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红燕 《湖南农机》2012,39(1):114-115
绿色(有机)食品正逐渐成为江西省食品行业中最具扩张力和生命力的朝阳产业,文章以万载县发展有机农业为例,提出了充分发挥江西生态环境好的优势,发展有机农业,提升江西区域竞争力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雅安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统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绿而美、绿变金"的绿色发展之路,以巩固提升"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构建绿色有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绿色有机品牌持续唱响。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农业进程,促进了乡村发展、振兴。  相似文献   

3.
蒋荣华 《南方农机》2023,(12):61-63+70
有机农业种植技术体系是有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基于此,笔者从有机农业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有机农业种植技术体系下农业生产技术应用及发展策略。首先,阐述了有机农业的概念、原则和历史发展;其次,详细介绍了有机农业种植技术体系下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包括有机肥料、有机农药、有机种植技术等;最后,提出了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强化政策支持、重视市场推广等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策略,并探讨了未来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前景,以加强有机农业体系的建设,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农民收益,实现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健康、可持续的农产品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生态资本是最昂贵的资本。拥有了生态资本,就拥有了最雄厚的经济实力,就能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简称三大产业融合,下同),即指在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大城市消费市场迅速升级的条件下,在追求效益最大化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驱动下,与都市农业相互关联的生态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相互融合的一种产业发展新模式。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是大城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都市型现代农业优化升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杨磊 《南方农机》2023,(1):105-107
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旅游的全面发展,笔者以武陵山地区为例,探讨了武陵山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剖析了乡村振兴和旅游的基本发展概况。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产业的兴起,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协调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土地的内部关系,拓宽了市场资源,推动了乡村生态旅游建设。  相似文献   

6.
曹璞  李亚娟 《农业工程》2019,9(7):137-139
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西安的农业生态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农业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发展生态旅游观念落后、模式单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探讨西安地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找到相应的对策,对促进西安农业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扶贫以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大的市场优势、强劲的造血功能、广泛的带动作用,成为扶贫攻坚的生力军。文章在梳理三亚市旅游扶贫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四个机制、三个原则、两个工程、一个体系、一个网络"为主线的旅游产业扶贫发展思路,认为三亚市实施政府主导、政策引领,因地制宜、多元发展,整合资源、立体扶贫,创新机制、多样带动的乡村旅游扶贫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我国小城镇中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问题,关键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型小城镇,其中重点是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即发展生态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根据小城镇的各自的特色,构建农业生态园、生态工业园以及发展生态旅游等经济活动,使小城镇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旅游扶贫逐渐成为我国贫困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及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典型民族贫困地区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为例,在分析册亨县贫困现状、致贫原因以及乡村旅游发展条件基础上,提出该县乡村旅游扶贫路径,即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实现社会贫困问题治理需要创新理念、思路和方法,发挥全域旅游资源优势,以"旅游+"战略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贫困地区文化、农业、治理等方面的振兴,以期实现册亨县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衔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发展荆州市长湖湿地旅游产业的过程中,重点做好生态旅游的发展工作,要从当前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出发,探寻荆州市长湖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之路.文章主要研究了荆州市长湖湿地的旅游发展思路和具体的路径,结合国内一些比较好的生态旅游发展经验,进一步为荆州市长湖湿地发展生态旅游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双重背景下发展沼气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和快速增长的城乡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双重背景下,我国沼气产业一方面面临着解决我国能源不足和城乡生态环境污染的机遇,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发酵装备比较落后、尚未形成产业的规模化、沼气设备制造业生产落后、下游产品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够等挑战.我国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人粪尿的沼气资源丰富,利用沼气工程技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和保护生态环境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ERP在农机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今经济社会,信息在各领域的应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农机制造企业管理中的信息化需求,结合其自身的管理特点,同时在山东时风集团ERP实施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引入ERP的管理理念,提出强调信息集成和业务流程优化的ERP管理应用方案,力求实现管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全面、有效地解决管理中的难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行业整体管理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养殖废水灌溉对土壤水溶性碳量及其占总有机碳量比例的剖面分布的影响,设置水质和灌溉量处理,测定了玉米地土壤总有机碳和水溶性碳量,分析了水溶性碳占总有机碳比例及其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总有机碳及水溶性碳量在土壤表层较高,且随着土层加深均有所减少。养殖废水灌溉条件下的土壤总有机碳和水溶性碳量总体上比清水灌溉处理的高,这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养殖废水灌溉更有利于土壤中有机碳量的增加。清水灌溉条件下,灌水量为640 m~3/hm~2时土壤总有机碳量最高;灌水量为760 m~3/hm~2时水溶性碳量最高。养殖废水灌溉条件下,灌水量为880 m~3/hm~2时土壤总有机碳和水溶性碳量均为最高。由于土壤中的总有机碳在土壤深层分布较少,且随土层加深土壤总有机碳量下降幅度减小,水溶性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随土层深度加深而逐步增加。养殖废水灌溉有利于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碳量的增加,并可促进二者在土壤表层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随着耕地养护意识的提高,有机肥抛撒机作为有机肥还田的专用机具逐渐受到重视。针对目前市场上应用的链板式、搅龙式等有机肥抛撒机存在的不足,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液压推送式有机肥抛撒机,并从结构原理、技术特点、关键技术和应用试验效果等方面阐述液压推送式有机肥抛撒机技术优势,为我国有机肥还田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有机肥产业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17地市的有机肥产业化调查,发现山东省有机肥生产企业数量多、分布范围广,有机肥产品种类多,部分地区具有地域优势,个别企业产业链布局合理、规划长远。山东省有机肥产业前景广阔,政策、资源等优势明显,部分地区产业化初具规模,全省有机肥产业配套齐全,但同时仍存在地域发展失衡等问题。预计未来山东省产业化发展中,污泥处理将是新亮点,工业废弃物处理潜力巨大,全省有机肥产业化装备技术将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施肥对采煤塌陷复垦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为改善采煤塌陷复垦土壤的物理团粒结构与化学性质,促进复垦土壤碳氮循环与利用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方法】以山西省晋城市采煤塌陷复垦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常规灌溉条件下,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有机肥、无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3种施肥处理对0~20、20~40 cm土层团聚体组成及碳、氮分布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2mm和1~2 mm粒级团聚体量,降低了0.053~0.25 mm和<0.053 mm粒级微团聚体量,单施化肥较有机肥处理提高了微团聚体量。单施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土壤的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分形维数(D)低于化肥处理。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量最高,有机无机肥处理配施次之,单施化肥处理显著低于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主要分布在>2 mm、1~2 mm、0.25~1 mm粒级大团聚体,显著高于0.053~0.25 mm、<0.053 mm粒级小团聚体;有机肥处理、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土壤>2 mm、1~2 mm、0.25~1 mm粒级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全氮量要显著高于单施无机肥处理的。各施肥处理土壤1~2 mm、0.25~1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贡献率较高,显著高于其余粒级。有机肥、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各级团聚体(除0.053~0.25 mm外)的C/N值显著高于CK,而单施化肥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施肥处理(尤其是有机肥)提高了复垦土壤大团聚体量,增强了团聚体稳定性,提高了团聚体有机碳、全氮量。  相似文献   

17.
辽宁果树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是我国北方果品主产区。在辽宁果业发展进程中,果业信息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介绍辽宁果业的发展现状和各阶段果业发展的特点,分析果业信息在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提出现阶段辽宁果业信息应满足迅捷性、真切性、系列性、有效性和引导性5项要求,以更好地为果农服务。  相似文献   

18.
氮含量作为有机肥养分的重要来源,是评价有机肥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文章以普通市售的有机肥料为样品,分别使用元素分析仪和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有机肥料的全氮含量,为采用两种不同的分析测试方法测定有机肥料全氮含量研究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样品每个分析测试方法重复测定5次.结果 表明:元素分析仪和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法测定的有机肥料全...  相似文献   

19.
Several studies show that organic farming is more profitable than conventional farming. However, in reality not many farmers convert to organic farming. Policy makers and farmers do not have clear insight into factors which hamper or stimulate the conversion to organic farming.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develop a dynamic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to analys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imiting factors on the conversion process of farms over time. The model is developed for a typical arable farm in The Netherlands central clay region, and is based on two static liner programming models (conventional and organic). The objective of the model is to maximise the net present value over a 10-year planning horizon.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f a basic scenario show that conversion to organic farming is more profitable than staying conventional. In order to arrive at the actual profitable phase of organic farming, the farmer has to pass through the economically difficult 2-year conversion period. 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s that if depreciation is 25% higher than conventional fixed costs due to machinery made superfluous by conversion, conversion is less profitable than staying conventional. Also the availability of hired labour, which can be constrained in peak periods, has a strong effect on the cropping plan and the amount of area converted. 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a slight drop (2%) in organic prices lowers the labour income of the farmer and makes conversion less profitable than conventional farming. For farmers, a minimum labour income can be required to ‘survive’.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constraint on minimum labour income makes stepwise conversion the best way for farmers to overcome economic difficulties during conversion.  相似文献   

20.
路娜娜 《农业工程》2022,12(1):142-147
特色产业的发展能够很好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滩羊产业是甘肃省环县著名的特色产业,为当地带来较大利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环县滩羊产业的发展现状,具体包括4个方面:环县以草食畜饲养为主的发展雏形已经形成;滩羊的养殖方式为半放牧半舍饲和舍饲养殖交织;养殖历史悠久;养殖户对滩羊产业发展前景看好且继续养殖意愿高.同时发现环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