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是供电安全的重要保障,为减少因外力破坏或本体缺陷导致的输电线路事故,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研究构建了基于通道视频采集与隐患智能识别的输电线路智能安防系统,并针对采集终端、模型算法以及管控模式等方面持续开展优化提升,逐步提高采集效率、算法识别性能和管控方式,实现了对输电线路全流程线上智能安全管控,有效提高输电线路巡检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外力破坏已经成为输电线路故障跳闸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如何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应对大量的外力隐患,在输电线路面对外力隐患时迅速制订行之有效的策略,是必须思考的问题。主要介绍输电线路多级监控平台,该平台能够全过程闭环管理外力隐患,充分调动护线力量,有效提升防外力破坏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加强输电线路技术防护手段,提高技术防护能力,初步实现复杂区域输电线路外力破坏的有效监控,实现监控专人常态化,对隐患能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管控,为今后输电线路在线监控专业规范化管理做好准备工作;该监控系统能安装和兼容预警和报警系统,使之具有发现、过滤虚假信号、预警、向后台发送危急信号功能;系统在今后推广到输电线路运维管理各种作业现场的实时监控(基建施工、大修技改工程、大型检修等),逐步扩展到对输电线路的风偏、舞动、盐密、覆冰、雷电等现场数据的实时采集、汇总、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12月4日起,乌鲁木齐"大型机械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电力设施防外力破坏子系统"正式上线,目前已将乌鲁木齐电网重要节点的三条220 kV输电线路和47处高风险的隐患点纳入该管控系统。220 kV二宫线正是首批纳入管控系统的重点线路。国网新疆乌鲁木齐供电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将电力设施防外破工作纳入"大型机械信息化管理系统"后,大型车辆都会安上外力破坏管控终端,等车辆行驶  相似文献   

5.
输电线路的故障会给电力系统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对其进行准确预测变得尤为重要,文章旨在探索如何有效地结合现有输电线路监控系统与先进的深度学习技术,以实现对故障的预测。本研究选择了基于MobileNet架构的卷积神经网络,采用了深度分离卷积、Transformer注意力机制、多尺度特征提取等技术,训练过程中还采用了迁移学习和域自适应技术来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在验证数据集上,本研究算法实现了更短的检测时间和更高的正确率,优于VGG16和原卷积神经网络,也证明了模型在各种场景下的鲁棒性。本次探索为输电线路的维护和预测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也为电力行业在实际应用中集成深度学习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1传统隐患查找存在的问题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除雷击、异物引发短路等突发故障外,也存在大量缓慢发展、可预防的"渐发型"故障,如绝缘子积污闪络、树木过高引发触线跳闸、金具放电断裂脱落、绝缘子覆冰闪络、复合绝缘子劣化断裂等。从线路运行角度,希望能提前发现这些故障隐患并排除,以避免发生危害系统运行的跳闸故障。目前,输电线路运维部门多依赖人工巡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一起500 kV输电线路耐张联板支撑架发热典型故障,查清了发热故障原因,提出了此类故障在安装、运行过程中的预防措施,对今后多分裂输电线路金具发热管控、红外检测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疫情管控期间给电力供应和输电线路运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线路跨越不同省市区域时,对于所属运行维护单位更是难以开展输电线路现场运维工作,在"不聚集、少出门"的疫情管控要求下,如何及时、准确地获取线路运行状况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对隐患进行处置,提高线路设备的健康水平,是特殊形势下实施线路运行维护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农电管理》2004,(3):41-41
由西北网调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共同实施的西北电网330千伏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系统,近日正式通过西北电网有限公司验收。故障测距装置采用先进的行波测距原理,实现精确的双端测距功能,测距精度不受故障位置、故障类型、接地电阻的影响;装置采用先进的小波变换及模量分析原理,实现准确的记载故障行波到达线路两端的时间点;具有现场双端自动转发数据、实现故障精确距离和远端主站调取双端数据实现精确测距的功能。西北电网330千伏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系统可以显著地提高输电线路的故障测距精度,从而为电网事故分析和故障排查处理打下良好基础。330…  相似文献   

10.
<正>输电线路运维安全监督管控以防外力破坏为核心,通过输电网络的"可视化",提高输电设备及通道的信息化程度,是周期性人工巡检运维模式的有效补充。但传统的单一视频监控方式也存在信息冗余量大,安装维护成本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适时对输电线路监控装置及监控方式进行优化,采用间歇式监拍装置实现轻量"可视化",则可提高发  相似文献   

11.
参与式管理的体制改革及其监测评价网络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介绍了陕西省关中灌区农民参与式管理的体制改革及其监测评价网络体系的组成与运作程序,全面总结了监测评价工作3年来的主要成效,提出了改进今后监测评价工作的几点建议。建立参与式管理的体制改革监测评价网络体系,对促进与指导整个关中九大灌区的体改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其有关建立监测评价网络体系的经验与做法,对我国各灌区今后开展此项工作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建立统一的工程开发管理平台,实现面向用户、数据高度同步的企业产品全周期信息系统,在售后服务环节开发及应用EPC系统建立结构化电子图册,交互式图册检核与发布控制,整合数据资源,实现农机企业售后服务体系的全程电子化及系统化。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智能电网业务种类和终端数量增多并且分配不均匀的问题,文章针对授权给电力系统230 MHz频段的离散频点结合LTE关键技术建立电力无线专网,对其在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对当前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了分析,然后对电力无线专网在时延、可靠性、丢包率、速率进行了测试,最后验证了电力无线专网的实用性,为解决电力通信网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欢  杨扬  李昌平 《湖南农机》2011,38(7):43-44,52
交流调速的发展可归纳为三个方面:转差频率控制、矢量变换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等新的交流调速理论的诞生,使交流调速有了新的理论基础;GTR、MOSFET、IGBT等新一代的高开关频率、大功率容量电力电子器件的出现,为交流调速装置奠定了物质基础;微处理器的飞速发展,使交流调速系统许多复杂的控制算法和控制方式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汽车道路疲劳试验的数据远程采集与实时监控的要求,开发了基于WinCE系统和GPRS通讯网络的远程车载数据采集监控系统。车载终端采用嵌入式PC作为核心,利用外围电路接口连接A\D模块、CAN总线模块及GPS\GPRS模块;在WinCE系统上开发软件,协调车载终端内部各个模块工作、运算、及数据处理与存储,通过GPRS通讯模块将关键数据发送到监控中心,实现了汽车道路疲劳试验的远程数据采集与监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机械化系统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指出了我国当前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路的研究方法上的存在的问题,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构建我国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模型;建立了包括农业机械化的技术性、社会性、资源性、政策性四个层面的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农业灌溉中智能化监测与远程控制问题,提高农业灌溉效率与智能灌溉的可靠性,设计了基于安卓系统与MCU的智能灌溉系统。系统主要包括上位机Android手机APP、下位机单片机,以及云服务平台3部分:上位机采用HTML5+CSS+JavaScript在API Cloud Studio环境下实现的移动应用程序;下位机采用STM32F411处理器作为智能灌溉系统的核心CPU;借助物联网云平台实现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讯,并通过PWM控制薄膜泵灌溉速度。用户通过手机即可实时监测环境信息和作物生长状态、设置灌溉模式、控制灌溉开启及灌溉速度。试验表明:系统各方面运行正常可靠,在农业远程智能监测和灌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果实自动采摘机器人,主要包括自动导航系统、采摘系统、运动系统、控制系统及动力系统。自动导航系统主要包括激光雷达导航和GNSS定位导航,可用于建立地图和规划工作路径;采摘系统通过双目立体视觉相机进行果实识别,再通过由六自由度机械臂和两指末端执行器(机械手)组成的执行机构抓紧果梗并剪断,完成果实采摘。试验结果表明,设计开发的机器人可以通过激光雷达导航完成室内工作,剪断并抓取果梗的两指末端执行器可适用于多种果实,上位机软件可以完成图像采集、机械臂控制和机器人工作路线图建立等操作。激光雷达导航试验结果表明,在1m/s的行驶速度下,导航绝对误差小于3.5cm,可满足温室果实采摘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伦冠德 《农机化研究》2007,(6):249-250,252
综述了拖拉机作业机组系统研究方法的现状,讨论了在拖拉机作业机组中应用的一些主要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拖拉机作业机组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精细农业的发展,拖拉机作业机组将朝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智能化变配电监控系统可以满足对智能电力设备的智能监控,如直流系统、变压器等,从而确保系统实现智能化,使得其运行更加可靠,同时还有利于生产效率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