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两熟种植模式一直是华北平原的主要种植模式,冬季作物以小麦为主,夏季则以玉米、大豆、棉花和薯类等作物为主。为研究不同夏播前茬作物对后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选用玉米(T1)、大豆(T2)、花生(T3)和甘薯(T4)四种夏播作物,在播种前和收获后检测田间土壤养分变化,以及后茬小麦的籽粒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大豆收获后,15~3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129.75%和43.93%,远高于其他前茬处理;花生收获后,15~3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与播前相比基本保持平衡;四种前茬处理下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显著增加。玉米前茬和花生前茬处理下,小麦产量和籽粒中氮、磷、钾的积累量显著高于大豆前茬和甘薯前茬处理,小麦产量比甘薯前茬处理分别提高38.15%和31.13%。花生前茬能够有效提高后茬小麦籽粒干基蛋白、湿面筋含量和籽粒容重,大豆前茬能够提高后茬小麦籽粒的干基淀粉含量,甘薯前茬能够提高后茬小麦的出粉率。总的来看,选择花生做前茬,在保持后茬小麦产量较高的同时,能够提高小麦籽粒的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2.
早熟大豆华春3号的特征特性及其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春3号是华南农业大学利用广西高蛋白春大豆品种桂早1号为母本、从巴西引进耐酸铝低磷大豆品种巴西8号(CONQUISTA)为父本有性杂交,采用混合摘荚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高蛋白早熟春大豆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07023),生育日数95 d,2005-2006年参加热带亚热带地区国家春大豆北部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172.83 kg/hm2,比对照浙春3号增产10.64%.主要适应在湖南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北部、广东北部和广西北部种植.  相似文献   

3.
以春玉米"金凯3号"为供试材料,2015年和2016年开展两年6个不同处理大田试验,设置平地全膜覆盖(WM)、平地半膜覆盖(HM)、隔沟覆膜垄播(MRM)、全膜双垄沟播(WRF)、垄沟秸秆覆盖(SM)和露地平播(CK)6个处理,测定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生长特性、收获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及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表明,覆盖集雨种植方式均能显著促进春玉米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较露地平作(CK),WRF和MRM处理玉米产量和WUE分别提高了4 561.34、4 126.31 kg/hm2和14.48、12.72 kg/(hm2·mm),以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方式增幅最显著。试验结果表明,WRF处理纯收益最高,达5 878.26元/hm2,WM处理次之,为4 599.18元/hm2,分别较CK处理增加5 113.3 1和3 834.23元/hm2,可显著提高投入产出比。全膜双垄沟播春玉米种植由于其良好耕作生产特性,是陇中旱塬春玉米高产、稳产的优势选择。  相似文献   

4.
水稻免耕旱直播高产机理及其配套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免耕早直播,集免耕与直播两项轻型栽培技术的优越性。它的特点是在春花作物(大麦、油菜、冬蔬菜)以及夏季作物春大豆、春玉米收获后,直接进行水稻播种,省去了直播稻播种前要进行的翻耕、耙田,挖沟做畦等工序,因而比一般水田直播更省工高效,深受农户欢迎。  相似文献   

5.
豫北地区(包括河南省北部的新乡、焦作、安阳、濮阳、鹤壁5市)是河南省花生主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3.5万hm2,其中80%的面积是夏播麦垄套种。麦垄套种花生,可以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地力、光、热、水资源。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80年代以来,豫北地区麦套花生面积迅猛发展,已成为该区花生发展的主体。因而总结夏播花生的套种方式及其栽培技术,对提高栽培水平、产量及效益具有重要意义。1套种方式1.1小麦大背垄套种花生用3km宽的两条腿楼播种小麦,实行二楼紧靠,搂与楼之间距离为1km,小麦成宽窄行种植,大行距3bern,小行距lbe…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不同播种期对吉林小粒大豆生育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3种不同生育期的小粒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种期处理,研究不同播种期对小粒大豆生育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小粒大豆生育进程延后,生育期表现缩短趋势,且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小粒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播期的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A1~A3播期间百粒重差异不显著,各品种产量均在A2(5月4日)播种期最高,东农690为2 448.6 kg·hm^-2,吉林小粒豆6号为2 606.9 kg·hm^-2,九芽豆1号为3 101.2 kg·hm^-2,播期间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播期与产量间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早播或迟播病粒率增加,完全粒率降低,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含量降低,推迟播期籽粒粗脂肪含量持续下降;小粒大豆播期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脂肪含量、总蛋脂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吉林地区小粒大豆适宜播期是5月4日左右,此期间播种有利于获得高产优质的小粒大豆。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试验,设置4∶2(四垄玉米两垄小麦)、3∶2(三垄玉米两垄小麦)、2∶2(两垄玉米两垄小麦)3种不同的玉米//小麦间作模式及玉米、小麦单作共5个处理,探讨不同玉米//小麦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水分利用率及种间竞争等方面的影响。两年试验表明,玉米//小麦间作模式与单作模式相比具有显著优势,间作处理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玉米//小麦间作系统中,小麦相对玉米的竞争力(Awm)均大于0。在小麦收获后,3种不同间作处理的玉米相对生长率(RGR)相比单作玉米提高显著。在作物耗水等方面,玉米//小麦的全生育期耗水量及水分利用率均高于单作。间作模式能显著增加玉米//小麦间作的子粒产量,其中2∶2处理组在产量表现等方面为最优。  相似文献   

8.
气象条件对广西春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莫新  朱国金 《大豆科学》1991,10(3):234-239
本文用1983—1985年广西春大豆区试播种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了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广西春大豆各生育阶段生育日数的关键气象因子:播种至出苗期为土壤温度;出苗至始花期为日平均气温和降水日数;始花至成熟期为日照时数;出苗至成熟期为降水日数。影响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为始花至成熟期的温度日较差、平均相对湿度和降水量。温度日较差和降水量对广西春大豆各生育阶段生育日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优质出口小花生高产生育规律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经过5年大田试验与培创高产田相结合,使鲁花12号、13号、青兰2号等优质小花生在较大面积上实现了6.0~6.75t/hm^2,明确了相应产量条件下生育规律,建立了一套以适时播种与最佳密度相结合、平衡施肥、加强叶部病害防治、“减量增次”缓控花生徒长为关键技术的优质小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0.
半干旱地区花生新品种引进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桂英  王文霞  徐箭 《杂粮作物》2003,23(2):102-102
花生是辽西地区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朝阳地区栽培面积为4000~6000hm2,平均单产4500kg/hm2。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确保农业增收,我们从省内外引进部分花生新品种(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对各品种(系)的产量、生育性状和生育期等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辽西半干旱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主栽品种,为农民脱贫致富,建设小康,提供优良品种。材料和方法1 1 试材包括9837 1、9837 2、9837 3、鲁 103、花37、锦花5号6个品系和品种。1 2 田间设计行长10m、3行区。行距0.5m,穴距0.13m,每穴2株,密度30万株/hm2。小区面积15m2,3次重复。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