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一、发生烂棒的原因分析1、菌种选择不当错误地将在椴木上栽培表现良好的菌株,不经过适应性和抗霉性试验,盲目地应用于袋料黑木耳上,由于菌种不适应环境,发菌缓慢,引起杂菌感染,发生烂棒。2、季节安排不当一是春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迟或秋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早,造成养菌期间  相似文献   

2.
一、发生烂棒的原因分析 1.菌种选择不当:错误地将在段木上栽培表现良好的菌株,不经过适应性和抗霉性试验,盲目地应用于袋栽黑木耳上,由于菌种不适应环境, 发菌缓慢,引起杂菌感染,发生烂棒。 2.季节安排不当: 一是春栽黑木  相似文献   

3.
正一、烂棒原因1.菌种问题。生长力不强、发菌缓慢的菌种,容易感染杂菌而烂棒。2.接种期不当。一是春栽接种过迟或秋栽接种过早,养菌期间温度过高,菌丝体内细胞质营养液流出,栽培袋内菌丝被黏液包围,生理活动受到限制,菌丝逐渐死亡,高温高湿条件下其他杂菌趁机感染,造成烂棒。二是秋栽接种过迟或春栽接种过早,发菌期间气温低于20℃,菌丝生理活性低,发菌缓慢,  相似文献   

4.
1.发生烂棒的原因分析(1)菌种选择不当。错误地将在段木上栽培表现良好的菌株,不经过适应性和抗霉性试验,盲目地应用于袋料黑木耳上,由于菌种不适应环境,发菌缓慢,引起杂菌感染,发生烂棒。  相似文献   

5.
1、发生烂棒的原因分析 (1)菌种选择不当。错误地将在段木上栽培表现良好的菌株,不经过适应性和抗霉性试验,盲目地应用于袋料黑木耳上,由于菌种不适应环境,发菌缓慢,引起杂菌感染,发生烂棒。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天津市武清区的黑木耳袋料地栽技术。袋料地栽的黑木耳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成本低,效益好,易于形成规模化商品生产。黑木耳袋料地栽经过菌种选育扩繁、料棒制作、高压灭菌、菌丝培养、地栽田间管理等各项技术措施,实现双季高效生产,为平原传统粮食产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通过一年预备试验、二年的正式试验,从目前黑河地区椴木栽培应用的黑木耳菌种中筛选出菌丝发育好、抗杂能力强、产量高适宜代料地栽的黑木耳菌种,对现有的栽培料的配比组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纬寒地代料地栽黑木耳技术的关键是,提高作菌技术降低污染率,加强田间栽培管理技术控制污染率.  相似文献   

8.
正食用菌因生产周期短,种植规模不限,生产设施要求不高,投资少,见效快而深受种植户青睐。一些种植户已由作坊式种植发展为规模化生产甚至工厂化生产。然而,生产规模发展的同时,一些困扰种植户的技术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有的还给种植户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菌种问题(一)部分种植户使用菌种不当种植户对菌种特性了解不全,接种时机把握不好,安排的发菌期和出菇期与当地气候不适宜,事倍  相似文献   

9.
地栽黑木耳又叫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根据黑木耳的生活习性,以木屑、豆秸等为原材料,混料后装入塑料袋,经过灭菌、接种(母种)、培养等步骤,将接种后的菌袋摆放在田间大地或者果树林下等待出耳,它是近几年新兴起的黑木耳代用料、园田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因采取悬挂摆放的方式,在相同面积下,其摆放数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4~5倍.同时,南于棚室生产黑木耳生长过程受天气影响小,品质纯净、无污染,并可实现提前1个月采摘,抢早上市,每袋吊袋耳纯利润比地栽木耳高0.5~1.0元,经济效益可观.但该技术在生产中存在菌种选择不当、菌袋密度大、通风难、制菌要求高、有畸形耳片、棚室温度不易控制和耳片颜色浅等技术难题.本文针对棚室吊袋诸多问题,对关键性栽培要点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黑木耳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地栽黑木耳技术因简单易行、生产周期短及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已成为黑木耳的主要栽培模式。但据笔者了解以及耳农的反映,由于栽培经验不足,技术要领掌握不好,地栽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相差悬殊并经常发生杂菌污染等现象,给耳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调查了黑木耳栽培现状,并通过多年栽培实验,对本地地栽黑木耳技术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现简述如下。1适时安排栽培季节  相似文献   

12.
地栽木耳生产由于菌种引种不当;灭菌不彻底;生产操作不当;下地管理不当;市场销售原因,导致栽培失败。必须应用对策,克服困难,才能搞好地栽木耳生产。  相似文献   

13.
新时空系列     
6月中旬,河北省辛集市农业局食用菌生产基地10万袋液体菌种地栽黑木耳开始采收,那一袋袋一朵朵沉甸甸黑油油的黑木耳,吸引当地群众涌来观看。据初步测定,黑木耳每袋单产干耳在45克左右,其中最好的袋单产为67克干耳。  相似文献   

14.
张水科 《甘肃农业》2013,(24):96-97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是把按特定的培养基配方拌好的培养料装入特制的塑料袋内,进行湿热灭菌后,通过无菌操作,然后把专门用于地栽的黑木耳菌种接入培养基内,经过培养,待菌丝长满袋后,划一定数量的V形口,摆在地面上,上盖草帘,保证出耳床内一定的条件,促使子实体形成、生长黑木耳的栽培新技术。作者就黑木耳的技术要点及过程做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5.
云和县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香菇、黑木耳生产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我县研究黑木耳人造耳木仿生栽培技术获得成功,为农民大面积栽培黑木耳创造了条件,2004年,全县栽培代料黑木耳1700多万袋,取得3435.6万元多经济效益。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农民掌握这一新技术的程度不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烂棒,影响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长。如何减少烂棒,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已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袋栽黑木耳生产的出耳期栽培管理至关重要,如果管理不当,轻者会造成减产,重者甚至绝收。在此期间,尤其要注意主要病害的防治工作,否则会导致黑木耳质量差,市场价格低,栽培户的经济效益下滑。  相似文献   

17.
目前正是代料袋栽黑木耳的出耳期,受今年早春低温气候影响,代料袋栽黑木耳=菌袋下地晚,如果出耳期管理跟不上,黑木耳就不能在7月初采收,导致黑木耳质量差,市场价格低,栽培户的经济效益下滑.下面就根据今年特殊气候条件介绍黑木耳出耳期管理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黑木耳地栽是近几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栽培方式,具有原料来源丰富、设备简单、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发展前景广阔的优点。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如下:1制备菌种按栽培计划选择制备抗杂菌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菌龄适宜、纯正、无污染、适宜当地栽培条件的优良菌种栽培。2栽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清水县露天栽培木耳品种杂乱、栽培技术不规范、产量和品质不高等问题,本研究开展了黑木耳引种试验,对不同黑木耳品种打孔时间、打孔数量和摆放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合清水县露地栽培的黑木耳品种为青优,清水县地栽木耳最适宜打孔时间为4月下旬,每棒最优打孔数量为234~252孔,最优摆放密度为12万~15万棒/hm2。本研究为清水县木耳优质栽培标准化和规模化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香菇袋栽成品率低的原因 1.菌种 (1)温型不当.有的菇农对香菇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不了解,引进香菇品种的温型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 (2)菌种老化.菌种菌龄过长,表面膜变褐色,培养料与瓶壁分离明显.老化菌种抗逆性差、萌发力弱或带有杂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