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牡丹实时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是目前研究基因定量表达的重要方法,根据特定实验材料及条件选择qPCR分析中合适的内参基因对于准确校正目的基因的表达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不同组织(根、茎、叶和花瓣)、切花开放不同时期及不同处理(乙烯或葡萄糖处理)的花瓣为材料,利用qPCR技术探讨了5种常用看家基因: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泛素基因(ubiquitin)、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APDH)、肌动蛋白基因(actin)及18S核糖体RNA(18S rRNA)的表达情况,各看家基因均能特异扩增并显示较高的扩增效率。经geNorm和NormFinder程序统计学计算处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在牡丹不同组织或切花开放不同时期花瓣中,ubiquitin表达最为稳定;在不同处理的切花花瓣中,GAPDH表达最为稳定,二者分别适宜作为相应条件下的内参基因。本研究认为,各实验条件下使用ubiquitin和GAPDH两个表达最稳定的基因组合,即可获得更为精确的基因表达结果。本研究结果对牡丹中关键基因的定量表达分析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分别以β-actin、18SrRNA和GAPDH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草鱼早期发育时期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light,MYH)基因的mRNA表达量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内参基因对MYH基因mRNA表达水平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以β-actin和GAPDH作为内参,MYH基因mRNA表达水平完全一致,其表达量从原肠到仔鱼阶段逐次递增,仔鱼与原肠期阶段相比表达量差异显著;当采用18S rRNA作为内参时,MYH基因mRNA在发育阶段的表达量呈不稳定状态。因此,β-actin和GAPDH均可作为内参基因,用于草鱼早期发育中MYH基因mRNA的相对定量研究;而18S rRNA作为内参时,可能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偏差。本研究不仅准确的揭示了草鱼MYH基因mRNA的表达特征,并且为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鱼类基因表达研究方面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磷化氢诱导下赤拟谷盗实时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时定量RT-PCR(qRT-PCR)是进行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的一种常用技术手段,而选择相对稳定的内参基因对数据进行标准化是获得可信数据的关键。本研究使用qRT-PCR技术评价8个内参基因—β-actin、GAPDH、α-Tubulin、SYN1、SYN6、RPS3、RPS18和RPL13a在磷化氢诱导后的不同品系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中的表达水平,采用相对定量方法并分别使用geNorm和NormFinder程序进行数据分析。其中经geNorm软件分析的8个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RPS18=RPL13a(0.007)SYN6(0.015)RPS3(0.038)β-actin(0.044)α-Tubulin(0.105)SYN1(0.154)GAPDH(0.205),且内参基因配对差异值V2/3值为0.006,从而确定内参基因的最适数目为2个,分别为RPS18和RPL13a。NormFinder与geNorm相似,其运行结果以稳定值的大小排序,经NormFinder分析的各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RPS18(0.002)RPL13a(0.016)β-actin(0.042)RPS3(0.044)SYN6(0.055)α-Tubulin(0.066)SYN1(0.077)GAPDH(0.126),由此得出RPS18的稳定性最高,最终由该程序判定的最佳组合是RPS18和RPL13a。因此,geNorm和NormFinder两款软件的分析结果一致,最终确定相对适合的内参基因有两个:RPS18和RPL13a,该结果为赤拟谷盗基因的表达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其他昆虫内参基因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是目前研究基因表达的常用方法,而在特定的实验材料及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准确分析目标基因相对表达量的首要条件。本研究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的根、茎、叶和笋等器官和组织为实验材料,通过qRT-PCR技术对5种常用内参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肌动蛋白(actin,ACT)、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18S核糖体RNA(18S ribosomal RNA,18S r RNA)和真核起始因子4α(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α,e IF-4α)在毛竹不同器官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经Ge Norm、Norm Finder和Best Keeper 3个软件对比分析发现,对5种常用内参基因而言,在利用qRT-PCR分析比较毛竹不同叶片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时,可选取e IF-4α作为校正内参基因;比较笋不同部位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时,可选取18S r RNA或ACT作为校正内参基因;而比较毛竹根、茎、叶不同器官组织分化中的基因表达差异时,可选取18S r RNA作为校正内参基因。而上述发现与多数文献中把ACT作为毛竹唯一内参基因的研究不一致。本研究为在毛竹qRT-PCR分析中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麦条锈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准确分析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先决条件.基于现有对内参基因的研究,本研究挑选出10个基因作为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的候选内参基因.经过PCR扩增效率筛选,8个基因符合要求可用于稳定度的筛选,这些基因包括泛素连接酶(UBC、泛素连接酶E2(UBCE2)、核糖体蛋白SS(RPS5)、α微管蛋白(TUBA)、β肌动蛋白(ACTB)、β微管蛋白(TUBB)、延伸因子1(EF1)和延伸因子3(EF3).本研究以两种小麦条锈菌(CYR32和Pst78)的夏孢子、萌发芽管分别接种两个小麦(Triticum aestivam)品种(CYR32/XZ9104和Pst78/AvS)后0.5、3和14 d的样品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这8个持家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麦条锈菌中的表达情况.经geNorm软件分析发现,3个持家基因在样品中的表达趋势与小麦条锈菌的侵染过程相符合.ACTB、TUBB和TUBA的组合可作为检测小麦条锈菌基因表达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6.
免疫相关基因的筛选与研究是猪(Sus scrofa)抗病育种的前提与基础。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对仔猪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进行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对5号染色体上一个1.05 Mb免疫调控区域内包含的6个免疫相关基因:白细胞分化抗原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CD4)、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LAG3)、白细胞分化抗原27(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7,CD27)、淋巴毒素β-受体(lymphotoxin beta receptor,LTBR)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1A(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 member 1a,TNFRSF1A)和白细胞分化抗原9(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9,CD9)在大蒲莲和长白仔猪群体外周血液中的表达量进行检测,并对各基因开展品种和母猪效应分析,为进一步筛选影响大蒲莲仔猪高抗病力的候选基因提供借鉴。采集大蒲莲猪(104头)和长白猪(171头)35日龄仔猪的外周血,提取总RNA,逆转录为cDNA后,通过qRT-PCR的方法进行上述免疫相关基因和内参基因β2-微球蛋白(beta-2-microglobulin,B_2M)的表达水平检测,在对各免疫基因表达量通过内参基因校正后,对矫正后的表达量ΔCt在大蒲莲猪和长白猪群体内的表达特征、品种和母猪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蒲莲仔猪CD4和CD27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低于长白仔猪(P0.01),且母猪效应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大蒲莲仔猪TNFRSF1A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长白仔猪(P0.05);大蒲莲仔猪CD9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长白仔猪(P0.01)。本研究对基于GWAS的6个免疫相关基因在大蒲莲猪和长白猪群体内的表达开展分析,其中CD4、CD27、TNFRSF1A和CD9 4个基因在大蒲莲和长白仔猪群体间显著差异表达,这些基因可以考虑作为影响大蒲莲仔猪高抗病力的候选基因,为大蒲莲仔猪高抗病力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柳枝稷根组织实时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表达稳定性高的内参基因是提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qRT-PCR)准确性的重要条件。本研究以能源植物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根组织为材料,通过不同非生物条件胁迫,利用qRT-PCR技术检测UBQ1(泛素基因)、ACT2(肌动蛋白基因)、UBQ2(泛素基因)、TUB(β微管蛋白基因)、GAPDH(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CBP20(类胡萝卜素结合蛋白基因)、UCE2(泛素接合酶基因)、18S rRNA1(18S核糖体RNA基因)、NAC(NAC域蛋白基因)和CYP2(亲环蛋白基因)10个内参基因的mRNA的表达情况,并运用Delta-Ct method,Genorm(ver.3.5)、Bestkeeper(ver.1.0)和NormFinder(ver.0.953)软件综合分析10个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显示,在不同的非生物环境胁迫条件下,最适合作为柳枝稷根组织研究的内参基因各不相同。10个内参基因平均表达稳定由高到低排序为:ACT2,TUB,UCE2,CBP20,CYP2,UBQ2,18S rRNA1,NAC,UBQ1,GAPDH。在干旱胁迫条件下,ACT2基因表达稳定性最高;在盐胁迫和热胁迫条件下,18S rRNA1基因表达稳定性最高;在冷胁迫和涝胁迫条件下,ACT2基因表达稳定性最高。经软件综合分析显示,ACT2、TUB和UCE2基因最适合作为柳枝稷非生物胁迫研究的内参基因;UBQ1和GAPDH基因最不合适作为内参基因。该研究结果可用于柳枝稷非生物胁迫下各种基因表达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铜胁迫下天蓝苜蓿根组织实时定量PCR内参基因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体系因固氮能力卓越,肥土效应明显,常被作为先锋植物进行环境修复。利用qRT-PCR分析铜胁迫下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 L.)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CCNWSX0020)共生固氮过程中差异基因时,由于环境中铜离子差异可能使持家基因表达不稳定,因此需要筛选合适的持家基因作为内参。本研究选取8个天蓝苜蓿的持家基因(肌动蛋白(beta actin,ACT)、组蛋白(histone H2A,H2A)、核糖体蛋白18S(ribosomal 18S,18S)、微管蛋白(tubulin beta,TUB)、泛素连接酶(ubiquitin,UBI)、延伸因子1(elongation factor 1,EF1)、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和亲环蛋白(cyclophilin,CYP))作为候选内参基因,人工模拟不同水平铜(浓度分别为50、100、150和200 mg/kg)污染,以接种根瘤菌后30 d的天蓝苜蓿根为材料,筛选最佳内参基因。经引物特异性及PCR扩增效率检测,各候选内参基因引物均符合稳定性筛选要求。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8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水平和稳定性随铜离子浓度不同而呈现差异。在线评估所有样品中候选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结合geNorm软件分析最佳内参基因组合数目,结果发现,最适内参基因组合为GAPDH和EF1;分别在线评估不同铜浓度处理下候选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低浓度铜(≤50 mg/kg)处理下最佳内参基因为GAPDH,中高浓度铜(≥100 mg/kg)处理时最佳内参基因为UBI。本研究结果为铜胁迫下天蓝苜蓿共生结瘤过程中差异基因的表达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为其他重金属胁迫下内参基因的筛选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提高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 RT-PCR)准确性的先决条件是选择表达稳定性较高的内参基因。本研究以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为材料,利用q RT-PCR技术检测翻译起始因子4A(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 alpha,e IF4A)、TNF结合蛋白Ⅰ(Tat binding protein-1,TBP-1)、泛素连接酶(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E2)、多聚泛素酶基因(ubiquitin,UBQ)、生物钟受体蛋白(zeitlupe,ZTL)和甘油醛三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6个候选内参基因在不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情况。运用ge Norm(ver.3.5)、Normfinder(ver.0.953)、Best Keeper(ver.1.0)、Delta Ct和Ref Finder软件综合分析表明,在干旱、盐、热胁迫及ABA处理下,e IF4A基因表达稳定性最高;在涝胁迫下,UBQ基因表达稳定性最高。因此,e IF4A和UBQ候选基因可作为不同胁迫下的内参基因,为进一步开展多年生黑麦草基因表达的定量研究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可以提高q RT-PCR分析相关基因表达的准确性。本研究以玉兰(Magnolia denudata)实生苗在盐胁迫下的根、茎、叶为材料,选取常用的13个内参基因:肌动蛋白(actin,ACTIN)、亲环蛋白(cyclophilin,CYP)、延伸因子1α蛋白(elongationfactors-1α,EF-1α)、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 dehydrogenase,GAPDH)、GTP结合蛋白(GTP binding protein,GBP)、NAC域蛋白(NAC domain protein,NAC)、异柠檬酸脱氢酶(NADP-isocitrate dehydrogenase,NADP)、翻译延伸因子(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s,TEF)、泛素化酶基因(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UBC)、多聚泛素蛋白(polyubiquitin protein,UBQ)、微管蛋白(α-tubulin alphaα,α-TUB)、β微管蛋白(tubulin beta,β-TUB)、18S核糖体RNA(18S ribosomal RNA,18S)作为候选内参基因,设计引物,通过普通PCR和溶解曲线验证引物特异性;结合ge Norm、Norm Finder和Best Keeper软件分析筛选最佳内参基因,进一步通过2个目的基因:纤维素合成酶类似蛋白D(cellulose synthase-like D,CSLD)和1,4-β-d-葡聚糖酶(endo-1,4-beta-d-glucanase,KOR)对筛选得到的内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13个内参基因PCR产物条带清晰单一,引物扩增效率均在95%到105%之间,且溶解曲线呈现明显的单一峰,表明引物特异性良好;3个内参软件ge Norm、Norm Finder和Best Keeper综合分析得到稳定性排名前3的内参基因为GBP、UBQ和UBC,而18S为最差的内参基因。进一步选取GBP、UBQ、UBC 3个基因的组合以及稳定性差的18S和GAPDH基因,对不同组织中的CSLD和KOR基因进行相对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目的基因相对于3个稳定的内参基因及其组合显示出一致的相对表达量,而不稳定的内参基因18S和GAPDH没有对表达数据进行有效的标准化,结果存在偏差。由此可见,GBP、UBQ和UBC可以作为玉兰盐胁迫下不同组织器官中表达的稳定内参。本研究结果将为木兰属植物在逆境中相关目的基因的定量表达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A comparative-ecological approach for studying the general regularities of soil ecology on the basis of geoinformation systems is suggested. It has been applied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Al-Fe-humus horizons. The quantitative climatic parameters of soils with Al-Fe-humus horizons have been estimated,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have been establish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approach for assessing the general regularities of soil ecology is shown.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IPV6产生的社会原因,阐述了国外发达国家下一代Internet的发展状况和中国下一代Internet的发展状况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The analysis in this paper is directed at comparing the relative effectiveness of meeting the objectives outlined in the recently passed Clean Air Act Amendments of 1990 through taxation and through regulation. The analytical vehicle used in the analysis consists of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composed of 12 producing sectors, 13 consuming sectors, 6 household categories classified by income, a foreign sector and a government. We find first that, irrespective of what type of strategy is followed, both output and consumption decline. Hence, there is an identifiable and quantifiable tradeoff between economic activity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Beyond this, the aggregate loss in production and economic welfare (measured by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and utility) is less under a policy which stresses reliance on alternative fuels than through one that requires the installation of pollution abatement devices.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损害图书的各种自然因素,阐明优化书库环境、加强图书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改革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本文通过在学生中对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的调查,从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制作的过程以及使用者的出发点等方面,对影响到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农业工程学报》跟踪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的成功经验,详细分析了未来《农业工程学报》跟踪学科各个专业的报道方向。指出随着学科的发展及时调整学术期刊的报道方向是科技学术期刊的任务和职责,是使期刊保证及时反映相关学科的发展,保持在学科发展中应有的促进作用,在众多期刊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在充分分析中国学术期刊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术期刊如何规避不利因素等应对策略,为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物钟在动物植物生理调节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对于其调节机制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在植物中存在白昼和夜晚的振荡器,这些振荡器包含了拟南芥中已经发现的一些相关的生物钟基因。目前的模型认为白昼振荡器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8.
The composition of the organic matter of the forest Phaeozem soil of Kostroma oblast, which is unusual in its genesis, was investigated by the method of physical fractionation. The Phaeozems were formed in an automorphic position on loamy sediments of Triasic age. The carbon distribution in fractions of organic substance (OS) is the evidence of the hydromorphic nature of the OS origin. A hypothesis about the 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modern organic profile of the soil during evolut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物联网是一个集信息通信、数据交换、传感器技术与软件工程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探讨和分析了物联网的结构体系与发展中遇到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2018年水土保持规划评估工作的有关背景及具体工作方案,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信息技术在今后规划评估考核中的应用拓展方向,提出通过建设统一的数据资源平台、引入深度学习技术、与监测信息化工作有机结合、利用互联网与数据挖掘技术、改进系统功能等方面提升规划评估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使规划评估工作更为客观、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