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塞罕坝机械林场201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选取立地因子(坡向和土层厚度)和林分因子(树高和林龄),应用统计学方法划分立地类型,利用理查德(Richard)函数拟合立地指数,构建华北落叶松树高曲线,编制地位指数表,并对该区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华北落叶松的6种立地类型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阳坡中层土和阴坡厚层土立地质量为Ⅰ级,平均立地指数分别为12.15m、11.55m;阳坡厚层土和阴坡中层土立地质量为Ⅱ级,平均立地指数分别为11.39m、11.16m;阴坡薄层土和阳坡薄层土立地质量分别为Ⅲ级和Ⅳ级,平均立地指数分别为10.85m、9.87m。  相似文献   

2.
研究林木竞争关系,有助于了解林木生长规律,帮助制定科学有效的营林措施。本文基于树冠因子的林木竞争指数,提出了一种顾及林分地形因子的树冠竞争指数,并把这两种指数与基于交角的林木竞争指数以及简单竞争指数在不同林分中的适应性进行对比。同时用这四种指数计算不同树种组成的林分以及杉木林中不同龄组、坡向、坡度的林分中单木受到的平均竞争。结果表明四种指数中简单竞争指数的相关性最高,顾及地形的树冠竞争指数次之,基于交角的林木竞争指数相关性最低;在不同树种组成的林分中马褂木样地单木受到的平均竞争最大,马褂木杉木混交林最小,其它两种林分次之;在杉木林分中,中龄林单木受到平均竞争要大于成熟林,阴坡样地中单木受到平均竞争要大于阳坡,单木受到的平均竞争随坡度增大而增大。因此四种指数中简单竞争指数的适用性最好;在杉木林经营中,中龄林需要及时间伐;在造林过程中阴坡的林地造林密度要适当小于阳坡、坡度级大的林地要小于坡度级小的林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哈尔滨市山河实验林场野生黄波椤生长立地因子的调查,对黄波椤的最适生长环境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黄波椤在幼龄林时期,郁闭度对黄波椤单位面积蓄积的影响最大,需要一定程度的遮阴;在中林龄时期,坡向和坡位对黄波椤单位面积蓄积的影响最大,且阳坡及低坡位适宜其生长;在近熟林时期,坡向对黄波椤单位面积蓄积的影响最大,且阳坡适宜其生长。  相似文献   

4.
以隆林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林小班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划分隆林县油茶林的主要立地类型,然后采用 5 个理论生长方程构建不同立地类型的油茶树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1)影响隆林县油茶林分布的主要立地因子为土壤类型、坡度、地貌和坡向,隆林县油茶林的立地类型可划分为 54 种;(2)红壤缓坡低山阴坡、红壤缓坡丘陵阴坡、黄壤缓坡低山阴坡、黄壤缓坡丘陵阴坡、石灰土缓坡低山阳坡以及石灰土平坡低山阳坡立地类型的油茶最优树高生长模型均为Logistic 模型,黄壤缓坡低山阳坡的最优模型为 Korf 模型,石灰土缓坡低山阴坡的最优模型为 Gompertz模型。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林分的直径分布是林分结构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天然林或人工林内,林木个体大小的数量分布能反映出林分的生长状况和林木之间的竞争关系,在林分整个自然生长过程中,直径分布将遵从一定的规律而变化。从经营利用的角度来看,林分直径分布不但可以直接检验营林措施的效果,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直接反映林分的木材利用价值。在实践上,常用林木株数按径阶分布曲线的偏态类型,来了解林分内林木间对营养空间的竞争程度和分析林分结构变化的动  相似文献   

6.
对林分的生长过程、形成原因和功能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马尾松低质低效林综合等级的判别函数,将林分划分为4种类型极低质低效型、生长潜力型、低质型、综合低质低效型.对林分立地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不同的区域范围内,影响马尾松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有所不同,但海拔、土层厚度和坡度是影响马尾松生长排在前三位的3个主要因子,它们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立地条件类型.根据对各等级的林分生长过程及其立地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划分马尾松低质低效林的技术参数标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新植林采取两种经营管理模式的调查研究,获得两种不同效果,得出:实行农林间种,所形成的立体林分结构,不仅对林木生长无抑制作用,而且还能促进林木的生长发育,出现林茂粮丰的效果;实行单一营林,封闭经营管理林分,林木长势差,经济效益低;大枣经济林造林后可连续间种5~7a,杨树速生丰产林造林后可连续间种3~4a。  相似文献   

8.
对冷杉林分的生长过程、形成原因和功能特征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冷杉低质低效林综合等级的判别函数 ,将林分划分为4种类型 :极低质低效型、生长潜力型、低质型、综合低质低效型 .对林分立地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在其分布区域内 ,影响冷杉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除了海拔和坡向外 ,依次为土壤名称、土层厚度和坡位 ,而坡度对其影响较小 .它们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立地条件类型 .根据对各等级的林分生长过程及其立地特征的分析 ,提出了划分冷杉低质低效林的技术参数标准  相似文献   

9.
对长江上游林分的生长过程、形成原因和功能特征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云杉低质低效林综合等级的判别函数 ,将林分划分为四种类型 :极低质低效型、生长潜力型、低质型、综合低质低效型。对林分立地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在其分布区域内 ,影响云杉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除了海拔外 ,依次为土壤名称、土层厚度和坡位 ,而坡度对其影响较小。它们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立地条件类型。根据对各等级的林分生长过程及其立地特征的分析 ,提出了划分云杉低质低效林的技术参数标准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上游低质低效次生栎林的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林分的生长过程、形成原因和功能特征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栎类低质低效林综合等级的判别函数 ,将林分划分为四种类型 :极低质低效型、生长潜力型、低质型、综合低质低效型。对林分立地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影响栎林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依次为海拔、土层厚度和坡向 ,它们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立地条件类型。根据对各等级的林分生长过程及其立地特征的分析 ,提出了划分栎类低质低效林的技术参数标准  相似文献   

11.
乔山林区全属天然次生林,栎、杨、桦约占70~80%,多数是慢生低产、质量差,年生长率仅为1~1.5%。二十年来,对此类林分进行了改造作业,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一、改造的林分类型及技术措施依据被改造林分现状、树种组成、立地条件、外貌特征、年龄阶段,结合动态方向,划分改造林分类型。按照不同类型,因林制宜、因地制宜,本着改造、利用相结合,采取综合性的营林和改造技术措施。(一)低产山杨林:呈团、片状分布,生长在梁脊或山梁上部的阳坡、半阳坡。中壤土,含沙礓,较干燥。树种组成为10杨、9杨1栎、8杨2桦、8杨1栎1杂等。林  相似文献   

12.
半干旱风沙区典型立地类型造林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梁峁顶黄土立地类型,阳坡、风沙土立地类型,缓坡阶地类钙层黄土立地类型,缓坡阶地风沙土立地类型4种立地类型的5种造林模式的研究分析,提出了适宜半干旱风沙区典型立地类型的优化造林模式以及小叶杨成过熟林(小老树)的最佳更新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13.
鄂西亚高山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雪灾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建始县国营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普查和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林木受灾程度及相关影响因子,分析立地因子、林分结构特征和林木生长特性与受灾程度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程度,为预防雪灾和提高雪灾抵御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海拔对受害程度具有极显著影响,以海拔1800 m为区分线,上下区域受灾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高海拔区域受灾程度是低海拔区域的2倍;不同坡向和不同坡向类型的受灾程度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东坡受灾程度最为严重,而半阴半阳坡>阳坡>阴坡;林分抵御雪灾的能力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强,25年以上的林分的受灾程度明显较轻;密度超过2 000株·hm-2的林分受灾程度极为严重,是密度1 000株·hm-2以下的林分的近3倍;倾伏木与未受损木间有显著差异,高径比小的林木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主要侧根数量较多、平均粗度较粗、根系生物量大的林木的抗倒伏能力明显较强.适地适树、合理密度控制、促进根系发育是提高林木抵御雪灾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大兴安岭呼中林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胸径和树高的一元、二元分布特征,揭示脆弱地带森林群落的林木大小分布特征。[方法]在大兴安岭呼中林场设置3种不同类型兴安落叶松林固定样地,利用整体和分层的方法,对样地林分胸径和树高的变化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草类-落叶松林直径分布为单峰分布,其他2块样地为双峰分布; 3块样地林木直径分布均呈左偏。杜鹃-落叶松林树高分布为多峰分布,其他2块地均为单峰分布; 3块样地林木树高分布均呈右偏。(2) 3块样地上、下层林木的直径分布均为单峰分布,上层木直径分布均呈左偏,下层木直径分布草类-落叶松林右偏,杜鹃-落叶松林左偏,杜香-落叶松林为近似正态。杜鹃-落叶松林的树高上、下层分布为双峰,其他2块样地均为单峰,3块样地上层木树高分布均左偏,而下层木树高分布均右偏。(3)草类-落叶松林和杜鹃-落叶松林小径阶林木株数占绝大多数。3块样地林分中树高与胸径的比值在小径阶林木中明显大于大径级林木。草类-落叶松林和杜鹃-落叶松林上层木中小径阶林木株数所占比例稍大,杜香-落叶松林和杜鹃-落叶松林下层木中大径阶林木株数比例稍大,但3块样地上层和下层木树高与胸径的比值在大小径阶林木中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高密度的杜鹃-落叶松林平均树高要高于低密度的杜香-落叶松林和草类-落叶松林平均树高,而平均胸径无明显差异。3块样地林分中树高与胸径的比值小径阶林木中明显大于大径级林木,但其差异在上层和下层林分中均表现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境、造林模式闽楠人工林生长及林分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福建省三明市和建瓯市不同生境、造林模式闽楠人工林的24块代表性样地材料,对其生长及林分分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45龄闽楠人工纯林北坡、东坡林分树高均值明显高于西坡、南坡,而南坡、东坡林分平均胸径显著较北坡、西坡大,中坡、下坡生长明显优于上坡;45龄不同混交类型闽楠人工林中,与杉木混交效果较好,显著优于分别与福建柏、毛竹、木荷混交的林分;8 10龄弱光环境下闽楠林分在马尾松冠下和杉萌套种模式时生长较好,其树高、胸径显著大于杉木冠下闽楠林分;相同坡向、坡位、混交林及马尾松冠下闽楠人工林树高、胸径变异较小,而冠幅变异较大。不同微环境和造林模式的闽楠人工林径阶分布采用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效果较好,各坡向、坡位闽楠人工纯林、与毛竹混交的林分及弱光条件下闽楠幼林均为倒"J"型分布,即其林分结构相对稳定、竞争较合理,而分别与杉木、福建柏和木荷混交的林分径阶呈单峰左偏山状分布,表明其处于竞争的自然稀疏后期;不同生境、造林模式闽楠林分林木分级显示,除杉萌套种和杉木冠下林分各级林木所占比例相对分散外,其他调查林分Ⅱ级木、Ⅲ级木占主导地位。因此,营建闽楠人工林应依据不同培育目标进行立地、混交模式及微环境选择,其人工林分宜选偏阳、半阳坡、中下坡,造林时尽可能选庇荫微环境,至中龄期可逐步移除冠层树种;杉木为其较理想伴生树种,与杉木混交林分的生长后期或杉萌套种闽楠林分郁闭期,建议间伐伴生树种;而弱光微环境应首选立地较好的马尾松冠下。  相似文献   

16.
调查四川省湿地松、火炬松现有林分的生长情况,研究在不同气候、不同立地类型、不同栽植蜜度、不同营林措施的条件下的生长规律及主要生物学特性,为划分湿地松、火炬松纸浆材与建筑材产区及立地类型,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林分生长与结构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局云冷、杉占优势的林分,面积均占过熟林的38%。主重类型有阔叶云、冷杉林、枫桦云、冷杉林、红松云、冷杉林及云、冷杉林。在海拔1400米处,分布有岳桦、鱼鳞松林。对云、冷杉林分。我局历来采取择伐作业。1961年以前实行径级择伐,以后是采育择伐。据1979年采伐更新普查,全局择伐比重占80.3%,而云,冷杉林分则几乎百分之百实行择伐。为了观察择伐后林分生长及更新效果,从1974年起,按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18.
研究14年生杉木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的林分生长状况与林分结构,结果表明,在适当间伐的杉木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可以形成人工异龄林,两种林木均生长良好。混交10年后形成的林分结构较合理,南方红豆杉与杉木的主要枝叶量分布于不同林层,林层呈镶嵌水平分布,空间相对独立。目前两种林木的枝叶开始出现了交叉与重叠,种间竞争开始出现,因此在后续的经营中需要进行适度的疏伐和修枝,以保证林分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9.
编制杉木树高指数表,可用于评价杉木林立地质量和生产潜力,预测林分在不同林龄时的生长效果,为杉木造林地选择和科学营林提供较可靠的依据.为此,近两年来,我们在中国林科院统一布署下,开展了本省杉木立地类型区划林分调查,并综合以往的一些调查研究资料,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试编了我省低山丘陵地区杉木树高立地指数表.现将方法和过程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北京低山侧柏人工林资源分布及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个山区县侧柏人工林面积为7.84万hm2,幼龄林面积占92.01%,中龄林面积占6.5%;幼龄林蓄积占低山侧柏人工林总蓄积的72.7%,中龄林蓄积占20.9%,近成熟林及过熟林蓄积占的比例较少。不同立地条件下,坡向、坡度对于侧柏的生长影响较大,分布于阳坡的侧柏生长较快。不同立地等级下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54a时仍未相交。利用Forstat2.0和SPSS 18.0分析软件,模拟不同立地等级侧柏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过程,并建立各因子生长模型。结果表明,Richards生长方程能较好地预估北京侧柏人工林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