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地表覆盖对毛竹林地温及竹笋生长的影响,共设置了稻草覆盖型、稻草谷壳覆盖型、竹叶覆盖型及半荒芜型(对照)等4种处理类型,在发笋期测量了地表、10 cm深及20 cm深的林地土壤温度,并连续7 d观测了笋高、竹笋地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地表覆盖对笋高及地径均产生了极显著或显著的影响,至少增加笋高55.87%,增粗地径18.59%;地表覆盖对各层土温影响差异不显著。总体来说,稻草覆盖型影响,稻草谷壳覆盖型效果较显著,其次是竹叶覆盖型,半荒芜型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研发毛竹林高产高效生态经营技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调查浙西南地区采挖毛竹林竹笋后的笋-幼竹生长过程,通过存活曲线分析毛竹林挖笋后的发笋成竹规律,探讨挖笋对竹笋中单宁、粗脂肪、粗蛋白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竹笋采挖提高了毛竹林地的发笋能力,挖笋样地的发笋数比未挖笋样地增加了12.8%(P <0.05),而挖笋后选留竹笋的存活率也显著高于未挖笋样地;与未挖笋样地相比,挖笋样地内毛竹新分株的平均胸径并未发生显著改变(P> 0.05),挖笋不会降低新分株胸径而使林分衰退;竹笋间的非对称性竞争有利于竹笋地径的径级为Ⅰ-Ⅲ级竹笋的生长与存活,随着地径的提高竹笋死亡率显著降低,而径级Ⅳ级以上竹笋则有着较高的死亡率。盛笋早期以后,径级相对较小(Ⅳ级以上)的竹笋开始大量萌发,这类竹笋若不及时采挖,大部分会出现退笋,造成资源浪费;挖笋和未挖笋样地竹笋的含水率、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在各笋期均未见显著差异(P> 0.05),尽管挖笋样地竹笋的单宁含量在末笋期显著高于未挖笋样地,但两种样地其他笋期单宁含量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毛竹林竹笋的采挖,可缓解竹笋间的非对称性的资源竞争,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福建省毛竹林主要笋期竹笋象种类及危害情况进行调查、鉴定,结果表明:福建省毛竹林竹笋象种类主要有5种:竹笋万纹象(Otidognathus rubriceps Chevrolot)、一字竹笋象(O.davidis(Fairmaire))、小竹笋象(O.nigropictusFab.)、三星竹象虫(Otidognathussp.)、大竹笋象(Cyrtotrachelus longi manus(Fabricius)),其中笋万纹象、三星竹象虫为福建省分布的新记录种。竹笋万纹象和一字竹笋象的分布数量最大,二者占竹笋象的66.7%,也是造成竹笋生长不良、新竹畸形、断梢的主要原因,小竹笋象、三星竹象虫的二次危害加重了毛竹林的受害程度。  相似文献   

4.
对麻竹林3种培土高度(20 cm、40 cm和60 cm)下的笋产量、发笋量、笋品质、发笋期及经济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培土措施可增加竹丛发笋0.9~6.2条/丛,产笋时间提前12~15 d,产笋期延长12~19 d,每667 m2笋产量增加6.0%~26.1%,竹笋食用率提高3.2~10.14个百分点; 3种培土处理中,培土40 cm时最具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5.
淡竹林竹笋泉蝇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笋泉蝇(Pegomyia Kiangsuensis Fan)属双翅目花蝇科泉蝇属,主要为害竹笋,致使竹笋腐烂、发臭,不能成竹。竹笋因遭此为害,成竹率大为下降。淡竹林一般每年3代笋,2、3代笋受其为害,多不能成竹,竹笋的成竹率仅在50%左右,天长县淡竹林1563.2ha,分布在65000多户,竹林每公顷年收入6145.5元,最多可达15000元以上;据调查,竹笋泉蝇发生面积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华中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毛金竹(Phyllostachys nigra var. henonis (Mitford) Stapf. ex Rendle) 从发笋到成竹的营养生长行为。竹笋在5 月份出土,在16 天的发笋期内平均密度达到2.7 笋/m2。大约32% 的新笋死亡。昆虫损害、萎焉死亡、鼠类摄食分别占竹笋死亡总量的57%,29%和14%。5–6 月份,竹笋在34 天的升高期内长到400 ±23 cm 的高度,日增高1–56 cm。7–8 月份为发枝期,在此期间枝叶展开、竹竿发育定形。竹笋产量与立地成竹的密度正相关,而与立地草本层的高度负相关。图4 表3 参46。  相似文献   

7.
对野生水竹资源的调查结果表明,水竹笋期低山丘为4月下旬~6月中旬,高山为5月上旬~7月上旬,整个笋期而言,4月下旬~5月上旬为出笋初期,5月上旬~6月上旬为盛期,6月下旬~7月上旬为末期,笋期长达50-60d。水竹笋品味清淡、鲜嫩、松脆、口感好,竹笋富含蛋白质和无机元素,是开发食用笋的优良种,经过技术改良,野生水竹林可改良成丰产林,通过引种可建立夏季食用笋基地。  相似文献   

8.
毛竹笋用林梅前开山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毛竹笋用林习惯于伏天开山、施肥,且以挖春笋为主,近年开始挖掘少量的鞭笋和冬笋,通过2a的梅前开山、施肥和大量挖掘鞭笋、增挖冬笋的试验,笋产量产值比原来显著提高,产量增长49.62%,竹笋产值增长57.95%,纯收入增加75.82%,每工工值增加43.53元,投入产出比为1:3.37。  相似文献   

9.
竹笋产量地下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笋产量的地下分布规律是由出笋株数和单株笋重在土壤空间内的分布决定的。对3.92亩毛竹丰产笋用林的研究表明,在土壤空间内,从上至下,出笋株数呈“少——多——少”的Logistic曲线分布,单株笋重呈“小——大——更大”的幂函数分布,竹笋产量与出笋株数一样,也呈Logistic曲线分布。分布规律与出笋时间关系密切,随着出笋时间的推移,出笋株数和产量由浅土层向深土层逐渐增加;各土层出土的竹笋均在出笋盛期个体达到最大,末期次之,初期最小。20—40cm土层深度是竹笋产量的主要分布范围,占总产量的70—80%。为此,笔者提出竹笋培育的三条原则:1)增多株数为主,增大个体为辅;2)浅挖冬笋,深挖春笋;3)盛末之交养竹,初盛末期挖笋。  相似文献   

10.
不同肥料处理对马蹄笋出笋及产量影响试验表明:施肥处理可使马蹄笋产量和数量显著提高(增加);其中效果最好的为绿竹笋有机无机复混专用肥和配方肥处理;从各处理的马蹄笋出笋数量与产量分析,其较不施肥的对照处理分别提高24.9%、33.7%,笋单质量也有同样的趋势。据保守估计,施用有机无机复混竹笋专用肥后,马蹄笋竹林可增加纯收益930元/667m~2。而且,施用有机无机复混专用肥后,马蹄笋不但产量提高,而且品质也会改善,笋体嫩度增加,竹笋价格也应相应提高。因此,从增加马蹄笋出笋和提高产量、改善笋体品质和土壤结构,保持竹林可持续经营综合考虑,应推广施用有机无机复混竹笋专用肥。  相似文献   

11.
竹笋出土有一定的温度要求 ,如雷竹笋需在平均温度8~ 10℃出土 ;毛竹春笋需在10℃左右开始出土 ,刚竹笋 (浙江省宁波人称龙丝笋 )需在旬平均温度 15℃左右出土。竹笋出土过迟 ,产量集中 ,影响出售价格 ,处理不当易烂笋 ,经济效益不高。根据竹笋在气候适宜条件下 ,能够全年出笋  相似文献   

12.
以毛竹笋为主要原料,开发研制了笋脯、麻辣笋丝、多味笋脯、甜酸笋丁系列旅游方便食品,提出了产品的加工工艺和操作要点,为竹笋的深加工开辟了途径.  相似文献   

13.
绿竹笋用林培土措施对笋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绿竹笋用林土壤管理过程中,通过不同培土措施对笋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培土高度为10cm时,竹笋形态品质最好,产笋量及竹笋可食部分所占的比例也最高。不同培土高度,其营养成分相关指标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几种竹笋单宁含量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笋味鲜美,含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是人们喜食的佳肴。然作为鲜食,某些种类的竹笋常由于涩味较重,影响风味。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未发现有对引起竹笋涩味物质的分析报道。本文采集了11个散生竹种,对广存于植物界的具涩味物质——单宁在竹笋中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目的在于了解一些常见竹笋的单宁含量,为营造笋用林时选择,发展涩味较少、甘甜鲜嫩的竹笋提供参考。另外,还就毛竹正常笋体和退败笋体的单宁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对进一步研究竹笋退败的生理生化机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
竹笋是竹林生产的一个重要指标,观察竹笋的地下分布规律,将可为笋用竹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5亩毛竹丰产笋用林进行观察分析,表明出笋株数随土层从上至下呈少—多—少logistic曲线分布,其产量与出笋株数呈正相关;单株笋重呈小—大—更大幂函数分布。随出笋时间推移,出笋株数和产量由浅土层向深土层增加,各土层出土的竹笋均在出笋盛期个体达到最大,末期次之,初期最小,竹笋产量主要分布在20~40cm间。因此培育竹笋要做到:增多株数为主,以大个体为辅,浅挖冬笋,深挖春笋,盛末之交养竹,初期、末期挖笋。  相似文献   

16.
高膳食纤维饼干是一种重要的营养保健食品.介绍了以面粉为主要原料,辅以乳酸菌发酵制备的竹笋膳食纤维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等成分制作高纤维饼干的工艺,并对影响饼干品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高活性竹笋膳食纤维饼干的最佳配方和工艺参数为:竹笋膳食纤维颗粒度大小为120目、质量分数为6%,可溶性膳食纤维、谷朊粉、白糖和油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0.6%,25%和7%,烘烤温度为190℃,烘烤时间为8 min.该饼干口感松脆、香甜,特别适合于老年人和儿童食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火烧迹地上竹笋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由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因子在竹笋生长不同阶段有着交互作用。竹笋生长的初期和中期,温度对竹笋生长起主要作用,而末期,湿度又成为影响生长的主导因子。出笋的最适温度为10—20℃之间。退笋量(除病虫害、人畜等因素外)受湿度的影响。光照与竹笋生长呈负相关关系,出现了竹笋生长量夜间大于昼间。此外,本研究也可用于指导毛竹林火烧迹地上的更新工作。  相似文献   

18.
《林业科学》2021,57(9)
【目的】雷竹是优良的散生笋用竹种,有机材料林地覆盖可以促使竹笋早出,显著提高经济效益。覆盖会造成雷竹林地下鞭系生长环境的剧烈变化,探究覆盖下竹笋箨叶性状与食味品质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对于揭示竹笋食味品质形成基础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经营水平基本一致的覆盖雷竹林和自然经营雷竹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雷竹覆盖笋和自然笋的箨叶性状和食味品质指标。【结果】1)与雷竹自然笋相比,覆盖笋箨叶的厚度、含水率、长宽比和长宽比可塑性指数及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均显著提高,升幅分别为317.65%、29.82%、22.90%、26.32%、567.59%和193.93%,而箨叶单叶的干质量、含水率、长度、面积和周长的可塑性指数及叶绿素(a、b、a+b)含量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69.44%、68.18%、17.65%、21.13%、20.83%、94.92%、76.15%和92.76%,说明覆盖对雷竹笋箨叶形态总体上影响并不明显,但对形态可塑性指数和色素含量有重要影响。2)雷竹覆盖笋较自然笋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甜味氨基酸含量及其比例均显著提高,升幅分别为43.68%、89.55%、128.57%和125%,而总酸、草酸、纤维素、苦味氨基酸和芳香类氨基酸的含量及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则相反,说明覆盖能显著降低竹笋的苦涩味和粗糙度,而明显提高竹笋的甜味。3)冗余分析显示,雷竹笋箨叶叶绿素(a、b、a+b)对竹笋食味品质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而箨叶厚度、长宽比、含水率、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结论】雷竹笋可通过箨叶形态可塑性指数和色素含量等性状的适应性变化来应对覆盖条件下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的明显变化,覆盖下竹笋食味品质明显改善,而且箨叶色素含量与竹笋食味品质关系密切,箨叶可能是通过光信号传导影响竹笋食味品质的重要器官。  相似文献   

19.
概述江西省笋用竹引种和竹笋业现况。提出了若干建议:摸清适生条件,规划种植范围,合理配置不同笋期的竹种,确保引种造林质量,合理开发本地竹种资源。  相似文献   

20.
以常见食用竹笋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笋、石竹(Ph.nuda)笋为参照,对红哺鸡竹(Ph.iridescens)、白哺鸡竹(Ph.dulcis)、乌哺鸡竹(Ph.vivax)、黄秆乌哺鸡竹(Ph.vivaxf.aureocaulis)和早哺鸡竹(Ph.violascens)5种哺鸡竹竹笋的常规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不溶性膳食纤维和粗灰分)和矿质元素(P、K、Ca、Na、Mg、Cu、Fe、Zn和Mn)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种哺鸡竹竹笋的粗脂肪、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均显著高于毛竹笋和石竹笋(p<0.05);而在测定的其他营养成分方面,5种哺鸡竹竹笋与毛竹笋、石竹笋相当;黄秆乌哺鸡竹笋和乌哺鸡竹笋在粗蛋白、不溶性膳食纤维、P、Ca、Mg方面要显著高于其他3种哺鸡竹笋(p<0.05);而白哺鸡竹笋的Fe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