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格木6个不同种源苗木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其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分析光合生理指标光合速率(Pn)、胞间CO2(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计算水分利用率(RWUE)对光辐射梯度的响应变化;分析光饱和点(VLSP)、光补偿点(VLCP)、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RAQY)和暗呼吸速率(Rd)等光合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南宁种源和浦北种源的Pn和Gs最大值较大,南宁种源的Ci最大值最大、Tr上升过程中一直较大,浦北种源RWUE最大;浦北种源VLSP、RAQY和Rd高,VLCP低,对光环境适应范围较广;南宁种源和大容山种源VLSP和VLCP高,阳性特征明显,有较好的适应强光能力;博白种源VLSP和VLCP低,利用弱光能力强;缅甸种源VLSP和VLCP均在中等,对光环境的适应生态幅窄;越南种源Rd和RAQY低,其利用光能能力不强;南宁种源和浦北种源的Pmax最大,具有较大的光合潜力。通过比较不同种源格木的光合作用差异性,以便在造林时根据环境、地形、地貌选择合适的种源。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红锥菌(Russula sp.)生长环境与红锥菌人工促产技术,对红锥菌生长环境的光照强度、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进行人工调控和营养补给,测定红锥菌的产量。结果表明,红锥菌一般生长在特定树种下,光照强度为200~1200 lx,温度27~35℃,空气相对湿度为75%~100%;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增大均可提高红锥菌的产量;适量补给花生麸和麦糠则显著影响红锥菌的产量,补给牛粪和硫酸亚铁不会显著改变红锥菌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不同郁闭度下山茶生长及光合特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的研究光照强度对山茶(Camellia japonica)生长的影响,通过测定林下种植的山茶的生长指标和光合特性,对不同郁闭度下山茶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茶的株高、地径、生物量均在郁闭度0.5下达到最大值,在全光照下为最小值。山茶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暗呼吸速率(Rd)在郁闭度0.5下均最大,全光照下的Pmax最小;光补偿点(LCP)随着郁闭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在全光照下最大。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不同郁闭度下山茶叶片的Pn增大,Gs增大,Ci下降,Tr上升,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加。郁闭度0.5更适合山茶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41个红锥无性系嫁接1a后的树体生长调查研究,了解不同红锥无性系的主要生长性状差异及变异规律,并为试验区初选适生的优良无性系。结果表明:红锥各无性系抽梢为3.0cm~66.0cm、冠幅为5cm~45cm、基径为2.80mm~16.45mm,冠幅的变异系数41.78%>抽梢36.56%>基径27.36%。个体无性系抽梢、冠幅、基径均值大于群体均值,无性系个数分别为22个、20个、20个,占比分别为53.7%、48.8%、48.8%。永安洪田镇忠洛村子代测定林的入选率最高,为36.4%,表明这些无性系在该试验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生长率;红锥41个不同无性系之间生长性状差异显著,3个性状估计的重复力T检验显著,有选择的必要和可能。3个性状的重复力分别为0.62、0.76、0.48,属于中等及以上重复力性状,以抽梢性状为标准并按20%入选率初选出8个无性系充实红锥育种群体。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遮阴对双色木番茄生长的影响,对双色木番茄幼苗在100%自然太阳光(NS,CK)、46.4%NS、11.8%NS和5.6%NS处理下的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随光照强度的下降先下降后上升,在46.4%NS时出现最小值,可溶性糖含量则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光照强度的下降先下降后上升,均在46.4%NS时出现最小值;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暗呼吸效率(Rd)、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随光照强度的下降呈不断下降趋势;表观量子效率(AQY)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则表现为随光照强度的下降,先升高后降低,分别在11.8%NS和46.4%NS时最高;叶绿素含量随光照强度的下降不断上升,叶绿素a/b则逐渐下降,Fv/Fm和Fv/Fo均先上升后下降,在46.4%NS时达到最大值。双色木番茄幼苗主要通过提高Pro、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加强SOD、POD活性,降低LSP、LCP和Rd,增大AQY和WUE来适应弱光环境。将各项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综合评价后得出46.4%NS下的双色木番茄幼苗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季节光合最适温度、适宜空气湿度 (70± 5 % )和正常大气CO2 条件下测定了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 (Lamb .)Hook .)中龄林不同部位和叶龄针叶光合特性及典型天气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结果表明 ,当年生针叶最大净光合速率 (Pmax)在生长中期 >盛期 >后期 ,1年生和 2年生针叶则从盛期经中期到后期呈下降趋势。从生长盛期至后期 ,光饱和点 (LSP)和暗呼吸速率 (Rd)降低而表观量子利用效率 (α)增加 ,其中尤以盛期与中后期的差别较明显。光补偿点 (LCP)除生长盛期当年生针叶明显高于生长中、后期以外 ,其它差异不明显。Pmax除生长盛期当年生针叶与 1年生接近外 ,均为当年生 >1年生 >2年生。随着叶龄的增长 ,针叶LSP、LCP和Rd 均降低 ,α提高。从上部至中部到下部针叶Pmax、LSP、LCP和Rd 均降低而α增加 ,尤其是上部和中部针叶与下部差异较大。不同季节针叶光合特性的差异与针叶光合生理活性有关 ;不同部位之间的差异则是长时间适应所处光环境的结果 ;而不同叶龄针叶之间的差异除了生理原因外 ,还可能与所处光环境有关。针叶净光合速率 (Pn)的日变化在阴天为单峰型 ,Pn 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通量密度 (PPFD)的影响 ,同时受温度、湿度和CO2 浓度变化的微调。晴天Pn 日变化为双峰型 ,受温度和湿度的强  相似文献   

7.
光照对沙棘幼苗生长、生物量分配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沙棘幼苗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通过设置100%光照强度、60%光照强度、20%光照强度3个光照梯度,分析沙棘幼苗的生长、光合特性及生物量分配特征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光照显著促进沙棘幼苗的生长,苗高、基径、冠幅、叶长、叶宽、叶面积、净光合速率等指标均在100%光照强度下最大,而且均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小;沙棘幼苗的根、茎、叶和单株生物量均在100%光照强度下最大;根冠比、叶生物量比、茎生物量比及根生物量比在3种光环境下无显著差异;沙棘幼苗通过改变光合特性和生物量积累来适应光环境的变化,其中光照强度的降低限制了生物量的积累,但并未显著改变生物量在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分配比例,在3种光环境下生物量分配比例并无显著的改变;幼苗的比叶面积随着光照强度减弱而增大,在20%光照强度下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8.
以赪桐(Clerodendrum japonicum)扦插苗为材料,研究了 3 种光照强度:100% 光照强度 (CK)、36.1% 光照强度(3 针遮荫网遮荫)和 17.8% 光照强度(6 针遮荫网遮荫)处理条件下的生长及光 合特性。结果表明:遮荫处理下,赪桐苗高、地径增长量、地下部分干质量和地上部分干质量显著增加 (P<0.05);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赪桐的叶面积、叶周长、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 SPAD 值显著增 加(P<0.05);与对照处理相比,17.8% 光强处理下赪桐的表观量子效率(AQY)增加,光补偿点 (LCP) 和暗呼吸速率 (Rd) 降低。该研究表明,赪桐具有较强的耐荫性及对弱光的利用能力;遮荫能促进赪桐生 长;100% 光照条件会抑制其生长,17.8% 光照强度更适宜赪桐生长。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伯乐树幼苗对土壤含水量的响应,比较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下伯乐树幼苗的形态学指标及相关光合参数。结果表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40%时,不同处理之间的蒸腾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40%土壤含水量的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较高(P0.05),而此时的表观光合速率、CO2利用效率和蒸腾速率均最低(P0.05)。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伯乐树幼苗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光补偿点(VLCP)、光饱和点(VLSP)、最大羧化速率(Amax)和羧化效率(RCU)整体上均呈下降趋势,而CO2补偿点(VCCP)和CO2饱和点(VCSP)均呈上升的趋势。100%与40%处理相比,两者除暗呼吸速率(Rn)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参数差异的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形态学指标的结果也显示,在土壤含水量相对较高的环境下(100%和80%),伯乐树幼苗的株高、冠幅、分枝数和生物量等均较大(P0.05),表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综合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的土壤相对含水量(60%)有利于伯乐树的生长发育。建议在进行伯乐树幼苗繁育时,应适当的增加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白桦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该研究以1a生白桦幼苗为材料,采用生物遮阴方式设置CK(全光照)、L1(25%遮阴程度)、L2(50%遮阴程度)、L3(75%遮阴程度)4种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白桦幼苗的移栽成活率、生长情况和树冠结构。结果表明:(1)移栽当年苗木成活率为:遮阴50%>75%>25%>全光照,移栽后1a苗木保存率为:遮阴25%>50%>全光照>75%。(2)苗高和地径生长为:全光照>遮阴25%>50%>75%,说明光照对白桦的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3)遮阴对白桦幼苗的树冠结构有显著影响。其中,在全光照下,树冠冠幅、一级侧枝长度和一级侧枝直径最大,一级侧枝分枝角度随光照的减弱呈现先增长后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不同光强下核桃楸、水曲柳和黄菠萝的光合生理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辽东山区次生林3种树种幼苗(核桃楸、水曲柳和黄菠萝)对生长光环境的适应性,在生长季测定4种光强下(全光、60%透光、30%透光、15%透光,分别记为FI,II,LJ和WI)树种幼苗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净光合速率、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LMA).结果表明:随着光强的减弱,3个树种的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最大光合速率(Pmax)、暗呼吸速率(Rd)、类胡萝卜素(Car)、LMA、单位叶鲜质量(LFA)均呈下降趋势;全光下单位叶面积的叶绿素Chl含量均低于弱光处理.本研究结果支持水曲柳在幼苗时期具有一定耐荫性的观点.树种生理生态指标的可塑性分析表明:黄菠萝能适应更宽的光强幅度,且黄菠萝的需光性大于核桃楸.不同光环境下3个树种的生理生态变化特征对解释森林生态系统内树种的共生和演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同光强下红锥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分布在不同光照强度(全光照、遮荫下光强分别相当于自然光照的80%、30%和20%)的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盆栽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过程,以探讨红锥幼苗生长对光强的适应性.结果显示,4种生境光强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低光强下(30%和20%光强)的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显著高于高光强下(全光照和80%光强)的对应值,且三者均表现为中午较低,傍晚最高的趋势;相对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表现为随生境光强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低光强下显著低于高光强下的对应值,且两者均表现为傍晚最低.研究表明,红锥盆栽幼苗对低光强的适应性很强,适当遮光有利于提高红锥苗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1 a年生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L.)Lam.]苗木对光照适应能力,采用光照强度模拟控制试验对木榄苗木进行处理,经20%,40%,60%,80%,100%光照强度处理后,测定木榄苗木株高、基径、叶绿素总含量、净光合速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木榄苗木受光照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60%光照强度环境木榄苗木株高生长最快,100%光照强度环境木榄苗木基径生长最快;2)在遮阴环境下,叶绿素总含量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减少,但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大,表现为先增大再减少,且60%光照强度与80%,100%光照强度叶绿素总含量、净光合速率没有显著差异;3)60%光照强度环境下,木榄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均显著低于20%光照强度环境,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20%光照强度环境;4)60%光照强度环境下,净光合速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与100%光照强度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100%光照强度环境;5)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发现,60%光照强度环境木榄苗木生长最佳。因此,1 a生木榄苗木对60%光照强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估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的耐旱性,实验以福建10个半同胞家系1.5年生红锥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控制水分盆栽的方式,研究不同基质含水量(含水量分别为15%,30%,50%,75%)持续100 d过程中红锥半同胞家系苗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电导率(Rcond)、叶片含水量(RWC)的变化。结果表明,整个试验阶段家系间POD活性及叶绿素a(C_a)、叶绿素b(C_b)、总叶绿素(C_t)、类胡萝卜素(C_(xc))、总色素(C_(tp))含量差异显著(P0.05),干旱主要通过影响叶片色素的变化进而影响红锥的生长;叶绿素中以叶绿素a为主;叶片能够较长时间维持较高的相对含水量,但基质含水量15%持续100 d时6个家系苗木因干旱胁迫全部死亡,而基质含水量50%以上时,红锥细胞膜受损程度要小得多;基质适度干旱有利于高根冠比的形成;半同胞家系3、家系8、家系9在参试半同胞家系中为综合表现较佳的半同胞家系。总的来说红锥是比较抗旱的树种,但需进一步开展试验。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酸雨和光强交互作用对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光合系统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采用模拟受控试验方法,设置4个酸雨浓度梯度(pH 3.0、4.0、5.6及7.0)和4种光照强度(21.6%、42.5%、69.8%及100%),其中,以pH 7.0和100%光强处理作为对照CK,测定芒萁的光合及生理指标。研究结果如下:(1)在不同酸雨浓度梯度影响下,全光对照和21.6%光强对芒萁的光合作用产生抑制,而42.5%及69.8%光强处理下则会产生促进作用,且此时光合能力较强;(2)不同酸雨浓度及光照强度下,芒萁的暗呼吸速率(Rd)及光饱和点(LSP)总体上均小于CK,光补偿点(LCP)均显著低于CK;(3)在不同酸雨浓度及光照强度下,芒萁的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总体上均显著高于CK;(4)在不同光照条件下,MDA、蛋白质含量和SOD、POD活性均随着酸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总体上在42.5%光强下出现最小值。本论文得出芒萁为喜酸耐荫性植物,在本实验控制内,光强适应范围为-3.281μmol·m~(-2)s~(-1)至910.667μmol·m~(-2)s~(-1)。  相似文献   

16.
伯乐树1年生幼苗的光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自然全光照的16.72%(s17)、24.51%(s25)、36.49%(s36)和100%(s100)及林地下14.02%(s14)等5种光照强度,比较分析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环境因子日变化、1年生幼苗成活率、生长量等指标,以期揭示幼苗对于夏季不同光照条件的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下,环境因子日变化显著不同,幼苗的成活率、形态和生理指标等均存在显著差异。极度弱光下(s17)幼苗生长迟缓;而全光照环境(s100)和较强光照下(s36)易造成幼苗的死亡;仅适度遮荫(s25)适于幼苗的生长;林下栽培(s14)的相对光照强度虽然较弱,但其各种小气候因子均明显优于无林地的其它光照条件,幼苗成活率、水分利用和平均净光合速率等指标均达到最优。建议抚育幼苗时应采用适宜的遮荫处理,可选择在中等郁闭度的林下(自然遮荫)或在大田中采用夏季单层遮荫。  相似文献   

17.
冠层部位对三倍体毛白杨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的光响应模型对纸浆林三倍体毛白杨冠层垂直与水平方向上的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其结果为:三倍体毛白杨冠层不同部位叶片的光饱和点(LSP)在760~1 100μmol.m-2.s-1之间,光补偿点(LCP)在15~32μmol.m-2.s-1之间,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17.4μmol.m-2.s-1,同时暗呼吸速率(Rd)的最大值不超过2.95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α)最大值为0.108 mol.mol-1;树冠上层、中层和枝条外部叶片LSP、LCP和Rd较其它部位高,Pmax和α均随着树冠部位的下降而下降;冠层上部、中部与枝条的外部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RWUE)、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较其它部位的高,且冠层各部位的Tr、Gs和Ci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用4种不同遮光措施对云南松苗木进行处理,研究光照强度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以70%的光照强度处理(T1)苗木生长量和生物量最大,其1 a生苗最高可达11.23 cm,地径可达6.28 mm,总生物量为3.56 g,根干质量为0.99 g,茎干质量为0.79 g;100%的全光照处理(T0)育苗效果次之,而30%的光照强度处理(T3)育苗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岩溶山地的珍稀濒危树种金丝李苗对光照的需求及适应规律,为其引种、迁地保护、种群复壮、规模化栽培和用于岩溶山体生态恢复提供依据。【方法】将3年生金丝李幼苗进行为期2年相对光强10%、25%、50%和100%处理(分别记为RI10%、RI25%、RI50%和RI100%),对其生长和叶片特征、生物量分配、光合特性、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其对不同光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1)金丝李幼苗在4种光强下均能生长,2年后RI25%和RI50%的地径、株高和冠幅显著大于RI10%和RI100%处理。2) RI25%的单叶面积和叶片厚度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生物量、比叶面积和叶面积比随光强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RI100%的根生物量比与根冠比最大,显著大于RI10%处理。3)第1年,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和表观量子效率(AQY)的排序为RI50%>RI25%>RI100%>RI10%,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均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大;第2年RI50%、RI25%和R...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合理的间伐强度和具体的抚育措施,对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木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林木生长的指标胸径和蓄积量均呈上升后平缓的趋势;平均胸径的生长量变化依次为,间伐强度40%>间伐强度60%>间伐强度20%>间伐强度0;平均蓄积量的生长量变化依次为,间伐强度60%>间伐强度40%>间伐强度20%>间伐强度0。通过综合分析抚育的效果,保留蓄积为90~145m3/hm2(间伐强度40%~60%)的样地内抚育效果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