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环境减灾卫星(HJ星)CCD多光谱数据提取水稻种植面积,采用全区、样方2种尺度对水稻生育期间遥感植被指数进行动态监测,分析监测区水稻长势分布状况。利用2009—2011年3年水稻监测结果,结合农情资料,分析水稻生育期NDVI变化规律,为建立水稻生育期定量遥感监测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HJ卫星遥感数据的林果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雪  钟仕全  王蕾  彭波  冯志敏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11):1967-1973
[目的]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分析林果与其他地物的差异,并对林果中的苹果、香梨、核桃、红枣四种果树之间的差异性进行试验性研究,为林果区提取和果树树种识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阿克苏市为研究区,以HJ卫星数据为数据源,结合当地实地调查资料,采用光谱分析法、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时序数据变化分析方法以及微分变换(d1[ log( 1/Rλ)])方法,对林果与其他地物的差异性和果树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1)林果与其他地物在5月时相上的差异显著;(2)4和11月两个时相上的微分变换数据显示,红枣和核桃与其他两种果树差异明显,苹果和香梨相近.[结论](1)利用HJ星遥感数据能对林果区进行准确提取:(2)利用HJ - CCD数据可以识别红枣和核桃,苹果和香梨的识别较难,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星地同步地面试验,建立起洞庭湖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遥感反演模型,运用2011年4月~2012年4月的多期环境一号卫星CCD数据,对洞庭湖叶绿素a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环境一号卫星CCD数据第三通道(HJ3)反射率与第二通道(HJ2)和第四通道(HJ4)反射率之和的比值与洞庭湖水体叶绿素浓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从而构建基于环境一号卫星多光谱数据的洞庭湖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采用多期环境一号卫星CCD数据对洞庭湖的叶绿素a浓度进行了连续监测,较好地反映了洞庭湖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变化。  相似文献   

4.
以HJ星CCD影像为数据源,结合2010年水稻、大豆、玉米面积提取数据,提取出友谊农场2010年水稻、大豆、玉米的平均NDVI值,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水稻、大豆、玉米的NDVI值最小值都出现在6月份,水稻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末,大豆和玉米的高峰值出现在7月末、9月初.三者NDVI值在6月初和8月末彼此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容易区分,这对利用NDVI值来快速提取大面积主要粮食作物面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韩念龙  刘闯  许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51-2053,2071
中巴资源卫星的CCD数据作为我国自主卫星数据源,在遥感应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CCD数据所获取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信息易受大气因素干扰,因此寻求一种适合于中巴资源卫星CCD数据快速、有效的大气校正方法,以提高影像的利用率。介绍FLAASH大气校正的主要算法原理,并利用其进行CBERS-02B星CCD影像的大气纠正试验。通过分析校正前后的影像目视效果、典型地物光谱特征和NDVI值,表明FLAASH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纠正大气因素对CBERS-02B星CCD影像的影响,对于植被覆盖地区纠正效果尤为明显。因此,FLAASH大气校正方法能够为大数据量的CBERS系列卫星CCD数据的大气校正提供了快速、可行及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HJ星和GF1号数据在水稻种植面积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技术监测农作物生长已成为当今农业遥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选用国产中空间分辨率卫星HJ星和高空间分辨率卫星GF1号遥感影像数据,在分别对其进行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预处理的基础上,选用PCA、Brovey、HPF和Wavelet 4种融合方法对HJ星和GF1号遥感数据进行融合,并对其融合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通过计算融合影像的RVI和NDVI,比较其光谱特征的差异性,并对筛选出的最适融合影像进行水稻种植面积的提取与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在4种遥感融合方法中,HPF融合效果最佳,其标准差和信息熵分别为10.984 3和1.468 6,信息量丰富,与原始影像的交叉熵和相关系数分别为1.848 5和0.370 2,保真度较好,HPF融合影像RVI和NDVI分别为6.508 1和0.713 6,与实测值最为接近,近似率分别为87.71%和98.63%,利用水稻种植面积提取样方验证的精度为98.08%。说明,对HJ星和GF1号遥感影像进行HPF融合,可以增强融合影像的信息量和光谱特征,有利于县域级水稻种植面积准确提取。  相似文献   

7.
利用环境星HJ-CCD影像与同步获取的LAI实测数据生成江苏省江淮之间西部和里下河地区水稻的30 m HJ/LAI,对MODIS/LAI数据产品和利用MODIS数据与4尺度几何光学模型反演的LAI数据集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指数与研究区水稻LAI的相关性差别很大,其中GNDVI与水稻LAI的相关性最好,R2为0.72,估算精度达70.89%,而RMSE仅为1.38,适于该区水稻LAI的遥感估算;研究区MODIS/LAI和基于4尺度几何光学模型反演的LAI与HJ/LAI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呈现出西南和东北部LAI值较低、北部和中部LAI值较高的特征,但MODIS/LAI和基于4尺度几何光学模型反演的LAI不仅变化范围较小,而且偏低明显,MODIS/LAI的低估现象更为严重;在1 km尺度上,MODIS/LAI和基于4尺度几何光学模型反演的LAI的精度分别为60.21%和66.56%,与HJ/LAI比较的R2分别为0.09和0.28(N=2 585),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巴资源卫星02星的CCD数据作为数据源,采用SAVI与其他波段组合的方法对2006年6月份和2007年1月份的扬州市绿地信息进行提取,结果表明扬州市植被覆盖率在50%以上,市区常绿植物的比例较低,证实利用中巴资源卫星进行绿地信息的提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CMOS APS的星敏感器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苏晓  肖靖 《长江大学学报》2004,1(4):i005-i006
基于CMOS APS的星敏感器由于质量轻、功耗低、精度高、更新频率快而具有取代目前广为使用的CCD星敏感器的趋势.介绍了星敏感器技术的发展概况,着重介绍了基于CMOS APS的星敏感器的优点、与基于CCD图像传感器的星敏感器的区别以及目前星敏感器研究的技术热点.  相似文献   

10.
大气校正是定量遥感研究中必不可少的过程。本研究利用MODTRAN模型对一景HJ/CCD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并从典型地物光谱特征变化、校正结果与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比较及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影响3方面评价校正效果,结果显示:MODTRAN模型较好地消除了可见光波段内的增加效应和近红外波段的吸收作用;校正结果与高精度的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在植被、居民地、水体3类地物的反射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中植被类型平均误差为12.8%;MODTRAN模型较好地修正了混合像元的NDVI值,校正后各类地物的NDVI均有所提升,其中植被NDVI的增幅最大,有利于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类型。表明MODTRAN模型对HJ/CCD影像具有较好的大气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11.
传统测量水体悬浮泥沙浓度的方法效率低、投入大,并且得到的数据不连续。为提高观测效率、掌握河流整体泥沙分布情况,利用2009和2010年汛期的8幅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卫星遥感影像的光谱反射情况,分析HJ星影像光谱反射率和水体悬浮泥沙浓度的关系,建立了辽河干流的悬浮泥沙浓度和HJ星影像光谱反射率的反演模型。通过该模型反演了56个点位的泥沙浓度,并与实测值相比较,结果表明:绝对误差大于0.1kg·m-3的有5个,占8.9%,最大误差值为0.12kg·m-3;绝对误差小于0.05kg·m-3的有39个,占69.6%,最小误差值为0,这种精度完全满足水体悬浮泥沙浓度监测的要求,并且借助该模型反演辽河干流悬浮泥沙浓度的时空分布情况,反演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因此可以使用该模型替代传统测量方法,反演水体悬浮泥沙的浓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MODIS/TERRA、FY-3B/MERSI和HJ/CCD监测数据,结合研究区同步土壤湿度实测资料,利用垂直干旱指数(PDI),对比分析了各传感器在干旱时空动态中对旱情响应的敏感性和可靠性。结果显示: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各遥感卫星监测到的PDI指数与土壤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0~20 cm相对湿度相关最为密切;MODIS的PDI监测信息与实际春旱发展前期状况最为接近,HJ的PDI监测信息对干旱后期效应性相对较差, HJ、MODIS和FY3B的PDI监测信息都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干旱缓解后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HJ—1CCD与Landsat—5TM在森林叶面积指数反演中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I2000测量了帽儿山实验林场23个不同类型森林样区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根据LA.1观测数据和由环境一号卫星HJ-1CCD数据及Landsat-5TM数据计算的比植被指数(SR),分别建立了研究区森林LA.的估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CCD和TM数据在红光和近红外波段的特征,评价了利用这两种遥感数据提取的研究区LA.1的差别.结果表明,CCD数据在红光波段的质量比TM-3稍偏低,CCD数据在近红外波段的信息量丰富;利用CCD与TM数据提取的LA,1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2=0.736 4.n=180339).但前者提取的LA,比后者平均偏高0.23(4.5%);CCD数据在空间分辫率、辐射分辫率、波段设置上都与TM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CCD还具有比TM高得多的时间分辨率(2d),可以有效应用于较大范围森林LA.1的提取.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国产资源卫星数据在西部大开发和贵州经济建设服务中的应用,探索了CBERS-02B数据在喀斯特山区的土地利用遥感解译中理想的图像处理方法及分类方法。结果显示:134波段为土地利用分类的最佳波段组合,HIS变换融合是喀斯特高原山区背景下的CBERS-02B星HR与CCD数据的最佳融合方法。说明,国产卫星CBERS-02B能较好地实现喀斯特地区大比例尺土地利用分类,可以替代国外遥感影像TM,运用于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与调查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以正在高速发展的扬州市为例,利用不同时相的TM数据、CBERS-02的CCD数据和中国资源卫星二号星的全色数据,研究了城市主要地物信息快速准确提取的原理和方法,采用土壤调节植被指数(ISAV)与其它波段组合的方法对城市绿地信息进行提取;利用非监督分类法提取城市硬质建筑表面信息,决策树分类法提取城市水体信息,多重滤波处理对线性地物提取方面的优势提取道路信息.完成主要地物信息的提取后,对各项提取指标进行动态变化识别及分析,并结合扬州市社会经济指标寻求城市扩展的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6.
以正在高速发展的扬州市为例,利用不同时相的TM数据、CBERS-02的CCD数据和中国资源卫星二号星的全色数据,研究了城市主要地物信息快速准确提取的原理和方法,采用土壤调节植被指数(ISAV)与其它波段组合的方法对城市绿地信息进行提取;利用非监督分类法提取城市硬质建筑表面信息,决策树分类法提取城市水体信息,多重滤波处理对线性地物提取方面的优势提取道路信息。完成主要地物信息的提取后,对各项提取指标进行动态变化识别及分析,并结合扬州市社会经济指标寻求城市扩展的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中巴资源卫星在宁夏水稻种植面积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中巴资源卫星02星CCD图像作为基础数据,结合实地调查资料,运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对宁夏灌区进行地物分类和水稻面积信息提取。获得的宁夏灌区水稻种植面积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农调队2006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精度达96.03%。不仅为宏观的掌握宁夏灌区水稻种植面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为中巴资源卫星02星数据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进行了技术上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建立基于微波和光学卫星影像的农作物估产模型,可对上报作物产量准确性及估产模型精度进行相互验证。应用2014年4月中旬和5月初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RADARSAT-2和同期HJ影像各两幅,选择安徽省寿县和怀远县冬小麦产区,通过试验田产量和反演的雷达影像后向散射系数,以及从环境星计算得到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建立冬小麦线性估产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估产模型精度进行比较:通过星载SAR的同极化HH和交叉极化HV方式建立的估产模型对寿县涧沟镇冬小麦估产精度分别为68.37%和74.01%,对怀远县龙亢镇冬小麦估产精度分别为63.10%和69.10%;通过HJ星建立的估产模型对寿县涧沟镇和怀远县龙亢镇冬小麦估产精度分别为69.52%和66.43%。基于HJ星影像得到的冬小麦估产模型精度和基于SAR得到的估产模型精度接近。模型结果为上报产量准确性、冬小麦估产模型验证、参数纠正及推广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9.
建立基于微波和光学卫星影像的农作物估产模型,可对上报作物产量准确性及估产模型精度进行相互验证.应用2014年4月中旬和5月初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RADARSAT-2和同期HJ影像各两幅,选择安徽省寿县和怀远县冬小麦产区,通过试验田产量和反演的雷达影像后向散射系数,以及从环境星计算得到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建立冬小麦线性估产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估产模型精度进行比较:通过星载SAR的同极化HH和交叉极化HV方式建立的估产模型对寿县涧沟镇冬小麦估产精度分别为68.37%和74.01%,对怀远县龙亢镇冬小麦估产精度分别为63.10%和69.10%;通过HJ星建立的估产模型对寿县涧沟镇和怀远县龙亢镇冬小麦估产精度分别为69.52%和66.43%.基于HJ星影像得到的冬小麦估产模型精度和基于SAR得到的估产模型精度接近.模型结果为上报产量准确性、冬小麦估产模型验证、参数纠正及推广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0.
基于时间序列塔里木河中游胡杨林春尺蠖危害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适用于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春尺蠖危害中等尺度遥感监测方法。【方法】基于国产卫星HJ 星 CCD数据时间序列,构建监测模型,以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遥感病虫害监测研究。【结果】2017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胡杨林NDVI均值呈上升趋势,4月下旬至5月上旬呈明显下降,5月中旬后时,其NDVI再次上升;4月中旬至5月上旬,春尺蠖幼虫以3龄、4龄、5龄为主时,胡杨林被危害较为严重,其监测精度高达85%,但是,3月下旬至4月上旬,当春尺蠖幼虫以1龄、2龄为主时,胡杨被危害程度较轻,其监测精度较低为5%;研究区西侧轮台县胡杨林较先受到危害,东侧尉犁县胡杨后受到危害。【结论】我国HJ卫星,通过植被指数可有效评估塔里木河中游胡杨林受春尺蠖危害情况,当且仅当植被受害较为严重时其精度较高。4月中旬至5月上旬,春尺蠖幼虫以3龄、4龄、5龄为主时,是春尺蠖严重危害胡杨林的主要时期。由于研究区西侧轮台县春尺蠖发生较早,胡杨林较先受到危害,东侧尉犁县春尺蠖发生相对较晚,胡杨林后受到春尺蠖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