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细菌群体感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感应是细菌群体之间的信号交流,是指细菌根据细胞密度来调节多个目标基因的转录。信息交流是通过小的、可扩散的信号分子(自我诱导物)来完成。文章阐述自我诱导物的结构与合成,并讨论几种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群体感应模式、生理特性及其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国内外西瓜和甜瓜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目前除了严格的检疫措施之外,尚无十分有效的控制措施。随着细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的发现和研究进展,利用“信号干扰技术”控制植物细菌病害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并取得了成功应用。本文利用生物测定技术首次从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检测到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HL),并将能够降解细菌信号分子的aiiA基因转化到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NJF10菌株中,室内接种试验表明该转化菌株的致病性明显的减弱,证明其对果斑病菌的致病性具有调控作用。研究结果为利用信号干扰技术控制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不同贮藏温度下养殖大黄鱼货架期预测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探讨不同温度范围内导致产品腐败的原因和开发货架期预测模型,通过对低温(0~10℃)、室温(25℃)和变温贮藏下养殖大黄鱼感官、理化和微生物质量指标和细菌种群的研究,确定上述温度条件下的货架期和特定腐败菌,开发出3种货架期预测模型,并用恒温和波动温度下的货架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养殖大黄鱼低温下的货架期为5.4~17.8d,特定腐败菌为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室温下货架期仅1.1d,特定腐败菌为弧菌和肠杆菌。依据相对腐败速率与温度的相关性,开发出Exponential、School-field和Square-root货架期预测模型,模型参数表观活化能Ea、最小温度Tmin和温度特性系数a分别为74kJ/mol、-10℃和0.11,并用3、7、10℃恒温和变温下的货架期对模型进行验证,相对误差分别为0%~13.8%、-0.9%~9.8%和-0.2%~-22.1%,表明School-field和Exponential货架期模型性能优于Square-root货架期模型,能快速有效预测0~25℃范围的大黄鱼品质。该文将为进一步研发集包装、贮藏和流通等为一体的水产品品质智能化预警系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细菌能自发产生、释放特定的信号分子,并感知其浓度变化,调节微生物的群体行为,这一调控系统称为群体感应。革兰氏阴性菌的群体感应一般由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cylhomoserine lactones,AHLs)这类信号分子介导。在简要总结AHLs分子及其衍生物结构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对AHLs的提取、鉴定和检测等分析测试方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建立土壤中AHLs的检测方法以及深入研究AHLs信号分子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是造成食源性疾病和食品腐败的最主要原因。杀菌剂和防腐剂等传统的食品保鲜技术不仅会破坏食品特有风味,而且会造成化学污染,不利于人体健康。辐照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非热”加工技术,具有环保、安全、便捷、高效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中。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了食品辐照杀菌技术的机理和优势,阐述了辐照技术在生鲜肉和熟食肉制品加工、有害残留物降解中的应用,同时探讨了影响肉制品辐照效果的因素,以期为新工艺的研发提供参考,促进肉制品辐照加工保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冷却猪肉不同贮藏温度的货架期预测模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了建立冷却猪肉货架期的预测模型,把特定腐败菌接种到无污染的冷却猪肉表面,托盘包装分别置于0℃,4℃,7℃,10℃,14℃和20℃的温度下贮藏,分别测定不同贮藏时间的细菌总数,同时对4℃贮藏的不同企业冷却猪肉进行品质分析,确定腐败限控量.结果表明,冷却猪肉腐败限控量为7.23 lg(cfu/g).应用修正的Gompertz函数能很好的描述特定腐败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动态,建立了6种温度下其在猪肉中的生长模型.温度对最大比生长速率和延滞时间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采用平方根模型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模型残差值的绝对值均小于0.1,上下浮动于零左右,表明该模型描述的温度与比生长速率和延滞时间是可信的,由此建立了0~20℃范围内冷却猪肉贮藏过程中货架期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7.
冷藏大黄鱼特定腐败菌CHAID生长模型的验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预测冷冻水产品中微生物生长情况,建立特定腐败菌生长的模型十分重要。传统的生长动力学模型在处理具有缺省值的数据时准确度会下降,并且对微生物生长稳定期的预测有一定的偏差。该文以大黄鱼为例,选用卡方自动交叉检验(CHAID)方法建立特定腐败菌的生长模型,并与传统生长动力学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确认了弧菌是影响大黄鱼品质的特定腐败菌;基于CHAID方法所构建的预测模型准确性与数据量和数据变化率有关,并且在微生物指数生长期的预测准确性比传统生长动力学模型低,但在微生物生长的稳定期、数据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比传统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因此基于CHAID的冷藏鱼类特定腐败菌的生长模型可以应用于预测产品中腐败微生物。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卤鸭掌优势腐败菌的菌相构成,将卤鸭掌在35℃恒温条件下贮藏10d后,应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法与16S rDNA菌群分析法对卤鸭掌中优势腐败菌进行菌群鉴定。结果表明,采用传统培养法分离鉴定出卤鸭掌中优势腐败菌为乳酸菌、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属;16S rDNA菌群分析结果表明,卤鸭掌中含有9个纲的13个属种类的菌群结构。传统培养法和16S rDNA菌群分析法所得优势腐败菌的菌相不完全相同,综合2种研究方法,确定卤鸭掌优势腐败菌为乳酸菌、葡萄球菌属、小球菌属、放线菌属、假单胞菌属。卤鸭掌优势腐败菌菌相的确定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腐保鲜措施,延长卤鸭掌货架期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许多细菌均能产生一类叫做自体诱导物的信号分子,用于感知自身密度的变化,从而调控其生理行为,这种现象称为群体感应[1]。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根瘤菌中普遍存在着群体感应调控系统[2],并且它可能在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结瘤固氮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在豌豆根瘤菌中共发现有4种群体感应系统(rai,rhi,cin和tra),其中cin系统位于上游,起总调控作用,tra系统控制着质粒的转移,rhi系统与结瘤数量有关,rai系统的功能还不清楚,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群体感应调控系统[3]。在苜蓿中华根瘤菌中,也发现群体感应系统与根瘤菌的生长和结瘤效率有关[4]。对中慢生型华癸根瘤菌和天山根瘤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袁全  杨梦华  郑会明  钟增涛  朱军 《土壤》2009,41(3):459-463
细菌在高细胞密度下通过产生一类化学信号分子(autoinducer,自体诱导物)感知细胞群体密度变化,从而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这一现象被称为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以中慢生型华癸根瘤菌 Mesorhizobium huakuii AS9 为出发菌株,利用转座子随机突变的方法获得了自体诱导物缺失突变株 YQ1,并克隆得到了其自体诱导物合成酶基因,命名为 mrhI;构建PmrhI-lacZ 转录融合表达质粒 pYQ1,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得到在华癸根瘤菌中 mrhI-lacZ 融合表达而且 mrhI 基因突变菌株YQ3.突变株 YQ3 的培养液上清不含有自体诱导物分子,通过 lacZ 报告基因的表达发现 mrhI 的表达受自体诱导物的调控,说明 mrhI 基因是 M. huakuii AS9 的群体感应体系中的自体诱导物合成酶基因.  相似文献   

11.
生物膜修复技术凭借其高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中难降解污染物的去除。其中,群体感应效应在生物膜修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群体感应是微生物普遍存在的细胞间通讯形式,有助于生物膜内不同细菌种内/种间的信息交流,使微生物能够在“群体水平”上相互协作,能够调控生物膜胞外聚合物的生成以及对污染物的吸附固定与降解。本文在简要介绍生物膜和群体感应的功能和作用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群体感应调控生物膜形成以及对污染物的降解基础上,综述了群体感应在生物膜修复技术中的应用,最后对生物膜群体感应系统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工程化设计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类化合物是革兰氏阴性菌群体感应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类信号分子,并调控许多生理特性的表达。但由于AHLs分子为小分子物质,且AHL产生菌所产生的AHL的浓度极低,因此建立有效检测AHLs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两种细菌生物感应器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CVO26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A136(pCF218/pCF372)建立了琼脂扩散法、薄层层析与细菌生物感应器相结合(TLC-Biosensor)、β-半乳糖苷酶活法等检测AHL的生物学方法,为研究革兰氏阴性菌的群体感应系统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转防治软腐病基因拟南芥的获得及其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AHLs是细菌群体感应中的关键信号分子,参与包括导致作物软腐病的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在内的许多植物病原菌致病因子的表达。AHL内酯酶能降解AHLs使其达不到临界浓度,从而阻断了病原菌的致病过程。将克隆到的AHL内酯酶基因SS10置于CaMV 35S启动子下构建双元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拟南芥。通过抗性筛选和分离比获得纯合转基因植物种子,进行了PCR及RT-PCR鉴定,证明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拟南芥中整合并表达。初步抗病性实验表明,部分转基因植株具有显著的抗软腐病能力。  相似文献   

14.
郑会明  毛怡玲  凌军  钟增涛 《土壤》2014,46(6):1109-1114
根瘤菌可以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在很多根瘤菌中群体感应系统参与了结瘤固氮等相关生理过程的调节。本研究从野外不同生境紫云英宿主根部瘤体中分离了26株根瘤菌,体外定量检测了各菌株产生自体诱导物(AI)信号分子的能力,以及不同菌株AI激活中慢生华癸根瘤菌Mh菌株AHLs合成酶基因mrh I表达的情况,发现紫云英根瘤菌种内不同菌株间存在群体感应交互性。通过导入外源Att M水解酶观察菌株AI活性的变化,应用薄层层析法定性分析不同菌株的AI结构,初步揭示了不同紫云英根瘤菌产生AI特性的差异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以蒙脱石、针铁矿、玉米秸秆炭为载体,采用吸附挂膜法对菲降解菌株(革兰氏阴性菌鞘脂菌PHE3)进行固定化,并应用固定化微生物降解溶液中的菲。根据扫描电镜结果,该菌株在玉米秸秆炭载体表面附着生长数量最多,形态最优。添加蒙脱石和玉米秸秆炭显著(P<0.05)提高了微生物对菲的降解率,加快了菲的微生物降解速率,同时促进了细菌胞外聚合物(EPS)中多糖和蛋白质产量的增加,但添加针铁矿对菲的微生物降解和EPS的产生促进作用较弱。此外,鞘脂菌PHE3在形成生物膜的过程中可能有群体感应现象发生,能够分泌信号分子C8-HSL和C12-HSL,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控EPS的生成和污染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16.
王龑  林威  俞根荣  孙培龙 《核农学报》2021,35(5):1170-1177
食品在保藏、运输过程中,极易受到微生物污染而引起腐败变质,亟需有效的抑菌防腐措施。植物精油作为天然抑菌剂,具有易挥发、可降解、低残留、低毒性、环境友好的特点,已成为食品行业研究开发的热点。本文综述了植物精油的来源和活性成分、抑制真菌生长、抑制真菌毒素产生及其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现状,以期为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植物精油作为天然抑菌剂和食品保鲜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food safety knowledge, practices, and training needs of local processors and vendors of soy products in South West Nigeria. Ninety women, processors, and vendors were interviewed using a structured interview schedule about their training in food processing; knowledge of food hygiene, spoilage, and poisoning; primary source of water for processing; method of refuse disposal; types of toilet facilities; and hand washing, storage, and packaging practices. Laboratory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improve the storage of soymilk and soy cheese displayed for daily sale and to develop training in good food safety practices for local processors and vendors as an intervention strategy.  相似文献   

18.
The role of boron (B) as a structural element of plant cell wall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lant growth have been well established. However, increasing evidence suggests one or more functions of boron beyond cell‐wall structure. This evidence arises from studies conducted with a large variety of organisms, such as plants, animals, and bacteria. In animals, embryogenic development seems to depend on adequate boron supply, and cell lines with a knockout of the Na+‐coupled boron transporter NaBC1, the mammalian homolog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boron transporter AtBor1, stop to develop and proliferate. In bacteria, boron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a signal molecule required for quorum sensing. This review aims to summarize some recent advances from plant, animal, and microbiological research related to the functions of boron and to highlight open qu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