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研究紫苏遗传多样性,后续选育紫苏新品种,本研究运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通过使用21对SRAP引物对100份紫苏种质资源进行SRAP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00份紫苏样品,紫苏种质遗传多样性单群体观察等位基因(Na)为1.976 6,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685 9,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388 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67 6,表明紫苏种质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紫苏种质遗传多样性多群体观察等位基因(Na)为2.5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980,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495,Shannon信息指数(I)为0.711。组间显著性为0.03,差异性较大,说明各群体之间遗传差异性大;组内差异不显著,说明组内群体遗传纯合度高。试验结果为紫苏种质资源的精准评价、核心种质的构建和紫苏品种的选育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不同品种紫苏形态、生理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选育品种紫苏、左家优良品种紫苏和白苏的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选育品种紫苏的农艺性状、生理指标都比左家品种紫苏和白苏有显著的差异.选育品种紫苏的株高、分枝数、花序数都高于左家紫苏和白苏;选育品种紫苏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粗脂肪含量也都高于左家紫苏和白苏,但游离脯氨酸含量低于左家紫苏和白苏.3个品种中选育品种紫苏为较晚成熟品种,左家紫苏为中熟品种,白苏为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3.
《种子》2018,(10)
以22个紫苏资源为供试材料,测定了紫苏资源发芽期间的根长、苗长、根鲜重、苗鲜重、千粒重和发芽率6个主要性状指标,并计算根鲜重/苗鲜重和根长/苗长的数值,采用相关性和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法进行数值的分析,综合评价22份紫苏资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22份紫苏资源的萌发特性存在显著性差异;萌发期各个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发芽率与根长、苗长、根鲜重、千粒重和根鲜重/苗鲜重显著正相关,与苗重极显著负相关。通过隶属函数平均值对22份紫苏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依次为:HZ 44SU-9SU-5SU-8HZ 8HZ 47HZ 27HZ 71HZ 46HZ 29HZ 23HZ 24HZ 49SU-6HZ 48HZ 34和HZ 33HZ 53HZ 32HZ 30HZ 54HZ 26,为下一步进行紫苏杂交育种、诱变材料选择等相关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在4℃冰箱中低温贮藏了5年的5个紫苏变种的14份种子为材料,探讨了遗传和环境因子对紫苏种子活力的影响,并筛选了评判紫苏种子劣变程度的指标.结果表明:1)紫苏种子活力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白苏变种和耳齿紫苏变种的耐贮性较好,野生紫苏变种和紫苏变种的次之,回回苏变种的耐贮性较差;2)紫苏种子最适宜的保存条件为低温、干燥、密闭环境;3)千粒重、电导率、丙二醛含量、CAT活性可作为衡量紫苏种子劣变程度的指标.本研究可为紫苏的种质资源保存和遗传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陕西省紫苏产区有效地开展紫苏选育工作,对10 个紫苏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探讨不同来源品种在陕西紫苏产区的性状差异。结果表明,绛县紫苏、吉苏1 号和吉苏2 号为早熟品种,株高、分枝位、茎节数、总穗数、生育期等性状低于晚熟品种,早熟品种的产量和千粒重也低于晚熟品种。研究结果对陕西紫苏种质资源收集、评鉴及品种选育、种质创新具有指导意义,为紫苏选育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5):1665-1673
为筛选适合贵州地区种植的紫苏抗旱品种,本研究测定贵州本地的5个紫苏品种在不同的干旱胁迫处理下的生理指标,通过隶属函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5个紫苏品种的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直径和株高都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指标变化:M311和M46表现为不断增加,M39和M84为先增后减,M99为先小幅度减少后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指标变化:M99和M46表现为不断增加,M311、M39和M84为先增后减;游离脯氨酸含量指标变化:M46呈现为不断增加的趋势,其余品种为先增后减;SOD活性指标变化:M39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其余品种为先升后降;POD活性指标变化:M99表现为先升后降再升,M39为不断升高,其余品种先升后降;丙二醛含量指标变化:M39表现为先减后增,其余品种先增后减。通过隶属函数评价发现,5个贵州本地紫苏品种的耐旱性能从高到低排序为M39M46M311M99M84。本试验通过探究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种紫苏生理特性的影响,筛选出5个品种中最适合贵州地区种植的抗旱品种为M39,对贵州进一步选育高抗旱紫苏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种子》2021,(8)
以90份紫苏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其种子颜色、株高、分枝数等17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2个描述性状的分布频率中,其种子颜色频率为塔灰色栗色灰白色褐色白色和深褐色;子叶大小以大叶为主。数量性状变异分析发现,90份紫苏资源数量性状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资源5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19%~28.66%。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可将90份试验材料分为三大类群。第Ⅰ类有54份,代表资源有HZ 3-1和HZ 5,属于晚熟型;第Ⅱ类有28份,代表资源有Z 9和Z 2早,属于早熟型;第Ⅲ类有8份,代表资源有HZ 57和丰香2号,属于中熟型。经主成分分析发现,株高、分枝数、种子颜色、株型等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69.792%。90份紫苏资源各数量性状间差异较大,其数量性状存在明显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为更有效的对紫苏选育品系进行评价,本研究对15份紫苏材料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关联性分析、回归分析,评估几个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单产为应变量,以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穗数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这3个因素对单产的贡献度分别为0.158、0.547、0.095.研究结果对贵州紫苏种质资源收集、评鉴及品种选育、创新具有指导意义,为紫苏选育研究提供有效基础.  相似文献   

9.
紫苏是唇形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缅甸,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国,是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深受欢迎的保健蔬菜。烟台青叶紫苏农园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了优质青叶紫苏品种,一年四季产紫苏正品叶2~2.5亿枚.冷藏加工后出口日本,并将紫苏叶深加工,开发出紫苏茶、紫苏叶加佐料腌制品、干紫苏叶调味剂等产品,建成了国内最大的青叶紫苏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紫苏资源鉴选中产量构成因素的问题,对贵州地区收集的50份紫苏种质资源材料进行2年2点种植,并对农艺学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农艺学性状指标均有较大的变异,变异系数最大是单株总穗数,其次是单株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株高、单株总穗数及千粒重是影响紫苏产量的重要因素。以株高、单株总穗数及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建立回归方程,发现3个因素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度分别为0.037、0.069、5.598 g。结果表明,紫苏高产育种研究应主要考虑株高、单株总穗数、千粒重指标。该研究结果将为贵州紫苏种质资源的鉴选评价,以及紫苏材料创新及品种选育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研究灵芝群体交配基因型,并与酯酶同工酶试验相比较,探讨它们在群体亲缘关系分析上的异同点。采用OWE-SOJ技术对24个灵芝菌株的单孢分离菌株进行标准交配型鉴定,及群体间交配基因型的测定,并结合酯酶同工酶试验对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鉴定出7大类交配基因型,并发现A因子含有4个等位基因,B因子含有4个等位基因,及一个特殊的A混合基因,四类交配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分离。酯酶同工酶试验检测出了28条不同酯酶酶谱带,在相似系数为0.73214时,样品被分为9大类。比较交配基因型分析与酯酶同工酶试验结果,发现两者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交配基因型测定可以作为分析菌株间差异和鉴定品种的一种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2.
棉属九个同核异质系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棉属中九个同核异质系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发育时期)脂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异质系在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上均表现出特异酶带。由于不同特异酶带代表了特定细胞质,作者提出了对这几种胞质进行分类、鉴定的可能方案,并对核质关系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12种黑稻主要栽培种酯酶同工酶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锐 《种子》2005,24(5):26-28
对我国12种黑稻主要栽培种进行了酯酶同工酶谱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酯酶同工酶条带数在5~15之间,其中黑优粘和云黑酶谱条带数多达15条,黑粳R最少,为5条,a1和a3为12个品种的共有谱带.通过酯酶同工酶谱相似度指数分析,黑优粘与黑丰糯、乌贡1号相似度指数大于0.75,说明这3个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近,泰稻2号与汉中黑糯、河大114、黑糯567、黑帅相似度指数大于0.86,表明这5个品种间亲缘关系很近.同时发现黑稻酯酶同工酶存在着器官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西瓜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京欣一号西瓜的亲本及杂种一代的几种同工酶系统及可溶性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过氧化物酶、酯酶和可溶性蛋白随发育阶段或营养状况的改变而改变;而在相同萌发时期,过氧物酶工酶、酯酶同工酶、过氧化氢酶同工酶和淀粉酶同工酶在亲本及杂种间未见差异,杂种的可溶性蛋白图谱表现与母本相同,而与父本有差异。此外,对6个品种的西瓜、非洲西瓜和瓠瓜的分析结果表明,非洲西瓜和瓠瓜的过氧化物酶酶谱、酯酶  相似文献   

15.
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酯酶同工酶酶谱与RAPD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通过酯酶同工酶技术及RAPD-PCR技术,对实验室保存的15株球孢白僵菌,从蛋白水平与分子水平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酯酶同工酶酶谱所显示的菌株间的相似性范围在0.125~1.000,而应用RAPD技术所得到的菌株间的相似性范围在0.4848~0.8848,酯酶同工酶酶谱所表现出的遗传差异性要大于RAPD谱带的差异性。可见球孢白僵菌种间存在着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粱芽期酯酶同工酶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1-1984年间进行了以中国高粱为主的幼芽期酯酶同工酶研究。供试材料包括中国高粱品种928份,另有一些国外和野生高粱材料,共计949份样品。电泳分析结果表明:高粱幼芽期酯酶同工酶是遗传稳定的特性。中国高粱的酶谱带一般为9-14条,最多19条,最少4条。可划为 E_1至 E_9九个谱带区,其中 E_4是主酶带区,E_6、E_7是次主酶带区。这些酶谱带可分为七大类、17个类型,其中以Ⅱ-2、Ⅱ-3、Ⅱ-4三个类型最为普遍,占928份中的81.9%,是中国高粱的主体类型。但品种间的谱带变异也很丰富,非洲、印度高粱所表现的谱带类型,中国高粱基本上都有。与供试的野生高粱相比,二者之间相似处多于不同处,特别是与帚枝高粱更为接近。看来 E_4区是蜀黍属共同的主酶带区。至于中国高粱与外国高粱以及野生高粱的亲缘关系,尚需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不同来源茶树菇的亲缘关系并筛选适合工厂化生产综合农艺性状较优菌株,以18株(4株野生菌株、7株栽培菌株、5株经钴60辐照诱变菌株和2株搭载神州十号的航天飞船诱变菌株)茶树菇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分子标记ISSR、拮抗和同工酶技术进行菌株分型和亲缘关系分析;通过分析菌盖厚度和直径、菌柄长度和直径、生育期、产量,对18...  相似文献   

18.
玉米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与杂种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10个玉米自交系以及由它们组成的45个杂交种为材料,进行酶谱分析与单株粒重的测定。结果发现,玉米杂种 F_1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Px_4和酯酶同工酶 E_3的酶谱完全决定于其双亲。双亲酶谱相同,F_1与双亲一样;双亲酶谱不同,F_1出现双亲的互补酶谱。这两种酶的酶谱有差别的双亲杂交,能够产生高产的组合;这两种酶的酶谱没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9.
高粱空间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6年利用我国第17颗返回式卫星对高粱唐恢28恢复系种子进行搭载处理后,对其变异后代进行了田间鉴定和同工酶及RAPD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SP1代获得一个特大穗型突变体(MTR28),其后代性状分离广泛,变异类型丰富,从中获得了遗传性状稳定且具有不同特点的高产、抗病优良变异选系;(2)优良变异选系组配的杂交种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可应用于生产上组配高产、抗病杂交种;(3)空间诱变后代性状稳定时间比常规杂交后代稳定快2—4个世代,可缩短育种进程;(4)变异选系在酯酶同工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酶带种类及酶活性上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5)RAPD分析结果显示,空间诱变选系在基因组水平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对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杂种F1、C_0Ⅰ、C_1Ⅰ、C_0Ⅱ和C_1Ⅱ7种材料进行了同工酶和RAPD的分析,旨在通过分子标记方法探讨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育期,EST同工酶酶谱具有较高的多态性,酶谱差异较大,在分蘖期杂种的EST酶谱偏向母本加拿大披碱草,根据该生育时期的酶谱特征可以鉴定杂种后代的的真实性,其他生育时期,EST酶带偏向父本老芒麦,而且没有明显的差异.SOD酶谱的差异只是体现在表达量的多少上,并没有出现特异性的条带.RAPD分析表明,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的遗传一致度为0.72,遗传距离为0.328 5,在7种材料中亲缘关系最远;杂种后代与母本加拿大披碱草的遗传距离较近,而与父本老芒麦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因此用RAPD分析材料的遗传关系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