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建立耕地产能预警系统对区域耕地质量状况实行临界警戒,提供耕地产能下降的早期预警。采用负数原则法划分警情阈值,建立多种模型分别计算了新增、减少耕地面积变化带来的产能变化,新增、减少耕地质量不同带来的产能变化,质量建设带来的产能变化。研究发现,耕地面积的增、减对区域耕地质量和产能的影响方向不同。受新增、减少耕地质量等别的影响,耕地面积的增减与区域耕地质量的变化关系是非正向关系,但耕地面积的增减与耕地产能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受造成耕地质量升、降原因影响的不同,区域耕地质量升、降与产能的变化不是正比关系,耕地产能更能体现区域耕地保护的健康状况。耕地质量建设可以在耕地面积无法平衡的情况下提升区域耕地质量和产能。对耕地预警结果和原因的分析可以为区域耕地保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研究得出,耕地产能可以作为区域耕地质量的预警指标。耕地质量预警结果可避免区域耕地质量状况的严重恶化,为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管理提供实时服务,对耕地的粮食生产有一定的预见性,有助于可持续发展下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农用地(耕地)的产能核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贵州省不同区域农用地产能总量及其空间分布状况,提高贵州省不同区域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根据贵州省农用地(耕地)产能核算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从农用地的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和实际产能3个方面对贵州省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农用地可实现单产为理论单产的66.18%,实际单产为可实现单产的47.49%;贵州省农用地理论产能利用强度平均为66.18%,可实现产能的利用强度平均为47.49%;农用地理论产能的利用潜力平均为3335.66kg/hm2,可实现产能的利用潜力平均为3428.2kg/hm2,大部分县(市、区)的可实现利用潜力为2000~5000kg/hm2;贵州省农用地理论产能利用潜力较大的地区有黔西南州、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农用地可实现产能利用潜力较大的地区有铜仁地区、黔东南州、黔南州、遵义市、贵阳市和安顺市。  相似文献   

3.
通过农用地分等成果和实地调查结合,核算出的耕地生产能力能够对耕地整理和评价提供依据。根据湖北省耕地生产能力预测结果,以县域为单位,通过区域比较分析中区域规模和区域优势计算分析方法,采用与耕地可实现生产能力相关的产能优劣指标、与耕地面积有关的规模优劣指标和与耕地可实现利用强度有关的增产潜力指标,对湖北省各县(市、区)耕地的实际生产能力和现阶段可增产潜力水平进行比较和分区。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资源条件,对各个区域进行评价和结构优化调整,在不损坏耕地质量的情况下充分挖掘各分区生产潜力,有针对性地提高湖北省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旨在为今后湖北省农业生产的耕地整理和利用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孙伟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502-12503
基于广东省农用地分等调查核算成果,建立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农用地分等单元标准粮理论单产与自然等指数、标准粮可实现单产与利用等指数的函数关系,测算该地区粮食理论生产能力和单产、可实现生产能力和单产以及实际生产能力和单产,摸清珠三角不同区域耕地产能总量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珠三角耕地理论产能的利用潜力平均为4498.83kg/hm^2,东莞市最高,深圳市最低;可实现产能的利用潜力平均为4575.76kg/hm^2,深圳市最高,广州市最低。  相似文献   

5.
未来10年我国耕地数量质量变化对区域粮食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产量具有直接影响,分析预测粮食产能的变化对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政策制定具有指导意义.基于耕地数量质量的变化,通过定量分析与对比分析,预测未来10年我国耕地资源变化对区域粮食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耕地质量存在差异,耕地面积仍将呈进一步减少趋势,集中分布于耕地质量等别与产能水平较高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将耕地统计面积按照国家最高等别1等与最低等别15等折算为标准面积后,耕地减少与增加的比例为0.25:1,标准粮产量减少与增加的比例为3.07:1,与占用低等别耕地相比,占用高等别耕地对粮食产能损失影响更大,因此各省应加大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力度,避免占用优质耕地.揭示全国及各省域耕地的变化趋势及对粮食产能的影响,有助于确定不同区域耕地资源变化格局与态势及预测粮食产能水平.  相似文献   

6.
耕地利用潜力是耕地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和实际产能3个产能层次间的差距。研究其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对于西部生态脆弱区耕地产能提升和粮食安全维护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农用地产能核算和2009~2011年耕地等级变化监测的外业调查成果,采用逐步回归法对达拉特旗耕地利用潜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限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乡镇中吉格斯太镇的理论利用总潜力最低,昭君镇最高,呈现扩大趋势;可实现利用潜力总体呈现北部和西部高,南部和东部低,乡镇中展旦召苏木最低,昭君镇最高,呈现缩小趋势。灌溉次数、水源、侵蚀和污染状况是耕地理论利用潜力的4大限制因子,实际单产、地形、是否受灾、灌溉水源、剖面构型、机械投入和灌溉方式是可实现利用潜力的7大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7.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从数量、质量、生态三个维度保护耕地是维护粮食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山地丘陵区生态环境脆弱,耕地"三位一体"综合保护需要格外引起重视。以济南市域内的泰鲁沂蒙尼山地丘陵区耕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近年来数量、质量变化情况,采用当量因子法计算其2013年、2017年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区2013-2017年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年均减少222.07hm~2;研究区减少耕地多于新增耕地,耕地质量建设项目提高了项目区耕地质量,平均利用等别基本稳定;研究区耕地2013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14160.07元/hm~2,2017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16681.34元/hm~2,耕地生态系统各部分服务价值均有提升。通过此研究,为山地丘陵区耕地综合保护、完善耕地生态补偿制度和征地补偿价体系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程柱 《安徽农业科学》2015,(36):315-317
为保持现有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现势性,湖南省于2014年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形成2013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该研究以湘潭县2013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及2010年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成果为基础,运用ArcGIS软件,对2011~2013年新增、减少的耕地及质量建设耕地做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形成2013年度湘潭县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并对年度内耕地的数量、质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湘潭县耕地总体质量与2010年基本持平,新增耕地506.68 hm2,减少耕地273.37 hm2,质量建设耕地面积10 513.30hm2.新增耕地质量等别相对偏低,减少耕地质量比新增耕地质量好,质量建设后耕地质量比建设前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广西耕地资源质量空间格局特点,为科学合理利用和管理耕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耕地质量等级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景观指数和基尼系数法对广西耕地质量空间格局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桂西北山地区和桂南沿海区的耕地各自然质量等别分布相对均衡,多样性指数高,桂中溶蚀平原区和桂东北丘陵山地区集中程度较高;桂南沿海区和桂南低平原区各利用等别分布相对均衡,多样性指数高,桂中溶蚀平原区集中程度较高.自然质量等别组合类型分布呈西北部组合类型齐全程度高于东南部的特点,而利用等别组合类型呈与之相反的特点.同一指标区利用等别的多样性和组合类型齐全程度高于或等于自然质量等别.[建议]严格管控广西东南部的优质耕地,加强耕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土地利用水平,使土地等别向高等别聚集,提升耕地质量,同时量化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找出粮食生产能力区域格局特征,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
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以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为基础,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特尔菲法(Delphi),构建宜耕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补充耕地潜力模型,对重庆市低山丘陵区宜耕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与潜力分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宜耕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分为3个等级,即适宜、比较适宜、不适宜,面积分别为169.32、627.18、4 343.47 h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29%、12.20%、84.51%;研究区宜耕未利用地实际开发潜力为796.5 hm~2,预计可新增耕地面积566.06 hm~2。潜力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4个潜力区和1个无潜力区,其中,Ⅰ级潜力区实际开发潜力362.63 hm~2,可新增耕地258.23 hm~2;Ⅱ级潜力区实际开发潜力286.72 hm~2,可新增耕地203.59 hm~2;Ⅲ级潜力区实际开发潜力100.47 hm~2,可新增耕地71.32 hm~2;Ⅳ级潜力区实际开发潜力46.68 hm~2,可新增耕地32.92 hm~2。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能核算的黄冈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提高耕地质量、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工程。以黄冈市为例,结合产能核算、景观破碎度指数等,以乡镇为评价单元,首先构建了3个因素10个因子的指标体系来表针黄冈市耕地整治潜力的空间差异;然后借助加权平均法计算各乡镇的耕地整治潜力分值;最后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潜力分区。结果表明黄冈市各乡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呈南高北低的规律,同时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以及未来耕地的利用方向进行了阐述。把耕地整治高潜力区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并尽量减少在低潜力区的建设,其结果对黄冈市新一轮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编制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划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土地整治是节约用地,增加耕地面积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用净增耕地潜力系数法分析了大竹县农用地整治潜力,采用节约用地系数法分析了大竹县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为主,草地、园地分布较少。耕地在坡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坡度6°~15°区域,区域内田坎系数高,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大,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比例高,耕地肥力水平低,土地整治潜力大;研究区域农用地整治潜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别达6404.74hm~2和6828.05hm~2,且均以Ⅰ级潜力区、Ⅱ级潜力区为主。其中农用地整治潜力Ⅰ级、Ⅱ级潜力区占新增耕地面积的80.54%,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Ⅰ级、Ⅱ级潜力区占新增耕地面积的86.59%。  相似文献   

13.
结合阜城县土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利用该县2012年土地调查数据和统计年鉴等内容,采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以该县各乡镇为评价单元,以补充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系数、提高耕地质量结合层次分析法作为潜力定级标准进行综合潜力级别划分.结果表明,一级潜力区主要分布在霞口镇、阜城镇;二级潜力区主要分布在古城镇、建桥乡、崔庙镇、码头镇、漫河乡、王集乡;三级潜力区主要分布在蒋坊乡、大白庄乡.该县可以根据上述评价结果分类进行土地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省福清市为研究区域,基于该区域2002年、2009年和2013年三轮耕地分等成果,分析其耕地等别时空变化特征及变化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上来看,福清市耕地质量总体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从空间上来看,各指标区耕地变化特征基本一致,相较于2002年,均呈现出上升趋势,但近年来大部分等别耕地面积呈现出略有下降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关系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长远发展。研究博爱县均衡补充耕地和减少耕地的变化趋势,对耕地质量和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比上一轮次年度评价博爱县农用地国家经济等别,本次农用地自然等别、国家利用等别、经济等别较上轮无明显变化。同时分析得出,博爱县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碎石场地复垦整治和陡崖坍塌损坏地复垦等补充耕地。减少耕地面积主要归咎自然灾害毁坏、城乡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  相似文献   

16.
环渤海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入开展区域耕地集约度的评价分级及动态变化研究有助于强化县域耕地集约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该文以环渤海地区327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构建耕地利用集约度指数及考核模型,计算了1996、2000、2004和2008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并分析其变动规律。研究认为,1996年以来,环渤海地区县域耕地利用集约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耕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差异显著,高度集约区集中分布在太行山山前平原区、鲁北平原区和鲁西南平原区;基本集约区和不集约区在山地丘陵区和坝上高原区集聚;平原区县域耕地利用集约度显著提高,山地丘陵区和坝上高原区的耕地利用集约度不同程度地下降。此项研究揭示了环渤海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空间分异格局,便于为不同地区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宝鸡市耕地综合产能情况,对其耕地进行经济价值评价,在陕西省农用地分等成果和抽样补充调查的数据基础上建立理论产能核算模型和可实现产能核算模型,并结合宝鸡市近2012—2014的粮食实际产量进行综合产能核算。结果表明:宝鸡市耕地理论产能为3 887.9×10~4t,可实现产能为3 216.9×10~4t,实际产能为1 022.8×10~4t,宝鸡市目前耕地资源在粮食安全方面保障程度较高。研究区耕地可划分为核心保护区、优化提升区和重点整理区,在综合开发治理上,核心保护区应大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保护现有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优化提升区应发挥其最大生产潜力,提高耕地的粮食产量;重点整理区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其生产方式和模式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重庆市九龙坡区2018年度耕地变更调查情况的分析与研究,在上一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利用ARCGIS叠加分析,建立九龙坡区2018年度耕地质量更新评价体系,计算耕地国家自然等别、国家利用等别和国家经济等别,分析研究九龙坡区2018年度耕地质量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度,九龙坡区减少、新增和质量建设耕地面积分别为11.62hm~2、21.02hm~2和2.13hm~2,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使耕地数量和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形成的2018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对于九龙坡区耕地的利用与保护和相关土地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化州市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农用地分等的相关技术方法,研究了近年来化州市新增耕地的利用情况与质量等别状况.结果显示,化州市2009-2011年间共新增耕地1 135.38 hm2,主要分布在缓坡台地或低丘山坡上,基础设施齐全,利用程度较高.新增耕地平均自然质量等、利用等和经济等分别达到14.7、10.4等和5.7等,与周边原有旱坡耕地相比,自然质量等高0.9个等别,利用等别高1.2个等别,经济等别高1.2个等别.  相似文献   

20.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要素支撑,耕地资源作为土地资源的精华,其质量变化将显著影响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基于阜平县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使用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和等别模型、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研究阜平县耕地质量变化。结果表明;时间上,阜平县耕地数量呈增长趋势,等别构成稳定。耕地变化集中在自然等10等、利用等9等和经济等10等上,耕地整体质量向好但经济利用水平有待提升。空间上,阜平县耕地等别空间分布与地势变化高度契合,破碎化程度高,耕地空间整体由西北向东南移动。高等地、中等地主要分布在东南一侧,低等地分布在西北地区;减少耕地分布较为分散,东部地区减少耕地比西部地区数量较多,新增耕地相对集中在东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