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为揭示新疆草原主要毒草醉马草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机制,采用常规纸上发芽法探讨了不同PEG浓度(质量/体积百分比为0%,5%、10%、15%)对其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PEG (5%~10%)可促进醉马草种子发芽,而高浓度PEG(15%)则抑制其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长,促进胚根的生长;PEG胁迫下不同来源的醉马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间差异显著(P<0.05),且中低海拔区域(1650~1832 m)的醉马草抗旱性高于高海拔区域(2287 m)。  相似文献   

2.
光照、干旱交互作用对野大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种子进行室内萌发实验,以PEG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3种光照(全光,遮阴,黑暗)、3个PEG浓度(0%,10%,15%)及其二者互作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光照条件下,随着PEG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根长和芽长均有下降的趋势。轻度干旱(10%PEG)胁迫时,遮光和黑暗条件下种子的发芽能力显著高于对照,且在黑暗处理下萌发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重度干旱(15%PEG)胁迫时,黑暗处理促进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光照、干旱及其二者互作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影响;野大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干旱的响应依赖于光强,遮光可缓解干旱胁迫对野大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伤害,提高其抗旱性。  相似文献   

3.
谷子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探索谷子种子萌发期相关抗旱性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从而为谷子品种的早期抗旱性鉴定提供更多理论依据。通过PEG渗透胁迫人工模拟干旱条件,对20个谷子品种进行了萌芽期抗旱性研究。以种子的萌发抗旱指数为依据进行谷子萌芽期抗旱性筛选,将20个谷子品种分为五类。研究结果表明:在渗透胁迫条件下,谷子的发芽率、发芽势降低,幼根和幼芽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发芽势、发芽率和幼芽长度与萌发抗旱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r=0.73**;r=0.63**),根长和侧根数与萌发抗旱指数呈正相关(r=0.48*;r=0.51*),胚芽鞘长度与萌发抗旱指数相关性不显著。分析表明,发芽势可作为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一级指标;发芽率和幼芽长度可作为抗旱性鉴定的二级指标;根长和侧根数可作为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三级指标。鉴定谷子萌芽期抗旱性,可以以抗旱指数为主,结合其他5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不同大麻品种萌发期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萌发期是大麻生长周期中的一个关键时期,此期的干旱对大麻生长及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选用云麻1号等10个大麻品种为实验材料,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大麻萌发期的抗旱性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高渗透压下初步筛选出萌发性和抗旱性较好的5个大麻品种。在不同PEG浓度下大麻萌发期抗旱性评价中发现,低浓度PEG溶液能促进大麻种子萌发,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大麻种子萌发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大,当PEG浓度为20%时,不同品种的萌发指标差异显著,可以在此浓度下,进行抗旱性大麻品种(系)的筛选鉴定。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发现,云南的3个大麻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其中云晚6号萌发期的抗旱性最强。  相似文献   

5.
吕亚慈 《种子》2015,(3):97-99
为了研究不同燕麦品种萌发期的抗旱能力,采用培养皿发芽法,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6000(PEG)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环境,对6个燕麦品种进行研究,测定各个品种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根长、芽长度及株重等指标。结果表明:5%PEG可促进裸燕麦不同品种种子萌发。随着PEG浓度的升高,对种子萌发产生抑制作用,并随PEG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加强。采用综合打分法,确定了6个燕麦品种萌发期抗旱性为坝莜1号﹥白燕2号﹥H 44﹥晋燕2号﹥冬选2-65-2﹥白燕11号。  相似文献   

6.
大麦β-淀粉酶活性对其种子在干旱胁迫下萌发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选出抗旱性较强的大麦品种,并以期找出β-淀粉酶活性对大麦抗旱性的影响,对β-淀粉酶活性不同的9个啤酒大麦品(系)种进行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通过对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的测定来评价参试品种的抗旱性,并对β-淀粉酶活性与不同PEG浓度下的发芽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麦β-淀粉酶活性与大麦抗旱性在PEG浓度为15%时,在0.01水平上达显著正相关。大麦种子发芽率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5%浓度的PEG对大麦种子的萌发影响较小,10%、15%浓度显著抑制大麦种子萌发,20%浓度下,大麦个别品种发芽停止。处理样品间,‘沪麦16’综合表现出较好的抗旱性,其次A7-30,而‘邯98-58’、‘盐95137’为最差。由此得出,10%的PEG干旱胁迫剂浓度可作为大麦发芽期判断大麦抗旱性的适宜胁迫浓度,β-淀粉酶活性可作为大麦抗旱性早期筛选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红花耐旱机制及为选育耐旱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红花种质萌发及生长状况的影响。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对干旱胁迫下10个红花种质萌发率及幼苗生长指标进行测量,并对各测量指标进行模糊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EG对红花种子萌发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当浓度为15%时,对各指标的抑制作用明显,因此本研究选用15%的PEG浓度鉴定红花种质的抗旱性。在干旱胁迫下红花发芽势、发芽率、下胚轴重、子叶重等降低,胚芽生长受到抑制,干旱对不同种质的根长和根重的影响不一致。通过种子萌发抗旱指数及隶属函数值对红花种质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其中BXY1465为萌发期抗旱性强的材料,BXY512、BXY426、BXY1466以及BXY1859属于萌发期抗旱性中等的材料,BXY1805、BXY2527、BXY2110、BXY750以及WH0086属于萌发期抗性弱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利用Na Cl和PEG溶液模拟盐胁迫和水分胁迫,比较等渗Na Cl和PEG胁迫下藜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胁迫解除后幼苗生长状况的差异,探明渗透胁迫对藜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水势<-0.6MPa时,PEG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大于Na Cl,而在-2.3MPa Na Cl与-1.0MPa PEG条件下种子均不能萌发;随着水势的降低,两种胁迫处理的种子初始萌发时间均逐渐推迟,并且在同一水势条件下,PEG胁迫的种子初始萌发时间较Na Cl处理时间延长。(2)Na Cl和PEG胁迫下幼苗根茎生长总体呈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趋势,但对不同生长指标影响存在差异。在≤-0.6MPa Na Cl和≤-0.8MPa PEG条件下根长较对照显著降低,而在不高于-1.4MPa Na Cl和-0.6MPa PEG时茎长显著降低;在不高于-1.4MPa Na Cl和-0.6MPa PEG时根、茎、苗鲜重均显著低于对照;在低于-1.8MPa Na Cl或-0.8MPa PEG时,藜麦幼苗不能存活。(3)Na Cl处理,根、茎、苗长分别在不低于-1.0、-1.4和-1.0MPa时复水后可恢复至对照水平,甚至高于对照;根、茎、苗重分别在不低于-1.0、-1.8和-1.4MPa时复水后可恢复对照水平,甚至高于对照。前期不同浓度的PEG处理,复水后根茎长度与鲜重均能恢复至对照水平,甚至高于对照。(4)高盐环境降低幼苗根长分配,提高茎长分配,复水后根长与根重分配比例都有所提高,表现出一定的补偿性;干旱胁迫的加剧增加幼苗根长和根生物量的分配,但对幼苗自身根茎生物量分配比例影响不显著。说明藜麦具有很强的耐盐、耐旱及抗环境变化能力,适合在黄土高原引种。  相似文献   

9.
以黄瓜品种“贵妃兔子腿”为试验材料,探究多效唑(PP333)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MT)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子发芽胁迫试验中,100 mg/L的外源MT浸种处理对黄瓜种子发芽期下胚轴长、根长以及鲜重的抑制均能得到显著缓解,同时能减弱多效唑胁迫对幼苗根和下胚轴的抑制作用;幼苗胁迫试验中,100 mg/L的外源MT能显著促进幼苗株高、下胚轴粗、叶面积与根长;喷施100 mg/L的外源MT可显著提高黄瓜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及黄瓜植株的根系活力,显著降低植株体内有害物质MDA的积累和Pro含量、SPAD值。研究表明,100 mg/L MT可有效缓解多效唑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所造成的过度抑制作用,提高黄瓜幼苗适应性,利于植株正常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姬俊华  李成奇  霍昱璟  孟超敏  郑跃进 《种子》2012,31(9):87-88,92
以20%聚乙二醇溶液(PEG-6000)为渗透介质模拟干旱胁迫条件,对4份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进行了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PEG胁迫不同程度的降低了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其中周麦18降低的幅度最小;和对照相比,PEG胁迫增加了幼苗的相对电导率,不同基因型品种原生质膜受到的损伤程度不同,郑麦9023原生质膜损伤程度最大。各项指标综合分析表明:周麦18具有最强的抗旱性,豫麦49与矮抗58的抗旱性中等,郑麦9023抗旱性较弱,但也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柳枝稷种子进行不同引发后回干处理,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用发芽纸作为基质来研究不同引发处理对柳枝稷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主要测定发芽势、发芽率、每日发芽速度、根长、苗长、叶面积、根干重、根鲜重、幼苗叶绿素含量及电导率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几种引发处理方法中,H2O引发处理效果最好,和对照相比,提高了柳枝稷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生长量,降低了膜透性,而CuSO4处理效果最差,不宜用作柳枝稷种子引发处理.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态型玉米品种低温下出苗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的玉米品种对冷害的抗性,本研究以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等地的10个玉米品种‘郑单958’、‘辽单565’、‘中地77’、‘永玉3’、‘山西708’、‘山西712’、‘银河32’、‘吉单198’、‘九单48’、‘龙单13’为试验材料,测定各个品种在5℃低温和25℃恒温条件下的发芽率、吸水率、电导率、细胞内游离脯氨酸含量、淀粉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玉米品种在低温下的活力差异应与24 h内种子吸水率、电导率、细胞内游离脯氨酸含量、淀粉含量、细胞内各种酶的活性有关。经低温处理后,‘辽单565’的发芽率降幅最低,仅为5.34%,其次为‘龙单13’和‘中地77’,降幅分别为5.67%和7%,表明这3个玉米品种对冷害的抗性比较强,适合在黑龙江等冷害灾害较为常见的地区播种。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合茄子浸种处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最佳浓度,试验采用穴盘育苗,以圆茄‘京茄一号’和长茄‘京茄黑龙王’为试材,设置多效唑(100、150 mg/L)、缩节胺(600、800 mg/L)2种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浸种处理。结果表明:多效唑比缩节胺更有效降低2种茄子幼苗的下胚轴和株高,并且能够显著提高幼苗的地下部干鲜重、壮苗指数、G值、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相对于圆茄,多效唑和缩节胺对长茄的抑制效果更大。因此在茄子穴盘育苗下,适宜圆茄‘京茄一号’浸种处理的是150 mg/L浓度的多效唑,适宜长茄‘京茄黑龙王’浸种处理的是100 mg/L浓度的多效唑。  相似文献   

14.
不同采种期对日本三桠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振鸿 《种子》1995,(1):8-12
日本三桠种子完熟期的粒重、脂肪含量、膜结构完整性、存苗率、幼苗干重都达到最高值。完熟期为种子生理成熟点。果皮浅黄、质软、内果皮呈褐色膜质状,为种子成熟的表观指标。果实比容升至0.919/m,比重降至0.87均可作为种子成熟精确数量指标。日本三桠种子的后代,能提前建成强健发达根系是幼苗生长健壮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不同花色紫茉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菜莉是我国广泛分布的外来入侵植物之一,也是一种常见的庭院花卉,具有丰富的花色.为探索不同花色间种子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以4绅不同花色紫茉莉种子为材料,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对不同花色紫茉莉种子的基本特征、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色紫茉莉种子直径(4.79 mm、4.61 mm)和千粒重(59.29 g)均显著小于白色、黄色和紫红色(p<0.05);紫红色和白色紫茉莉种子的最终萌发率最高,均超过80%,而复色紫茉莉种子的最终萌发率最低,仅为41%;复色紫菜莉幼苗根长(36.15 mm)显著小于其它3种花色幼苗根长(p<0.05),而4种花色幼苗侧根的数量、地上部干质量和总干质量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花色间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差异显示了它们之间不同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马铃薯浸提液对后茬谷子的化感作用,筛选适宜谷子生长的前茬马铃薯品种,分别以7个马铃薯品种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为材料,制备不同浓度的马铃薯浸提液,并用浸提液处理谷子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结果表明,所有浸提液处理均明显抑制谷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抑制作用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各种浸提液处理的根长和活力指数均小于对照值,随处理浓度增加,根长和活力指数呈下降趋势;低浓度浸提液处理促进谷子苗高、鲜重,而高浓度浸提液处理则起抑制作用。不同品种马铃薯的化感作用存在差异。马铃薯对后茬谷子存在化感作用,‘兴佳2号’、‘费乌瑞它’、‘中薯5号’对谷子的化感作用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7.
武彦芳  张建  祈茜  王小映 《种子》2017,(4):32-35
探讨不同老化处理方式对药用蒲公英种子质量、幼苗形态以及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贮藏11个月以上的种子,活力全部丧失;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率不断降低,但对种子发芽势影响不同;2)甲醇老化处理之后的幼苗长势最佳,高温高湿老化处理的幼苗长势次之,正常发育的幼苗长势最差;3)正常发育的蒲公英幼苗可溶性糖含量最高;随老化时间递增,高温高湿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减少,甲醇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甲醇老化处理1.5h的幼苗叶绿素总量最高,与其它处理达到显著性差异,随老化时间延长,叶绿素总量均呈上升趋势;甲醇老化处理1.5h幼苗,其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大,约为正常处理幼苗的10.2倍,随老化时间延长,甲醇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经历了一个骤降又骤增的过程;高温高湿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则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8.
水花生不同部位水浸液对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苜蓿种子为受体,初步研究了水花生不同部位(根、茎、叶)、不同浓度(0、10、20、30、40 g/L和50 g/L)的水漫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所有部位的水花生水浸液对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生长(根长和苗长)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三者所受的抑制作用也有所增强;而在同一浓度下,水花生水浸液对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强度顺序均为叶>茎>根.  相似文献   

19.
NaCl胁迫对白榆不同家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榆不同家系种子为材料,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研究不同浓度(0,50,100,150,200,250 mmol/L和300 mmol/L) NaCl胁迫对白榆不同家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增加,3个家系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家系MZ 001发芽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幼苗长度生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家系MZ002和MZ 003发芽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幼苗长度生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据幼苗长度相对生长量,计算出白榆不同家系的耐盐阚值在105.87~188.75 mmol/L之间,表明白榆幼苗具有一定的耐盐性,且不同家系间耐盐性遗传差异较大,说明白榆不同家系间具有较大的耐盐良种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室内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巴山榧树3个地理种群种子形态特征、种子萌发特性及幼苗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巴山榧树种子形态特征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重庆南川种群种子变异较大,甘肃武都种群相对较小;3个种群种子大小顺序表现为,甘肃武都>四川万源>重庆南川,长度、宽度和重量在种群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长宽比在重庆南川种群和甘肃武都种群阃差异显著,重庆南川种群种子在形状上趋向椭圆形,甘肃武都种群种子则更趋圆球形.巴山榧树种子具有休眠现象,萌发率较低;1年生幼苗苗高呈“S”型曲线增长;3个种群种子萌发率、幼苗苗高与种子大小顺序表现一致,种子大小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明显影响.应加强巴山榧树的保护和繁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