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水稻优质品种选择、稻米品质保证、品牌策划、培养优良的销售队伍、经销商规范管理等方面入手,完善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稳定的品牌、稳定的价格、稳定的供货来支撑。以统一资源整和、统一市场规划、建立产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为有效途径,加强销售网络建设,完善物流体系,最终实施强强联合、品牌联合。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的是茶叶目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商品流通于市场之上,对于茶叶品牌的设计与发展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区域性茶叶品牌必须要进行改善和建设才能增加这一品牌的价值,而且区域性茶叶品牌价值的建设必须要进行机制的根本性完善,最终达到价值与渠道选择的高度契合,只有通过这一办法,才能找出区域性茶叶品牌价值建设的最佳方案,并且在销售渠道和建设渠道方面也可以取得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3.
谢腾欧 《福建茶叶》2024,(3):133-135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万源富硒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建设已初显成效。但万源富硒茶生产规模化低、品牌宣传力度弱、销售渠道单一、数字化建设滞后已影响到万源富硒茶品牌的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万源富硒茶地理标志产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万源富硒茶缺乏龙头企业、对数字经济重视不够、未理顺区域品牌与企业自有品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傅伟炎 《中国茶叶》2011,(10):33-33
经过企业自主申报,地方商贸部门推荐,由浙江商务厅对茶企销售规模、盈利水平、网点状况、品牌建设和信息技术等因素的考量。于9月初,浙江采云间茶业有限公司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品牌专卖连锁建设试点企业。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食品安全背景下茶叶生产和销售体系的构建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食品安全建设进行概述,深入分析现阶段茶叶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最后提出完善体系的重要作用和惠义,旨在更加完善茶叶生产和销售管理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从当前茶叶品牌建设的具体状况,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茶叶生产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和品牌战略,未能形成对品牌发展应有的重视,同时在品牌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有的企业缺乏维权意识,当时市场中存在对自身品牌进行仿造和假冒时,缺乏体系、完善的解决思路。而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则没有品牌概念,当发现市场中哪些品牌有市场影响力,就抄袭哪些品牌,本文拟从当前茶叶品牌建设状况及品牌建设意义入手,着重分析当前茶叶开发者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探究性提出茶叶品牌建设的知识产权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7.
“十三五”期间,商洛市全力打造中国西部最北端新兴茶区,茶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文章分析了商洛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从主体培育、基地建设、品牌创建、加工销售、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方乾勇  汪碧丽 《茶叶》2007,33(3):178-179
奉化市雪窦山茶叶合作社成立于2002年3月,是浙江省成立的第二家茶叶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12名,基地面积453.3公顷,是一家集茶园基地、茶叶加工销售、名茶开发于一体的宁波市示范合作社。该社以质量为中心,品牌为抓手,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监管、自由经营、自负盈亏,“五统二自”为主要经营管理手段,使合作社从成立初的5名社员21.3公顷茶园1000多公斤名茶迅速滚动发展到112名社员,453.3公顷茶园,100多吨名茶的农业龙头企业。其主营的雪窦山牌奉化曲毫荣获国内外许多金奖,并被评为宁波市名牌产品。茶园基地被认定为…  相似文献   

9.
田妍妍 《福建茶叶》2016,(2):181-182
伴随知识经济的到来,茶叶品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我国茶叶市场不断发展,茶叶生产企业对品牌建设越来越重视。在经济全球化推进的今天,茶叶品牌建设进程更是迫在眉睫,在法律体系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茶叶企业应通过知识产权思路,根据相关法律推进品牌建设,增强企业市场影响力,扩大其无形资产,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从茶叶品牌建设的意义出发,分析当前茶叶品牌建设的现状,并提出基于知识产权的品牌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0.
袁珂 《福建茶叶》2016,(3):62-63
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国茶叶品牌建设的重要保障,能够充分维护企业利益,保证稳定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茶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在介绍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茶叶品牌建设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茶叶品牌建设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并根据现有问题,提出了以知识产权促进茶叶品牌建设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1.
日本水稻生产发展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稻米生产流通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日本农林水产省的统计数据,分析了60年来日本水稻生产方式、劳动时间、消费流通渠道的变化,并结合目前我国稻米产业所处现状,探讨日本稻米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60年来,随着GDP的增长,日本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总产不断下降,得益于稻作技术的发展,水稻生产劳动时间显著缩短,且单产不断提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消费量不断下降,而民众对稻米品质的要求提高,日本优异的水稻品种资源奠定了其优良品质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减少稻米统购统销数量,逐渐形成了以农协为主、直销为辅的稻米流通方式,极大提高了流通效率,新兴销售方式-电商等的出现又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的种稻效益。近年来,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稻米市场进一步开放,稻米产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少数已经达到比较好的水平,但大多数跟日本20世纪70-90年代时的稻米产业状况较相似。借鉴日本的稻米生产及流通方式的变化,我国应积极调整水稻生产方式,扩大水稻生产个体规模,加快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增加水稻生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引导优质稻发展,加强稻米品牌建设,实现产销对接。  相似文献   

12.
邓文  杨玉 《作物研究》2012,26(2):122-126
以播种面积集中度指数、波动指数为主要指标,对湖南近10年优质稻生产集聚与波动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省播种面积的集中度指数、波动指数排序分别为优质晚稻>优质早稻>优质中稻及一季优质晚稻、优质中稻及一季优质晚稻>优质晚稻>优质早稻.明确了湖南优质稻播种面积稳定区、相对稳定区、波动区,并提出了湖南优质稻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贺50A是以金23A为母本,中9B/161—5B/金23B的F4代单株为父本,经多代择优回交与选择育成的早籼型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株叶形态好,生育期适中,开花习性好,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高,米质较优,配合力强等特点。介绍了贺50A的繁殖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东港市是我国最适于优质水稻越光生长的生态地区.针对当地为水稻病虫草害常发和重发生地区,严重制约了优质水稻的高产,按有机产品生产国家标准的规定,制订了病虫草害的化学农药完全替代防控技术预案,并在2019年开展试验.对年度发生最重的3类病虫草害,放养河蟹的生物除草技术防除杂草,防除效果达93%,与化学除草剂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5.
从食用菌的含义、品种资源、栽培形式和药用、营养价值方面介绍了食用菌产业的基本情况。针对丹东市食用菌生产特点中品种丰富、出口形势看好、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等优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生产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不高,加工业发展缓慢,不能形成品牌,市场管理体系不健全,科研和技术推广薄弱等,提出了发展方向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日水稻品种杂交后代的株型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水稻品种辽粳5号(直立穗型)与日本著名的优质米品种秋田小町(弯曲穗型)杂交后采用单粒传法构建的F9重组自交系群体(以下简称RIL群体)为试材,研究中日水稻品种杂交后代株型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来自中日水稻杂交的RIL群体的株型性状、产量和米质性状均发生了分离和重组。株高、倒3、4节长和剑叶基角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植株越高、颈穗弯曲程度越大、倒3叶越窄长的株系,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越好。食味值与绝大多数株型性状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仅与倒3片叶的宽、二次枝梗数、着粒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与米质的相关分析表明,产量越高,整精米率就越高,但食味越差。中日水稻品种杂交后代的株型性状与产量和米质性状密切相关。尽管产量与食味很难统一,但RIL群体中仍然有极小部分产量高食味也好的株系,它们的主要株型特征是具有较长的穗长和较长的倒1节间长。  相似文献   

17.
简介了御绿集团的性质、规模、运营形式。在生态环境的六大工程建设中形成了“三网四化”格局,水稻种植面积达2万hm~2,占耕地面积的60%,产稻谷15万t。利用生态优势,打造绿色品牌,实现产业化经营,每年销售御绿精米2万t,获纯利4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我国发展绿色粳稻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自然条件等资源优势。南北方都可种植,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指出在发展粳稻种植上要有新思路,在研究品种和区划种植上要有新突破,在粳稻开发内容等各项工作中要有新举措。各级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公司等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研究优质品种、栽培技术、加工生产、出口创汇、共创“品牌”,使产、供、加、销“物流”良性化地流起来。  相似文献   

19.
广两优6308系由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组配选育而成的优质两系杂交籼稻,具有生育期适中、中抗稻瘟病、抗稻曲病、抗倒伏、适应性广、稳产性好、产量高、米质优等特点。本文重点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并总结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华南地区引进水稻品种(系)在江汉平原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南来源的35份常规水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江汉平原分高温栽培期和缓温栽培期两期播种,对其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进行考察,评价其在本地区利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平均理论产量为520.1kg/667 m2,收获指数在0.5左右,全生育期110~120 d;整精米率达到国标1级的分别有26个(Ⅰ期播种)和35个(Ⅱ期播种);垩白度达到国标1级的分别有22个(Ⅰ期播种)和29个(Ⅱ期播种);直链淀粉含量达到国标优质的分别有31个(Ⅰ期播种)和34个(Ⅱ期播种)。桂育9号等15个品种(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表现灌浆品质稳定,粤禾丝苗等4个品种(系)表现产量和品质双优。华南来源水稻品种(系)在江汉平原普遍表现出品质好、产量稳定、生育期适中等特点,但由于其在高温栽培期时部分品种(系)品质大幅度降低,因此其总体上更适于在缓温栽培期栽培,即作一季晚稻或双季晚稻栽培;产量和品质双优的品种(系)可以优先直接生产利用或作为育种材料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