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棕榈藤工艺学特性研究及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棕榈藤藤茎的表观性状、解剖性质、物理及力学性质等工艺学特性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并对棕榈藤的资源状况及利用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棕榈藤材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棕榈藤藤材是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重要非木材林产品, 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藤材的材性研究可以为藤材的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文中综述了棕榈藤藤材的构造、化学、物理、力学特性, 以及藤材加工利用的最新进展。针对藤材的基础研究滞后于藤加工业发展需要的现状, 建议大力开展藤材材性及其综合利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棕榈藤栽培区区划初探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依据华南和西南11个省(区)有棕榈藤天然分布的区域确定区划范围,选择与棕榈藤生态、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密切相关的6个气象指标共60个气象台站的气候资料,应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气候预分区。在此基础上,根据棕榈藤综合成果和生产初中经验,以黄藤、白藤、单叶省藤和异株藤等具有发展潜力的藤种及其适生条件作为主要区划依据,进行栽培区区划,将我国宜藤区划分为四个栽培区,即最适栽培区、适宜栽培区、次适宜栽培区和  相似文献   

4.
棕榈藤是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森林宝库中重要的非木质林产品,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在2006年8月调查中国棕榈藤主产区-云南、广西、广州和海南棕榈藤生长及利用的基础上,结合藤种植发展的实情,对其培育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藤材缺陷标准的制定是制定藤材分等规则的基础,也是建立藤材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第一步,对于规范棕榈藤市场,提高藤材使用价值,有效保护棕榈藤资源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现有棕榈藤材标准编制情况进行了简要综述,基于我国多年来的棕榈藤材相关研究成果和技术,制定了我国推荐性林业行业标准——棕榈藤藤材缺陷。该标准规定了棕榈藤材缺陷的分类、定义、术语和图谱,适用于棕榈藤材在生产实践中的各种可见缺陷。  相似文献   

6.
棕榈藤自身生长特性、形态特征使得采收工作十分困难。棕榈藤的采收分人工和机械采收。传统的藤采收方法采收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藤材采收损耗大,甚至对树木造成损毁。文章介绍了藤采收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棕榈藤采收方法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冯家平  羊金殿 《热带林业》2006,34(4):38-39,37
近年来,海南野生藤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优良棕榈藤种日益濒危。为了保护和发展海南优良棕榈藤资源,海南省林科所于2002~2006年期间对适于海南种植的三种优良棕榈藤—黄藤、白藤、厘藤的栽培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先后培育出50万株优良藤苗。现详细介绍这三种优良棕榈藤的采种、育苗及苗圃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对贵州省普安核桃优良单株品种特性进行综合评价。应用主要成分分析法,由样本相关矩阵出发,对普安县决选出的12株核桃样本的9个品种特性(三径平均值、坚果重、种壳厚、种仁重、出仁率、树龄、树高、基径、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仁量)进行分析。以性状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2.656%为标准,确定了3个反映核桃品种特性的主要成分及其主要成分的函数式,并通过计算优株的重要主成分值,对供试株进行比较和排序,表明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对普安核桃品种特性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棕榈藤是热带森林中兼具经济、生态价值的一类攀援植物,水分是棕榈藤分布和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系统总结水分对棕榈藤分布和生长的影响对棕榈藤培育具有指导意义。文章综述了水分对棕榈藤分布和生长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概述了棕榈藤幼苗阶段和萌蘖阶段应对水分变化的响应、水分和光照的交互作用对棕榈藤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藤种对水分需求的差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从棕榈藤抗性生理和分子机制、影响棕榈藤生长的水分及其他生态因子耦合作用、棕榈藤高效育苗体系和不同区域棕榈藤地理分异规律等4个方面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解决棕榈藤高效培育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棕榈藤形态特征,这些特性影响到棕榈藤的生长特征和整体性质。聚类分析和主要组分分析显示出人工和野生这2种类型省藤属有相似之处。这表明,在加工过程中人工藤和野生藤在各方面相差无几。结果是,最终藤产品的质量都几乎相同。为此,藤工业不再单纯利用野生藤,因为人工藤是一种很好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1.
3种棕榈藤藤材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章 《林业科学》2007,43(7):155-158
棕榈藤加工业在我国区域经济中的重要性已为人所知(许煌灿等,1999).近20年来,我国对棕榈藤从天然分布及利用(许煌灿等,1993)、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引种驯化(尹光天等,1993)、组培栽培技术(许煌灿等,1984;1994b;张方秋,1993)、生态生物学特性(许煌灿等,1994a;尹光天等,1998)到藤茎解剖学特性(林文豹,1983;蔡则谟,1994;腰希申等,1998)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过研究,掌握了我国棕榈藤资源及其分布、用途、生物学特性、生长环境、资源储量和产量,建立了多个棕榈藤藤种园,研制出多个藤种的组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洪深 《热带林业》2007,35(2):48-51
从2000年开始,保亭县利用天然次生林资源,以形成棕榈藤区域经济为目标,大力发展棕榈藤的种植产业。随着人工种植棕榈藤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棕榈藤栽培、抚育管理、采收等成熟技术及适地适树原则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保亭县人工种植棕榈藤生长情况调查,旨在掌握和了解保亭县这几年人工种植棕榈藤的生长和管理情况,为今后保亭县棕榈藤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世界棕榈藤引种驯化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棕榈藤是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重要的非木材产品,用途广泛,可编织、食用、作家具,特别是藤家具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但藤工业所需的原材料正面临着短缺的危险。至今藤家具工业的用藤主要来自于天然棕榈藤资源,由于过度采收和热带森林的破坏,天然棕榈藤资源日益锐减,使棕榈藤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侵蚀并威胁到棕榈藤家具工业。文中提出棕榈藤引种驯化对天然棕榈藤资源的保护和藤家具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分别介绍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中国等主要产藤国和其它一些国家的棕榈藤引种驯化历史,最后阐述了棕榈藤引种驯化在保护棕榈藤资源和发展棕榈藤家具工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最早的笋用棕榈藤种植开始于泰国。在20个世纪80年代,泰国东北部的农民开始种植棕榈藤作为蔬菜,除了自己食用外,他们也拿出一部分到市场上出售来增加收入。由于种植藤笋的收入高于其他农作物,藤笋种植得到了迅速的推广。据估计,到1999年末,藤笋的种植面积达到3000hm2。2000-2004年泰国皇家林业厅的科技人员在国际热带木材组织(ITTO)的资助下,对食用棕榈藤的栽培、经营及加工做了系统的研究,并把他们的成果通过发放手册、培训等方法应用到农民的生产实践中,现在食用棕榈藤的种植已经遍及泰国北部、东北部和中部,此后老挝和印度也相继开展了食用棕榈藤的培育研究以及大面积商业性种植。  相似文献   

15.
杜志瑚  王家驹  林道丁 《热带林业》2010,38(2):35-37,34
以海南棕榈藤现状调查数字为基础,结合海南棕榈藤资源实际情况和国内外棕榈藤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充分分析海南棕榈藤目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潜力,为今后海南棕榈藤产业的发展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棕榈藤资源和利用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2月我们组成了菲律宾棕榈藤资源和利用考察团。在菲律宾环境与自然资源部生态系统研究开发局Aida C.Baja-lapis博士的组织下,参观了该局的棕榈藤展览室、标本室和试验站,走访了洛斯班诺斯的林产品研究开发所、大雅台的花店和班板牙的棕榈藤加工厂。本文具体介绍此次考察中与棕榈藤相关的内容,为了解和借鉴菲律宾棕榈藤资源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棕榈藤生产消费系统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是我国原藤的主要来源.本文通过对农户、采购商、制造商和政府官员的半结构化访问以及实地观察和收集资料等方式收集海南岛棕榈藤业的信息,得到如下结果:1)海南岛天然棕榈藤可采资源储量超过25×10^6 公斤,但实际每年产量仅2×10^6公斤;2)海南2000-2005年人工种植的棕榈藤资源达1万公顷,主要以黄藤为主,其次是白藤和单叶省藤,但目前还未投产;3)海南省藤加工业利用的本地棕榈藤种类主要是黄藤、白藤、大白藤和单叶省藤,国外原藤种类有杜尔智、巴丹和沙藤,虽然国外藤种用量有所上升,但仍以本地藤种为主.4)在海南,大宗原藤视同木材,必须办理运输证,同时必须缴纳育林基金;5)构建出海南棕榈藤业的生产消费系统流程.根据上述结果,作者最后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制藤工业发达、工艺精良,藤产品出口约占国际市场份额20%.然而国内棕榈藤资源匮乏,极大制约了制藤工业和出口贸易的发展.近年来,为了摆脱资源危机的被动局面,加快了棕榈藤资源人工培育的步伐(许煌灿等,2001).单叶省藤(Calamus simplicifolius)是中国特有棕榈藤种之一,藤茎具良好工艺特性,是藤编家具及工艺品的优良材料,是华南地区推广栽培的首选藤种(江泽慧,2002;曾炳山等,2003).良种先行是发展棕榈藤人工林的首要步骤,而通过组培快繁苗木则是良种先行的重要途径.然而与其他林木相比,国内外对棕榈藤的研究较迟(许煌灿等,1994;Dransfield,2002),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棕榈藤家系选优的研究报道.最近,国内学者对单叶省藤组培苗造林开始了初步研究,为良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曾炳山等,2003).然而该研究材料来源于幼龄林,对于组培苗造林后期的生长性状缺乏必要的分析.因此,利用长期观测的固定标准地材料,对单叶省藤组培家系的生长特性进行分析,从而为组培家系的选优提供依据,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棕榈藤与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阐述水分对棕榈藤的重要性 .降雨决定棕榈藤分布和种的数目 ,同时还有助于棕榈藤种子传播 ,棕榈藤对降雨起着拦截作用 ,减少对地面的冲击 ,从而保持水土 .成熟度不同的棕榈藤种子具有不同含水量 ,种子活力随着含水量的降低而迅速下降 ,从而降低发芽率 .水分可提高棕榈藤造林成活率、分蘖条数、叶数、叶面积和藤茎生长 .水分胁迫可提高棕榈藤根茎比 .此外 ,棕榈藤生长及分布还受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棕榈藤的适合辐照剂量域值,以黄藤、单叶省藤、杖藤和小钩叶藤4种棕榈藤为研究对象,以种子为辐照材料,以60CO-γ为辐射源,研究辐照剂量对4种棕榈藤种子萌发和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5 gy/min为剂量率、50 gy为辐照剂量步长上升时,在0~100 gy辐照剂量内,黄藤、单叶省藤、杖藤、小钩叶藤种子发芽率、茎长、根长和植株总长均随着辐照剂量的上升而呈一般显著、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当辐照剂量超过100 gy时,4个藤种的发芽率均降为0,即种子全部失活。以辐照剂量为自变量x、发芽率为因变量y拟合的一元回归方程计算表明,黄藤、单叶省藤、杖藤和小钩叶藤种子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53.94、28.01、58.34和75 gy。研究结果显示,辐照剂量对棕榈藤的种子萌发和苗木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辐照剂量范围为50~100 gy。通过辐照培育高产棕榈藤品种难度较大,辐照可能更加适合以其他性状为目标的棕榈藤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