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单分析了水稻惊纹粒形成的原因,除了与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长宽比、胶稠度、蛋白质等有直接关系外,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进一步研究发现惊纹粒的形成与温度、水分、太阳辐射等气候因子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以及针对该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水稻惊纹粒(裂纹米)是指整粒糙米单面检验,裂纹(横向或纵向)从一端到另一端贯通的糙米粒,它是验收水稻品质和等级的主要指标.研究惊纹粒形成原因,寻求防止对策,可提高稻农的经济收入和种稻积极性,对水稻生产稳定发展将起一定的促进作用.黑龙江省八五四农场在生产实践中总结了水稻惊纹粒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止对策.  相似文献   

3.
水稻惊纹粒形成原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惊纹粒的形成与品种的遗传特性、灌浆程度的好坏、收获期、稻谷入库前的机械作用有直接关系,还与温度、水分、太阳辐射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寒地水稻惊纹粒形成因素、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止对策。  相似文献   

5.
根据寒地井灌水稻栽培环境的特点,目前的水稻生产对产量和质量的要求,从水稻品种选择、促早熟、防早衰、防霜冻等几个方面,浅淡如何促使水稻高产、稳产. 一、品种选择 首先,品种是产量的主导因素,相同的栽培条件下,提高产量主要靠品种;品种的高产主要靠穗粒数和千粒重.一般穗粒数在100-120粒/穗左右,分蘖力较强,半直立或直立穗型品种较好.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科技》2016,(8):71-72
结合兴宁市水稻生产的实际,分析了杂交水稻空秕粒形成的原因,包括品种自身因素、外界的不良气候因素、栽培方面的因素等,并从品种选择、播种、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预防技术,以期为降低杂交水稻的空秕粒、增加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铁粳7号是我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中熟常规水稻品种,具有高抗病、抗逆性强、高产、米质优良的特性。曾创造我市水田单产历史记录,2002年至2003年辽宁省中熟组区域试验十个试验点平均单产居参试品种首位,2007年被选入国家超级稻主推品种,但由于遗传因素的制约以及农艺措施方面的原因,该品种在个别年份出现明显的惊纹断米现象,导致销售难农民不愿意种,种植面积逐年萎缩。为延长优秀水稻品种的使用寿命促进我市水稻生产健康发展,结合生长实践提出克服或减轻铁粳7号产生惊纹断米现象的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品种、气候、栽培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杂交水稻空秕粒的产生原因,提出防止措施,以期为兴宁地区杂交水稻增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寒优10号是吉林北方种业种植研究所历时8年选育开发的高抗寒特高产的优质米水稻品种。该稻的育成为北方寒区抗寒耐盐碱品种家族再添新贵。2011年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万亩水稻超高产示范区项目。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在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早熟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23.5天,比对照垦稻12早5天,需活动积温2350℃.株型紧凑,茎叶墨绿,分蘖力上等,株高90厘米,偏大穗型,穗长19厘米,每穗总粒数135粒,结实率98%,粒形长,颖及颖尖均黄色,稀间短芒,千粒重27克。米质优,整精米率75%,无惊纹无腹白,胶稠度83  相似文献   

10.
李静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23):32-36
以4种不同类型水稻金优527、昌米011、9优418、合系39为材料,研究在西昌和雅安两种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密度对水稻LAI及水稻齐穗后粒叶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各生育期的LAI均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孕穗期前4个水稻品种的LAI均为西昌显著大于雅安,孕穗期后除昌米011外的3个水稻品种的LAI变为雅安大于西昌;高密栽培时水稻粒叶比有增大的趋势,齐穗10 d至成熟期,西昌的水稻粒叶比大于雅安。  相似文献   

11.
北方水稻直播栽培的农艺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水稻温光反应特性、北方气候生态特点和种植制度、水稻直播栽培的特殊性等内容,对北方水稻直播栽培涉及的农艺问题进行了思考和讨论,认为水稻直播栽培与育苗移栽的本质差别在于二者的生育期、生育进程和灌浆期不同;北方水稻直播栽培的适宜产量构成策略应是穗数型或穗粒兼顾型,适宜品种应能实现在当地无霜期内“无缝连接,满负荷工作”;选育或选用直播品种,应该兼顾耐寒性、光敏感性和分蘖势等几方面,穗型以一次枝梗较多的小穗为宜;北方水稻直播栽培管理,应遵循播量宜大、管理前促、化控促早和收获宜迟4个原则.此外,还对北方水稻直播栽培需要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对北方水稻直播栽培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探讨水稻品种原谷珍香在黄山市的种植表现,开展了移栽和直播2种栽培方式对原谷珍香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直播方式栽培的水稻基本苗和有效穗显著增多,但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下降明显,千粒重变化不大;采用移栽方式栽培的水稻实收产量高于直播方式,但从综合经济效益来看,相比移栽方式,直播方式更省工省时,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原谷珍香水稻品种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3.
水稻饱满粒率的品种间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饱满粒率是平均每穗可成为糙米的饱满粒数占平均每穗总粒数的百分数。它是衡量水稻源库流是否协调的重要指标,与产量的高低有密切关系,近年来,辽宁省推广的水稻品种单位面积穗数或粒数均有所提高,而饱满粒率则似有下降的趋势。本文从品种的穗形及源库关系入手,对品种间和品种内饱满粒率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以为水稻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83~1985年在沈阳农业大学稻作研究室试验田进行。供试材料为穗型不同的粳  相似文献   

14.
选用龙粳9号品种,设计水稻三超栽培352孔大钵盘育苗1、2、3粒三个不同播种密度(粒数)及相应1、2、3个穴内不同苗数的宽行超稀植栽培处理,进行水稻超高产生育特点和产量构成因素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秧苗素质、成穗率、比叶重、剑叶叶绿素含量、灌浆速度等指标均呈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茎鞘叶干物质积累和分蘖态势都表现为1粒播种最佳;产量构成因素中每平方米穗数3粒>2粒>1粒,穗粒数1粒>2粒>3粒,结实率、千粒重随粒数增加呈下降趋势。表明定位定粒播种减少粒数是培育多蘖壮秧进行宽行超稀植栽培而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气候、病虫害发生与防控、杂交水稻品种多而杂、水利设施条件和栽培措施等多种因素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水稻结实率出现了降低现象,造成稻谷秕瘪粒增多,制约了水稻单产的提高。分析了山区杂交中稻结实率降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灾措施,主要包括:选用适宜的品种;适期播种;加强田间栽培管理措施,培育健壮秧苗等,以期为提高山区中稻水稻单产和增加水稻总产,确保山区粮食安全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水稻产量因素的遗传特性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松辽99-86和通35两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连续3年在其适应地区多点正常栽培条件下,研究穗的大小、粒数多少以及千粒重等遗传特性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与穗数、粒数、结实率,无论单相关还是偏相关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穗长与穗粒数未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见,穗长不一定穗粒数多。因此,初步明确了丰产性好的水稻品种主要源于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粒数多、结实率高,对如何选育高产稳产型水稻品种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在四川成都地区应用较多的超级稻品种和非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连续 3 年(2006~2008 年)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分析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水稻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关系密切,对于不同的品种类型,4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在10.5~11.25 t/hm2的产量目标下,通过中小苗三角形条栽模式研究结果显示超级稻的产量与穗数、千粒重关系密切,同时,与穗粒数呈负相关,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非超级稻品种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负相关关系,且与穗数、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该研究明确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合理制订高产栽培措施、充分发挥超级稻的产量潜力、实现水稻大面积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水稻高产应重视的几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品种是产量的主导因素,相同的栽培条件下,提高产量主要靠品种;品种的高产主要靠穗粒数和千粒重。一般穗粒数在120~150粒/穗左右,分蘖力较强,半直立或直立穗型品种较好。穗太大,易造成结实率低,分蘖力差。吉林省水稻专家张学君等研究证明:穗粒受遗传因素影响大一些,而分蘖能力除品种自身有差别外,受外界环境影响更大。因此,大穗型品种要取得高产较容易,对栽培条件要求不太严格,  相似文献   

19.
大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2006年,引种栽培大米草1720株,栽培水稻品种(组合)20种,进行了大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试验。结果表明:2005年,大米草(♂)与水稻培矮64S/04141(组合,♀)杂交结籽149粒。2006年,F1代自交结种224穗,获自交种子11842粒,千粒重18.39 g;大米草(♂)×F1(♀)杂交17穗,获种子24粒,杂交结实率2.84%;大米草(♂)×水稻(♀)杂交6个品种(组合)23穗,获种子63粒,杂交结实率4.2%。水稻与大米草远缘杂交后代变异的RAPD分析表明:杂交后代与水稻亲本相比,条带有明显差别,说明远缘杂交导致了水稻发生基因重组。  相似文献   

20.
《天津农业科学》2016,(3):102-106
试验比较了盆栽与大田栽培水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情况,结果表明,在环境介质相同的条件下,大田栽培水稻平均每株分蘖数要高于盆栽水稻1倍左右。盆栽水稻成穗率要高于大田栽培水稻,盆栽水稻的平均每株成穗率为87%,大田水稻的平均每株成穗率为76%。两种栽培方式下稻谷的千粒数重无明差异,说明稻谷的千粒数重不受栽培方式的影响。盆栽水稻平均每穗实粒数99.4粒,结实率为77%;大田水稻的平均每穗实粒数151粒,结实率为85%。大田栽培水稻产量明显高于盆栽水稻,而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两者栽培的水稻土壤状态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