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谷政  罗琰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6):307-310
农产品价格波动逐步增大,市场风险成为农业生产者面临的主要风险。农产品指数保险是管理农产品价格风险的金融工具之一。介绍江苏省张家港市蔬菜价格指数保险、海门市苗鸡价格指数保险和淮安市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实践,指出江苏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具有能够提高农业保险的运行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满足农户多层次的风险保障需求以及减少农产品市场风险等成效,同时指出试点中的价格指数保险存在价格系统性风险特征、目标价格或保险的触发价格确定有待完善,以及缺少再保险及巨灾分散转移机制等问题,提出加强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宣传力度、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以及政府多部门协作、创新价格指数保险的产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预计广东省农业保险发展规模以及农业保险不同程度大灾风险损失评估的基础上,创建广东省和国内农业保险经营规模最大的一家保险总公司的农业保险系统动力学耦合模型,通过对未来大灾风险的情景假设和动态模拟,展示广东省农业保险大灾准备金、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的变化趋势,以及保险总公司大灾准备金积累和需要外部超赔补偿资金的状况,以此考察广东省农业保险以及保险总公司应对大灾风险的能力,同时探讨地方政府在建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中的职能定位,并提出建立中国农业保险以融资预案为主的大灾风险多级分散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国种业发展现状出发,对种业保险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阐述了种业发展的主要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剖析了种业保险与一般种植业保险的区别和开展种业保险面临的突出问题,分析了种业保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促进种业保险发展的思路、原则和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4.
大灾风险分散制度是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的重点问题,而大灾风险是否可以作为指数农业保险相对于传统农业保险的优势之一,在文献中仍存在争论。采用种植业保险定价中的大灾风险附加费率以及大灾风险安全系数为关键指标,以湖南省常德市为实证案例,依托农户级别的抽样调查历史单产数据和县级历史单产统计数据,对多灾种综合险和区域产量指数保险的大灾风险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指数农业保险在大灾风险上是否也比传统农业保险具有相对的优势。结果表明,当使用大灾风险附加费率衡量大灾风险时,多数县域的区域产量指数保险高于多灾种综合险,不同重现期水平下的绝对离差可达1.36%。当使用大灾风险安全系数衡量时,所有县域的区域产量指数保险均高于多灾种综合险,安全系数的绝对离差可达0.6。因此,区域产量指数保险可能较多灾种综合险拥有更高的大灾风险,在指数产品创新与实践的过程中,应在大灾风险转移制度上给予更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风险感知和保险认知对农户参保行为的影响,进一步厘清风险感知与保险认知2个因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和作用路径。【方法】基于河南省736个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研究发现风险感知及保险认知对农户参保行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保险认知在主观风险与农户参保行为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同时,种植业收入所占比例的高低在农户风险感知和保险认知对其参保行为的影响方面存在差异。【结论】为推动农业保险发展,仍需增强农户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创新保险宣传方式,提高农户保险认知水平和认同程度;充分考虑农户家庭禀赋差异,优化和创新保险政策。  相似文献   

6.
<正>加强农业保险风险管理,防范巨灾风险,是确保我国农业保险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全面介绍了我国农业保险风险分散现状,分类汇总了各地政府农业保险尤其是农业巨灾风险分散途径的主要做法,并对北京、浙江和江西颇具典型性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模式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相关经验和问题,最后提出了提升我国农业保险风险分散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风险保障需求正在由传统上游产业的风险分担向加工、销售、研发等下游和高层次产业链的风控需求转移,云南农业保险由“保生产”向“保全产业链”转型升级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以云南省怒江州草果产业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怒江州草果产业链结构和风险进行分析发现,怒江州草果产业存在着涉农生产要素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市场风险及产业链利益联结风险。设计了包括草果种子研发保险、草果种植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草果综合种植收入保险、草果订单履约保证保险及草果土地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草果烘干及加工机械设备保险、草果仓储及运输保险在内的云南省怒江州草果产业链保险。提出应当创新农险模式,合理设计产业链保险支持及推广政策、加快农业产业链保险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提升农业产业链保险研发及服务能力、打造综合农业保险数字服务平台,提升农业产业链保险服务水平及全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增加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韧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崔姹  张书霞 《农业展望》2023,(10):25-30
畜牧业的稳定发展是确保中国食物安全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重大灾害风险频发下畜牧业保险作为减缓畜牧业重大灾害冲击的稳定器,对于产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本研究将畜牧业保险发展演变分为畜牧业保险初期、缓慢发展、快速发展及高质量发展阶段,并对不同阶段应对重大灾害风险的保险防范措施进行回顾。其次,以河北省为例,对河北省畜牧业保险险种、保费缴纳及风险分担方式进行分析,得出河北省畜牧业保险在重大灾害风险下存在政策性保险覆盖率低,养殖户投保意愿不强烈、保险意识不强,巨灾风险分担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最后,据此提出设立政策性畜牧业特色产品保险、提高养殖户风险防范意识、落实完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等对策建议,为完善中国畜牧业保险制度、促进畜牧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加强农业保险风险管理,防范巨灾风险,是确保我国农业保险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全面介绍了我国农业保险风险分散现状,分类汇总了各地政府农业保险尤其是农业巨灾风险分散途径的主要做法,并对北京、浙江和江西颇具典型性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模式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相关经验和问题,最后提出了提升我国农业保险风险分散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颖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4,15(12):2274-2277
农业保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但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着缺乏法律支持,顶层制度设计缺失;农业保险市场有效需求和供给不足;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难以应对大灾风险等问题。可以通过健全农业保险法律和农业保险管理机构;政府集合各方力量,通过财政补贴和宣传引导等措施增加有效需求和供给;通过构建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分散农业风险等措施,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5):209-212
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天气风险,天气指数保险成为转移农业天气风险的有效路径。通过对传统农业保险和天气指数保险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天气指数保险的多项优势。以河南省干旱灾害为例,分析干旱灾害与农业损失之间的关系,并简单设计了河南省玉米干旱灾害天气指数保险,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有助于利用天气指数保险应对农业天气风险、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宁波市鄞州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践证明:采取政府财政补贴、商业保险为政府代办的模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农业安全保障途径。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实行共保经营和低保障的初始成本保险,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形式。提高种植业的保额、加快农业保险立法、实行农业保险风险再保险、化解巨灾风险、建立农业保险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巨灾风险基金,是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保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但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着缺乏法律支持,顶层制度设计缺失;农业保险市场有效需求和供给不足;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难以应对大灾风险等问题。可以通过健全农业保险法律和农业保险管理机构;政府集合各方力量,通过财政补贴和宣传引导等措施增加有效需求和供给;通过构建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分散农业风险等措施,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保险近10年来的实践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风险巨大的国家,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有效分散农业风险的工具,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介绍和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的作用和现状、模式以及产品种类、农业保险的需求以及测量农户支付农业保险意愿的方法、农业保险区划及费率厘定的过程,指出农业保险法律法规的缺失、农民对农业保险的客观需要丰富和农业保险需求不足相矛盾、农业保险产品质量不高、巨灾风险分散体系不完善和农业保险的研究和成果转化不足是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财政部近日下发《关于印发〈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规范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管理,促进农业保险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赵琳 《当代农业》2011,(4):61-61
目前,利用保险防范家庭风险不可小视。保险专家表示,保险的作用在于为家庭构筑风险保障网,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保险更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张玉杰 《北京农业》2013,(21):205-206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制度风险和市场风险。农业保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业的风险,农业保险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发展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基于此,就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遂昌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践证明,采取政府财政补贴、商业保险为政府代办的模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农业安全保障途径。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实行共保经营和低保障的初始成本保险,是政策性农业保障的重要形式。提高种植业的保额、加快农业保险立法、实行农业保险风险再保险、化解巨灾风险、建立农业保险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巨灾风险基金,是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农业风险相关性的特点使得农业保险经营面临巨灾风险的困扰。各国农业保险在发展中都建立了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与制度。本文比较了不同农业保险模式下的巨灾风险分散制度,总结了国际上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管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农业巨灾保险基金浅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于搏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781-2782
巨灾即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农业易受巨灾侵袭,而巨灾风险的集中性和严重性等特点,使得从事农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难以独立分散巨灾风险.结合我国实情,农业巨灾保险基金是分散农业巨灾风险,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健康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介绍农业巨灾保险基金的基本模式,探讨了巨灾保险基金相对其他巨灾风险分散手段的优势所在及中国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基金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