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原油管道低输量运行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塘湖 《油气储运》1994,13(6):13-15
原油管道一般按油田高产期外输设计的,在油田开采的初期和末期,原油管道必然出现不满输现象,由于油田自然老化,原油外输量减少,油田自炼油增加;设计时对油田产量估计过高,导致管径设计过大等原因,使我国多数管道出现低输量情况,提出了实际输量稍高于允许最低输量叫低输量,实际输量低于允许最低输量叫超低输量等界定指标,我国盛产高粘易凝原油,低输量运行既不经济又很不安全。国外的办法一般是掺稀油输送或加药改性,延长  相似文献   

2.
于金广 《油气储运》2013,32(2):157-161
为了解决鲁皖成品油管道无法单纯依靠末站进行全部混油回掺处理的问题,根据管道混油的运行规律,以及对增设混油设施站场选择、运行方式、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综合分析,通过对建设蒸馏装置、混油外输等方式进行经济对比,提出了在管道末段中间站增加混油处理设施的方法.应用结果表明:通过增加中间站混油处理设施,管道混油增量较少,混油回掺量增大,提高了成品油管道混油回掺处理的能力及灵活性,更有利于管道的优化运行,且5~7年后即可收回投资.  相似文献   

3.
虞坚中  高建厂 《油气储运》1994,13(5):1-4,20
新疆东部火烧山-北三台输油管道是我国西部一条高粘易凝原油输送管道,自投产以来一直处在超低输量下运行,1992年的输油量只有40万t(设计最小输量68.3万t/a)。由于输油量低,制约了原油外运,直接影响火烧山油田的生产,为了保证输油量,需要改变原低温流变性,针对火烧山原油特性,新疆石油局与浙江大学共同研制出EP源油流动性改进剂。通过室内试验及现场不同温度,不同加剂量的工业试验,对原油的主要物性进行  相似文献   

4.
苏丹六区块生产的高粘度原油需输送至730 km之外的喀土穆炼厂进行处理,为了确保长输管道安全运行并满足油田生产外输量大幅增加的需求,根据原油性质和生产实际,应用使稠油烃类发生分解、异构化、芳构化、氢转移、叠合、烃化等多种反应的裂解法降粘工艺,使稠油降粘起到良好效果.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项降粘技术能够明显改变高粘度原油的流动性,增强管道的原油输送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稠油降粘技术.  相似文献   

5.
付永杰 《油气储运》2013,(10):1058-1062
成品油管道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混油难以全部回掺处理.混油拖尾、油源油品质量潜力、管输油品品种变化、清管操作及油品质量标准等因素均会对混油量和混油处理工作产生影响.基于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结果,华北成品油管网逐步在管输运行管理环节采取限定最小顺序批量、合理安排输油顺序、调整油品流向及控制注入油品质量等措施;在站场工艺环节,进行注入及下载切换流程改造、增加中间站混油回掺设施等技术改造.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上述措施可有效控制批次混油量,增加管网混油回掺处理能力及灵活性,实现混油全部回掺处理.针对管道设计阶段,提出增加末站混油罐容、合理设置结点站连通流程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成品油管道油顶水投产的混液规律,减少投产过程造成的混液,采用OLGA软件,建立了云南某成品油管道油顶水投产数值模型,模拟了多种油顶水投产工况下的混液量,并分析了流量、停输时间、停输时混液头位置对混液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量对混液量影响最大,增大流量可有效减少混液量;停输时间对混液量的影响存在临界值,当停输时间超过临界值时,混液量不再增加;停输时混液头位置的影响规律主要由混液段所处地形决定。研究成果可为成品油管道中间站、末站油水混液储备罐的建设规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成品油长输管道的混油下载与切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正常运行条件下影响成品油长输管道混油发展、分布及混油量的因素,总结了顺序输送成品油管道的生产运行数据。以混油回掺处理为基础,提出了综合利用成品油长输管道油品资源和沿线站场下载油品的质量潜力,减少管道干线终点混油量的混油下载与切割处理方法,例如沿线站场适当下载干线混油尾,支线分输干线混油,沿线站场下载部分混油,将末站混油细分为不同浓度比例的混油段等。该方法应用于西南成品油管道的混油切割处理,取得了显著效果,可有效减轻管道全线的混油处理压力。  相似文献   

8.
在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过程中,相邻批次油品间不可避免会产生混油。目前接收站对混油段的接收常采用固定体积分数三段式切割法,切割体积分数较为保守,造成较大的混油切割量。在此充分利用管输油品质量潜力的稀释作用,提出动态体积分数判断两段式切割法。该方法利用混油接收站场的体积分数分布曲线、管输汽油与柴油间相互掺混的最大体积分数及接收罐可用罐容,计算出第一、第二判断体积分数,以此为满足两段式切割条件的判据,并回归混油体积分数分布曲线公式,从而求出掺入混油量最小的切割体积分数。该切割法实现了短距离成品油管道混油段的两段式切割,能够有效控制油品质量,减少混油切割量,可以适当降低混油处理费用,节省混油罐的建设与使用费用。  相似文献   

9.
风城超稠油掺柴油长距离输送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莉  王从乐  姚玉萍  熊小琴 《油气储运》2011,30(10):768-770,716
针对新疆风城超稠油长距离管道的输送难题,结合超稠油特性及下游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的加工工艺要求,对比分析了掺稀输送工艺常用稀释剂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风城超稠油掺柴油降粘输送方法。以风重010井与重59井原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变学法与瓶试法,同时依据相关测试标准,测试分析两种原油脱水前后的基本性质、流变特性与粘温特性,评价其掺柴油的脱水效果及其脱水前后掺柴油的降粘效果。结果表明:两种风城原油属于典型的超稠油,选用0#柴油作为稀释剂具有明显的安全经济优势;两种超稠油掺0#柴油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其表观粘度,而且有助于脱水;在0#柴油掺入体积分数为20%~25%、输油温度为80~90℃的条件下,两种超稠油掺混0#柴油处理后均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与可泵送性。  相似文献   

10.
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优化与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蒋仕章  蒲家宁 《油气储运》2002,21(10):22-27
在管道顺序输送成品油过程中,随着混油段的移动,管内输量必然会发生变化,某时刻管道的输量将由各站间供能(开泵方案),耗能(沿程阻力)以及高程决定,使用优化模型,研究了以寻求最大输量为目标的成品油管道运行优化问题,给出了计算实例,旨在获得运量多,混油少以及能耗低的经济效益,同时提高管输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河口稠油掺水降粘输送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由于胜利油田河口稠油粘度高、密度大,因此稠油的开采、输送和加工处理都比其它石蜡基原油困难得多.为了寻求更经济、有效、可靠的稠油输送方法,通过大量的室内环道试验和现场试验,研究分析了稠油掺水输送的技术条件及降粘效果,并通过优化得出了河口稠油的最佳输送工艺参数,表明了稠油掺水降粘输送是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稠油输送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小月  刘德俊  杨帆  马焱  王芙  高钊 《油气储运》2013,(12):1282-1284
以两站间密闭稠油掺0#柴油集输管道为研究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对管道总运行费用中的变量进行优化计算,讨论掺入不同比例0#柴油对管道运行费用的影响。稠油添加0#柴油后,管输摩阻损失降低,所需泵扬程及耗电量减少。当设定进、出站油温时,影响稠油管输费用的因素包括添加0#柴油原料费及泵的电费,而0#柴油原料费起决定性作用。以某混合稠油掺0#柴油管道为例,计算0#柴油不同掺混比例下的运行工况和费用,经对比分析,确定了经济输油方案。(表4,图1,参7)  相似文献   

13.
日东原油管道通过使用静态掺混装置实现了高黏油的在线掺混输送,并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数据和经验。介绍了日东原油管道的掺混工艺、输送油品的物性、掺混界面的移动对运行参数的影响及油品静置对启输的影响。以黏度异常事件为例,对比分析了事件前后管道流量、压力、黏度及水力坡降等重要参数和数据,最终确定高稠油掺入比和部分管段沉积的杂质颗粒黏团为两个关键影响因素。为确保管道的运行安全,避免再次发生黏度异常事件,建议结合生产实际情况,以取样数据为依据,严格控制掺混比例和黏度等运行参数,明确清管频次,进一步优化管道生产运行。研究成果可为管道安全输送掺混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黄启玉  苗青  杨占品  范全宝 《油气储运》2002,21(1):32-33,36
系统研究了鲁宁管道所输胜利油,进口油按不同比例,不同温度混合时的粘度,提出了根据混合油粘度求混合油比例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首先测量不同比例,不同温度混合原油粘度,回归混合原油比例与混合原油粘度,温度的关系式,利用回归公式对混合油比例进行计算,为管道安全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库鄯管输原油粘度、密度逐年增大和重质油含量不断上升而导致管输设备效率降低、主泵机组工艺参数发生变化、输油成本增加和运行维护难度增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采取增加轻质油的掺入比或将稠油单独处理、添加GY-3降凝剂和增设中间加热站等相应措施,可有效改进原油物性,提高输油效率、降低输油成本.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10号轻柴油的油品物性和输送条件,比较分析了-10号轻柴油与-20号、-30号轻柴油在输送过程中摩阻和管道承压、流量、管输压力的变化量,提出了地处高寒区的格拉管道首次密闭输送-10号轻柴油的输送方案。针对管输压力、流量设定、工艺流程、控制方式、管道泄漏、进出站压力突升突降、输油设备故障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实践表明,格拉管道在每年的7、8月份地温最高时密闭输送-10号轻柴油是可行的,但对压力、流量、节流压力等主要技术参数和输送方案还需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7.
塔河超深层中质油对稠油降粘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业  敬加强  陈朝刚  代科敏 《油气储运》2012,31(7):504-506,511,94
针对塔河油田超深层油藏地质特点和原油性质,以TK1073、TH10227及TH12312井稠油和4种塔河稀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变学方法,测试分析原油的流变特性及粘温特性,评价不同塔河稠油分别掺入不同量的一厂DK4、一联、1#和2#混合油4种塔河稀油的降粘效果,探讨轻质油及混配中质油对塔河稠油降粘的适应性,以达到扩大稀油源、节约轻质油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TK1073与TH12312井稠油属超稠油,TH10227井稠油属特稠油,其生产与集输必须采取掺稀等降粘措施;一厂DK4轻质油、一联中质油及1#混合中质油对塔河稠油掺稀降粘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而2#混合中质油则相对较差。实际应用证实了室内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高荣春 《油气储运》1994,13(1):46-49
石油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油品调合方法有压缩空气、泵循环、机械搅抖和管道调合。着重论述了用泵循环和机械搅拌两种方法对多组分重油进行调合的特点,通过分析、对比,认为机械搅拌调合比较理想。该方法使罐液混合均匀,气体在液相中分散好,固体粒子在液相中均匀地悬浮,促进稀释、溶解、分散,强化传热,防止分层、沉淀及清洗。这种方法具有油品调合质量好、投资省、能耗低、操作简单、劳动强度轻及环境污染少等优点。提出了对不同粘  相似文献   

19.
混合原油粘度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萍 《油气储运》2007,26(10):22-24,34
高粘原油降粘通常采用稠油与轻质原油混合输送的方式。针对目前混合原油粘度的计算还没有普遍适用的粘度计算模型问题,通过参考各种文献,给出了常用的混合原油粘度计算式及其适用范围。以吐哈—南疆—北疆(重质油)混合原油为例,给出了粘度模型筛选过程,从而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颜建宝 《油气储运》2005,24(9):51-53
介绍了兰州石化公司302厂至兰州炼油厂的重油管道改输柴油的具体改建方案。通过水力计算,校核了离心泵的实际工作点。针对降低能耗、增大输量、气温影响和冬季停输再启动等技术问题,确定了改建后管道的合理运行方案,提出了保证管道安全运行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