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松挥发性物质与松梢象危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动顶空进样与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被松梢象(Pissodes nitinus Roelofs)危害的红松主梢、健康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主梢以及健康红松侧梢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共发现22种挥发性物质。无论是主梢和侧梢,松芽挥发物的成分多于松针和松皮的挥发物;健康主梢与受害主梢挥发物的种类无差异,但与红松侧梢相比,红松主梢松芽中含有7种特有的挥发性物质,即α-水芹烯;1-甲基-4(1甲基亚乙基)苯;1,1-二甲基-3-甲基-1,3-丁二炔基环丙烷;十一烷;1,7,7-三甲基-乙酸-双环庚烷;α-胡椒烯;β-荜澄茄油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滇杨叶片在3种水分状态下挥发物成分及含量的变化,为明确杨树挥发物调控蛾类行为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提取并鉴定了滇杨新鲜、萎蔫和干枯3种状态下的叶片挥发物成分。[结果]从滇杨叶片挥发物中共鉴定出29种化合物,其中新鲜叶片23种成分,萎蔫叶片28种成分,干枯叶片仅鉴定出6种成分。从新鲜叶片和萎蔫叶片提取到的挥发物中,醛类物质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60.24%和42.47%,其次是醇类物质;烯烃类物质释放量较少,但成分种类最多。[结论]在滇杨挥发物成分中,己醛、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2-羟基苯甲醛、反-罗勒烯、芳樟醇氧化物、丁香酚、反-β-石竹烯、反,反-α-法尼烯等化合物可能是萎蔫杨树枝叶调控蛾类行为的关键性物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绿盲蝽取食危害对茶树鲜叶挥发物的影响,为绿盲蝽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别测定绿盲蝽危害程度不同的3个茶树品种健康新梢和受害新梢鲜叶中挥发性物质,分析茶树健康鲜叶与受害鲜叶挥发性物质种类及组成差异.[结果]绿盲蝽对不同茶树品种的取食存在明显偏好,不同品种嫩梢危害指数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以黄金芽的危害指数最高,其余依次为白叶1号和浙农139.绿盲蝽取食后,茶树鲜叶中挥发物数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顺-2-戊烯-1-醇、(E)-4,8-二甲基-1,3,7-壬三烯(DMNT)、苯乙醇、顺-3-己烯-2-甲基丁酸酯和橙花醇仅在3个品种绿盲蝽取食鲜叶中检测到.萜烯烃类化合物是健康鲜叶与受害鲜叶中差异最明显的一类挥发物,其中健康鲜叶中检测到3种萜烯烃类挥发物,受害鲜叶中检测到9种萜烯烃类挥发物,其数量及相对含量的增加量越大,茶树受害程度越轻.水杨酸甲酯相对含量变化明显,茶树受害越重,鲜叶中水杨酸甲酯增加幅度越大.[结论]浙农139对绿盲蝽具有一定抗性,黄金芽则较感绿盲蝽.绿盲蝽取食诱导茶树鲜叶挥发物发生明显变化,挥发物种类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萜烯烃类物质变化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芒果壮铗普瘿蚊为害对芒果叶片挥发物的影响,为瘿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及气质联用仪(GC-MS)技术分析芒果壮铗普瘿蚊为害后芒果叶片挥发性物质和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健康叶片和虫伤叶分别含有65种和66种挥发物成分,其中45个组分相同,主要包括石竹烯、α-荜澄茄烯、十八碳烯、蒈烯、水芹烯、β-月桂烯、蒎烯等。瘿蚊为害后挥发物主要为萜烯类31种和芳香族化合物13种,相对含量分别高达51.41%和41.10%,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叶片,成分也发生改变。虫伤叶挥发物除了萘和薁之外,主要物质包括甲基-4-(1-甲基亚乙基)-环己烯(24.32%)、α-荜澄茄烯(8.92)、3-蒈烯(2.23%)、乙酸酯3-己烯-1-醇(2.23%)、4-蒈烯(1.06%)、柠檬烯(1.04%)、a-石竹烯(1.46%)。极微量物质包括辛醇、兰桉醇、斯巴醇、表蓝桉醇、长香茅醇,香豆素类化合物只在健康叶片中检测到,马兜铃烯、法呢烯和一些特殊萘和薁芳香族化合物只在虫伤叶中检测到。【结论】芒果叶片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芳香族类和萜烯类化合物,瘿蚊为害后导致挥发物质和含量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5种不同开花程度的粉红色和白色紫芽茶树花进行SPME/GC-MS挥发性成分分析,发现红色和白色紫芽茶树花的芳香物质成分大体相同,但含量差异明显。两种茶树花挥发性成分可分为醇类、醛类、酯类、酮类、杂氧类、烷烃类、烯烃类、含氮类(呋喃/吲哚/吡喃)、萘/苯类。粉红色紫芽茶树花主要香气成分是苯乙酮、苯乙醇、芳樟醇、香叶醇、苯甲醇、α-甲基-苯甲醇、水杨酸甲酯、α-金合欢烯、大根香叶烯、摩勒烯、依兰烯、二十烷、2,6,10,14-四甲基十六烷、8-Isopropyl-1-methyl-3-methylenetricyclo[4.4.0.02,7]decanerel;白色紫芽茶树花主要香气成分是苯乙酮、芳樟醇、香叶醇、水杨酸甲酯、2,2,6-三甲基-6-乙烯基四氢-2H-吡喃-3-醇、吉玛烯。两种不同颜色的茶树花挥发性成分含量差异最大的是苯乙酮、水杨酸甲酯、芳樟醇、8-Isopropyl-1-methyl-3-methylenetricyclo[4.4.0.02,7]decanerel。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粉红色和白色茶树花香气成分受茶树品种影响较大,以及粉红色茶树花不同开花阶段香气成分相对于白色茶树花的差异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相微萃取及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比较花椒窄吉丁寄主植物花椒健康株与受害株叶片、嫩枝和韧皮部挥发性物质成分。结果表明,无论是花椒健康株还是受害株,各部位的挥发物组分都存在差异,总体以萜烯类化合物居多,其中以反式-β-罗勒烯、石竹烯、α-罗勒烯、荜澄茄油烯、α-蒎烯、律草烯、月桂烯、β-蒎烯、枞油烯为主;健康株与受害株挥发物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差异,健康株叶片、嫩枝和韧皮部分别鉴定出56种、51种、38种组分,共75种物质;受害株叶片、嫩枝和韧皮部挥发物分别鉴定出36种、49种、38种组分,共92种物质;乙酸芳樟酯在受害株各部位都有发现,可巴烯只发现在受害株嫩枝和韧皮部中,这2种物质未在健康株中发现;桧烯在受害株叶片和嫩枝中的含量较健康株有所上升,律草烯则有所下降,石竹烯在受害株各部位的含量较健康株下降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花椒窄吉丁寄主选择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西南茶区重要害螨茶跗线螨的为害是否诱导新梢释放挥发性互利素,取重庆和四川大面积种植的大叶种蜀永808和四川中小叶种1芽2叶茶梢,以SDE法抽提香精油,在提取的香精油和乙醚混合液中加入无水硫酸钠,静置,吸除水分,过滤,氮气吹扫浓缩,以GC-MS配合标准样品鉴定组分.从健康的和螨害的蜀永808挥发物中检出24和18个组分,螨害之后,水杨酸甲酯和苯甲醛的含量增为健康的3.29和2.45倍.从健康的和螨害的四川中小叶种挥发物中检出14和20种组分,螨害后水杨酸甲酯含量增为健康的3.09倍,螨害挥发物中检出反,反-α-法尼烯和反-β-罗勒烯.认为螨害改变了新梢挥发物的组成,释放出水杨酸甲酯和苯甲醛等互利索.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迷迭香叶片和花瓣释放挥发性有机物的成分和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迷迭香叶片不同季节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和其花瓣中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成分进行采集,分析叶片和花瓣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迷迭香叶片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共鉴定出43种,包括萜烯类、醇类、酮类和酯类等化合物,其中萜烯类化合物16种,醇类化合物9种,为迷迭香挥发物的主要成分;萜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在6月份达到最高,为82.40%;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迷迭香叶片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的年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6月份检测到的挥发性有机物种类最多,为30种;9月份检测到的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最少,仅为22种。在6月份的日变化检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呈现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在14:00达到高峰,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迷迭香花瓣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种类少于叶片,叶片和花瓣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均为萜烯类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分别占叶片、花瓣挥发物的65.32%和94.84%;且均以(1R)-(+)-α-蒎烯为主。迷迭香叶片和花瓣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均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9.
烘青茶坯香气成分的SPME/GC-MS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次使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分析烘青茶坯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在烘青茶坯中共鉴定出30种主要挥发性化合物,以醇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包括芳樟醇、顺-茉莉酮、β-紫罗酮、二氢海癸内酯、橙花叔醇、茉莉酮酸甲酯等绿茶中常见的香气成分.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经过精制的烘青茶坯以高沸点挥发性化合物为主,含量较高的有2-丁基-1-辛醇、2-己基-1-癸醇、石竹烯+雪松烯、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杜松烯、二氢海癸内酯、3,7,11,15-四甲基-1-十六烷醇、乙酸-3,7,11,15-四甲基-十六酯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花叶艳山姜叶片和花瓣释放挥发性有机物的成分及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花叶艳山姜叶片不同季节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和其花瓣中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成分进行采集,分析叶片和花瓣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及叶片在不同时期挥发性有机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季节的变化,花叶艳山姜叶片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不同;6月份达到最多,为22种,3月份检测到的种类最少,仅为6月份的二分之一。在6月份的日变化检测中,挥发物种类在12:00达到高峰,其中以萜烯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花叶艳山姜花瓣所含的挥发性有机物种类要明显多于叶片,且挥发物中大部分物质的相对含量均高于叶片。花叶艳山姜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β-月桂烯、莰烯、右旋樟脑、桉树醇等,它们大部分具有保健和药用功效。因此,花叶艳山姜是营造生态型、保健型芳香植物景观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