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推动油菜高光效育种工作的进展,实现以"高光效+杂优利用"途径来突破油菜30多年来产量水平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总结了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光合生理和高光效育种工作进展,结合本研究团队10多年对油菜进行光合生理和高光效育种研究的工作基础,以作物光合性状的遗传规律、影响光合效率的相关生理指标、提高光合效率的方法途径为切入点,提出了开展油菜光合生理研究应开展的相关基础研究、高光效种质筛选的方法途径和高光效育种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光效种质是开展作物高光效育种的基础。在剖析油菜高光效种质筛选要求、面临困难、研究缺陷的基础上,针对油菜超高产育种目标和生产实际需求,构建出油菜高光效的综合筛选指标体系和方法,对油菜种质进行数量化综合评价,并开展定向选育和杂交改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获得一批油菜高光效种质,为利用“高光效+杂种优势”途径开展油菜高光效育种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油菜高光效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油菜是最主要的油料作物, 油菜产量的稳步提高对于确保食用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 30年来, 中国油菜育种在品质大幅度改良的同时产量却处于徘徊状态。高光效育种能从形态上改变油菜叶、分枝乃至荚果的空间分布状态, 增加光能截获量和利用率; 从生理上提高净光合速率, 降低呼气消耗, 从根本上突破油菜产量瓶颈。本研究从叶型、 植株高度、 分枝特性和角型 4个型态高光效性状, 干物质、 光合面积、 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性状 5个高光效生理性状上综述了目前中国油菜高光效育种的研究进展。认为中国目前油菜高光效育种存在一下 5个问题: ①对个体性状的研究较多, 群体性状研究较少; ②单一光合因子研究较多, 缺乏整体研究; ③静态研究较多, 动态研究较少; ④生理高光效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 ⑤油菜根系问题研究很少。并展望了油菜高光效育种的前景, 认为油菜高光效育种应该继承现有育种的成功技术与高油育种、 机械化、 生态育种、 杂种优势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作物高光效育种的研究进程,以筛选高光效种质为切入点,从高光效种质筛选标准的形成、筛选指标体系、技术与方法、获得途径、在育种中的应用等方面对大豆、水稻、小麦等11种作物的高光效种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在剖析目前高光效种质筛选研究缺陷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团队多年的工作基础和经验,提出了开展作物高光效种质筛选研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转C4光合基因水稻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按光合作用途径可将植物分为C3植物、C4植物和CAM植物,由于C4植物在高光强、高温和高氧分压的条件下,比C3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作物生理和育种学家就试图用C4光合途径改造C3作物,以提高主要农作物如稻、麦和大豆等光合生产力,但通过常规杂交的方法难以奏效。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和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与C4光合作用途径相关的关键酶PEPC、NADP-苹果酸(NADP—ME)和PPDK等一系列基因已从玉米、高粱和苋菜等C4植物中被克隆,对这些基因启动子序列分离、重组、转化及表达的研究,发现它们可以在C3植物中驱动外源基因并进行组织特异性表达,而且一系列C4型光合基因导入C3植物的成功报道。特别是获得高表达的转C4光合基因水稻,表现光合能力和种子产量显著提高,而且在光逆境的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提高,从而有效地清除活性氧分子,表现耐光抑制(氧化)等。目前利用转C4光合基因水稻的育种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培育出携带C4光合基因的高光效水稻株系,在遗传上证明了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结合可以将转C4光合基因水稻中高表达的C4光合基因遗传给后代,获得高光效的超级稻,最后提出了本研究中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17份马铃薯品种为试材,共测定8个光合指标,分别为Pn、Gs、Ci、Tr、SPAD值、CE、Ls、iWUE,结合显著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参试材料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与高光效种质筛选。结果表明,17个马铃薯品种的光合性状差异明显,光合性状在不同品种间的变异系数介于5.547%~27.722%之间;其中Gs、Pn、CE、iWUE的变异较大;各性状广义遗传力均小于60%,其中Ci、Pn、CE、Ls的广义遗传力属于中等水平;筛选出高光效种质1份、中等光效种质14份和低光效种质2份,可作为光合机制研究及高光效育种的材料。另外,SPAD值与光合效率综合评价指数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高光效群体评价的初筛指标,并且证明了湖北二高山环境中,具有筛选出高光效品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C4高效光合基因在C3植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等植物按C的同化反应不同可分为C3、C4和CAM途径。C4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高效光合基因,使得C4植物在高光强、高温和高氧分压条件下具有较C3植物更高的光合速率。利用转基因技术,将C4高光效基因导入C3植物,提高作物产量,是世界主要农作物育种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C4碳同化途径的特点及其在农作物改良中的应用,并介绍了C4高光效基因对转基因C3植物生理生化和光合作用的影响,探讨了向C3植物中转入C4高光效基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高光效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培夫 《种子科技》2006,24(6):41-43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的报道,综述了农作物高光效育种的概念、科学依据、基本原理与技术途径,简要介绍了我国在水稻、小麦、大豆等作物上进行高光效育种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指出了采用C3与C4作物或植物之间远缘杂交、细胞融合、叶绿体和基因移植等技术措施,使C4作物的高光合基因导入C3作物,将高光呼吸作物品种改造为低光呼吸作物品种,是育成高光效农作物品种最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栽野稻远缘杂交高光效后代及其亲本叶片的气孔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分析远缘杂交后代材料的高光效生理基础, 测定了从热带地区筛选出的杂交高光效后代材料SHP1(F2)、 SHP1-1-6(F3)、 SHP1-2-8(F3)及其亲本Azucena(O.sativa)与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 以及3个对照品种(O.sativa)的光合速率和气孔特性, 分析了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和气孔结构的关系. 结果表明3个高光效后代材料的光合速率和气  相似文献   

10.
作物高光效之管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程建峰  沈允钢 《作物学报》2010,36(8):1235-1247
光合作用提供了作物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目前作物的叶面积指数和经济系数已难以继续增加,若想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就必须提高生物量,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成为关键。作物高光效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非常广的概念,涉及作物生命活动的全过程,与众多学科相联系,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理解。作者根据现有的研究进展,结合从事作物生理、育种和栽培的实践,从光合作用的主要过程及关键调控位点、作物光能利用率、高光效作物的生理基础与形态特征和高光效作物的筛选与鉴定对"作物高光效"进行了概述,以期为今后的作物"高光效"研究提供一点有益的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2003—2004年在江苏高肥力棉田,对9个转Bt基因棉花品种(系)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光合生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棉所29等3个转Bt基因杂交种在盛蕾期至盛铃期表现为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高,净光合速率强,生殖器官干物质高,成铃强度大,蔗糖转化酶活性较高,光合生产表现为全生育期旺盛型;常规转Bt基因抗虫棉GK19和GK99088盛花前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可溶性糖含量等光合生产特征旺盛;科棉4号和鲁棉研22表现为盛花后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等光合生产特征旺盛;sGK321和鲁棉研16整个生育期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等光合生产特征较弱。相关分析表明,叶片蔗糖转化酶活性和生殖器官干重、成铃强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2**和0.8699。生产上应根据不同类型Bt棉的光合生产特征,采取不同的促控措施,以发挥光合生产潜力,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基质栽培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化肥CF为对照、低量生物有机肥OFL、中量生物有机肥OFM、高量生物有机肥OFH)对‘绿宝’芥蓝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化肥处理相比,有机肥施用低量和中量处理抑制了芥蓝生长,高量施肥处理生长正常。OFH处理(高量有机肥)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和经济系数等都与CF处理相当。OFH处理光合特性各指标较高,促进叶绿素的形成,光合作用增强,有利于植物生长。说明高量有机肥处理能促进芥蓝生长,提高其产量,是适宜的有机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3.
摘 要:在自然条件下,通过TPS-2型便携式光合系统测定仪测定了鄂茶系列12个茶树品种的主要光合特征指标。结果表明,12个茶树品种间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细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差异较显著。鄂茶8号和鄂茶9号的水分利用效率高达4.0μmol/mmol以上,且蒸腾速率较低,因此,较其他品种更适宜在干旱地区生长;鄂茶4号和鄂茶10号的水分利用效率较低、蒸腾速率较高,因此,需要注意水分管理。聚类结果将12个茶树品种划分为4类,其中,鄂茶1号、鄂茶5号、鄂茶6号和鄂茶10号光合特性较优,鄂茶8号、鄂茶9号光合特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四倍体与二倍体紫薇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四倍体紫薇和二倍体紫薇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培育优质林木,采用英国PP-Systems公司产CIRAS-1型便携式光合系统测定人工诱变培育的四倍体紫薇品种和二倍体紫薇品种的各项光合生理参数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四倍体和二倍体紫薇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都呈单峰型曲线,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两个紫薇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率(WUE)差异显著,蒸腾速率(Tr)、表观量子效率(AQY)和羧化效率(CE)差异不显著。光饱和点(LSP)为二倍体紫薇[1445μmol/(m2?s)]<四倍体紫薇[1670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二倍体紫薇[12.23μmol/(m2?s)]<四倍体紫薇[42.2μmol/(m2?s)];CO2饱和点(CSP)为二倍体紫薇[1200μmol/mol]<四倍体紫薇[1427.5μmol/mol],CO2补偿点(CCP)为二倍体紫薇[32.24μmol/mol]<四倍体紫薇[35.71μmol/mol]。四倍体紫薇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二倍体紫薇(P<0.05)。  相似文献   

15.
野生西瓜与栽培西瓜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 为探讨野生西瓜的光合特性,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对夏季晴天和阴天下的新疆野生西瓜与栽培西瓜(黑美人、子龙)的光合生理指标日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晴天下野生西瓜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总体高于同一时刻的栽培西瓜,阴天下却低于栽培西瓜。野生西瓜的光合“午休”很不明显,而栽培西瓜的光合“午休”十分明显。从晴天到阴天,野生西瓜的光合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气孔限制因素和非气孔限制因素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油茶简化修剪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明确油茶简化修剪后树体光合特性,为油茶合理修剪和构建高光效树体结构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试验和光合因子观测,利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简化修剪后的油茶成年树光合日变化及相关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简化修剪后,油茶光合能力明显增强,净光合速率较对照明显提高;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光照强度、空气温度、气孔导度、叶面水汽压亏失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相对湿度、胞间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各影响因子影响大小顺序是: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光照强度>气孔导度>相对湿度;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因时间而异。研究证明,简化修剪能显著改善油茶树体光合性能,是油茶成年树树体调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几个柑桔品种叶片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4个不同柑桔品种(奈92-1脐橙、沙糖桔、沙田柚和贡柑)为试材,对其田间条件下叶片光合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奈92-1脐橙、贡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型曲线,峰值均在早上10:00左右时出现,而沙糖桔、沙田柚则为典型的“双峰”型曲线,且首峰均在早上8:00左右时出现,次峰分别在12:00时和14:00左右时出现;4个柑桔品种的Pn最高值以沙田柚最高,高低顺序为沙田柚>贡柑>奈92-1脐橙>沙糖桔,除沙糖桔无光合“午休”外,其余品种均有明显的“午休”现象。2)叶绿素含量与Pn呈正相关趋势,花青苷则为负相关,而类胡萝卜素与Pn之间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采用Farquhar数学模型对3种覆盖措施下春小麦的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模拟分析,并计算了不同覆盖措施下春小麦光合特征参数。模拟结果显示:RMSE的变化范围为0.29~0.59,R2的变化范围为0.99,拟合效果极佳。春小麦光合特征参数显示,地膜覆盖措施较其他覆盖措施更有利于提高春小麦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且具有最高的光饱和点和较低的光补偿点,并使春小麦暗呼吸速率消耗减小,是春小麦光合产量累积的最佳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9.
20.
甘薯高光效育种技术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本课题组近年来所选育的高光效类型系列品种(品系)的特征特性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甘薯高光效育种技术。结果显示:甘薯高光效育种的开展非常必要且切实可行,其育种目标为在杂交后代早期选拔减小种植密度,使其杂交后代无性系充分发育,减少株间和行间竞争,并且应主要鉴定质量性状;另外甘薯高光效品种应具备的优良性状为短蔓多分枝,株型半直立,经济系数高,同时具备优质、抗病、早熟等优良性状。高光效品种具有更高的增产潜力和实现机械化收获的特性,容易被企业和种植户所接受,在今后育种中我们应当加大该类型品种的选育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