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文章就现有的可调节负荷基本定义及主要分类进行了简要阐述,探讨可调节负荷的数字化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和现有的关键技术,论述可调节负荷的数字化建设有益效果和预期成效,对县级电网的负荷调节能力提升工作提出建议。伴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快速发展与清洁能源转型的深入推进,传统“源随荷动”的平衡模式逐渐转化为“源网荷储”的协同互动模式。国家发改委、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对分布式光伏并网技术要求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对电网调控运行的影响,重点从电力平衡调整、配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两方面进行阐述。结合目前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与"源网荷储泛在调度控制"研究,提出了提高分布式光伏智能感知特性的应对策略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义乌是“世界小商品之都”,“商贸+物流”的产业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区域用电特征。义乌电网光伏增长快、供电能力紧、峰谷差率高,整体呈现“源少、荷密、网紧、储少、互动不足”的典型受端特征。国际商贸城是义乌商贸的典型用能大户,为有效降低用能成本、实现楼宇内部各类资源的高效利用,助力节能减排,提高商贸城与电网的互济互助能力,国网浙江义乌市供电有限公司进行了考虑光储冷协调优化运行的商贸城楼宇微电网建设实践。该楼宇微电网通过打造本地化智慧能源管理平台,聚合光伏、储能、相变(phase change material,PCM)蓄冷等多元负荷侧资源,通过协调优化控制,平台具备正常运行、经济运行、低碳运行、微网运行、控功率运行和控电量运行模式,助力节能减排和双碳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4.
国网浙江海宁市供电公司充分运用嘉兴城市能源互联网建设先行探索经验,通过构建源网荷储四侧灵活资源规范建设体系,提升配电网灵活性,将配电网按电压等级划分不同层级并解构为最小自治单元,建立“一态一策”应对机制,实现资源按层级最小单元状态调控,开发建设基于“三层三态三策”功能架构的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系统,实现配电网“分层分区、自治平衡”,制定一套适合县域配电网“从传统配电网向数智新型电力系统演进”的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着力提升配电网抗扰能力和综合能效水平,形成了县域数智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建设的路径——数字化牵引的“资源+控制”体系,并以海宁尖山新区为核心示范区试点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全国首次省市两级日内万千瓦级空调负荷动态调控试验在威海顺利完成。本次试验是由山东省、威海市两级供电部门在山东电科院的技术支撑下,通过"源-网-荷-储"协同调控平台完成,对于加快电力系统向"源-网-荷-储"协调互动模式转变,提升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如何在广西现有源荷特性的基础上更好开展水电优化调度,以广西电网直接调度的五大流域主要水电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广西水电站的调节能力、运行水头、气象因素、径流特性等分析,结合源荷关系中的水电预测难、负荷变化快、调度关系复杂、综合用水多等特点,提炼出流域电站特性差异和电源负荷变化差异的有效结合点,提出不同调节类型水电站在...  相似文献   

7.
目前,电缆专业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平台已经初具雏形,能实时在线监测电缆设备。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班组而言,还停留在传统的“离线”管理模式,现有手段缺乏对班组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实时“在线”管理。通过泛在互联的相关技术实现对班组资源信息实时掌控、资源动态调度优化、电缆隧道全息建模与全景定位展示以及施工检修现场自动导航等功能,有助于提高施工计划的科学性以及现场生产的管理水平,真正实现班组层级的“万物互联”,推动电缆专业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杜继林 《农村电工》2022,(10):26-27
<正>新型电力系统是智能电网的再升级,而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核心载体,高韧性配电网是规划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必要前提。笔者以永年装备制造园为例,研究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的高韧性配电网发展策略,为最终建成海量资源被唤醒、“源—网—荷—储”全交互、安全效率双提升的高弹性配电网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提升清洁能源的消纳水平,实现“源—网—荷—储”的动态平衡,高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相似文献   

9.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从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入手,整合运用传感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新技术,是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战略目标的核心任务。本文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目标出发,聚焦配电网应用场景,分析其网络拓扑结构。结合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提出的职能能量路由器设备,提出新型泛在电力物联配电网拓扑。针对物联网带来的海量数据,提出独立于现有配电网中用来传输控制或度量信号的通信网络的用户数据信息网。最后,逐层简要梳理关键技术,并对提出的泛在电力物联配电网拓扑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农村电气化》2016,(6):29-29
正国内首套"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以下简称源网荷系统)6月15日在江苏电网投入运行,大电网应急事故处理时间将从分钟级缩至毫秒级。该系统显着增强了大电网严重故障情况下的电网弹性承受能力和弹性恢复能力,大幅提升了电网消纳可再生能源和充电负荷的弹性互动能力。"全球能源互联网就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  相似文献   

11.
<正>在配电线路施工作业中普遍涉及到水泥电杆安装拉线,其中涉及到钢绞线与组合金具的现场制作及配合使用,传统制作拉线的做法是使用人工将钢绞线(拉线)弯曲并使用锤子辅助敲打的方法使其改变形状,以适应拉线金具的沟槽位置。这样的做法大量消耗人力,浪费时间,而且一般2个人工连  相似文献   

12.
递归神经网络(RNN)模型近年来在许多任务上表现出了优良的性能。运用具有长短期记忆(LSTM)单元的递归神经网络构建模型和通过时间反向传播(BPTT)算法更新网络权重解决长期降雨量的预测问题,较好地解决了高维数、非线性和局部极小问题。选取了前馈神经网络模型(FNN)、小波神经网络(WNN)模型和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ARIMA)模型3种模型进行验证比较。仿真结果表明,递归神经网络模型优于其他模型,训练结果与实际值接近,预测精度较高。预测结果为农业用水管理、合理制定灌溉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城市配电网的规划设计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城市配电网的设备比较陈旧,布局不合理。配电网建设过程中,需要很多相关设备,比如:配电变压器、电缆、架空电线等,在选用配电网的设备中,必须具备先进并具有统一规划的布局,这样才会将整个电网中所需的设备相互结合并协调在一起,以此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1]。但目前配电网存在一些问题,其一:陈旧落后的配电设备,大部分城市地区配电网结构相对比较薄弱,其主要原因是配电设备陈旧,也存在供电半径长、导线截面积小、配电设备绝缘质量较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U-Net和特征金字塔网络的秸秆覆盖率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田间秸秆覆盖分散、秸秆形态多样,细碎秸秆识别困难,传统图像识别方法易受光照、阴影等因素干扰等问题,本文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为研究地点,构建田间秸秆图像数据集;对图像进行裁剪、标注后,构建了以U-Net为基础网络的秸秆检测模型。将编码阶段的网络结构换成ResNet34的前4层作为特征提取器,增加模型的复杂度,增强秸秆特征的提取;为增强秸秆边缘识别,在最高语义信息层对深层特征图使用多分支非对称空洞卷积块(Multibranch asymmetric dilated convolutional block, MADC Block)提取多尺度的图像特征;为增加细碎秸秆的检测能力,在跳跃连接阶段使用密集特征图金字塔网络(Dense feature pyramid networks, DFPN)进行低层特征图和高层特征图的信息融合,利用特征图对应秸秆图像中感受野的不同,解决秸秆形态多样的问题;为避免秸秆特征图在上采样时的无效计算,解码阶段使用快速上卷积块(Fast up-convolution block, FUC Block)进行上采样,避免秸秆特征图在上采样时的无效计算。试验表明,本...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法的层级生态网络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戈  于强  YANG Di  张启斌  岳德鹏  刘建华 《农业机械学报》2019,50(7):258-266,312
以西北典型半干旱城市包头市为研究区,运用复杂网络的评价指标对包头市复杂层级网络的拓扑结构与空间鲁棒性进行评价,提取了第1、2、3级生态源地和第1、2、3层生态廊道,并识别了重要生态节点,构建了包头市层级生态网络。结果表明:第1、2、3层生态源地数量分别为8、31、123,生态廊道数量分别为8、35、151,重要生态节点数量分别为7、28、47。通过拓扑结构与空间鲁棒性分析可知:第1层生态网络连通度最低,核数为2,结构简单但重要性最高,其稳定性影响整个层级生态网络的稳定;第2层生态网络由于增加连通性较低的生态节点,可增加小尺度的生态稳定性,但对大尺度层级生态网络稳定性提升没有明显作用;第3层生态网络核数为4,生态网络连通性最高且结构复杂。在第1、2、3层网络恶意攻击比随机攻击的破坏性均更强。第2、3层生态网络中源地节点数量较多,但低等级源地比例高,对增强网络的抗打击能力与恢复能力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针对Ethernet AVB网络的实时性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某智能汽车的Ethernet AVB网络拓扑结构,定义消息参数模型,同时根据实时性要求将消息进行分类,并提出预定流量模型以传输时间关键的控制类消息。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Ethernet AVB网络协议提出每类消息的最坏响应时间概念,并推导出定量计算公式。针对该最坏响应时间计算方法进行优化,以获得更加严格的最坏响应时间上界限。在Vector CANoe中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保证最坏响应时间的严格上界限,而且还可以有效减少上界限平均约33.7%。  相似文献   

17.
基于神经网络的农业灌溉量预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农业灌溉量为研究对象,将其看作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年降雨量、粮食总产量的非线性函数,并利用神经网络和灰色预测等方法对其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再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特征对灌区的灌溉供水量进行预测,并且对山东聊城彭楼灌区的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相对误差较小,预测精度达到了要求。  相似文献   

18.
配电网通常为环状设计,辐射状运行。为了均衡负荷分配,降低线路损耗,提高供电电压质量,须根据负荷变化情况动态调整配电网络中联络开关及分段开关的运行状态。本文以用电采集数据为基础,通过终端负荷反向推测,确定各配电线路各开关所流过负荷,电网调度员以此为依据,根据一定的调度规则,进行开关变位操作,从而改变配网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为达到对膜下滴灌土壤养分综合评价的目的,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方法对通辽市科左中旗农田土壤养分进行评价,结合单因子指数法,并与传统方法中运用最广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经实测数据验证,结果表明:2015年和2016年科左中旗农田土壤养分综合评价良好;将PCA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土壤学问题中,可获得客观的结果;经检验PCA与BP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适用于因子多且复杂、精度要求高的样本。将PCA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既可以解决信息过多、分析困难的问题,又可以降低模糊性、减少精度下降,将各自优点有效的联系在一起,相较传统方法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准确有效地对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十三五”期间,随着“煤改电”政策的实施范围逐步扩大,“煤改电”负荷对配电网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对电网的规划建设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马鞍山含山工业园是马鞍山地区“煤改电”典型区域,文章选取含山工业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园区“煤改电”负荷典型日负荷特性分析及园区某10kV线路负荷特性分析两方面对园区“煤改电”负荷进行分析。随后本文从运行经济、电气设备、电网结构等方面来分析工业铸造煤改电接入负荷对配电网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