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刚  李双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4):195-197,227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内部发展不充分背景下所提出的统领中国"三农"发展的最新纲领,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回顾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历程基础上,梳理乡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认为乡村振兴重点在于产业振兴,农村产业振兴需要不断拓宽农业多功能,大力推动多功能农业发展模式,助力农村三产融合,实现农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2.
<正>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而我国"三农"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立体的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都说城市化伴有"城市病",殊不知乡村也有"乡村病",但二者有本质不同。前者是在快速发展进程中产生的,而后者是在逐渐衰落过程中产生的。两种病都得治,但"乡村病"更为紧迫。早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就指出,农村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迅速推进。但是,乡村发展仍存在很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又以什么样的理念和途径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脚步,实现全民小康的战略性目标,是本论文注重要研究的新课题。本论文通过依据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学说理论,联系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实践与探索,论述了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由之路,重点研究通过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途径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宏大叙事、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意义深远而重大。在社会学视阈里,促进农村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的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建设乡村社会共同体、重塑乡村社会公共精神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改善和保障乡村民生、实现乡村社会"七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托底;创新乡村基层社会治理,实现乡村社会"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耕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对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做出了重要部署,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农耕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内在要求,而后者又为前者提供重要保障;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但同时也不能忽略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对农耕文化带来的冲击,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农耕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尤为重要。在厘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与农耕文化、乡村旅游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农耕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农耕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最后,对农耕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自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现代化强国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包括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乡村产业振兴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乡村振兴战略以城乡关系为把握尺度,注重战略目标的多元化;以发展保护为调和目标,注重战略主体的系统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推进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实现战略规划整体性;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实现农村产业资源整合以及推进城乡多元参与,实现农村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7.
脱离城镇化的乡村振兴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城乡融合空间视角下寻求振兴乡村的内在动力,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关键。因此,在重新审视已有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特征,以求科学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遵循要素流动追求报酬的规律,配合使用政府规划引领、政策激励的手段,改革阻碍要素下乡的体制机制,增强制度性供给的针对性,重塑城乡关系并促进城乡融合,并以此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进而适应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举措,是我党在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构想。基于此背景,分析了乡村振兴的研究现状,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要性,以及从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和城乡融合等方面论述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必须致力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均衡发展,以确保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等值。在全面探讨城乡融合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内涵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城乡融合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需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以克服当前所面临的各种障碍。目前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要素向城市转移速度缓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镇化进程以及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等方面。为了实现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显著成效,必须进行差异化的探索,以推动城乡融合模式的创新。因此,必须从国家战略层面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进行顶层设计,并通过制度建设、产业支撑、文化引领等途径推进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文章深入探究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的深层困境,彻底解决城乡发展失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从而达到城乡融合共同繁荣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通过提出乡村振兴中新时代乡贤治理的实现路径,为乡村振兴视野下构建良好的村治格局、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供一个视角。【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了传统乡贤治理的"失灵"及其成因,梳理了新时代乡贤的类型、特征及作用,通过对比传统乡贤和新时代乡贤的不同点,提出乡村振兴视域下新时代乡贤治理的实现路径。【结果/结论】随着我国进入"城乡中国"阶段,由于"熟人社会"的解构、"物化思想"的泛滥、基层组织的失信、传统良俗的淡化等问题,传统乡贤治理面临"失灵"的现状,而新乡贤正开始在新时代乡村治理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章从硬件化、软件化和可持续化3个方面为新时代乡贤治理提出了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既是目的,为的是实现城市和乡村主体平等化、城市和乡村的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是手段,只有通过二者之间水溶交融、互补共生,才能解决要素、资源、体制机制等问题实现共同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坚实的实践基础,起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发展思想,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建国70年的历史进程中。新时代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应着重从发展壮大农村自身生产力、统筹好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化战略、深化城市和农村制度改革等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新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已有8000多万农业人口落户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城市与农村是命运共同体,发展目标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现代化建设要通过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要求将"三农"工作放在实现现代化的首要位置,农村优先发展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国目前日益严峻的农业农村问题,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框架内,通过文献简述了近年来关于城乡关系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和农村发展的历史演变。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还存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农民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农村生产要素向城市聚集、城乡自由流动面临制度性障碍、城乡融合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等挑战,正在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法全面落实的症结所在。因此,必须基于中国的基本国情,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两个层面,找到两大战略有机融合的关键路径:一是坚持公平公正,实现城乡各类资源合理配置;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模式;三是坚持以土地为核心,推动城乡之间生产要素流动;四是突出产业优先,利用城市带动乡村内生动力;五是坚持因地制宜,推动城乡融合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4.
新阶段,我国正处于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交织推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如何在共同富裕的长远愿景下实现乡村振兴是一个现实问题。从两者的耦合关系看,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长期目标,而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在发展步调上又具有协同性。从问题表征看,城乡收入差距长期处于高位、农业农村短板突出、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巨大阻碍,从解决之道看,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深化乡村领域改革,完善乡村建设,创建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等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姚博  彭英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20):17-21
南京市是江苏省会城市、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长三角特大城市,城镇化率已达86.8%左右,具备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独特优势.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城乡融合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南京城乡融合机遇,并从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亟待完善、农产品难以满足市民的需要、乡村振兴创新优势有待挖掘、公共服务非均衡化依然突出和乡村特色尚待提升彰显等方面剖析了南京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最后从完善城乡要素互动制度、推动科研院校与涉农街道共建、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与城市需求融合、打造一批特色农旅项目、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提出了新时期加快推进南京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品格,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城乡二元结构、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三农"问题依然严峻的社会背景下提出。虽然乡村振兴有政策的强力支持,但是鉴于当前乡村败落,农村空心化,乡村缺乏建设主体。为此,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有新时代的自觉,在青年中增强历史使命感,通过号召和掌握青年,打破乡村振兴战略中由于乡村空心化而缺乏建设主体的困局。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213-2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转变,在城乡关系上表现为不平衡的城乡发展和不充分的农业农村发展。补齐乡村发展短板是化解新时代新矛盾的当务之急。中央适时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切入点,分析当前城乡融合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凸显,要使发展平衡,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而实现乡村振兴最直接、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发展产业.近年来,西峰区根据独特的资源环境,以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文化产业为主要途径,切实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有效助推进乡村振兴.本文以西峰区为例,进一步探讨利用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社会各界积极地推进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从乡村发展法规制度、"人群"影响、思维观念及经验模式等方面出发,总结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影响要素,结合青村镇吴房村项目实践,总结乡村发展过程中区位、政策、资金、人才及发展空间等要素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尤其是人、地、资金三大核心发展要素的作用。通过研究发现,城市周边乡村发展更应考虑城市的需求及与城市的关系,以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三生"融合发展,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目标,同步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增加农民收入,激活乡村活力。  相似文献   

20.
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化对农村、乡镇、城市发展规律认识而提出一个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城市乡村和谐发展的一场变革,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对于促进新时代城乡社会和谐、稳定、健康、持续而有活力地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实践和现实意义。本文就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重大意义、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实现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