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四川猕猴桃产区制定科学、合理、综合防控溃疡病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以‘红阳’猕猴桃溃疡病高发园为研究对象,比较了避雨栽培、复配化学药剂、不同时期冬剪及剪口保护方式、土施生物菌剂等田间措施在溃疡病上的防控效果。【结果】①避雨栽培可显著降低红阳猕猴桃溃疡病病情指数,并随盖棚年份增加,防控效果更明显,盖棚后第3年棚内溃疡病发生率为0,但避雨栽培需做好肥水精准管理。②复配化学药剂试验中,分别于采果前20 d,采果后7~10 d以及萌芽期(2月)喷施2%春雷霉素300倍+43%戊唑醇1000倍+56%丙森醚菌酯600倍+45%咪酰胺1500倍3次或80%全螯合态代森锰锌800倍+0.15%四霉素1200倍+50%嘧菌环胺800倍3次的病情指数为4.67和5.67,均极显著低于CK(病情指数为17.00)。③适当提早冬季修剪时期并对剪锯口喷0.15%四霉素、2%春雷霉素或全树涂抹勃生肥对溃疡病防控效果均不理想。④采果后15 d和萌芽期,将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芽孢杆菌悬浮液和中药复配剂混合土施,对溃疡病防控效果也不理想。【结论】避雨栽培以及两种复配化学药剂均可显著降低红阳猕猴桃溃疡病病情指数,避雨栽培有望成为四川盆地猕猴桃产区溃疡病主要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测试4种铜制剂对沃柑溃疡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确定合理的使用浓度和技术,并评价其对沃柑的安全性,从而为沃柑病害防控技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美果铜、噻菌铜、加瑞农和可杀得叁千4种铜制剂均能有效防治沃柑叶片溃疡病,其中美果铜800倍液对沃柑溃疡病的防治效果最显著,其平均防效高达95%以上,20%噻菌酮悬浮剂500倍液和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次之,77%可杀得叁千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效果相对最差;4个处理对果实的防效分别为97.68%、94.32%、93.70%、93.03%,其中美果铜800倍液的防效与其他3个处理差异显著。在新梢叶片转绿期、幼果直径1.5 cm时开始喷药,下雨前、后适时喷药,能有效防治沃柑溃疡病。  相似文献   

3.
猕猴桃溃疡病防治药剂药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筛选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有效药剂,为猕猴桃溃疡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稀释划线法分离纯化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用于室内毒力测定,采用抑菌圈法测定16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2014年选用11种杀菌剂分别采用枝干病斑直接涂抹50倍药液和纵刻枝干病斑后涂抹50倍药液及叶面喷施药剂商品推荐用量的方法进行猕猴桃溃疡病田间防效试验;2015年选用10种药剂进行枝干病斑直接涂抹10倍药液及辛菌胺等4种原药涂抹进行猕猴桃溃疡病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15%四霉素AS、1.8%辛菌胺醋酸盐AS、3%中生菌素WP、20%叶枯唑WP和80%乙蒜素EC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27.3114、8598.8929、19486.8899、20482.1833和42113.8064 mg/L.枝干直接涂抹50倍80%波尔多液WP和20%叶枯唑WP对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效分别达70.6%和64.1%;纵刻病斑涂药防效仅为47.6%和8.6%;枝干直接涂抹10倍液80%乙蒜素EC、0.15%四霉素AS、80%波尔多液WP及20%叶枯唑WP的防效分别为79.3%、60.0%、50.1%和41.3%;叶面分别喷施80%乙蒜素EC 1000倍、0.5%香菇多糖AS 1000倍、0.15%四霉素AS 600倍、1.8%辛菌胺醋酸盐AS 500倍及46%氢氧化铜WG 500倍液,对猕猴桃叶片溃疡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均在80.0%以上.[结论]采用化学药剂防治猕猴桃溃疡病时先使用波尔多液冬季清园;1月下旬~3月上旬可选用10~50倍乙蒜素、四霉素和波尔多液涂抹枝干病斑;3月中下旬开始喷施乙蒜素、香菇多糖、四霉素、辛菌胺醋酸盐或氢氧化铜等药剂防治叶片病害,也可选择叶枯唑、松脂酸铜等药剂替代使用,间隔10 d左右喷1次,连喷3~4次.  相似文献   

4.
通过应用“花前花后”喷雾防花腐、叶斑,“采果后落叶前”药液喷淋主干大枝防控枝干溃疡的“两前两后”关键时期药剂防控,辅助平衡施肥、限量挂果、健壮树势、清洁果园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对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效达到85.6%以上,发病株率控制在3.0%以下,有效控制了猕猴桃溃疡病的流行蔓延。  相似文献   

5.
《农技服务》2016,(2):90-91
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15d,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对柑橘溃疡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效果为86.17%,显著或极显著优于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噻森铜悬浮剂5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2000倍液,且对柑橘生长安全、低毒、低残留,是防治柑橘溃疡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6.
选取8种常用杀菌剂对沃柑溃疡病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的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00倍液、57.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20%噻森铜悬浮剂500倍液、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50倍液、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5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20%噻唑锌悬浮剂500倍液、33.5%喹啉铜悬浮剂1 000倍液,且防效均达到79%以上,对沃柑生产安全,是防治沃柑溃疡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7.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防控关键技术示范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猕猴桃产业的重大灾害,常导致花腐和叶斑、流脓枝枯、死树毁园,经济损失巨大。为科学、安全、高效防控该病害,基于前期研究,集成创新了一套猕猴桃"两前两后"防控关键技术,即"花前、花后"喷雾防花腐、叶斑,"采果后、落叶前"药液喷淋或涂刷枝干防枝干溃疡,并从2016-2019年连续4 a在眉县、周至及杨凌3县区13个示范点进行了技术示范,累计示范面积926 hm~2。结果表明,该技术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对溃疡病均防控效果良好,4 a间示范园平均病株率为3.61%,主干发病率控制在3%以下。与常规对照园比较,示范园的平均防效达75%以上,果园病死株率及产量损失显著降低,估算保产2 388 kg·hm~(-2),总经济损失降低884.5万元。该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有效遏制了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生,保障了猕猴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8种常用杀菌剂对沃柑溃疡病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的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27.12%碱式硫酸铜SC 500倍液、57.6%氢氧化铜WG 1000倍液、20%噻森铜SC 500倍液、47%春雷.王铜WP 500倍液、1.8%辛菌胺醋酸盐AS 500倍液、20%噻菌铜SC 500倍液、20%噻唑锌SC 500倍液、33.5%喹啉铜SC 1000倍液,且防效均达到79%以上,对沃柑生产安全,是防治沃柑溃疡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不同药剂对番茄细菌性溃疡病的防效,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由实验可知,第一次用药后,番茄细菌性溃疡病防效分别达到了77.67%、69.00%、70.32%、59.95%。其中以20%噻菌铜SC500倍液防效最好,其次是77%可杀得WP800倍处理,防效均大于70%以上。第二次用药后,番茄细菌性溃疡病防效最高达到了79.01%,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其中20%噻菌铜SC500倍液防效明显高于其他药剂,3%克菌康WP800倍和77%可杀得WP800倍处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猕猴桃溃疡病为细菌性病害,是好气性细菌。近距离传播,主要靠风雨,灌溉水,昆虫,人为农事作业等,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种苗,枝条。该病菌腐性强,耐低温。在高温(致死温度不超过50℃)和强光直射下,易受到抑制,衰败或死亡。主要从伤口侵入。如猕猴桃采果后的果梗,冬剪后的剪,锯口,树体受冻害部位的芽眼及枝干皮层裂缝,人为的机械损伤等都是该病菌入侵的窗口。由于该病害隐蔽性强,一般在侵染未流出菌脓前,很难发现,而一旦发现有菌脓流出,危害已经扩展蔓延。严重时造成死树毁园。因此,对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要切实抓好预防工作,防重于治。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防治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的特效药,特引进20%噻菌铜S C进行了其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噻菌铜SC在番茄细菌性叶斑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对水均匀喷雾,间隔10 d,连续使用两次以上,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蔓延,第1次用药后10 d,20%噻菌铜SC 700、500、300倍液处理的防效分别为58.91%、61.83%、63.22%,第2次用药后10 d,20%噻菌铜SC 700、500、300倍液处理的防效分别为64.44%、72.06%、76.28%。同时在试验过程中,20%噻菌铜SC各剂量处理,对番茄植株生长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24种药剂进行柑桔溃疡病菌的室内毒力筛选。结果表明,噻霉酮、溴菌腈和农用链霉素的抑菌效果较好。选择噻霉酮、溴菌腈、农用链霉素、菌立清、松脂酸铜、甲基硫菌灵·异菌脲等10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春雷霉素400倍液(防效7863%)、噻霉酮900倍液(防效7701%)、琥胶肥酸铜600倍液(防效7346%)、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防效7277%)对柑桔溃疡病防治效果较好,推荐生产上使用生物制剂春雷霉素及农用链霉素。  相似文献   

13.
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白粉病是生产中严重影响黄瓜产量和质量安全的3种关键病害,田间常混合发生且发生重。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评估了几种新型杀菌剂对黄瓜生产中3种关键病害的综合控制效果。结果表明,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2 000倍液处理对黄瓜霜霉病防效最优,对白粉病也有一定的兼治效果;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3 500倍液对黄瓜白粉病防效优异,药后7~23 d防效为68.7%~77.6%,对黄瓜霜霉病也有较好的兼治作用;20%噻唑锌悬浮剂500倍液和3%噻霉酮微乳剂600倍液处理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效最佳,其中噻霉酮对霜霉病和白粉病也有一定的兼治作用。建议田间瓜类多种病害混发时,根据不同病害发生程度可选用吡唑醚菌酯、氟菌·戊唑醇等杀菌谱广的药剂,细菌性病害发生重时可选用噻霉酮、噻唑锌等药剂,轮换使用进行防治,避免或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猕猴桃溃疡病是严重危害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重要细菌性病害,由于致病菌潜伏期不表现病症,常错过最佳的防治时期。为实现猕猴桃溃疡病田间无症带菌状态的早期诊断,本研究对田间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优化,并采集田间无症样本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猕猴桃溃疡病病健交界处组织用金氏B培养液浸泡8 h可获得质量较高的PCR模板;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φ=10%的甘油能显著增强扩增效果;当检测无症带菌样本时,浸提液中加入Na2SO3,26 ℃浸泡8 h有利于降低PCR反应中抑制物的干扰;进一步优化PCR反应中模板DNA的添加量;无症样本检测结果表明,在猕猴桃孕蕾至开花期的新生枝条中溃疡病致病菌的检出率最高,可达91.8%。本试验优化后的PCR特异性分子检测技术,有助于及早发现无症带菌的猕猴桃溃疡病病株,对尽早有针对性实施田间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猕猴桃溃疡病是威胁猕猴桃产业的最严重的病害,是引发猕猴桃溃疡病的重要条件之一,防治猕猴桃溃疡病,应当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通过综合防治切实防控病害,降低发病率,才能够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讨猕猴桃溃疡病发病原因以及绿色防控技术,旨在进一步提高猕猴桃的生产种植效益,为广大种植农户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安丘大姜为试材,研究姜瘟病不同发病时期施用5种药剂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生姜姜瘟病发病初期用药防治效果优于发病高峰前用药,发病初期施用姜瘟净水剂5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6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 000倍液、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9%、54.7%、66.7%、76.4%、72.6%;发病高峰前用姜瘟净水剂5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6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 000倍液、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6%、49.4%、63.4%、73.3%、68.7%。  相似文献   

17.
松脂酸钠等药剂防治柑桔红蜡蚧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防治柑桔红蜡蚧的最佳方法,笔者针对其发生特点和危害规律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采果后至春萌芽前用30%松脂酸钠75倍液防治,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基于栽培管理措施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陕西猕猴桃种植区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与猕猴桃枝干溃疡病发病关系的研究发现,栽培管理措施及水平直接影响溃疡病的发生程度,管理精细的果园发病较轻.为有效控制病害,冬季修剪应在落叶后至元月中旬之间进行;冬灌不能晚于11月底,春灌不早于4月;合理施肥,控制春季萌芽的早晚、伤流的多少和树木生长势,降低病害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9.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生长的细菌性病害,隐蔽性很强。树体感病后,遇到低温冻害、风雨天气,加之现阶段还没有可以彻底治疗的药物,就会造成病害流行,甚至毁园。本文对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病原因和传播途径进行探讨,提出绿色防控措施,促进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猕猴桃溃疡病属细菌性病害,因其具有隐蔽性、爆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外观症状出现前无法判断是否有该病,症状一旦出现后造成的损失便无法弥补,轻者枝条枯死、树干产生病斑,严重时整个植株死亡,对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威胁~([1-3])。本文对广元市昭化区的猕猴桃产业溃疡病发生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1昭化区溃疡病发生现状我区从2014年至2018年已经连续5年爆发猕猴桃溃疡病,2014年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