点和关键技术作了初步总结与探讨,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机抛秧的主要优势1.快速、均匀水稻抛秧实行机械抛秧,其工效大大提高。据调查,每台抛秧机日抛5~7hm2,人均田抛秧0.7hm2左右,比人工抛秧的工效高1倍左右,比常规手插工效高16倍左右,比插秧机插也快3~4倍。如锡山港下镇陈市农场,首次应用机械抛秧,全场20hm2水稻,4天全部抛完,栽插结束时间比往年提早5…  相似文献   

3.
杂交稻少免耕中、大苗抛秧栽培,是一项新的简化栽培技术,其要点是:采用常规育秧方式培育多蘖中大苗,改干耕为干旋,改手插为抛秧。抛秧工效比大苗手插提高近1倍,且减轻劳动强度,产量超过大苗手插。  相似文献   

4.
豫南“籼改粳”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豫南稻区"籼改粳"的基本情况和在理论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高温、稻瘟病和纹枯病、三代三化螟危害是豫南粳稻产量低、品质差的三大障碍因子,而播期早是产生障碍的根源,推迟粳稻播期是"籼改粳"的关键技术;豫南"籼稻-小麦"轮作存在制度缺陷,推迟粳稻播期可以得到修复,因秧龄过长而减产、机插秧以及抛秧难以利用等问题得到解决;增产提质、机械化、轻简化、规模化生产是"籼改粳"的必然选择;"东粳西移"是解决豫南粳稻品种利用的有效途径;机插秧、抛秧有利于实现粳稻推迟播种,而"泥质法"育秧解决了高温条件下育秧的问题,提高了机插秧、抛秧的秧苗素质;粳稻晚播稻瘟病、纹枯病和三化螟已不再是豫南"籼改粳"的毁灭性病虫害,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稻蓟马、稻曲病上升为主要病虫害;水稻两段栽培技术是根据水稻高产稳产生长发育规律,分别从群体、形态和机能构建三个方面进行栽培设计,按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进行定向培育的一种栽培方法,不仅高产稳产,而且减肥减药。  相似文献   

5.
不同育秧方式对杂交晚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以杂交晚稻金优207为供试品种,进行了旱地育秧、盘育抛秧、两段育秧和湿润育秧的田间栽培比较试验,对4种育秧方式下杂交晚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系统的苗情观察调查。结果表明:与湿润育秧比较,旱地育秧、盘育抛秧、两段育秧的秧苗素质好,根系发达白根多,干物质含量高;营养生长势旺盛,返青快,分蘖发生早而多,生育进程提早,全生育期缩短;综合经济性状好,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籽壮产量高。  相似文献   

6.
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综合分析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江苏2个县(市)调查数据分析了江苏省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集中育秧具有充分利用先进育秧技术、节约劳动力、便于管理、促进产业化发展等优势,并且生产成本明显降低。适度规模经营、流水线播种、硬盘旱管、发展抛秧稻等措施均有利于商品化集中育秧的发展。综合而言,"种粮大户+散户"模式是发展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最具潜力的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水稻抛秧技术是利用塑料软盘育秧,依靠秧苗根部带土重力进行抛栽的一项栽培新技术。平和县抛秧稻技术已引进试验、示范,推广3a5季,其具有省秧地,省工,省种,丰产早熟等优点,优势已被充分肯定和实践证明,也深受示范区粮农欢迎和接受,1998年,文峰镇黄井村67hm2抛秧...  相似文献   

8.
水稻塑盘育秧因其增产、节本、高效在各地广泛推广 ,但有些农民在应用中对营养土的配制、摆盘以及田管仍嫌烦琐 ,针对这些情况 ,我们提出用营养泥代替营养土 ,改播种时旱床为泥床 ,在播种环节改旱播为湿播 ,田间管理采用旱管方式来进一步简化育秧操作程序。这种技术一经试用很受农民欢迎 ,并被广泛应用于较大面积的商品化育秧。一、特点湿播旱管简化育秧技术的关键是播种环节是湿 ,播后管理是旱。与塑盘营养土旱育秧相比较 ,其优点有 :苗床选择简便、整做简单 ;播种程序少、省工 ;播种速度快 ;秧田管理方便。在我地商品化育秧中每667m2…  相似文献   

9.
2004年选用优质晚籼稻品种湘晚籼13号进行了大苗湿润育秧、软盘抛秧、旱育抛秧与大苗抛秧等4种育秧方式对其繁育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大苗抛秧育秧可提高繁育品种的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与结实率等产量性状指标,从而可提高其种子繁育产量,同时还可提早成熟期,防止晚稻寒露风危害.  相似文献   

10.
叶世青 《中国稻米》2011,17(4):74-75
对架膜软盘育秧与薄膜覆盖水田育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架膜软盘育秧比薄膜覆盖水田育秧每667 m2节约用工2个、节省成本26元、增产4.4%、增收151元。其技术要点是搭好塑料蓬架,分层次摆放软盘,并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进行播种育秧和抛秧移栽。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不同播种方式和灌溉方法研究了孔穴塑盘育秧实用技术,结果表明:1)土种分播每孔穴4~5粒芽谷,播后浸润沟灌,出苗穴率和成苗效率较高,土种混播或泥浆播种,虽较省工,但成苗率不如土种分播;播后淹灌或浇灌,易引起烂种烂芽,2)每盘播80g芽谷以下随播种量增中空穴减少,播种量超过每盘80g芽谷虽空穴减少,但秧苗素质下降,3)床土混土重0.5%的NPK营养剂有利于培育强壮秧苗,不添加NPK营养则秧苗较弱  相似文献   

12.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植株形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基质育秧和营养土育秧对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以台湾香稻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常规盘基质育秧、可降解盘基质育秧、不可降解盘基质育秧、常规盘营养土育秧、可降解盘营养土育秧、不可降解盘营养土育秧6种不同育秧方式,进行秧苗素质、植株形态和产量的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可降解盘基质育秧相对于其他育秧方式,秧苗生长速度快,茎基部肥大,叶片较长较宽,秧苗素质好;大田期表现为植株生长健壮,分蘖力强,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陈兰 《中国稻米》2017,(6):101-103
以中早39为试验材料,探讨了苗床不同培肥措施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添加复合肥进行床土培肥,不同育秧土类型处理的秧苗素质和产量有显著差异,采用本地黄泥土育秧,以12 g/盘(M4)底肥的处理秧苗素质最佳,产量高;采用本地田土育秧,以8 g/盘(N3)底肥的处理秧苗素质最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14.
以泥炭、蛭石和水稻土为原料混配成不同水稻育秧基质(CK,100%稻田土;T1,50%稻田土+50%泥炭;T2,50%稻田土+30%泥炭+20%蛭石;T3,25%稻田土+75%泥炭;T4,25%稻田土+50%泥炭+25%蛭石;T5,33.3%稻田土+33.3%泥炭+33.3%蛭石),研究不同基质的理化性状及其对水稻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和毯秧质量的影响,筛选适合广东本地化的育秧基质。结果表明,与CK相比,混配基质容重显著降低34.16%~57.25%,总孔隙度提高9.99%~15.82%,通气孔隙和持水孔隙明显改善;除T3外,混配基质均具有壮秧作用,以T4效果最好,株高、百株地上部干物质量、根系盘结力分别比CK提高了24.49%、31.79%和26.11%,T5次之;秧苗素质以T4、T5最好,成秧率、壮苗指数分别比CK显著提高了16.63%~17.91%和30.00%~36.57%,毯秧质量减轻了20.52%~22.43%;栽插质量以T4、T5最好,丛苗数是CK的1.31~1.34倍,漏秧率、漂秧率和伤秧率分别比CK降低了3.48%~3.97%、2.28%~2.46%、1.93%~2.69%。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T4和T5为较佳的育秧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15.
从合肥地区土壤特性以及水稻科研育种育秧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传统水耕育秧方式改为旱耕湿润育秧方式。介绍了科研水稻育种中旱耕湿润育秧技术要点,并总结了该技术的优点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以食用菌菌渣作水稻育秧基质,开展了水稻菌渣基质育秧、专用育秧基质育秧以及菜园土育秧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材料作育秧基质各有优缺点。用食用菌菌渣作育秧基质能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和机插质量,且育秧成本适中,并提出了食用菌菌渣作水稻机插育秧基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以岗优188和南粳9108为材料,研究了泥质法露天育秧、营养土露天育秧和营养土工厂育秧3种育秧方式对秧苗素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秧方式对供试品种的大田生育期并无明显影响;泥质法露天育秧所育秧苗茎基宽最高,但秧苗叶面积最小,营养土工厂育秧所育秧苗的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明显高于泥质法露天育秧;泥质法露天育秧所育秧苗根数最多,但根鲜质量和根干质量以营养土露天育秧最高;产量方面,2个供试品种均以泥质法露天育秧最高,其次是营养土露天育秧,营养土工厂育秧最低,泥质法露天育秧产量较高的原因在于其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以超级杂交稻培杂泰丰和华优86为材料,在旱育秧和湿润育秧条件下,研究了专用壮秧剂对超级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壮秧剂可显著提高超级杂交稻旱育秧的成秧率和出叶速度;不论是湿润育秧还是旱育秧,壮秧剂对秧苗均具有显著的矮化作用,并可显著增加秧苗的茎基宽、单位高度干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壮秧剂还可明显提高旱育秧秧苗的抗逆能力,秧苗叶片的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育苗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水稻育苗土日益贫乏,黑土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研制了新型水稻育秧基质替代传统土壤基质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基质育苗能培育壮苗,提高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水稻育苗取土难问题和保护有限的黑土资源,是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欣荣优6307为供试材料,采用大棚地热旱育秧和常规大田竹拱盖膜旱育秧两种育秧方式,设置4个不同播期进行育秧试验,研究了播期和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月15日采用大棚地热育秧,秧苗素质较好,产量高,且较竹拱盖膜育秧提早5 d收获。本研究结果可为水稻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